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凡事都有兩面性

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牆。

尤其劉榮召朝鮮各國遣使覲見,甚至還是原則上,要求朝鮮各國國君本人入朝覲見!

既然是正式頒發的詔諭,就算不是需要朝堂共議的國策、朝政,也同樣是瞞不住人的。

很快,這個消息便在房間甚囂塵上。

絕大多數人——主要是政治視野、政治嗅覺約等於零的底層民衆,並沒有意識到這紙詔諭意味着什麼。

只是淺顯的認爲,最近這段時間閒來無事,劉榮機緣巧合下注意到了燕東朝鮮,便想着把那些‘野人酋長’叫來長安,見一見面,聊一聊天。

是的。

在如今漢家的民衆看來,天地間,只有諸夏之民纔是‘現代人’‘文明人’。

至於餘者,北方的遊牧民族,叫北蠻;

西南百夷——都已經叫‘夷’了,自然就是南夷了。

嶺南百越之民,倒是脫離了蠻、夷等‘野人’的範疇,‘越人’這個稱呼,也基本等同於燕人、趙人等地域性稱呼。

所以,嶺南之民,其實已經是諸夏認可的自己人了。

至於東北的朝鮮半島,雖然底層民衆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不知道該叫蠻還是夷,亦或是其他,但也一致認爲:既然是不屬於諸夏的‘外族’,那叫蠻也好、夷也罷,總歸是無法脫離‘野人’的範疇。

至於北方匈奴、西南百夷,以及朝鮮半島各國彼此間,不盡相同的文化習俗,則被這個時代的華夏百姓理解爲:不同品種的野人之間,所存在的物種差異。

類似於金絲猴性格溫和,峨眉猴脾氣暴躁,銀背大猩猩領地意識強,長臂猿卻極爲粘人一樣——扯什麼文不文化、習不習俗的,還不就是品種不同,習性不同嘛?

這也怪不了這個時代的華夏之民狹隘、無知。

畢竟這個時代,文盲率都不是按百分比來算,而是用千分比——以千分之九百九十幾來描述、統計的;

讓這些個斗大字不識一個,連隔壁村的地形都未必瞭解、隔壁縣的模樣都沒有見過的農民,去理解萬千裡之外的另外一個文明,實在是太過於強人所難。

再者,哪怕劉榮有那個意願,來讓底層民衆瞭解這個世界、瞭解其他文明,也根本沒有這個機會和渠道。

——教育,是需要媒介的。

說得再直白一點:老師想教學生,是需要以學生來上學爲前提的。

而在當今漢室,官方對底層民衆的教育、指導,幾乎是不可能存在的。

頂天了去,也就是通過各地方郡縣衙門外的露布上,一張惜字如金、行文晦澀的詔書、政令,來讓底層民衆大致明白:朝堂要幹個啥事兒。

比如當年,吳王劉濞一紙檄文,所要誅晁錯,清君側;

長安朝堂回敬一封討賊檄文,例數吳王劉濞的罪責,並向天下人宣示長安朝堂平定叛亂、安定天下的決心;

就這麼一來、一回,兩封耗時數月,費勁文人筆墨、心血,才最終頒行天下的長篇大論,落在底層百姓眼裡,其實就是一句話。

——吳王反了,長安沒被嚇住。

說的再詳細些,甚至是詳細到極點,也就是:吳王假裝清君側,實則造反,長安嚴厲斥責之,發兵平叛。

這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能通過成本如此低廉的方式,來讓最底層的民衆,接收到來自最頂層的決策,已經是非常了不得的事兒了。

只不過,和後世的新聞播送,不同的人看能得到不同層面的信息一樣;

這個時代的政壇訊息,風吹草動,在不同的人看來,也同樣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正如劉榮召見朝鮮各國國君,底層民衆認爲是劉榮閒着無聊,想圖個新鮮,瞧一瞧不同品種的野人;

但在朝堂內外的朝臣百官、功侯貴戚看來,這看似不起眼的一個舉動,卻也同樣包含着許多可提煉,可品味的信息。

——匈奴人戰略重心西移,漢匈決戰將趨於拉鋸,已經是朝堂內外人盡皆知的舊新聞了。

早自高闕之戰後,匈奴人明確要避戰、要轉移戰略重心時起,長安朝堂內外,就已經進入了一場稍顯煎熬的猜測,或者說是政治預判。

預判的內容,自然是漢家未來的方向,以及天子劉榮針對漢家,所作出的未來規劃。

是咬着匈奴人不放,繼續在幕南地區搞文章,逼匈奴人狗急跳牆?

還是和匈奴人慢慢磨、慢慢熬,看誰能先熬死誰?

亦或者,先把匈奴人放一放,趁着匈奴人自顧不暇,根本無力找漢家麻煩的戰略空間,把其他的問題解決一下?

