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

以大明現有的體制,想要建立一套較爲成熟和完整的教育體系,單單依靠自己的力量,那恐怕需要耗費上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那樣的話結果顯而易見:華夏文明依然會被西方超越,第一次工業革命極有可能在東西方同時出現。

這是朱由檢不願看到的。

所以,藉助歐洲現有較爲完善的教育體系,然後根據大明的實際情況,對其中不符合國情的部分加以改變,依靠優良的體制不斷培育出大批優秀人才,這才能使華夏文明勇立潮頭之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有現成的橋可走,不必摸着石頭過河。

東印度公司在歐洲各強國招募去往大明淘金的人才,也是提高大明知名度的絕佳機會,此舉可以讓越來越多的歐洲知識分子知道,大明是個強大、富庶、尊重人才的國度,去大明工作,可以獲得他們夢寐以求的物質和精神所需。

這也是大明內閣在制訂招攬人才計劃時的預先佈局。

千金市馬骨。

這個巨大的廣告效應導致了越來越多歐洲各類人才對前往大明趨之若鶩,數年之後,歐洲各國政府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之後,不得不採取措施嚴格限制人才流失狀況的持續惡化,而各國政府的相應舉動最終引發大明帝國的強烈不滿,一場因爭奪人才而引發的巨大危機已經悄然萌芽。

而現在,爲了吸引更多人才,打響大明朝廷善待人才的名氣,戶部特地拿出了兩萬金幣。

這可以算世界歷史上第一次以國家名義,在全球大規模招收人才的行動,此舉在歐洲各國引起的反應直接影響了往後數百年的世界格局和走勢,也是大明邁向世界巔峰極其重要的一步。

之前荷蘭以及東印度公司方面,雖然也時常從歐洲聚攬一批各種各樣的人才送到大明,但總體規模上屬於小打小鬧,甚至有些偷偷摸摸的意思。

自從明荷海軍聯軍大勝另一海上強國英國、大明陸軍先後兩次完敗西班牙軍隊之後,大明帝國的強大已經被歐洲強國所認知和接受,荷蘭和東印度公司也跟着腰桿子停了起來,所以纔有了接下來的公開招募事宜。

看清了形勢的東印度公司藉機在歐洲各國開設辦事處,公開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和影響力,在各國市場大肆傾銷大明各種商品,並從中獲取了鉅額利潤,這種行爲引發各國貴族政要的強烈嫉妒,也爲後來歐洲各國聯合起來攻擊荷蘭埋下了禍根。

公開引進人才的計劃已經實行了四年多,之所以大明首座師範大學還未正式創建,並不是引進的人才數量過少的原因,而是因爲語言和教材的問題。

四年中,已經有大約一千名教育體系裡的各級人才來到大明生活,期間有數十人因水土不服或者其他突發性重疾不幸離世,但絕大多數人還是很快適應了新的環境,並且對現有的生活非常滿足。

但這裡有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這些教師型人才來自各個國度,比如法國、英國、普魯士、葡萄牙等,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使用母語,並且日常所用的教材也是有着不小的差異,想要集思廣益,突破語言和教材的差異,編出一套漢字數理化教材來,其中的難度和艱辛可想而知。

在這個時候,當年遭受衆多非議的那批派往歐洲各國留學的四百名少年無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這四百人中,有不少人精通兩種以上的各國語言,正是在他們的努力下,在方以智和鄭芝鳳的組織協調下,經過四年多各方的艱苦努力,一套成熟的漢字教材終於幾近完成。

等到崇禎二十四年八月,隨着北京師範大學的成立,這批教材將會被用在第一批師範學院的學習上,而這四百名已經長大成人的少年,也將成爲北京師範大學首批大學生。

他們的學期定爲三年。

三年學成畢業後,他們將會被分派到大明各地,成爲大明創辦近代學堂後的首批教師。

朱由檢已經明確規定,這批新型教師將享受正七品官員待遇,以後隨着教齡的增長,他們的待遇也會相應提高。

享受官員待遇意味着,除了正常的月薪外,他們也會有各種獎金,並且在幾十年後領取到退休金,也就是說,他們單靠俸祿也可以確保一家人衣食無憂了。

等到義務教育全面普及後,教師們將會執行職級薪資,按照職稱領取對等的俸祿。

初創階段,爲了鼓勵和刺激更多人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官員身份還是十分必要的,但必須是師範大學畢業的從業者纔可以。

現在的學堂先生只能領取俸祿,但不會有官身,不過,爲了酬功,這批現任教師也會在三年後,與新教師一樣領取退休金,他們的退休年齡會由各地官府根據個人實際情況而定。

這批先生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大部分人的年紀都超過五旬,不管出於何種目的,他們也是爲大明的教育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絕不能虧待他們。

除了那四百名基礎紮實的留學人員外,師範大學還將從社會公開招錄學生,鑑於目前的教育體系還處在草創階段,生源十分稀缺,所以,朱由檢已經建議招生時要不拘一格,儘量從平民和工匠階層獲取生源,招生條件要適當放寬,比如,識字達到一千五百字者皆可入校學習就讀。

沒辦法,現代教育制度的建立需要漫長的過程,很多事只能臨時湊合,規範化、制度化要在大明識字率提高到至少五成時才能健全。

師範生入學後的待遇也是相當之好。

食宿全免,被褥免費發放,着裝也是按照單衣冬衣每年各發放一身,衣帽鞋襪也一樣;每月每人還有一枚銀幣的補貼,用於購置其他物品。

在教育體系的建立做好了相應規劃和配置後,接下來就是完善醫療體系。

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十七章 樊城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八十章 困難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五章 皇莊1第九十章 平息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
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十七章 樊城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八十章 困難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五章 皇莊1第九十章 平息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