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六十七章 冰山的角

“這也是一個辦法,”趙禎說道。

對裁兵他一直不感冒。也知道軍隊出現一些問題,但不急,不能因爲這些問題就焦急萬分,那絕對不是一個高明上位者的表現。在這一點上,趙禎很喜歡鄭朗的。

都想用人才啊,文有張良蕭何房杜魏徵,武有韓信衛青李靖,誰不想,關健上哪兒找這些人才去?所以用人之道,還是揚長避短,將就着使用。全國出現一些問題,但重心在調節,而不是鑽牛角尖去尋找人才。軍隊也是如此,有問題,去解決,武斷性的裁兵,他始終不大感興趣。

所以鄭朗的手段使得好,時機把握正確。史上許多大臣喊裁兵,但終其趙禎一世,軍隊始終保持在一百二十多萬人,不能一昧怦擊趙禎守舊制,不思進取。關健還是西北,沒有取得重大勝利,缺少說服力,越失利他越不敢減少軍隊數量。中原官兵對起義者的反應無能,怕邊境失守,怕中原出亂子。還有呢,因爲一直無法裁軍,也沒有出現用工代賑的舉措,災害不斷,廂軍飽和,流民增加,流民增加便容易出現亂子,所以在數起起義爆發後,反而增加中原以及江南的禁軍數量。

鄭朗之所以南下,其實王倫爲害不嚴重,被官兵逼到和州後,全部消滅。但動用的軍隊不同,前後多達近萬人,因此才南下,二百餘人對付二百餘人,用血淋的事實使趙禎反思。

再大費周折與三衙、開封府普查京城的禁軍,將數千人帶入皇宮,讓趙禎親眼目睹,並且創出保甲法,使趙禎心安。至少會讓趙禎腦海裡產生一個想法,經過這一舉,軍隊不但不會減少,反而在增加。安全感有了。趙禎纔會同意。

至於這種低保式的保甲法,會浪費國家錢財,鄭朗一直沒有考慮,浪費得並不會很多。又是免最貧困百姓的徭役賦稅,對於心腸軟的趙禎來說,他一定會認同的。

取得了效果,可沒有結束,鄭朗又說道:“陛下,廂兵少有戰鬥力,主要職責僅是負責一些力役。之所以臃腫,朝廷最初用意便是用來贍養百姓。但陛下,災害越來越多,請問陛下敢不敢再用廂軍收容流民?”

趙禎苦笑,那準得出大亂子,若沒有節制的收容下去,一百萬廂軍也不夠。

“祖宗法度不是擴充廂兵,而是救民。陛下,諸位相公,我說得對否?”

“正是。行知,可有良策?”范仲淹說道。

“有,廂兵已經出現嚴重的問題,收容過多,若用來做力役,待遇不如禁軍,動力不足,大型工程人手又不足,讓他們參與捕盜又缺少士氣與戰鬥力,所以王倫僅兩百餘人。縱橫近千里,幅射十幾個州軍無一人敢與反抗。臣想出一個辦法代替之。”

“是什麼方法?”

“城防、水利與道路。西北用兵之初,城防多損毀,急詔百姓修補,不顧百姓是否在從事農業與生產,影響了百姓生活。還有種種水利。若是平時興修,沒有勞力,沒有財力,不僅是興,還有修,水利修建成功後,要時常維修。以及道路堵塞,也使許多地方封閉落後。然而災害利用得當,便是一次機會,將災民組織起來,用工代賑,興修城防、水利與道路,朝廷付出僅是救濟的糧食衣服,試問,不用工代賑,朝廷難道眼睜睜地看着流民餓死?一是救活了人,二是許多毀壞的城防,一些水利,與道路藉着災年陸續興修起來。不可能年年大災,年光一好,便可以使百姓受益,回報朝廷。兩全而其美,何樂而不爲?其實臣在太平州就用過類似的方法,請陛下三思。”

“可以試用之。”

雖是模棱兩可的話,鄭朗已經很高興了,至少在這一年多,君子黨佔據上風,不管以後怎麼樣,一旦軍隊陸續裁減完畢,難道守舊的大臣還會逆流而上,不顧國家財政,再次擴軍?

又說道:“陛下,韓琦與范仲淹上書,從軍中選撥十將等低層將領,實乃軍中諸將領也出現問題,多是無能懦弱之輩。臣在涇原路,一度將這些將領與葛從敏擱之不用,引起一些爭議。實不能用也。陛下,剛纔也親眼目睹,爲何軍中出現那麼多吃空額、剋扣與作威作福事件,皆是諸級將領懦弱無能貪得無厭導致,養一十將,等同養五個禁兵,養一指揮使,等同養十幾個禁兵。國家之所以高薪,是養廉,是養士,不是養活這羣蠹蟲。若陛下認爲這羣蠹蟲是應當養的,臣就當不說。”

“鄭卿,你說怎麼辦?”

