第30章 天命所歸

第30章 天命所歸

馬皇后幾人已經被馬鈺的話吸引,聽到說淮水,目光立即跟着轉向了代表淮水的那條線。

一旁的內侍們,看向馬鈺的目光更加的熱切。

這是真有本事的,難怪娘娘要收他爲從侄。

以後一定要好好巴結。

角落裡的馬八爺和馬燁兩人,都非常的羨慕。

若是我們也這麼有才能就好了。

不過想到以後要跟着他混,兩人又都變得開心起來。

馬燁年幼心思相對簡單。

馬皇后將他們交給了馬鈺,那他就是他們的靠山。

靠山,自然是越厲害越好。

馬八爺的心情則有些複雜。

悄無聲息就被人利用,還打了嫡皇子,他是真的怕了。

認清自己幾斤幾兩的他,只想回家鄉,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安生日子。

可另一方面,他又不想就這樣狼狽的逃回去。

況且,在應天被那麼多人吹捧,他也確實挺享受。

現在有個這樣聰明的人罩着,是不是可以再留一段時間看看?

可他們和馬鈺真的不熟,也不知道對方的性格。

萬一也是個狡猾的狐狸,利用他們呢?

所以他內心是非常糾結的。

不過這會兒可沒人理會他是怎麼想的,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馬鈺身上。

馬鈺將手放在淮水流域,說道:

“淮水水系是一套自然生成的,相對獨立又完善的系統……”

這時朱樉插話道:“什麼叫系統?”

馬鈺無奈,只能先給他們解釋什麼叫系統,然後才繼續說道:

“淮水和兩岸的支流,構成了一套調節水資源的系統。”

“局部地區發生洪澇,多餘的水量會順着支流匯入淮水,減輕當地的水災。”

“匯入淮水的水量也不會浪費,而是被淮水轉運到其他地方。”

“比如轉移到某個缺水的地方,緩解當地的旱情。”

“如此一來,洪澇問題和旱情同時得到緩解。”

“如果再有多餘的水量,就排入大海。”

“淮水兩岸能發展富庶起來,多賴淮水之功。”

朱棣看了看地圖,疑惑的問道:

“那如果上游發生旱災怎麼辦?”

馬鈺笑道:“那就沒辦法了,淮水畢竟不是萬能的,它的作用是相對的。”

“有了它無法解決全部問題,但沒它很多問題將徹底無法解決。”

朱棣撓了撓頭,只有一種感覺:不明覺厲。

馬鈺繼續說道:“現在我們就來說說,沒有淮水,或者說淮水水系遭到破壞,會有什麼後果。”

說着,他手指放在了黃河和淮水下游河段。

“黃河奪淮入海,擠佔了淮水河道。”

“黃河的水量比淮水大很多倍,如此巨量的水涌入,會沖垮淮水河堤淹沒兩岸土地。”

“這是直接傷害,南宋時期就已經發生過,我不再贅述。”

“接下來我要說的,是持續性的間接傷害。”

“短期內人們察覺不到疼痛,等察覺的時候,已經無力迴天。”

馬皇后幾人的表情也變得凝重起來。

馬鈺也沒有賣關子,直接說道:“根子就在泥沙上。”

“黃河水裹挾巨量泥沙,向來有一斗水六升沙之說。”

“隨着黃河泥沙的沉澱,淮水下游河段會逐漸升高。”

“高到什麼程度呢,比上游的河段還高。”

“這也就意味着,淮水上游的水,排不出去了。”

朱棡眉頭微皺,說道:“若我沒記錯,黃河奪淮入海之後,淮水借長江河道匯入大海。”

“並未發生你說的問題。”

馬皇后和朱標也不禁點頭,好像確實如此啊。

南宋時期黃河奪淮入海,淮水借長江出海。

到現在已經兩百多年,也沒出太大問題啊。

馬鈺不慌不忙的道:“淮水上游的水,可以借長江出海,中下游的水呢?”

