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裡也曾經有另外一撥人想要模樣葉紅杏的作坊製作差不多的玩具。
他們買來了葉紅杏作坊的玩具進行研究,也製作出了相差不多的玩具並且用更低的價格賣了出去,一度給葉紅杏的玩具市場造成了壓力。
但他們最終還是散了攤子,以失敗結束了。
因爲他們沒有葉紅杏的現代頭腦,更不懂得營銷的策略。
在麥苗還在抽穗的時候,葉紅杏就在作坊的例會上提出了一系列的營銷方案,其中以“飢餓營銷”的方案貫徹得最爲到位。
“飢餓營銷”這個名詞第一次在例會上提出來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不過葉紅杏卻並沒有具體地解釋何爲“飢餓”,只是簡單的自行決定了這一策略的執行計劃。
首先,葉紅杏讓人在自己作坊的成玩具不顯眼的地方縫上了“紅杏玩具”的商標,這是葉紅杏花錢派二妮的娘從葉家鎮的成衣坊裡學來的一種比較複雜的縫製手法,只要換上幾種顏色的線,一般作坊就算是想模仿也模仿不到位。
第二步,葉紅杏在各個集市上散佈消息,貼出告示。說紅杏玩具每個月都會有一款最新的玩具上市,並且每一款新玩具購買者可以預定,但定不定得上就不好說了,因爲這一款新玩具每個月只制定二百個。
這個消息一出,人人都覺得新鮮。你一個小小作坊居然還學人家做仿冒標記,另外還每款玩具每月只做二百個這麼少?你這到底是要做什麼?
人人都抱着好奇之心,都想着看紅杏作坊究竟要搞什麼鬼,就連一些平日裡仿着紅杏作坊製作低成本玩具的小作坊們也是翹首以盼,等着看下個月初一紅杏作坊的笑話。
這個月的十五,發完工錢後,葉紅杏叫住了二妮的娘,問她到哪裡可以找到皮影戲的師傅。
雖然奇怪,二妮的娘還是照實說了。在這個時代皮影戲還很普遍,幾乎每個鎮上都有靠這門手藝吃飯的師傅。
當下葉紅杏就自己找了個皮影師傅,跟對方說明了來意。原來她是想讓這師傅幫着她製作一出動畫戲。而動畫的內容自然就是以下個月新推出的玩具有關了。
這次她選擇了《功夫熊貓》這個出名的動畫,並且跟皮影戲的師傅足足聊了有五個晚上。
在第六天晚上的時候,吳家山忽然熱鬧了起來。
往常到了晚上就到了人們該**睡覺的時候了,即使有賭錢的,有吵架串門子的,街上也只會冷冷清清,不會有什麼人還在街上行走了。
可是今晚不同,因爲鎮上的皮影戲師傅居然帶着他的幾個徒弟,趕着馬車載着家當過來了。
“吳家山要演皮影戲啦!”這個消息像是長了翅膀似的瞬間傳遍了十里八鄉。
要知道,皮影戲跟唱大戲的差不多,只有在廟會或者是逢年過節的時候纔會有人花錢僱皮影師傅出場。而現在,他們居然要在吳家山這個小村子裡演皮影戲了?
爲了什麼?誰請來的?爲什麼請的?演什麼?
所有人心中都存着這樣的疑問,但是……管他呢!先看看再說!
皮影戲當天晚上就開始演了。說是戲,其實也只是一輛跟轎子似的車,裡面可以藏人,一邊是白紙糊面的屏幕。有幾個膽大的孩子跑進去看過,屏幕那邊還藏着根蠟燭,車裡有兩個矮凳,另外還有一些鐵絲支架之類的。
到了晚上,天黑了下來,吳家山的主街上卻早已經人山人海。老的少的,男的女的,說笑着,打鬧着,坐等皮影戲開場。
蠟燭亮了起來,人羣也安靜了下來,皮影戲的師傅走進了小車,身後還跟着個麪皮白淨的小徒弟。
一個沉深的聲音響了起來,帶着幾分調皮講故事:“從前,也不知道多久之前,有一隻熊貓,長的很胖,有多胖呢?如果把它放到地上,然後踢上一腳,它就會滾來滾去,不按着它都停不下來。”
人羣中發出鬨堂的笑聲。
皮影戲很快就開始上演了,屏幕上果然出現了一隻胖胖的熊貓,圓圓的腦袋,圓圓的肚子,圓圓的胳膊和蘿蔔似的腿。
隨着皮影戲劇情的推進,人們漸漸地被這隻只會搞怪搞笑的熊貓所吸引了,然後就是猴子、虎妞、螳螂、蛇、仙鶴五俠的出場,當然還有他們的老鼠老師和烏龜大師。
皮影戲上映了整整十天的時間纔算演完,而這個時候人們已經被《功夫熊貓》的劇情所深深地吸引了,街頭巷尾一時間討論的話題都是這部《功夫熊貓》的內容。
熊貓這種東西在古代數量曾經很多,《書經》稱貔,《毛詩》稱白羆,《峨眉山志》稱貔貅,《獸經》稱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稱貘。不過現在因爲它長的又像熊又像貓,所以皮影戲裡就叫熊貓了。
十天過去,熊貓大俠也終於功成名就,皮影師傅帶着徒弟也收攤子回家了。這十天來,他的皮影戲得到了十里八鄉無數人的捧場,叫好又叫座,名頭一時無兩。
誰也不知道,葉紅杏和她的小夥伴們趁着這十天皮影戲的上映,脖子上挎着揹包,賣光了多少斤的瓜子糖果!
皮影戲演完了,百姓們心頭的熊貓形象可還沒有倒塌,於是葉紅杏花錢僱的宣傳員隆重登場了。因爲之前紅杏玩具就做過宣傳,在初一那天將會有兩百件玩具問世,其中就有熊貓和五俠、師父和大師之類的形象。
於是,趁着皮影戲的熱潮還沒退去,小孩子們都跑去買了自己心愛的玩具。
熊貓賣的最好,人們對於這種黑白兩色又毛絨絨胖胖可愛的玩具簡直愛不釋手,半天不到的時間就銷售一空。剩下的五俠等形象也頗受歡迎,因爲五俠是一起的師兄弟,所以人們買起來也往往五個一起成組地買。
半天的時間!僅僅半天,紅杏作坊整整積攢了一整個月的玩具就銷售一空!
來不及高興,另一個頭疼的問題隨即又被拋了出來:有些人沒買到玩具,在作坊裡大吵大鬧。還有人一氣之下預訂了下個月的玩具!但更多的人則是將買到的這些玩具進行二次加價銷售,從中攫取利潤。
同一時間,周圍那些以模仿爲生的作坊們都傻了眼了。
紅杏的作坊裡製作出來的這些玩具無一不是用各種各樣顏色的絲線製作而成,外表精美,手感華麗。外人就算是想要模仿,一天兩天的時間也是模仿不出來的,更何況就算是照着樣子做出來了,識貨的人拿在手裡卻也能一下子分辨出真假來。
假作坊們做出來的玩具沒人買,就在家裡堆着,沒多久自然就不會有人再造假,而是一齊涌向了紅杏作坊,他們低價買玩具,然後再高價賣出去,做起了令人深惡痛絕的黃牛黨。
紅杏作坊的玩具依舊是堅持着低價政策,依舊是十錢一個小玩具,一錢銀子一隻大玩具。一些熱銷的玩具也不會提價,只是儘量的多製作而已。
即使是熱銷,紅杏作坊的人數依舊還是那些,只是簽在作坊裡的所謂“推銷員”的人數驟然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