“有方法,國家八十幾萬禁軍,居然有兩千三百多指揮使,臣臆測最少有七八萬人是空額,藉着裁軍的時機,並營。使步兵營員滿五百,馬兵營員滿四百,不用裁軍,也至少並裁四百多指使以下的武將。”

“臣也以爲是妥,”杜衍說道。

一營裡,不僅有指揮使,還有指揮副使,之下又有都頭與副都頭,馬軍是軍使與副兵馬使,一百人就是一都,一都往下還有軍頭、十將、將虞候、承局、押官等更多的低層武職,一指使裡僅是這些低層軍官若是滿員的話,最少就有近百號人。他們的軍費與餘下的基層士兵軍費幾乎相當,裁掉一營基層將領,等於裁減一營一半的軍費。

他們是基層將領,動盪不大。真有門路的,想裁也裁不掉。況且武人職位低,引起的爭議也不會多。這是杜衍同意的原因。

“那這些怎麼辦?”趙禎指了指一大疊厚厚的卷宗頭痛地說。這纔是五十營,還是匆匆忙忙調查出來的問題,若是擴展到整個宋朝軍隊,軍隊糜爛成什麼樣子?

這算是好的,越往後越壞,北宋末年,近三十萬京城禁兵吃空餉吃得只剩下三萬人,那纔是……

對此鄭朗沒有說話,也不用鄭朗說,餘靖站了出來說道:“陛下。還能怎麼辦?難道陛下想敗壞祖宗留給你的基業嗎?”

“陛下仁愛爲本,用心本是好的,但仁爲本,也要義節之。”歐陽修從來不說皇帝壞話的,於是將鄭朗的一段話搬出來,說道:“以義節之,本來就是仁的表現,小義節之,是謂大仁,仁義相輔相承。方纔構成完美的仁。陛下切莫以婦人之仁而以爲仁。這些問題出來了,朝廷當嚴力查辦,酌情處理。還有,對軍中弊端,如剋扣、貪墨、吃空額、霸佔低層兵士財產妻子、使用兵士做私役等醜陋狀況一律嚴懲不貸。”

趙禎還在猶豫不決,王拱辰大聲喝道:“陛下,難道坐看國家滅亡嗎?”

這一聲如雷貫耳。

他是御史中丞,坐得很前。趙禎被他喝得一哆嗦,咬了咬牙說道:“諸卿,商議一下。對於這些情況立法嚴懲,另外可於陝西先實施裁兵之法,京畿可實施保甲之法,以觀成效。”

“喏。”

韓琦、范仲淹與鄭朗對視一眼,眼中皆有些欣喜。

爲什麼韓琦與范仲淹只說河北與陝西,這也是打一個馬虎眼,陝西在永興軍的兵馬不多,主要集中在緣邊四路上,但緣邊四路陸續裁去大量軍隊,其中涇原路裁得最狠。七萬朝廷派駐禁軍,一萬蕃兵,經過裁減以及犧牲之後,僅剩下四萬八千餘人。其他諸路也陸續裁減了許多兵士。關健一點,還有輪換,部分將士已經輪換回來。馬上要進行大規模的輪換。等於一裁就是接近雙倍的兵力。是陝西一路,實際涉及的兵力達到三十多萬,相當於宋朝總兵力的五分二。若是包括河北路,會達到一半超過。

緣邊四人當中,韓琦興趣最少,但他也不喜歡宋朝現在這種情況,即便增兵,也要增加弓箭手與當地的蕃兵,軍中這些老病弱殘的士兵要之何用?幾十個大臣開始商議。

鄭朗說得是大方向,但具體到各個細節,依然爭議不休。

趙禎聽得頭痛,用手招了招,將鄭朗招到他身前,問道:“鄭卿,朕還是有些擔心不下。”

