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僵持

自夜半時分,高闕之戰驟然而起,到約莫兩個時辰後,天邊逐漸亮起一道魚腹白。

高闕南關牆內側,早已是血流成河。

——漢、匈雙方將士的屍體,在關牆內壘了有上下兩三層,又在冷冽寒風中被凍瓷實。

南關門大開,關門內側的關牆下,也已經成爲漢軍將士的前線陣地。

經過長達兩個時辰的拉鋸、爭奪,戰場局勢終於達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漢軍佔據南關牆、南關門,並在關牆內、關牆上構築起陣地,死死釘在高闕的南‘皮層’。

而在關牆靠裡二百步的位置,匈奴人也已從戰鬥驟然爆發、漢軍夜半而襲的情緒起伏,以及高闕遭遇突襲的驚慌失措中回過了神。

雙方便此以高闕南四分之一處爲界,在這天明時分,十分默契的暫停了戰鬥。

呼延當屠神情陰鬱,看向南關牆的眼睛在噴火!

卻也只得強壓下怒火,允許麾下將士稍作休整,補充體能。

南關牆,則是另外一副場景。

——關牆下,不斷有漢軍將士自關門進出,將關牆下壘砌的雙方陣亡者屍體搬去關牆外。

屍體搬出關門,也是原地分類——漢軍將士的屍體,於河岸處整齊排列,只等戰後確認其身份。

而匈奴守軍的屍體,則是由軍監依次記錄,並當場割取首級。

收集下來的首級,於漢軍將士屍體擺放處堆起,似是在祭奠漢家的英靈、英雄亡魂。

至於剩下來的無首屍體,則胡亂堆在偏僻處,等戰後集中焚燒處理。

當然,這些事,都是在關牆外數百步,靠近河岸的位置做的。

緊挨着關牆外側的區域,此刻則是飄起一道道炊煙。

——今日晨事,無論是致都麾下先鋒大軍,還是程不識麾下中軍主力,都難得吃上了熱乎飯。

雖然飯食算不得有多好——將本就做熟,卻因天氣而被凍硬的白麪鍋盔煮一下,做成泡湯鍋盔,但對於這個天氣下的漢軍將士而言,也依舊能算作是難得的‘佳餚’。

在天寒地凍時,前線軍人最希望吃到的食物,其實無關乎食物本身的類別。

只要是熱乎的、剛出鍋的、帶有竈氣的吃食,那就是這種時候的絕世佳餚。

也不麻煩——以屯曲爲單位,將士們把戴在身上的凍鍋盔依次丟進鍋裡,然後等着。

等伙伕往鍋裡倒入水,再加些鹽——有條件便再往鍋裡丟一塊凍硬的肥油。

等鍋燒開了,將士們再依次走到鍋旁,由伙伕爲自己舀一勺鹹膩的鍋盔泡湯。

也不用勺、筷之類,就隨便找個地方蹲下來,如喝茶般小口小口嘬邊兒。

沒那麼躺了,更是可以大口大口的,將泡軟的鍋盔合湯‘喝’下去。

如是一餐過後,渾身上下不說是大汗淋漓,也總該是由內而外的暖起來。

這就夠了。

這等鬼天氣,這種鬼地方,能有口熱乎飯吃,能感覺到渾身上下由內而外散發出暖意,便夠了。

只是一餐用罷,將士們——尤其是致都麾下的先鋒營將士們,便頓覺一陣睏倦之意襲來。

致都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便找到程不識商議。

最終,二人商量出結論,或者說是程不識被致都說服,下令先鋒營後撤至大河南岸,紮營修整。

高闕戰事,暫交由程不識所部中軍主力負責,致都所部先鋒,則看修整後的情況再行定奪。

麾下將士終於能睡個踏實教,終於能光明正大的安營紮寨、肆無忌憚的點燃篝火,致都也終是稍稍安下心。

只是麾下將士雖是推到第二線休息,但致都卻並沒有一同推到大河南岸。

而是留在程不識身邊,趁着這天明前後,雙方默契的暫且止戰,和程不識一同站在南關牆上,向高闕內的方向遠眺而去。

還是那句話:在此站前,漢家壓根兒沒人見過高闕,尤其沒人見過高闕的內部構造。

至於昨夜,漢軍雖然一舉奪取南關牆,但畢竟風雪漫天,又是夜半時分,根本看不清。

尤其當時戰鬥正激烈,漢軍上下將帥,也根本沒空去觀察高闕內部的地形、構造。

直到此刻,戰鬥暫時停止,關牆上的漢軍將士輪換着退到牆外用食——最主要是天逐漸亮起,高闕內部的構造,才完完整整展露在了程不識等一衆漢軍將士的視野當中。

很深。

高闕,說是‘闕’,卻有着相當誇張的縱深。

此刻爲漢軍將士所掌控的南關牆,東西不過一里餘,關牆外呈‘八’字型朝河岸方向擴展。

而關牆內,漢軍將士控制百步,也就是不到的區域。

