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臘月,正是天地萬物休養生息之時。虞城經過這段時間的恢復,也多了幾分人氣。街道上穿着棉衣的民衆,絡繹不絕。很多虞民都在傳言,今日的虞城,會發生驚天動地的大事。就在最近這幾天,城內增添了很多陌生的面孔,更讓虞民對這件大事深信不疑。
綸邑東面的十里開外,有一片寬闊的平地,一望無垠。一座高大的祭臺,早就已經搭建完成。九層高的臺階,象徵夏后氏九五至尊的地位。
祭臺最高處擺了一方香案,上面三牲完備,六畜齊全。臺階下面,有虞氏、有鬲氏、有仍氏、斟灌氏、斟鄩氏五路大軍,整齊排列。乍眼望去,黑壓壓一片,有萬衆之多。
三十五年前,寒浞滅夏後相之戰,那姒姓十二氏之中,除了部分氏族歸順寒浞得以保全,大部分皆被寒朝剿滅。這些殘餘勢力便散佈各地,儲蓄力量。
五氏之中,斟灌氏和斟鄩氏本就出身於十二氏族,自然希望恢復夏王朝的統治。有仍氏和有虞氏乃夏后氏姻親,也是鼎力相助少康。有鬲氏的首領鬲伯對寒浞早就不滿,欲起兵伐之,現在又有夏少康在前領頭,亦舉族支持。
寒浞55年,冬,夏少康正式與伯糜締結盟約,建立復國軍向大寒王朝宣戰。
戰鼓雷鳴之聲,震動寒空,縈繞在每一個人的心頭,猶如浩蕩之威化爲復仇的利刃。這一刻,夏少康終於擁有同寒浞分庭抗禮的實力。三十五年來,他每一天都揹負着國破家亡的恥辱。這種切膚之痛,讓他從未真正地安眠。他站在祭臺中間,微微閉上了雙眼。
臺下的萬千將士,眼看建功立業的時機就要來臨,無不激動萬分。夏少康左側站着長子夏杼,還有大臣伯糜和有仍氏、有虞氏、有鬲氏三族首領。右邊是以凌雲子爲首的六大派,以及本部的文臣武將。
夏少康道:“凌雲子道長,吉時已到,請開始。”
凌雲子走到香案旁邊,將案上的龜殼拿在手裡,然後從袖中掏出匕首,在龜殼中間鑽出一小指粗細的孔洞,放在火焰上燒烤。衆人的神情一陣緊繃,彷彿都在隱隱期待着什麼。
不到半會,龜殼上面出現了一道裂紋,線路卻是有些凌亂。凌雲子不露聲色,手掌在龜殼上撫摸一下。轉眼之間,裂紋竟一分爲九,成龍形之狀。那道人又將龜殼遞到夏少康的面前,笑道:“此卦大吉,這九道橫紋象徵天下九州。伐寒之戰,大夏當興。”
夏少康接過龜殼,雙手將其高高舉起,面對臺下的萬千將士大喊道:“天佑大夏,伐寒必勝!”這恢宏吶喊之聲足以震撼天地,衆生聽之無不沸騰,衆生聞之無不顫動。千萬將士高舉兵器,羣情激揚,浩浩之威睥睨天下。祭臺之上的各路首領,以及六大派弟子、衆文臣武將,亦是信心十足。
夏少康側過頭,望向一個年邁的老臣,道:“崇開,宣讀討賊檄文。”
崇開走到祭臺邊上,從袖中取出一方帛書,緩緩展開,誦讀道:
“蓋聞明主圖危以制變,忠臣慮難以立權。我大夏王朝自帝禹開國以來,內修明政,外攘夷狄,天下安定,四海歸一。
奈何賊子寒浞,竊取大夏神器,屠殺子民,陷害忠義,妄圖以夏臣而代夏政,荒淫無道,人神共憤。
乾坤崩殂,天道不存。在此非常之時,是有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立非常之功。
大禹遺脈夏後少康,生性純良,廣施德政,乃天下之仁主。
今夏后氏一族,欲復大禹之功績。盡起天下忠勇之士,興仁義之兵,撥亂反正,討伐賊子,扶正乾坤,以圖社稷安定,天下清明。”
夏少康點燃三炷香,跪在地上俯身三拜,向先祖禱告,而後起身,面向羣臣士卒。凌雲子期盼已久的伐寒大業,終於邁出了第一步,這老道輕撫頷下長髯,面上也露出一抹微笑。
“臣虞思參見主公。”虞伯當先朝着夏少康跪了下去。
下一刻,各路諸伯,萬千將士,行動一體,同時下跪,向夏少康俯首稱臣。伯糜與六派諸人,亦向夏少康躬身長揖。
“衆卿免禮。”夏少康話音高昂,一股高高在上的王威自然顯現。
夏后氏起兵,人心大振。天下的局勢因此改變,世人仍舊沒有遺忘大禹的功績。夏少康以大禹之名,振臂高呼,終使四海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