“陛下,請勿擔心,臣在京城,保證西北不會再爲寇,即便爲寇,規模也不會很大,因爲西夏國力更弱,情況更困窘,除非元昊不想立國。事實他想做兀祖,想做青天子,不會置國家不顧的。所裁之將士,皆是老弱病殘無能之人,這些人在軍中不但不能增加戰鬥力,相反,拖累了整個軍隊。陛下,再想一想,爲什麼我朝軍隊越來越多,戰鬥力卻越來越弱?正爲此故。唐朝疆域幾乎是我朝的三倍有餘,西達蔥嶺,一度到達波斯,南到占城中南部,北達小海,最多駐軍也不過三四十萬。軍隊有之,便是府兵。現在保甲法便是府兵。況且戰事來臨,可於保丁與廂兵中抽調強壯者進入禁軍,這些人年在二十到三十左右,正是壯年,遠非現在禁兵可以相比。我朝軍隊戰力其實不弱,反而增強數倍。再看財政,裁減三四十萬老弱病殘將士,僅薪餉就會減少一千萬以上的開支,若是加上各種福利與兵器以及損耗,就是兩千萬。未必爲朝廷所得,財政寬裕,以陛下愛民心態,必然施及於民,減少稅務,那麼百姓壓力會爲之鬆解。施及大臣將士,大臣將士必然爲之朝廷收心。這纔是真正的藏富於民。即便朝廷僅得其中的四成之一,一年五百萬,十年五千萬。國庫有五千萬於手,萬一再有兵事爆發,再加上十年時間寬鬆環境對百姓的休生養息,朝廷還需擔心嗎?爲什麼漢武時能擊敗匈奴,正是文景二帝的幾十年休生養息。陛下,西北一戰,暴露出來許多危機,不動危機加深,我朝危矣。就此借上下呼聲很高,民臣振奮之時,以我朝財力進行改良,一年當抵文景數年休生也。進一步是生,退一步是死,請陛下三思。”

其實鄭朗心中的想法更爲遠大。

用工代賑,杜絕了冗兵的源頭,只要平安進行十年,宋朝兵力有可能下降到九十幾萬,再加上平安監,一進一出之際,就能接近四千萬貫。四千萬貫,隨便往哪裡用,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若再進行一些良性的改革,一年節餘一千萬不是夢想。

鄭朗的步伐也沒有停下來,後面還有呢,不過考慮種種,沒有放出來。一旦放出來,每一項出來,或增源,或節流,都是以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計算。

那麼只要再過十五年後,宋朝的財政會變成一個可怕的數字。若是國庫裡有一億貫積餘,甚至兩億貫積餘,收復西夏還愁缺少軍費嗎?

但不能說出來。

馬上還有一個機會,迫使趙禎認同他這一政策。

晏殊豎起耳朵在聽,別的沒有聽進去,只聽到兩千萬,眼睛亮了,拱手說道:“陛下,鄭朗此言極是。國家養兵是爲了備戰,不是養老之所。”

“晏相公說的纔是根本所在。陛下若愛民,平時多施仁政,那纔是真正的愛民。軍隊是國家暴力機器,對內鎮壓盜賊,對外御防侵略。然北有契丹,西有西夏,朝廷坐養一百多萬軍隊,卻不是外消外侮,內消內患,這個軍隊再象這樣養下去,肯定出現了嚴重問題。”鄭朗說道。心中暗叫僥倖,自己在與西夏議和上沒有過份刁難晏殊。否則此時晏殊不一定會配合。

不要以爲他的詞寫得十分風雅,連女婿都敢那樣玩,同樣也不是一個好惹的貨色。

於是順帶着誇了晏殊一句。

王堯臣也說道:“陛下,不能再猶豫不決,鄭朗說生死存亡之秋,臣以爲一點不過誇也。”

最苦的不是東府,而是三司使。

而三司使最苦的便是這個錢,所以晏殊做三司使者,問鄭朗謀財之道,王堯臣做三司使時,也在想謀財之道。直到西北大戰發生,國家財政也沒有變好。這頗讓鄭朗哭笑不得的,有了平安監,有了蔗糖作坊的收入,一年一千萬貫還有餘,況且還有江東的糧食與稅務,這些多出來的錢用到哪裡去了?不得不承認宋朝冗費的能力與創造財富的能力,皆是舉世無雙。能掙錢,但花錢速度比掙錢速度更牛逼。

本來看到亮光,但趙禎猶豫不決,也影響大臣的判斷。

“朕沒有說什麼,”趙禎軟弱地說道。

天色漸黑,這是都堂議事從來難有過的事。但范仲淹與韓琦、歐陽修等人心中焦急,怕啊,明天皇上反悔怎麼辦。於是在細節上陸續做了退讓後,終於商議妥當。

最後范仲淹說道:“請陛下下詔書。”

急吼吼的讓趙禎拍板。

詔書下,諸臣退出來。

富弼狐疑地問:“行知,你在江南是不是就想好有這一天?”

其實今天鄭朗所說的,以前鄭朗也在陸續地做,也給了大臣們一些借鑑經驗,所以富弼很懷疑。

鄭朗打了一個哈哈說道:“彥國兄,何來此言,那時候我還小,哪裡想得這麼長遠。那時候在做,僅是直覺,做得也不完美。”

可不是每一個人都同意的,詔書下達,震動朝野,呂夷簡卻將鄭朗再次喊到家中,說道:“行知,你爲何不聽老夫之言?”