比如南方的趙佗,亦或是關東,那幾家還並未完全被剔除爪牙,徹底失去對長安朝堂中央的威脅,仍有餘力禍亂關東的宗親諸侯之類?

這種種可能性,均一一對應着朝堂內外的公侯大臣,元勳貴戚們,所可能採取的發展策略,以及偏重。

劉榮如果選擇第一種,即:死咬着匈奴人不放,簡單鞏固一下到手的高闕防線,便沿河套發兵北上,出高闕而望幕南;

那麼,朝堂內外的朝臣百官,就要將‘公務’方面的側重點,往軍事方面進行傾斜。

什麼水渠,什麼道路,什麼民生民計、休養生息,都先放一放;

能使喚的人,能動用的錢,儘量多搞幾把劍、幾柄弓,亦或是戈、矛,箭矢出來,優先供應前線部隊的物資輜重。

咬咬牙,把幕南啃下來,把匈奴單于庭給撕碎,將匈奴人趕去漠北吃沙子,再來談水利道路、民生民計不遲。

與此同時,作爲官僚系統金字塔尖的一批人,朝臣百官也能憑藉這個信息差,在‘規則允許’的範疇之內,在爲國家做出貢獻的同時,順帶爲自己謀求些許私利。

——要打仗了,尤其還是在草原打仗,後勤補給難度巨大,總歸是缺人的吧?

少府內帑、主爵都尉再怎麼財大氣粗,也總有無法面面俱到,百密一疏的時候吧?

總有什麼不起眼的物資,是少府內帑、主爵都尉都意外沒儲備足量的吧?

再不濟,退一萬步來講——幕南要打仗,朝堂大概率會派哪支野戰軍出征,總歸是能得到內幕消息的吧?

得了消息,再動用人脈運作一番,塞幾個親戚子侄進那支部隊,然後在幕南掙回一份武功勳,總不會有人能挑的出毛病嗎?

朝臣百官如此,功侯貴戚那就更不必贅述了。

朝臣百官謀私利,起碼還得‘優先爲宗廟社稷做貢獻,牟利只能是順帶’,實在求不得,只爲國家做貢獻也不是不行——好歹賺個好名聲。但功侯貴戚二世祖們,可不跟你講這麼多。

什麼體面不體面、名聲不名聲的,早就被這些個二世祖們,給丟去九霄雲外了。

——真當‘紈絝子弟’四個字,是說着玩兒的不成?

到了能謀求私利的時候,別說是爲國家做貢獻了;

哪怕是挖國家牆腳,只要風險別太大——甚至只要是‘有機會不被逮’,他們也是眼皮都不眨一下。

想當年,劉榮皇長子之身,親自主持平抑關中糧價,來作爲自己能否獲立爲儲的最後一次大考;

結果怎麼着?

這幫蠢貨,爲了那百八十萬錢,三五萬石糧食,不也是毫不遲疑的,把即將搬進太子宮的劉榮給得罪死了?

後來東窗事發,劉榮要提刀見血了,這幫人又恬不知恥的站出來,說是隻要劉榮放他們一馬,他們就願意支持劉榮做太子。

呵;

說得好像劉榮的太子儲君,是他們這些個二世祖頒詔冊立似的……

言歸正傳。

事實上,對於這些貴族二世祖們‘謀私利’的舉動,漢家的歷代天子——包括劉榮之內,其實並非是完全排斥的。

因爲正如上文中,提到朝臣百官謀求私利一樣:謀私利,本質上並不和國家利益完全衝突。

或者應該說,謀求個人利益,有許多種不同的方式。

有通過損害國家利益,來‘劫國濟己’的;

有既不損害國家利益,也不爲國家做貢獻,單純只是充實腰包的;

自然,也有既能爲國家做貢獻,也能爲自己謀利益的‘雙贏’模式。

事實上,漢家對於功侯貴戚的態度,本就是如此。

——每當戰爭爆發時,漢家都要求功侯貴族們自掏腰包,自己組建親軍,出征協助朝堂平叛。

從朝堂中央的角度而言,這是爲了將發動軍隊的成本,部分分攤到這些‘領主’性質的功侯身上,迫使他們爲國家做貢獻;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這其實也是給了功侯貴戚建功立業,獲取武勳、封賞的機會。

畢竟在這個時代,可不是什麼人都能養私兵、家將,甚至在戰爭爆發時私自組建軍隊,配備制式武器出征參戰的。

很簡單的道理;

在戰爭爆發時,底層民衆要想分得一杯羹,首先需要通過漢家嚴苛之際的兵源選拔。

僥倖通過選拔,成爲軍隊的一份子了,也不過是配備長劍一柄、長戈一杆的馬前卒、陣前兵。

真到了戰場上,敵我雙方成千上萬人,面對面戰成幾排,然後噓噓靠近;

