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

在寧遠歇息一晚之後,洪承疇帶着沈世玉和吳三桂,在五百名親兵的護衛下,離開寧遠前往錦州。吳三桂帶來的三千騎兵由參將王守芳率領留在了寧遠,他只帶着百餘名親兵跟隨洪承疇北上。

賀歉、李祿夜晚與吳三桂小聚一番,席間吳三桂透露因他帶兵入關剿賊有功,朝廷準備擢他爲寧遠總兵一事。賀、李二人心中雖是既羨慕又不平,但表面上還是對吳三桂大加讚賞,並表示與有榮焉。

在親自將洪承疇送出城十里之地後,李致遠帶着僕從獨自回返。賀歉、李祿以忙於操演爲由,只是在城門處恭送新任督師離去。

出寧遠城後往北,在路過塔山城、大興堡、青山堡、杏山城等數處城堡後,洪承疇一行抵達位於錦州東南四十里之地的松山城。

在與早已聞訊前來松山等候的遼東巡撫方一藻等一衆文武見面敘禮後,洪承疇入駐松山,而祖大壽不出意料的並未前來與洪承疇見面。

洪承疇之所以沒去錦州,而是把松山城作爲督撫寧錦的治所,很大程度上是爲了避免尷尬。

祖大壽有三孤、左都督的頭銜,按俗語說已是位極人臣,而洪承疇是東閣大學士、欽命督師薊遼,同樣是人臣中頂尖的存在。

但大明向來以文官爲尊,兩人見面該如何行禮?祖大壽肯定不會向洪承疇行跪禮,而如果雙方互行揖禮,這是身爲文臣的洪承疇無法接受的。倘若洪承疇入駐錦州,大事小情原則上是要與祖大壽會商的,這讓洪亨九如何受得了?

再加上如果洪承疇入錦州,那遼東巡撫方一藻就得讓出衙署,但方一藻同樣是以東閣大學士的頭銜巡撫遼東的,論級別與洪承疇都是正一品,只是現在的巡撫不如總督權限大而已。綜合考慮後,洪承疇這才把松山作爲了日常處理公務的所在。

“子元久撫遼東,克己奉公、夙興夜寐,爲邊事操勞多年,以致寧錦固若金湯,實爲我文臣中不可多得之大才;聖上亦曾多次言及子元之功,並囑予至寧錦後與子元通力合作,於遼東再建新功。吾初來寧錦,於地方事務多有不知,還望子元多與指教爲盼!”

松山城簡陋的守備官署二堂內,洪承疇正在與方一藻敘談。遼東監軍張鬥與沈世玉打橫相陪。

無論是科場還是官場的資歷,洪承疇都勝過方一藻,這番言語不過是場面話而已,他內心並未將方一藻放在眼中。

方一藻於崇禎四年便就任遼東巡撫,短暫任職後便離開了。直到崇禎七年加大學士銜後再次回到遼東。然而其在任期間並無突出的政績,只能算中規中矩的官員,其日常謀劃皆賴與其子方光琛商議。

“洪公謬讚!下官慚愧!受命巡撫寧錦數年無所建樹;洪公內平流賊,使我皇明關內局勢漸穩,百姓可安心勞作,實乃不朽之功業!下官佩服之至!此來寧錦後,下官自當以副貳佐之;以洪公之大才,定會於寧錦別開生面,以解聖上及朝廷之憂也!”

方一藻拱手行禮道。

儘管內心承認不如洪承疇有才,但自己在寧錦畢竟是說一不二的人物,現在頭頂上突然多了一尊大神,方一藻心中很不是滋味。對寧錦一衆驕兵悍將頗爲了解的他,雖然也希望洪承疇能將遼西將門這個頑疾解決掉,可內心未嘗不曾存着冷眼旁觀,以便能看到洪承疇因束手無策而發愁的心思。

“吾於京城陛見之時,恰聞祖少傅有緊急公文入兵部,以建虜犯邊爲由索要大批錢糧軍資;聖上令吾來此時遣人查探,建虜與何處犯邊?聚兵幾何?子元可知詳情?”

場面話過後,洪承疇將敘話引入正題。

祖大壽以建虜有聚集兵甲欲犯錦州爲藉口,行文兵部請求下撥火藥甲仗等軍資以備邊患。而按照前世的歷史來看,朱由檢知道皇太極正遣大兵攻掠蒙古部落,以擴充物資和兵員,不太可能還有餘力來錦州尋釁,所以囑託洪承疇出關後派人探查明白。

方一藻聽到洪承疇的問話後楞了一下,心裡一下子明白了,祖大壽還是玩老花樣,找藉口向朝廷要錢要物,然後再倒賣出去發財。

“建虜距錦州最近之據點乃北面百餘里之外的義州,據聞有數千建虜駐守,平日屯田漁獵爲主。值此小麥即將成熟之際,建虜應忙於預備收割勞作,怕是無暇犯邊吧?下官並未聞有敵大舉來犯之消息!”

方一藻雖然對洪承疇的到來內心感到不舒服,但在這種軍機大事上卻不會附和祖大壽。況且此番祖大壽並未知會與他,便私自行文朝廷,這讓他有被輕視的感覺,所以他還是如實的將所知道的情況講了出來,一旁的監軍張鬥也點頭贊同。

“唔,既是如此,那此事先放過一邊;子元可知義州之敵有多少人馬?其步騎各有多少?錦州可曾有出兵進擊過?吾一路行來,觀遼西地勢平坦,最利馬隊突擊;袁元素當初曾耗費巨資於寧錦打造數萬馬隊,其曾自稱乃天下有數之強軍。百里之地近在咫尺,錦州手握精銳馬隊,怎能容建虜於臥榻之旁酣睡?”

洪承疇聽到義州有敵時心裡一動,隨即意識到這好像是個撬動遼西局勢的機會。

後世雖然對袁崇煥褒貶不一,但他巡撫遼東期間還是做了不少實事的。聞名於後世的關寧鐵騎就是袁崇煥當年一手創建的,所以洪承疇纔有此一問。

“下官慚愧!並不知義州之敵具體數目,據聞不超三千之數,另有被其虜獲之漢人爲其耕種。其在義州周邊屯田已有數年,官軍並未與之大規模交手過。祖少傅曾有言,我軍固守寧錦爲好,建虜騎戰犀利,官軍不得輕易出城與敵浪戰,莫中建虜誘敵之計。寧錦官軍上下自是以少傅之令爲尊,既是少傅有言在先,官軍便以守城爲重,幾乎無人率軍主動進擊過,故兩軍交鋒甚少!”

方一藻拱手回道。

錦州城以及周邊的城堡雖然駐紮有數萬官軍,數年間曾與建虜小規模交手過,結局大多以失敗告終。偶有斬獲數十人的小勝,錦州便會誇大數十倍後向朝廷報捷,然後藉機索要賞功錢糧。

一旁的監軍張鬥張口欲言,但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和他對面的沈世玉則把張斗的舉止看在了眼中。

“洪公,既是方中丞不知內情,此事倒也不急,莫若以後再說。在下敢問中丞,原先寧錦數萬馬隊現存幾何?祖少傅固守錦州之策無可厚非,可馬隊守城何用?依照此前入關剿賊寧錦馬隊之實力,在下覺已是強軍,不知與建虜相較如何?還望中丞如實告知!”

沈世玉對着方一藻拱手發問道。

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
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