朱棡想了想說道:“淮南(皖南)的水同樣可以排入長江,淮北(皖北)可以引導進入洪澤湖。”

(接下來的淮南淮北,特指皖南皖北。)

馬皇后和朱標看看地圖,好像也沒問題啊。

馬鈺心情非常沉重,說道:“現在我要說的正是黃河奪淮入海,帶來的第二個問題。”

“黃河奪淮之後,先流經洪澤湖,然後纔會匯入大海。”

“黃河水進入廣闊的洪澤湖,流速會變慢,泥沙會大量沉澱。”

“天長日久,洪澤湖的湖底也會擡高,湖水會溢出來,到時候我們該怎麼應對?”

ωwш ◆ttk an ◆℃O

朱棡想都沒想就回道:“加高加固河堤,將水牢牢鎖在湖裡。”

馬鈺苦笑一聲:“是的,加高加固河堤,可從來沒有人想過這麼做的後果。”

朱棡眉頭皺起,什麼後果?

換成剛纔,他肯定認爲馬鈺故弄玄虛,但現在他已經沒有這樣的想法了。

可是這麼做會有什麼惡果嗎?

他又實在想不到。

馬皇后和朱標、朱樉也不解,這有什麼問題?

馬鈺沒有說什麼,拿起硯臺放在了地圖洪澤湖的位置上。

然後看着三人道:“這就是後果。”

朱標、朱樉、朱棡哥仨還在疑惑,馬皇后的臉色卻陡然變的難看起來。

只見她一字一句的道:“地上懸湖。”

朱標哥仨也終於明白是什麼意思,不禁臉色劇變。

泥沙能讓淮水下游河道變成地上懸河,那麼自然也能將洪澤湖變成地上懸湖。

一個湖底比周圍地勢還要高的湖泊,想想都知道有多麼可怕。

哪天真要是決堤了,無法計量的洪水,將會席捲周遭的一切。

到那個時候,朝廷爲了防止洪澤湖決堤,只能不斷的加高加固湖堤。

然後……就是一個飲鴆止渴的局面。

原本的世界,直到明朝晚期纔有人意識到這個問題。

但爲時已晚,朝廷能做的就是不停的加固河堤。

萬曆年間開始用玄武岩條石修築湖堤,這個工程一直持續到清幹隆年間才正式完工。

期間付出的代價有多大,已經無法估量。

二十世紀經過科學測量,洪澤湖的湖底,比周圍的平原高出五米左右。

但你以爲這就完了?

不,洪澤湖不只是它本身危險,對上游環境的危害也同樣巨大。

馬鈺目光在馬皇后、朱標、朱樉、朱棡四人身上掃過,最後停留在朱棡身上,說道:

“現在我們回頭說你剛纔說的那個問題。”

“淮南(皖南)多餘的水可以排入長江,淮北(皖北)多餘的水怎麼辦?”

朱棡嘴巴張了張,一句話都說出不來。

排入洪澤湖?別鬧了,洪澤湖的湖底比周圍的地平線都高,怎麼排?飛過去嗎?

淮水下游河道和洪澤湖,形成了一個夾角,將淮北死死的夾住。

多餘的水排不出去,但凡下點雨就會形成內澇。

這一片廣闊的區域,成了事實上的‘死地’。

馬鈺繼續說道:“水是會流動的,河南南部、山東南部,地勢都比淮北高。”

“這兩片區域的降雨,也會流入淮北。”

“一旦這些地方大面積降雨,整個淮北都將變成陸上澤國。”

這還不算完,接着他又拿起筆,在淮北(皖北)標註了兩個地名。

分別是濠州和宿州。

看到這兩個名字,臉色本就凝重的馬皇后、朱標等人心跳驟停。

因爲前者是朱元璋的老家,而後者正是馬皇后的老家。

過了好一會兒,馬皇后才澀聲問道:

“真的會如此嗎?” 馬鈺能理解她的心情,但依然肯定的道:

“這是必然會發生的。”

“此事其實並不難推理,就算你們不願意相信推理,也可以按照我說的方向去調查。”

“從南宋到現在,黃河奪淮入海已經兩百多年,有些問題已然顯露出端倪。”

“找幾個懂水利的一探便知。”