抵達三五丈的距離了,就開始平端手中長戈,朝幾丈外的敵軍無差別突刺。

這就是冷兵器時代版本的絞肉機。

什麼建功立業,什麼先登陷陣,什麼斬將奪旗——活得下來再說。

哪怕活下來了,也還得和左右袍澤理論理論:這彈了一地的敵軍屍體,哪個是你捅死的,哪個是我捅死的;

甚至同一具敵軍屍體上,哪個窟窿是你捅的,哪個窟窿是我捅的,誰捅的位置更要命一點,這顆首級更應該歸誰……

反觀這些自備糧草弓馬,自組私軍出征的功侯貴戚,那裝備是要多豪華有多豪華。

什麼弩機,乃至大黃弩這樣的大殺器,都能在戰時,被這些手眼通天的大人物搞到一定數量,並裝備到自己的私軍當中。

而且,由於這些貴族私軍,並不屬於官方戰鬥編制,在戰場上無法被輕鬆指揮,所以到了戰場上,這些貴族私軍,往往並不會被派爲先鋒。

開戰時,敵我雙方各自派出前軍,也就是幾排人平舉長戈,且進且退的互相捅。

捅差不多了,其中一方要崩潰逃散了,另一方纔會大步推進。

到了這‘佔據有利’大步推進階段,到了打順風仗的時候,這些裝備精良的貴族私軍,纔會嗷嗷叫着衝向戰場側翼,在犄角旮旯撿人頭。

而且,由於這些貴族私軍,基本都是自幼接受訓練,裝備十分精良的‘準職業軍人’,並且在戰場上,被貴族們無比珍惜,甚至是捧在手裡、含在嘴裡,就使得這樣的貴族私軍,總是能拿出令人瞠目結舌的戰損比。

還是拿當年,吳楚七國之亂的決定性戰鬥:睢陽保衛戰爲例。

在睢陽保衛戰爆發大約四十日後,由功侯貴戚所組成的貴族私軍,開始次序抵達睢陽一線。

然後,他們就和周亞夫一起,在下邑趴到了叛亂平定前數日。

對於睢陽的血戰,他們無動於衷;

甚至就連周亞夫所部,在下邑挖掘壕溝、構築工事,他們都沒讓手底下的私軍貢獻一把子力氣。

等韓頹當奇襲淮泗口,斷了吳楚叛軍主力退路的消息傳回,睢陽之困得解,吳楚叛軍轉頭朝着周亞夫的下邑攻來,這幫貴族又帶着手底下的私軍,繞道去了睢陽!

睢陽保衛戰打完了,他們帶着兵馬跑睢陽去了!

再然後,下邑之戰也打完了,吳王劉濞棄軍而逃,數十萬吳楚叛軍潰散,這幫貴族才小心翼翼走出睢陽,甚至還三五成羣、彼此照應着,自睢陽城往東一路掃蕩。

等到了戰後論功行賞,那真是好傢伙,都讓劉榮看了眼!

功侯貴族報上來的斬獲、傷亡、戰損,動不動就是:我部百十人,斬首百餘級,戰歿一人,傷五人,殘二人……

每每都是與本方兵力等同的斬獲,以及個位數的戰損!

要不是彼時,劉榮也恰好在睢陽,且基本參加了整場睢陽保衛戰,劉榮都要以爲這些貴族,都是人均百戰百勝的將帥之才了……

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388章 藍圖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531章 封禪?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505章 移風易俗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135章 奏對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15章 我好怕啊第507章 攻心爲上第46章 莢錢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598章 人不能太閒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526章 遠大目標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睡一覺第586章 外藩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592章 朕能怎麼辦?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480章 意外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295章 女人心第105章 西進!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晚點更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93章 兒,斗膽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晚點更第561章 慢慢來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222章 不遠了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我再改改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591章 妙,妙極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577章 總結歸納第15章 我好怕啊第46章 莢錢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387章 商賈第566章 如果?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8章 命可真好第486章 絞肉機?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135章 奏對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207章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3章 左膀右臂第433章 尚書令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569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17章 樑《孝》王第542章 程不敗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516章 由點及面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558章 後宮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503章 河套模式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
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388章 藍圖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531章 封禪?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505章 移風易俗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135章 奏對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15章 我好怕啊第507章 攻心爲上第46章 莢錢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598章 人不能太閒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526章 遠大目標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睡一覺第586章 外藩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592章 朕能怎麼辦?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480章 意外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295章 女人心第105章 西進!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晚點更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93章 兒,斗膽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晚點更第561章 慢慢來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222章 不遠了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我再改改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591章 妙,妙極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577章 總結歸納第15章 我好怕啊第46章 莢錢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387章 商賈第566章 如果?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8章 命可真好第486章 絞肉機?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135章 奏對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207章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3章 左膀右臂第433章 尚書令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569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17章 樑《孝》王第542章 程不敗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516章 由點及面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558章 後宮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503章 河套模式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