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

其實朱祁鈺並不想把君臣關係搞的那麼如履薄冰,但是這些臣子非要逼的他,不得不拿起屠刀來。

京察是一種行政手段,朱祁鈺舉了起來,自然沒有放下的可能。

“陛下,前政弛極,皆不修法度以明軍政,若是要大計,需要先正綱紀,綱紀先禮,方爲治天下之法也。《令》以教之於先,《律》以齊之於後。”王直對於吏治已經準備了許久,自然是有詳細的思路。

例、令、律爲大明的三大法律準繩,其中例爲敕諭、令爲教化、律爲準繩,大明律爲最後底線。

王直的意思是,先定綱紀,再頒令約,然後,重拳出擊。

定綱紀、制令約,都需要陛下下敕諭,對吏部、刑部的《吏律》、《吏令》進行指導,羣臣羣議商定,面呈陛下,最終推行。

朱祁鈺深以爲然的點頭說道:“王尚書請旨京察之前,朕已經擬好了敕諭,待到京察結束之後,立刻開始制定綱紀令約便是。”

例爲敕諭是不能違背的,那是抗旨。

當然也可以糾集六科給事中、都察院左右都御史進行封駁事,只要你說的過皇帝的道理。

京察持續進行,朱祁鈺親自坐鎮銓部,他開始和司禮監、錦衣衛一起查點六部尚書、都察院總憲、文淵閣大學士。

六部尚書于謙、王直、金濂、胡濙、俞士悅、石璞,都察院總憲王文,文淵閣大學士陳循。

首先就是操守,這裡面就屬胡濙和王直沒有操守,胡濙是四代禮部尚書,手握科舉重權,送禮的何其繁多?

可是胡濙就是這麼個人,誰在位他就支持誰。

陛下尚節儉,他在去歲王直請旨移宮不準之後,就敏銳的感覺到了風向變了。

胡濙開始切割過去那些舊俗,切割的有多快?

在京師之戰還沒打完的時候,胡濙已經到內承運庫把這四十餘年來,貪贓枉法所獲之物,交到了內帑。

比朱祁鈺追索西山煤窯私利,還要早倆月。

胡濙並非鉅貪,總共不到萬兩銀子,和那第一次坐實罪名,就查出了三十萬兩白銀的趙縉比起來,算得上非常清廉了。

王直沒有操守,是因爲他本身就是琅琊王氏出身,京師一應供給由琅琊王氏進行供應,生活奢靡。

但王直自從搬進了官邸之後,王直和琅琊王氏的聯繫,就徹底斷了。

這些,朱祁鈺也沒打算追查,登基的時候,朱祁鈺已經大赦天下了,皇帝金口玉言。

再說自從速八大,不是,朱祁鈺登基之後,還不收手之人,那自然要降下雷霆之怒。

幾位六部尚書,在朱祁鈺登基一年以來,都算得上勤政、廉潔。

這裡面最窮的就是王文了,官邸一座,別無家財。

自此朱祁鈺得到了一條結論,那就是無論從穩定統治秩序,還是從有效治理社會的角度來說,統治者和廣大百姓的立場,都是不希望出現腐敗現象的。

當然,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比如大搞議罪銀,皇帝索賄不得,就讓臣子索賄的乾隆。

興安俯首說道:“陛下,最近那些大狼狗都訓練的極好,但凡是有點銀錠子、金錠子的味道,它們都能聞得到,陛下要是疑心哪位明公,可讓大狗去嗅一嗅便知。”

“打地洞的味道也能嗅出來吧?”朱祁鈺放下了一卷案宗說道。

興安點頭說道:“能。”