又有二百步,即半里多的空位置,屬於漢匈雙方之間的真空地帶,同時也是接下來的戰場。

這三百步,就已經是整一里的縱深了。

但對側的匈奴高闕守軍,卻並沒有因爲失去這一里縱深的控制權,而被擠在北關牆內。

——程不識目光所及,匈奴守軍最前沿、最靠近漢軍的位置,一直到依稀可見輪廓的北關牆,依舊還有二到三裡的縱深。

這就意味着高闕南、北關牆之間的距離,足有四里。

一里三百步,四里,便足有上千步。

再加上東西亦有一里,即三百步寬的戰場寬度,就使得匈奴人此時掌控的區域,達到了寬三百步、長七百到九百步。

即便是長寬各一步的區域,皆容納一人的寬鬆站位,匈奴守軍此時所掌控的區域,也依舊能容納將近是十多萬人。

也就是說,戰鬥一旦再次打響,匈奴守軍根本無需進出北關門,便能隨時在正面戰場投入數萬人。

反觀漢軍一方,則無疑艱難了許多。

三百步長的南關牆頭,僅有三丈,即五步寬。

同樣以長寬各一步可容納一人來算,漢軍掌控下的南關牆,頂多只能容納一千五百人。

即便此刻,關牆上的漢軍將士幾乎是前胸貼後背,宛如後世擠公交的場景,也不過將將塞滿了兩千多,不到三千人。

關牆下,倒是寬鬆許多。

仍是三百步寬,漢軍卻已在打開南關門後,掌握了關牆內百步的縱深。

按長寬各一步容納一人來算,這三百步乘百步的縱深,也同樣能容納三萬人。

但很顯然:戰場上,將士們是不可能高密度扎堆的。

就如此刻,匈奴人掌控的區域明明能容納十幾萬人,卻依舊只有一萬多人在關內,餘者都推到了北關牆外一樣。

此刻,漢軍所掌握的高闕內百步區域,也只有不到一萬漢軍將士,以屯、曲爲單位分陣地駐守。

而且不同於關牆上的漢軍將士,可以依託關牆,以及上下關牆的石階口構築方向——關門內、關牆下的漢軍將士,幾乎等同於是在開闊地帶,毫無戰術依託的構築野外防線。這種防線,且不說穩不穩固,幾乎是只要戰鬥打起來,雙方短兵相接撞在一起,陣地就必然要反覆易手。

可能匈奴人一個衝鋒,漢軍將士就被推回到關牆下,乃至於關門外了;

漢軍將士一個反衝鋒,原本一百步的掌控區域,又能變成二百步了。

所以此刻,高闕內的漢匈雙方雖然都出奇的安靜,雙方將士都在緊鑼密鼓的進食補充體能,但雙方將官都很清楚:等戰鬥再次爆發,這場高闕之間,便大概率要在今日之內見分曉。

對漢軍而言最糟糕的狀況,是城牆內的陣地盡失,就連關門都被匈奴人想辦法重新堵住,只有關牆還能勉強爲漢軍所掌控。

而最樂觀的狀況,則是一步步將戰線往前推,將匈奴人一步步推到高闕北牆。

最後,也是一樣的:將匈奴人推出北牆,推出北關門,只留北關牆上的匈奴人苟延殘喘。

漢軍只留南關牆,大概率還能再爭取一下——畢竟這場戰爭的開端,便是以漢軍奪取南關牆作爲起點。

但若是匈奴人手裡只剩下北關牆,那戰鬥就基本可以宣告結束了。

因爲一旦被逆推到北關牆,匈奴人的軍心、士氣必將跌入谷底。

再加上匈奴人本就不會攻城,更不會守城,就更使得匈奴人掌控下的北關牆,和高闕完全丟失沒什麼區別了。

“得想個辦法,讓弓、弩可用。”

“如若不然,盡以短兵相接爲戰,即便我漢軍將士不懼,也終歸不是辦法。”

遠眺向北關牆的方向,程不識如是一語,也惹得致都一陣點頭附和。

“確是。”

“一來,傷亡過巨。”

“二者,不確定性太大。”

“若能有弓弩壓制,那今日戰後,我軍最差也就是現在的局面:據南關牆,並控制關內百步。”

“仍近戰肉步,卻有可能失去這關內百步的區域,甚至就連南關牆,也或要岌岌可危。”

說着,致都還神情嚴峻的深吸一口氣,又微微一搖頭:“匈奴人的援軍,必然會源源不斷的抵達高闕。”

“而我軍在奪取高闕之後,還要保有足夠戰力固守高闕。”

“高闕固然易守難攻,卻也終歸要人來守。”

“若傷亡過巨,則軍心士氣必然受損,即便高闕已下,守起來,也會不再容易了。”

致都言語間,程不識也面色凝重的低下了頭,看向手中的少府產製式長弓。

並未將弓架起,而是橫握着弓身,似是檢查般,以另一手輕拉了拉弓弦。

不出所料的,弓弦不大能拉得開。

至於硬拉會如何——看看程不識身旁,那臉上有一道斜向血痕的親兵,就可見一斑了。

——天氣,實在太冷了。

冷到纔剛戰死不久的屍體,半炷香前還往上冒着熱氣,半炷香後就能凍得梆硬!

