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慕容雋皺起了眉頭。煩躁的問:“漢國究竟有多少兵馬?有人告訴我只有三萬兵馬,其中還包括一萬水軍。可現在,和龍城下出現了五萬士兵,據說,漢軍還動用了一種雷火大炮攻城。誰能告訴我,漢國究竟有多少人馬?”

廷尉監常煒跟漢國打過交道,他從冉閔那裡多少了解點漢國真相,別人不說,這可是他的表功機會,他搶步出列,答:“陛下,臣知。”

“奏上來。”

常煒磕了個頭,立起身子,給慕容雋一一細說:“漢國原先分三軍,分別是騎軍、步軍、水軍。

原先,漢國的騎軍有五千人,分別由庫莫奚、宇文部殘餘、高句麗傭兵,以及逃往漢奴組成。

後來,宇文兵到了光州,帶走了兩千騎軍,漢國本土的騎兵人數又補齊了五千人,所以漢軍騎兵總數是七千人——不可能再增加了。漢軍講究精兵政策,訓練一個騎兵所花費的戰馬,以及輔助人員都需要時間。

這七千騎兵每人有兩匹備馬,三個侍從,侍從不列入軍籍,所以雖然漢軍騎兵只有七千人,實際能戰者卻是兩萬八千人。

漢軍步兵人數只有一萬人,這兩年,漢王又增加了兩個黑人營。漢軍一個營的編制是五百人,這樣算下來,漢軍總計步兵人數也就是萬人出頭。

漢軍人數裡,最難以確定的是水軍,那些船伕平常載貨運物,但有戰事,則奉詔參戰。

這還不算,據說水軍當中還有一支陸戰隊,這些陸戰隊平常駐紮在海外大島,人數實難以摸清。那支軍隊纔是漢國精兵。據說,所謂的霹靂炮兵、擲彈兵都屬於陸戰隊編制。

漢國之根本不在於遼東,我聽說,漢國曾佔據了數個海外大島,每個島都有遼東大小。

照此測算,我估計,漢軍若是把諸島駐軍集結起來,大概有五萬上下,正與和龍城下兵數相當。”

慕容雋斜着眼看着陽鶩,嘴中說:“你的意思是說,漢國也抽空了國內所有的兵力?”

“不”,常煒回答:“漢國還有一支軍隊叫做警察部隊,他們平常負責城內治安,這些人,發給刀槍皆可守城。”

陽鶩上前兩步,啓奏說:“陛下,我們不能用這個數衡量漢軍,前一陣子,我們的探子報告說,漢王下詔開‘恩籍’,大肆擴軍。我以爲漢國的軍馬應該按一倍覈算,也就是十萬人。和龍城前線可能是精兵,至於地方守衛可能是新兵擔綱。”

慕容雋不滿的呵斥道:“估計、預計,你就不能把數字說得確切點?那名探子呢?”

陽鶩苦笑一下,低頭不答。

慕容雋還想再問,但馬上明白了。

他奶奶的,那探子肯定也因爲“恩籍”的事,入了漢國國籍。這還是好的,燕國殺出去數百名探子,也就這一名探子傳回點有用的消息。其他人直接入籍漢國,拿着分配到的土地,按漢國官員的分派散入各鄉。從此脫出了燕國的掌控。

慕容雋還在猶豫,底下那位報信的軍事眼巴巴地看着他,那催人淚下的目光令他橫下一條心來:“寡人不能拋下和龍城,傳令,增兵和龍城……”

※※※

冬日的建康一片蕭瑟,坐穩了位子的桓溫近日終於有了閒暇,他乘坐遼東出產的輕便四輪馬車,前往遼市視察。

他不能不來,因爲遼市發生了大事。

這幾年,隨着遼市越來越興旺,該地逐漸成爲建康一景。遼東人在市場廣場中修建了許多雕塑,還有各種新奇的健身設備。遼東好競技,他們也把這股風尚帶入了建康,在廣場周圍建設了數座露天、室內比賽場。

市場廣場內獨特的水中噴泉、雕塑,以及充滿異域風格的亭臺樓閣,令建康士子大開眼界,於是文人墨客們常選擇市場廣場作爲聚會點,在此吟風送月。附近百姓也聞訊趕來,或特地欣賞廣場的風景,或觀看賽場的比賽。而附近居住的百姓也常把廣場當作散步的好去處。