別看有種種好處,只要一施行,必然同樣也有一些不好的事發生。而且呂夷簡認爲鄭朗與君子黨裹在一起,他直覺的判斷出君子黨成不了大氣候。無他,想問題想得太天真,戾氣重,誇誇其談。也許陛下看到國家危急,會重用,但時間不會長。

鄭朗嘆了一口氣說道:“呂相公,我知道你是爲了我好,可我身爲參知政事,怎能看到國家時局如此,麻木不仁。其實我做了什麼,馬法與免役法是將範韓二人推到前面的。要麼就是爭議很少的倉法,還有這個與權貴牽涉不大的裁兵法。在我的心中,這幾條纔是冰山的一角。”

五百零二章 老大三第170章 走鋼絲(上)第64章 天堂(下)八百九十四章 大會戰六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第79章 擋箭牌四百九十八章 解圍四百三十六章 和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四百九十五章 推手上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七百六十七章 秋實上第314章 一荷渡湖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八百三十九章 最強弓第68章 拜師第157章 準備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第293章 點將(中)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五百零一章 老大二第282章 潮第321章 金剛經的秘密(上)四百三十一章 各人心思上第184章 美人(下)八百九十八章 大會戰十七百二十四章 營救一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七百零五章 擒龍下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六百七十八章 復北歸下七百七十三章 太子三第158章 撫琴(上)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第292章 點將(上)七百三十八章 儒家的核心第311章 色賴有一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八百八十九章 大會戰一四百五十二章 負作用四百九十章 炮打範歐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九百零八章 殿下第301章 拼爹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五百六十章 魔術九百二十一章 林花謝了春紅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八百零六章 倒計時三六百八十章 夜郎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戰鬥吧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第66章 法度四百六十八章 河上浪上五百零十章 太監的反攻六百四十三章 臨行中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六百十六七章 戰後下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八百零三章 道心第22章 三疊陽春(上)第216章 官人,小心三百八十五章 回家七百五十八章 不怕四百三十四章 請使下五百零十章 太監的反攻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五百三十八章 用春秋放虎八百二十八章 笑五百六十一章 追第351章 在路上(七)第138章 大案子第255章 鬥法(五)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絞肉機四八百三十章 水貨第159章 撫琴(下)八百六十二章 東施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八百十一章 老師救朕四百六十八章 河上浪上第46章 花之戰·雅詞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七百三十四章 預言帝第132章 小皇帝又要使壞了第348章 在路上(四)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第80章 較勁第177章 平靜四百二十六章 讀孟嘗君傳第50章 小妻子,小心眼(下)四百章 大戲·成上八百零六章 倒計時三四百十四章 暗戰下四百三十七章 祖宗與兒子第209章 大三元(五)
五百零二章 老大三第170章 走鋼絲(上)第64章 天堂(下)八百九十四章 大會戰六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第79章 擋箭牌四百九十八章 解圍四百三十六章 和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四百九十五章 推手上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七百六十七章 秋實上第314章 一荷渡湖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八百三十九章 最強弓第68章 拜師第157章 準備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第293章 點將(中)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五百零一章 老大二第282章 潮第321章 金剛經的秘密(上)四百三十一章 各人心思上第184章 美人(下)八百九十八章 大會戰十七百二十四章 營救一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七百零五章 擒龍下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六百七十八章 復北歸下七百七十三章 太子三第158章 撫琴(上)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第292章 點將(上)七百三十八章 儒家的核心第311章 色賴有一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八百八十九章 大會戰一四百五十二章 負作用四百九十章 炮打範歐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九百零八章 殿下第301章 拼爹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五百六十章 魔術九百二十一章 林花謝了春紅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八百零六章 倒計時三六百八十章 夜郎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戰鬥吧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第66章 法度四百六十八章 河上浪上五百零十章 太監的反攻六百四十三章 臨行中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六百十六七章 戰後下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八百零三章 道心第22章 三疊陽春(上)第216章 官人,小心三百八十五章 回家七百五十八章 不怕四百三十四章 請使下五百零十章 太監的反攻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五百三十八章 用春秋放虎八百二十八章 笑五百六十一章 追第351章 在路上(七)第138章 大案子第255章 鬥法(五)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絞肉機四八百三十章 水貨第159章 撫琴(下)八百六十二章 東施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八百十一章 老師救朕四百六十八章 河上浪上第46章 花之戰·雅詞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七百三十四章 預言帝第132章 小皇帝又要使壞了第348章 在路上(四)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第80章 較勁第177章 平靜四百二十六章 讀孟嘗君傳第50章 小妻子,小心眼(下)四百章 大戲·成上八百零六章 倒計時三四百十四章 暗戰下四百三十七章 祖宗與兒子第209章 大三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