“那就去一趟吧。”朱祁鈺點頭說道。

既然要抽水,那就抽乾淨,仔細檢查。

不僅是官邸要檢查,其他地方也要查。

盧忠帶着緹騎們再次離開,換了身裝扮,散在了京師的角角落落,搖身一變,從緹騎變成了經濟買辦中的一員,去打探消息去了。

經濟買辦是最靠不住的一羣人,他們唯利是圖,至少些許的散碎銀兩,盧忠都能得到無數真假難辨的消息。盧忠又很擅長調查,總是會有所收穫。

京察在如火如荼的展開,京師的百姓們似乎也察覺到了一些消息,陛下最近怕是又要殺人了。

銓部的門鎖上十天之後,終於緩緩打開,一份詳細的名單送到了朝廷。

基本上沒有值得陛下降下天怒之事。

朱元璋真的執行剝皮揎草的一共就兩人,廣西布政司官張鳳,和按察司副使虞泰,只此兩人。

陛下在某種程度上,堪稱比太祖高皇帝還要狠戾,登基至今砍了多少人了?

如此嚴刑峻法之下,依舊要貪,要享受,那基本和陽間告別了。

趙縉是個特例,他不是個京官,他是聽用,等待李賓言出京之後,要做右僉都御史的人。

即便趙縉趕不上京察,就文賢的弟弟文讓,入京不得,寡婦田芳蓮這兩件事,已經鬧到了都察院和大理寺,過不了多久,就會被陛下得知。

趙縉貪腐罪名,已經坐實,只待查補了。

讓陛下定下雷霆之怒的事兒沒有,但是怠政的可不少。

在一連串的人事調動中,極少數的官員被直接罷黜,部分的人將會離京爲官,一些地方的按察司會入京,也有翰林院的庶吉士被啓用。

在一連串的調動中,京師爲之清明瞭數分。

朱祁鈺的聖旨也來到了六部衙門。

“彼之君臣,不思祖宗創業之難,驕淫奢侈,但顧一身逸樂,不恤生民疾苦,一旦天更其運,非特不能保其富貴,遂致喪身滅名。”

“各地御史、天下之言,時見州縣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貪財好色,飲酒廢事,凡民疾苦視之漠然。”

“自古王者之興,未有不由於勤儉,其敗亡,未有不由於奢侈。”

“往昔所定《律》、《令》,芟繁就簡,使之歸一,直言其事,庶幾人人易知而難犯。天下果能遵《令》而不蹈於《律》,刑措之效,亦不難致。”

“茲爾臣庶,體予至意。欽此。”

大明的前代皇帝的例,也就是皇帝的敕諭要被廢除,然後再將歷代的例整理之後,挑選合適的條目,修例,並頒行四方。

朱祁鈺在詔書裡要求了對吏律的重點爲反腐抓貪。

貪,乃萬惡之源。

京師陷入了極度的忙碌之中,文官們齊聚一堂,對過去的敕諭進行篩選,準備增補大明律,尤其參考了大誥和唐律進行增補。

大明皇帝誕下了麒麟兒的消息,隨着大明驛站的驛卒們在官道上的馳騁,傳到了大明的角角落落。

朱瞻墡人在襄王府花天酒地,雖然終日與伶人歌舞,但是依舊繃着一根弦兒,他已經第三次捲入皇位爭奪了。

第一次是朱瞻基在南京監國,仁宗皇帝龍馭上賓,他被下旨監國。

第二次是朱祁鎮幼衝登基,他人在長沙府,被捲了進去,當時他連黃衣使者都沒見,直接拒不奉詔。

第三次,就是這次土木堡之變,他的金印都被拿走了。

這些倒黴事,都讓他這個皇叔給碰上了。

朱瞻墡從始至終都秉承這一個思路,想讓他送死?沒門!

“看看看,孤說什麼來着?陛下就是在找人揍!幸好孤聰明呀,這要是抗旨不遵,不交田冊,你猜陛下這次翻身,要軋死誰?”朱瞻墡看着手中的敕諭冷汗直流。

若非他跪的快,陛下這次翻身,他就是刀下鬼了,被軋死的就是他。

陛下要推動諸王、勳臣、外戚、縉紳一體納稅,他交田冊之前,也非常的猶豫,但是他總覺得不對勁兒。

結果很快呀,大明皇帝的拳頭砸了下來了,他差點就被錘了。

朱瞻墡擦了頭上的汗,在大明做嫡皇叔真的是太難了。

每一個皇帝登基,拿嫡皇叔開刀,已經成爲慣例了嗎?

