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

松山城守備署衙內,洪承疇正在溫暖如春的書房內與沈世玉閒坐品茗。

時節雖已近早春二月,江南已是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季節,東北大地卻還處於春寒料峭之時,樹木雜草上也是少見嫩綠之色。

“洪公,東虜大軍此番集重兵大舉南下,其勢之大實屬罕見,看來奴酋所圖非小!自其與數日前開始挖壕圍城起,松山以南數堡城皆有警迅報來,觀其態勢,似欲將鬆錦以外之堡壘全部拔除之意,若其一旦得逞,那鬆錦便有成爲孤城之危啊!不知洪公對此有何高見?我軍爲何不出城給其以殺傷?難道坐視東奴橫行無忌纔好?”

面對來勢洶洶的大股清軍,作爲關外最高長官的洪承疇並沒有做出相應的舉動加以應對,而是任由大羣的漢人包衣在清軍的監護下四處挖掘壕溝,以此來限制城內明軍的出行。

“呵呵呵,昆崗且稍安勿躁,現下東虜具體動向尚未明瞭之際,穩守城池、靜觀其變方爲上上之策。此番奴酋盡遣主力南下,其意無非是妄圖一舉吞下我大明關外之地,最不濟也要吃下廣寧以南之堡城,尤其是鬆錦這等大城,其已現志在必得之勢!值此東虜鋒芒正盛之時,我軍唯有避其鋒芒、伺機尋其弱小以破之爲好!”

由於對清軍南下一事早有預估,所以洪承疇對此並不擔心。

自崇禎十年下半年開始,自寧遠以北堡城的防禦都由京營或秦軍陸續接管,城內原先的軍民都已經被移至寧遠以南安置,城內的糧草物資也早就囤續了若干,足以供應駐軍數月使用。

而從以往大明與建奴交手的情形來看,建奴對於攻城一直缺乏有效地手段和措施,況且現在城內的駐軍已換成了以火器爲主的幾路強軍,所以洪承疇對能守住各處城池還是信心十足的。

至於建奴挖壕圍城的做法,洪承疇更是絲毫沒有擔憂。

兵部發來的作戰方略上已經明確指出,此戰的目的就是儘量延長戰役的時間,以消耗來拖垮建奴,等到東西兩個側翼突襲成功、建奴士氣大沮時,再尋找時機破敵。

“洪公此言雖是不差,學生也知朝廷之策略,只是東虜此次之舉動與以往大相徑庭,其中或許另有它圖!前番我軍夜不收小隊與其哨探於得勝堡一帶遭遇,此事透着蹊蹺!東虜爲何遣哨探深入我軍大後方探查?其目的何在?此事雖小,但學生卻覺其意甚深!還望洪公慎思之!”

崔行雲的報捷文書送達松山之後,洪承疇隨即將之豢錄後發送至各個堡城,以此來鼓舞軍心士氣。

畢竟這是實打實地軍功,陣斬十名清軍哨探,還包括一名白甲兵,這個消息足以讓全軍將士的信心得到極大的提升。

對於清軍爲何派遣哨探深入鬆錦後方一事,洪承疇並未放在心上,現在沈世玉提到這點,洪承疇也順便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雙方哨探遭遇之事,說起來也是可大可小;東奴出身通古斯之深山密林中,舉族向以漁獵爲生,獵取虎豹熊鹿時皆是先遣人探尋其蹤跡,之後設伏狩之。故此,東奴將此習性帶入戰陣之中,慣以遣哨探前出百里甚或更遠爲能事,往大處講,此舉乃其探我糧道之計,往小處講,此番遭遇戰或許因其林中迷失路徑而偶發。”

看到沈世玉仍是一副不以爲然的神情,洪承疇微微一笑,端起茶水品了一口之後繼續道:“昆崗,此戰早爲我方所料,各城堡亦是備足輜重,就算東奴斷我糧道又有何妨?其十餘萬大軍雲集,日耗幾多?寧遠以北之村鎮早就堅壁清野,其何處就糧與我?再過數月,待其糧草不濟、後方不穩之日,便是我等建功之時!”

寧遠城東南四十餘里的鎮遠堡中,東閣大學士陳奇瑜正在守備官署的書房內翻看前方送來的軍情通報。

就在上個月接到崔行雲部報捷文書之後,朱由檢召集相關重臣對此進行了會商,衆人一直認定,建奴哨探深入之舉就是爲了探查官軍的糧草輜重存放處,並且對此處進行突襲的可能。

陳奇瑜再次提出,糧草重地關乎到大戰的成敗,須擇重臣親督,以防後方大意之下爲敵所趁。

在場衆人當然都明白他的話中之意,但除了孫傳庭和楊嗣昌以外,其他人在軍略上都無法與這位知兵重臣相比,而孫、楊二人各自有重任在身,根本無法分身兼顧這等要害之地。

經過慎重考慮之後,朱由檢決定派遣陳奇瑜赴關外坐鎮,專責糧草輜重事宜並便宜行事,其順天府尹一職由禮部左侍郎、國子監祭酒倪元璐接任。

而孫傳庭則率領一萬餘秦軍,和秦良玉率領的一萬白桿兵一同出關,在寧遠以南紮營待命,以防爲建奴偵知行蹤,孫應元率領勇衛營剩餘兵馬則是提前做了相應的部屬。

隨後楊嗣昌按照朱由檢的吩咐發出指令,讓關外各部做出龜縮之態,不用對建奴哨探採取攔截行動。

翻看完最新的軍情通報後,陳奇瑜陷入沉思之中,隨同他一起來到關外的的陳奇之給他續上熱茶後悄悄退出了書房,隨後轉身把房門輕輕掩了過來。

陳奇瑜知道楊嗣昌的意思,就是用輜重之地做餌,誘使清軍來攻,然後以重兵聚殲來犯的清軍。

從他所在的輜重倉房到鬆錦前線,這段路程有近兩百里的距離,沿途堡城有六座,駐守的官軍總兵力多達近兩萬人,若是清軍真的敢兵行險着,那就要承擔後路被斷的巨大風險。

在看過最新的軍情通報之後,陳奇瑜心中斷定,清軍十有八九會來,並且兵力不會少於三萬之數。

據鎮遠堡的夜不收回報,近幾日在輜重營地周邊,總共發現了不下三隊清軍哨探,圍着佔地面積巨大的輜重營地四處觀瞧。

很明顯,清軍哨探是在探查有明軍守護兵力和佈置,然後再決定派遣多少人馬,從何處進攻更爲合適。

明軍的輜重營地就在鎮遠堡以東十里之處,背靠渤海,南接羣山密林,只有西面和北面可以被攻擊。

而守護輜重營地的只有五千名秦軍官兵,由副總兵張遠統領。

這五千人被分作了兩處,分別在輜重營地的西面和北面紮營,整個佈置可以說是一目瞭然,相信清軍哨探除了留下人手繼續探查之外,肯定已經有人回返通稟,好讓其主將做出決斷。

而從哨探回稟到清軍大隊兵馬過來,最少需要五至七日左右,每多一日,清軍近二十萬人就多一份消耗,這種巨大的消耗將逼迫清軍做出冒險的舉動。

想到這裡,陳奇瑜不禁心中冷笑不已。

清軍萬萬不會想到,他們探查到的只是明面上的東西,真正要命的卻是在他們的眼皮底下。

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九章 皇莊5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七章 皇莊3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
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九章 皇莊5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七章 皇莊3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