馬皇后心中的僥倖徹底被打碎,身軀都不禁搖晃了幾下。

讓朱標等人都擔心不已。

不過她很快就調整好心態,盯着地圖開始回憶馬鈺剛纔所說的一切。

朱標哥仨見她無事,也將注意力轉到了地圖上。

馬鈺心中長嘆一聲,他能做的都做了,只希望能改變這個悲劇。

可以說,黃河奪淮入海,對整個北方的破壞,是毀滅性的。

山東、河北、淮北徹底癱瘓。

明清時期,這三處就是農民起義最頻繁的地方,平均十幾年一次。

山東和河北的響馬,更是被着重記錄在史書上。

尤其是滿清,直接默認將淮北當成了泄洪區。

最開始還給點救濟,到後來已經懶得理會當地百姓的死活了。

出身於淮北的學者馬俊亞,爲家鄉寫了一本書《被犧牲的局部》。

內容就是滿清時期,朝廷是如何打着大局的幌子犧牲淮北的。

直到二十一世紀,黃河奪淮入海的遺禍依然存在。

大家記憶最深刻的,應該就是二一年的鄭州暴雨。

只是大多數人都只看到了鄭州,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些雨水大部分都流向了下游的皖北。

最後將那裡變成了澤國。

安徽是一個省,可皖北和皖南卻是兩個世界。

皖北經濟情況很差,是全國有數的落後地區。

而皖南則是全國排得上號的富庶地區。

造成兩地經濟差距巨大的因素很多,但根本原因就是黃河奪淮入海帶來的遺禍。

更準確說,是洪澤湖。

馬鈺也是從《被犧牲的局部》這本書裡,瞭解的這些東西。

只是,他只知道黃河從南宋時期奪淮入海,就以爲一直如此。

卻不知道,黃河在1368年,也就是洪武元年再次決堤。

其中五成多的水量,重新匯入渤海。

四成多的水量,分成兩小股流向南方,繼續走淮水入海。

徐達和常遇春率領的北伐軍,征討元大都能如此順利,也多得益於改道的黃河之助。

他們疏浚河道,將黃河水引入大運河。

使停擺的大運河山東段恢復了航運,直接走水路直搗黃龍。

面對這般迅捷又猛烈的攻勢,蒙元沒有招架之力,輕易就被擊敗。

只是洪武八年,黃河再次從開封決堤,並最終全部南下奪淮入海。

形成了後來的明清黃河。

也纔有了後來的那麼多人間慘劇。

也因此,馬鈺從朱棡那裡得知黃河現狀,纔會那麼的激動。

雖然他不知道後來黃河發生了什麼,卻知道扭轉幹坤的機會就在眼前。

整體南下的黃河很難改道,可現在黃河自己回來了。

朝廷只需要重新規劃河道,加固河堤就可以了。

就算以古代的生產力,也完全可以做到,而且代價也不會特別大。

至於朱元璋會不會這麼做。

馬鈺覺得這壓根就不需要質疑。

因爲朱元璋和馬皇后的老家,都是淮北(皖北)的。

以華夏人對鄉土的重視,他們必不可能坐視悲劇的發生。

即便是付出一定的代價,也會讓黃河重回故道。

事實上也確實如他所想,很快馬皇后就從沉思中醒來,目光看向馬鈺,語氣凝重的道:

“我們要如何做,才能避免你說的情況發生。”

她自然知道根子在黃河,可這種事情還是得聽‘專家’的。

現在在她眼裡,馬鈺無疑就是那個唯一的專家。

馬鈺肯定的說道:“讓黃河重回故道,然後重新梳理淮水水系。”

對這個答案,大家都絲毫不覺得意外。

可是……

朱標表情凝重的道:“元朝修黃河引得義軍四起,怕大家不會同意大動干戈啊。”

朱樉也說道:“獨眼石人的事情,可纔過去沒多久啊。”

反倒是朱棡,寒聲道:“這般大的事情可由不得他們。”

“先解釋,還不肯聽的,就全部發配去修黃河。”

馬皇后不禁搖頭,這三兒子太莽撞了。

馬鈺自然明白朱標他們的擔憂,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那麼長遠的眼光。

也不要高估某些人的操守。

朝廷敢提黃河改道的事情,必然會有很多人跳出來反對。

而且民間對此也會有心理陰影。

到時候那些掌握話語權的人四處散佈謠言,恐怕還真的會出問題。

但事情並非無解,不過是一場輿論戰爭罷了。

所以,馬鈺笑道:“事情或許沒有你們想的那麼複雜。”

馬皇后眼睛一亮,追問道:“你有辦法?”