遼人在這方面比較寬厚,當初他們建廣場的目的就是爲了吸引人流,所以他們從不禁止百姓的腳步。即使是文人墨客霸佔他們的庭院,只要自己還有聚會的場所,他們總是寬容的讓南朝士子一頭。

可是,南朝士子卻不滿意這種情況,他們覺得販夫走卒、庶民、文盲與他們共享這個美景,是對斯文的莫大侮辱。於是,他們指示城門衛出面,沿路佈設了管卡,禁止百姓隨意出入市場花園。

可這樣一來,遼漢商人不願意了。人流量的減少,讓他們的生意大大縮水。於是,遼人聯合起來,一方面上書朝廷,抗議這種封街行爲;一方面出臺規則,約束那些鳩佔鵲巢的南朝士子。

可這沒用,遼漢商人措辭強烈的抗議信被禮部官員修改成措辭哀婉的祈求函,而他們約束士子的行爲,引起了士子普遍的聲討。羣情滔滔的士子們認爲:他們腳下站的是我們的土地,我們憑什麼要遵守他們的規矩?哪怕是他們的財產,他們也沒權作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遼漢小國,一個北疆下臣屬國,憑啥敢來要求我們上國士人?

遼漢商人見抗議無效,約束無功。於是,他們開始了罷市。恰好,時逢新年,遼漢民間的新年活動很活躍,大多數遼漢商人收拾起行裝,乘船離開建康,唯有少數未收清貨款的商人還在堅持。

按說,建康四市中,遼市是後來者,即使它罷市了,建康還有東市、西市、鬥市存在。而遼市本來就有新年閉市的習俗,其餘三市已儲存好了貨物,等待新年的來臨,所以,按正常情況下,遼市的罷市根本不會影響建康百姓的生活。

但今年有點特別,今年的氣候出現了倒春寒,各地普遍減產已成定局。豪強們紛紛囤糧居奇,等待糧價飛漲。唯有遼市裡面,無限量的敞開供應糧食。所以,遼市這一罷市,建康的糧食頓時吃緊,物價隨之飛漲。

按照通常的做法,政府官員對於囤積居奇的商人是很歡迎的,因爲他們可以沒收該商人的全部家產,以此獲益。

桓溫也動過類似的念頭,但沒等他下手,大多數遼漢商人已乘遼國水師戰船遠飆而去,留下的商人也清空了庫房。爲這樣一羣油水不大的商人,得罪了一位北方強人,而且這位強人特別護短,晉朝的轉輸平運都要仰其鼻息。桓溫計算了一下,遲遲下不定動手決心。

緊接着傳來的消息,讓桓溫有點發懵,傳聞:漢王高翼正率軍猛攻和龍城,而和龍城殆殆可危。那位新近稱帝的燕國皇帝,連續數次向和龍城增兵,爲此,不惜抽空了整個北方的防禦力量。

然而,和龍城像個巨大的磨盤一樣,已有十餘萬精兵在這個磨盤裡碾碎了血肉。據說,漢軍已數度攻入城中,燕軍全靠龐大的數量,用人海戰術才把漢軍攆出和龍城。

一向以來,漢軍善守的印象深入人心,燕國幾次南巡,面對三山堅城都無可奈何,而這次漢軍展示出的強大攻擊力,卻讓北方諸國膽寒不已。

當今最強大的燕國,集結二十萬大軍,堅守在他們曾經的都城和龍城內,卻被漢軍五萬新丁毆得頭破血流,不得不頻頻求救。

這種攻擊力,讓桓溫也刮目相看。

“殷浩無能,空有強援不用。據報,這位漢王親自南下,奉詔討賊,殷浩這廝卻把人撂在黃郭戌,數月不睬。姚襄算什麼?就是漢王帶領的這支軍隊在天井澤擊潰了陽鶩二十萬大軍的攔截,把這支強軍放出去,不,哪怕是放出他們要去征討的消息,姚襄還不連夜逃遁?