宋案看着自己這位襄王一副僥倖的樣子,就是嘆息,他頗爲無奈的說道:“陛下送來了銀三百兩,紵絲十表裡,羅絲十表裡,紗十匹,以表親親之誼。”

朱瞻墡眼睛一亮,東西不重要,陛下有了子嗣,還賜了不少東西,甭管貴賤,這親親之誼,陛下還糊上了。

他不由的想到了當初先帝朱瞻基去西安門內,看高牆內的二叔朱高煦,二叔伸腳絆倒朱瞻基的事兒來。

皇帝給面兒,你不要,那不是敬酒不吃吃罰酒嗎?

朱瞻墡沉思了片刻說道:“還禮一定要還禮,就倍之好了,孤是皇叔,這東西是給侄孫的,當然要大氣點兒。”

“孤再想想,對,去年在廣德寺求的開光佛拓取一份,不對不對。”

“當今陛下不尚佛,封國師都是陛下大兄稽戾王乾的事兒了,弄一羣和尚,在朝堂上唸佛,烏煙瘴氣的。”

“坊間流傳,陛下乃是真武大帝轉世,就把前年在真武山,請的長命鎖,一併送京。”

真武山距離襄王府很近,不足兩百里地,朱瞻墡還真的去真武山求過長命鎖。

宋案有做姚廣孝之志,可是他的襄王並沒有做太宗文皇帝的勇氣。

宋案領命,然後猶豫了很久說道:“稟殿下,臣和殿下想的卻是完全相反。”

“這次躲過了一劫,下次怕是躲不過去了,此刻陛下爲了北伐之時,多表親親之誼,那要是陛下打完瓦剌呢?”

“這一刀…”宋案重重的嘆了口氣,沒有往下說。

天下讒臣無數,他們爲了利益四處奔波遊說,這襄王府,自然也有讒臣。

朱瞻墡眼睛瞪大看着宋案,大聲的喊道:“孤待你不薄,你爲何要謀害孤?”

宋案用力的眨着眼,他顫顫巍巍的說道:“臣所思所慮,皆爲王上,何來謀害之說?”

朱瞻墡怒斥的說道:“如此誅心之語,你不是在謀害孤,是什麼!”

朱瞻墡的憤怒是有理由的,這個宋案是正統年間派來的長史,本身就是派來監視他的人。

能監視藩王的長史,那必然是正統帝的嫡系,朱瞻墡當然有理由懷疑,這個長史,是在害他!

想他死!

第四百二十章 過猶不及 舊事追罰第657章 到底是誰把魚給驚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削太上皇帝號(均訂加更)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寫在朱祁鎮死後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十三章 拿去!第四百四十章 銜令者,君之尊也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掛(均訂加更)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求萬世,只爭朝夕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735章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發新書了!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680章 豺狼虎豹,吃盡血肉!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898章 火併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657章 到底是誰把魚給驚了?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二百零一章 朕又成亡國之君了?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三百一十二章 賺錢嘛,不寒磣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966章 結硬寨,打呆仗,橫碾硬壓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
第四百二十章 過猶不及 舊事追罰第657章 到底是誰把魚給驚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削太上皇帝號(均訂加更)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寫在朱祁鎮死後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十三章 拿去!第四百四十章 銜令者,君之尊也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掛(均訂加更)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求萬世,只爭朝夕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735章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發新書了!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680章 豺狼虎豹,吃盡血肉!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898章 火併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657章 到底是誰把魚給驚了?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二百零一章 朕又成亡國之君了?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三百一十二章 賺錢嘛,不寒磣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966章 結硬寨,打呆仗,橫碾硬壓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