弓弦更別提了——看着和平日裡沒什麼兩樣,也沒有凍得完全拉不動。

可只要你敢硬拉,它就敢給你崩斷。

再加上彎弓搭箭的技術動作,本來就是上半身和臉貼着弓弦,只要弓弦繃斷,那就是往臉上、脖頸上去抽。

運氣好點,不過是臉上多一道猙獰的疤痕,又或是胸、腹被自己的弓抽一鞭子。

但凡運氣差點,弓弦繃斷抽到了眼睛,又或是脖頸軟弱處,那和後世熱武器炸膛所造成的後果,也基本沒什麼兩樣了。

“莫如,在關牆上,以及關牆內點燃篝火?”

“若暖些,說不定弓弦也……”

致都略帶遲疑的提議,卻只引得程不識滿是無奈的搖了搖頭。

“弓弦已凍,若驟然加熱,必使其綿軟無力。”

“弓箭是能射出去了,卻也造不成殺傷了。”

言罷,程不識低下頭,思慮再三,才終是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的意思,是造些投石車。”

“就立在南關牆外,朝關牆內的匈奴人拋射巨石、壘木。”

“怎說也是遠距離殺傷,有總比沒有好。”

這一提議,倒是贏得了制度的認同。

和依靠弦的拉力、彈性提供動能的弓弩不同:投石機的動能,是以一塊巨石,憑槓桿原理所提供的。

寒冷天氣對投石機的唯一影響,或許就是材料不太好找。

“怕是關牆外,一時半會兒找不到樹木,軍中也不曾備下足夠的繩索。”

致都提出疑慮,程不識卻是悠然發出一聲長嘆,目光再度望向北關牆方向。

“今二日,我部中軍將士,便多半是在伐木。”

“拋石車,也制了三五座。”

“只是都在南岸,要調來,也需一些時間……”

程不識說的輕鬆,甚至還有點‘太慢了,得等’的失望。

卻見致都略帶驚疑的瞪大雙眼,滿是不敢置信的側身看向程不識。

——不是哥們兒!

——醬紫卷是吧?!

你知不知道你這樣,會顯得我很呆?!

致都腹誹之餘,程不識此刻,卻在想另外一個問題。

“投石器……”

“究竟是要投石、木砸人呢……”

“還是……”

回想起前幾日,親眼見識到的那些禁忌之物,程不識心中,只陷入一陣糾結之中。

倒是無關乎天和、人和之類。

只是程不識在想:要不要爲了爭取時間、儘快拿下高闕,而降高闕的一部分給毀掉。

如果一時不慎,把北關牆毀的太徹底,那接下來的高闕防禦戰,是否會變得更加吃力……

第582章 步子邁大了,會扯着蛋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20章 諸呂故事第426章 歲末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5章 登門賠禮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483章 不安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374章 拍板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131章 序幕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19章 做大哥的剛落腳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365章 物論第546章 墨者第434章 還行吧第159章 社稷第554章 立場問題第406章 傻了吧?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498章 轉戰!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晚點更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595章 凡事都有兩面性第490章 變天了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108章 誓師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479章 冰雕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5章 登門賠禮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315章 活該!第564章 反應會很大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311章 幽冥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594章 斟酌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555章 東宮,畢竟不是真皇帝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585章 別鬧第53章 竇王孫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558章 後宮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510章 奇奇怪怪的奴隸第238章 宗祠第190章 族!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572章 開什麼玩笑?!第295章 女人心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335章 西域!
第582章 步子邁大了,會扯着蛋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20章 諸呂故事第426章 歲末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5章 登門賠禮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483章 不安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374章 拍板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131章 序幕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19章 做大哥的剛落腳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365章 物論第546章 墨者第434章 還行吧第159章 社稷第554章 立場問題第406章 傻了吧?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498章 轉戰!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晚點更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595章 凡事都有兩面性第490章 變天了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108章 誓師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479章 冰雕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5章 登門賠禮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315章 活該!第564章 反應會很大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311章 幽冥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594章 斟酌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555章 東宮,畢竟不是真皇帝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585章 別鬧第53章 竇王孫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558章 後宮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510章 奇奇怪怪的奴隸第238章 宗祠第190章 族!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572章 開什麼玩笑?!第295章 女人心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335章 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