淮南油算什麼,據說三山富足冠於北疆,趕跑姚襄後,你讓那位漢王留在淮南,他還不情願呢。如此一個好機會——別人的兵,別人的錢糧,打下我們的土地,事後他還唯恐我們留客,自己只想回家……殷浩這廝不用,實在是愚蠢到了極致。”

桓溫越想越氣,若是殷浩現在在他面前,估計他會啐對方個滿臉桃花開。

如果是別的大臣,聽說漢軍這種強大的攻擊力,首先想到的是防範,而後想的是抑制——包括挑動其國內內鬨,扶植野心家等等,但桓溫等不及,因爲他以打擊殷浩的失敗起家,爲了彰顯自己的能力,必須在短期內取得討伐姚襄的勝利。

大軍出動,不過錢糧二字,遼漢商人富裕,本來是可以宰殺的羔羊,但聽到遼王爲了幾名商人的被殺,不惜與燕國一戰的消息,桓溫明白,除非做好萬全準備,否則不能對遼人下手。因此,對遼人那封“乞求信”的處理,就顯得迫在眉睫,只要遼人低頭,他就可獲得充足的糧草,用來平抑物價,準備出征。

打聽到孫綽與遼王關係和睦,桓溫特地徵辟了孫大才子入幕,此刻,帶隊的正是那位當世文宗孫大才子。

禁街以後的遼市顯得格外冷清,桓溫的馬車在遼市光潔的水泥路面上,行走得非常輕快,粼粼的馬車聲迴盪在市場上空,只有偶爾傳來的幾個孩童的呼喊,打破了周圍的寧靜。

馬車拐了個彎,穿過了一座噴泉羣,兒童嬉戲的聲音大了起來,桓溫透過馬車的窗戶向外望,只見路邊一片草地上,幾個孩子正在玩滾地球,百餘名孩子站在場邊圍觀。

圍觀者中還有數名成年人,他們身上帶着濃郁的軍人氣息,筆直地站在場邊,雙手緊貼褲縫,目光炯炯,似乎在爲孩子們放哨警戒。

桓溫敲了敲車窗,示意車輛慢行,而後指點窗外,詢問同車的孫綽:“孫興公,你來看,怎麼有這麼多的孩子?旁邊站崗的,是遼國軍人吧?”

“哦”,孫綽瞥了一眼窗外,不以爲然地說:“這是遼國‘冬令營’的孩子,旁邊那些人是帶隊老師與保鏢。”

“‘冬令營’?怎講?”

“遼王有諭:讀萬卷書當行萬里路,以增廣見聞,開拓眼力。據說,這樣培養出的孩子‘能用世界的眼光看待漢國’。

遼王錢多,遼國產業他大都有股份,每年冬夏兩季,他從自己的收益裡拿出錢來,獎勵一百名童子外出遊覽,名之爲‘冬令營’‘夏令營’。

此後,遼國富足者有樣學樣,也資助學子出行。據說,有‘夏令營’已行至阿克蘇姆國、天竺國,遊覽當地風景。”

孫綽仔細觀察了一下玩耍的學童,補充說:“這不是遼王辦的‘冬令營’,因爲遼王辦的冬令營,人人佩戴鷹徽章。估計是那個遼國顯貴辦的,結果來到建康,忽遭封市,滯留於此。

至於那些保鏢……據說,各國治安不同,曾有遼國學童至天竺,被當地人誤傷,此後每個學生營出發,都要向當地報備,由當地派遣退役軍人組成護衛隊……”

孫綽說到一半時,露出濃濃的豔羨口氣,他家境貧寒,全靠自己努力才成就今日。想到這些孩童自小就有人包吃包住地送去四處看風景,不禁深深地嘆了口氣。

“唉”,桓溫也在嘆息:“遼漢崛起於荒漠,不幾年就有今日之威勢,誠不是無緣無故。”

“那是”,談起與自己親厚的漢王高翼,孫綽不免有點炫耀心理:“遼王曾說:沒有無緣無故的落後,無緣無故的落後天理難容;沒有無緣無故的興盛,無緣無故的興盛,天理也難容。任何一個崛起之國都值得我們研究,任何一個滅亡之國都值得我們警惕。”

“此言者,心胸甚大”,桓溫評價說。

馬車輕輕地停穩,侍從來報:“大司馬,遼漢會社到了,社首柳毅正於街下親迎。”

桓溫聳身站起來,淡淡地說:“我們下車吧。”