馬鈺說道:“首先,大明還未真正平定天下,遠未到修黃河的時候。”

“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將現在的三股河道給固定住。”

“只是固定河道,沒有任何人會反對。”

當然不會有人反對,甚至如果朝廷不去做,天下人反倒是會不願意。

你大明不去維護黃河,你憑什麼得天下?

“按照我的推測,大明需要四年左右就可以得天下。”

“也就是說,我們有四年時間去做準備。”

馬皇后再次頷首,這個時間和他們預測的也差不多。

馬鈺繼續說道:“在這四年時間裡,我們需要做一件事情。”

“讓天下人知道黃河奪淮入海的危害。”

“然後再告訴他們。”

“想讓黃河重回故道,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甚至可以說幾乎無法完成。”

朱棡忍不住說道:“爲何?這樣豈不是把人都嚇退了嗎?”

馬鈺笑道:“因爲現在,黃河自己回去了,我們維修黃河付出的代價就小了很多。”

“關鍵是,黃河的五成多水量,是在洪武元年重回故道的。”

馬皇后心中一動,這麼大的隱患,幾乎無解的難題。

卻在洪武元年,黃河自己解決了大部分難題。

劃重點,洪武元年。

爲什麼不早不晚,非得在洪武元年?

只有一個解釋,也必須只能有一個解釋。

天命所歸。

朱標哥仨也相繼反應過來,然後表情都顯得有些怪異。

他們沒想到,事情竟然還能和天命扯到一起。

可……事情太巧了。

巧到就連不太相信天命的他們,都不得不相信,這事兒或許真的就是天命。

大明天命所歸。

(本章完)

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13章 那我問你第36章 是非,權衡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117章 無題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41章 這就是朱元璋(今晚上架)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90章 窮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03章 還俗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63章 義薄雲天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33章 錦衣衛第93章 人間佛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42章 上架感言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110章 魷魚第88章 自信第67章 儒教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08章 無題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第38章 禹王鼎第21章 東拉西扯第21章 東拉西扯第122章 其罪當誅第116章 拿捏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104章 趙敏第38章 禹王鼎第57章 儒從何來第93章 人間佛第115章 羣相制第38章 禹王鼎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33章 錦衣衛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121章 無題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75章 分化第75章 分化第33章 錦衣衛第81章 無題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19章 沒頭蒼蠅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22章 暴露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92章 綁架第104章 趙敏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108章 無題第104章 趙敏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21章 東拉西扯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82章 雷厲風行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7章 帝王之學第55章 出塞第63章 義薄雲天第92章 綁架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88章 自信
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13章 那我問你第36章 是非,權衡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117章 無題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41章 這就是朱元璋(今晚上架)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90章 窮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03章 還俗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63章 義薄雲天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33章 錦衣衛第93章 人間佛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42章 上架感言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110章 魷魚第88章 自信第67章 儒教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08章 無題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第38章 禹王鼎第21章 東拉西扯第21章 東拉西扯第122章 其罪當誅第116章 拿捏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104章 趙敏第38章 禹王鼎第57章 儒從何來第93章 人間佛第115章 羣相制第38章 禹王鼎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33章 錦衣衛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121章 無題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75章 分化第75章 分化第33章 錦衣衛第81章 無題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19章 沒頭蒼蠅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22章 暴露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92章 綁架第104章 趙敏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108章 無題第104章 趙敏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21章 東拉西扯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82章 雷厲風行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7章 帝王之學第55章 出塞第63章 義薄雲天第92章 綁架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88章 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