第189章第209章第114章 清麗脫俗(上)第71章 肆意侮辱(下)第34章 見勢不妙(下)第6章 我答應你第62章 驚慌失措(上)第143章 達成心願(下)第1章 生逢亂世第126章 難以改變(上)第55章 顛倒黑白(下)第15章 震撼天地(下)第185章 (上)第19章 絕世美男(上)第270章第39章 赫赫威名(上)第125章 最高機密(下)第101章 戰鬥狀態(下)第111章 十里秦淮(下)第29章 顛沛流離(上)第57章 火焰之城(下)第49章 見機行事(下)第149章 談婚論嫁(上)第265章第38章 刀劍結算(下)第210章第266章第42章 粗鄙無禮(下)第142章 達成心願(上)第30章 顛沛流離(下)第65章 半喜半憂(下)第208章第72章 弱肉強食(上)第169章 以血換血(下)第224章 全都瘋了第269章第236章第222章第20章 絕世美男(下)第51章 餓虎撲食(下)第96章 戰無不勝(上)第15章 震撼天地(下)第171章 情勢顛倒(下)第123章 敞開心懷(下)第243章第169章 以血換血(下)第164章 殺聲震天(上)第102章 威武之師(上)第176章 天理昭昭第239章 仗劍扶犁第167章 正面交鋒(下)第43章 語氣強硬(上)第77章 雄才大略(中)第106章 心急如焚(上)第243章第224章 全都瘋了第96章 戰無不勝(上)第56章 火焰之城(上)第121章 如沐春風(下)第34章 見勢不妙(下)第6章 我答應你第188章第82章 起錨出航(下)第20章 絕世美男(下)第117章 維護尊嚴(下)第219章第98章 升旗儀式(上)第58章 大雪無痕(上)第197章第6章 我答應你第231章第157章 負荊請罪(下)第180章 (下)第124章 最高機密(上)第243章第48章 見機行事(上)第14章 震撼天地(上)第215章第142章 達成心願(上)第118章 泄露身份(上)第179章 (上)第12章 傳世之寶(上)第219章第202章第80章 神機妙算(下)第99章 升旗儀式(下)第25章 兩族分制(上)第267章第74章 石破天驚(上)第93章 環佩叮噹(下)第11章 落荒而逃(下)第72章 弱肉強食(上)第142章 達成心願(上)第23章 鮮血四濺(上)第91章 匪夷所思(下)第201章第144章 脣槍舌劍(上)第16章 勉爲其難(上)第268章第54章 顛倒黑白(上)
第189章第209章第114章 清麗脫俗(上)第71章 肆意侮辱(下)第34章 見勢不妙(下)第6章 我答應你第62章 驚慌失措(上)第143章 達成心願(下)第1章 生逢亂世第126章 難以改變(上)第55章 顛倒黑白(下)第15章 震撼天地(下)第185章 (上)第19章 絕世美男(上)第270章第39章 赫赫威名(上)第125章 最高機密(下)第101章 戰鬥狀態(下)第111章 十里秦淮(下)第29章 顛沛流離(上)第57章 火焰之城(下)第49章 見機行事(下)第149章 談婚論嫁(上)第265章第38章 刀劍結算(下)第210章第266章第42章 粗鄙無禮(下)第142章 達成心願(上)第30章 顛沛流離(下)第65章 半喜半憂(下)第208章第72章 弱肉強食(上)第169章 以血換血(下)第224章 全都瘋了第269章第236章第222章第20章 絕世美男(下)第51章 餓虎撲食(下)第96章 戰無不勝(上)第15章 震撼天地(下)第171章 情勢顛倒(下)第123章 敞開心懷(下)第243章第169章 以血換血(下)第164章 殺聲震天(上)第102章 威武之師(上)第176章 天理昭昭第239章 仗劍扶犁第167章 正面交鋒(下)第43章 語氣強硬(上)第77章 雄才大略(中)第106章 心急如焚(上)第243章第224章 全都瘋了第96章 戰無不勝(上)第56章 火焰之城(上)第121章 如沐春風(下)第34章 見勢不妙(下)第6章 我答應你第188章第82章 起錨出航(下)第20章 絕世美男(下)第117章 維護尊嚴(下)第219章第98章 升旗儀式(上)第58章 大雪無痕(上)第197章第6章 我答應你第231章第157章 負荊請罪(下)第180章 (下)第124章 最高機密(上)第243章第48章 見機行事(上)第14章 震撼天地(上)第215章第142章 達成心願(上)第118章 泄露身份(上)第179章 (上)第12章 傳世之寶(上)第219章第202章第80章 神機妙算(下)第99章 升旗儀式(下)第25章 兩族分制(上)第267章第74章 石破天驚(上)第93章 環佩叮噹(下)第11章 落荒而逃(下)第72章 弱肉強食(上)第142章 達成心願(上)第23章 鮮血四濺(上)第91章 匪夷所思(下)第201章第144章 脣槍舌劍(上)第16章 勉爲其難(上)第268章第54章 顛倒黑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