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

微山島坐落在微山湖中部偏東的位置,面積不算太大,但因爲處在一望無際的微山湖中,所以自然條件十分良好,是個適宜生存居住的所在。

微山島原本是山而並非島,後黃河屢屢決口氾濫南遷,侵奪泗河由淮入海,使泗河宣泄不暢,淤塞積水,使得這座山峰下瀦成湖沼,才形成了今日的微山島。

島上原本有幾十戶人家、百十口人,這些人家靠着開墾的幾百畝荒地打一些口糧,養上一些雞鴨禽類,再從湖中撈取魚鱉蝦蟹、採摘一些蓮蓬蓮藕後划船去到數裡外的夏鎮上,換取日用的油鹽醬醋以及針頭線腦等日用品爲生。日子雖過的不算富裕,但至少能夠吃得上飯,遠離陸地也更加的安全。

微山島屬於濟寧州微山縣管轄,由於島上人口稀少,田地不多,縣衙便在島上選了人口最多的一家做了里長,每年上繳個幾錢銀子就算收了賦稅,平時幾乎沒有官府的人前來騷擾,因此島上的住戶日子過得倒也安祥。

但這種安靜祥和的氛圍在崇禎九年下半年被徹底打破了。

先是工部派遣了上百名大小官員吏目書辦來到濟寧州,觀測規劃開墾荒地以及人口村落的整個佈局,隨之而來的是崇禎八年皇莊成立最早的那批打井隊開始探查水源,尋找合適的地方打製供災民飲用的水井。

而接到朝廷指令的濟寧州以及各縣的官府,在大批錦衣衛以及巡查御史的監督和督促下,從當地僱請了大量的青壯勞力,在工部都水司、營繕司官吏的指導下開始建造房舍、修建道路、挖埋明溝暗渠,打造出大批村莊的雛形。

在查閱了當地官府保存的水文資料、走訪村莊老農、現場勘查歷年雨季大水淹過的痕跡後,工部官員纔會決定在何處修建村莊,以免被每年雨季帶來的大水浸泡沖毀。

按照聖旨,從漕運陸續截留的兩百萬石糧米以及大量的食鹽,被從漕船上轉運到濟寧州運河沿岸的數個大型水次倉中,然後等到星羅棋佈的小倉房建成後再轉運過去,以供災民們食用。

緊接着,大量的熟石灰、木材、石材、茅草等各種建築材料,從本地或者大運河的船上被運送到了建設中的村莊,用於修建房屋和倉房。這股基建狂潮也帶動了當地以及附近州府的相關產業的大繁榮,上至擁有各種資源的士紳,下至船伕、腳伕、大車行、青壯勞力,無數人成了這次大規模投資的受益者。

原因很簡單,朱由檢從內帑中先後拿出了兩百萬輛白銀投入到了這次大采購中。所有物資的採購全部用現銀結算,戶部派出的官吏在事涉當地官府戶房吏員的配合下做出預算,然後採用貨到付款的方式與售賣方現場結算銀錢,這種巨大的投資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也直接和間接的增加了百姓們的收入。

而濟寧州各縣僱傭的勞力,也是按照人頭日結工錢,在錦衣衛的嚴格監督下當日發放銀兩銅錢。

這時候的人們還沒有學會在勞作中偷奸耍滑,在現銀結算工錢、每日管兩頓飯的雙重刺激下,所有工程的進度都進展迅速,數十上百處村莊在兩個月的時間內便已初俱形態。

這些供災民居住的屋舍都是以黃泥土坯爲材料建造的,對於飢寒交迫的災民來講,能有個遮風擋雨的住處已經是邀天之幸了,哪裡還嫌棄是不是木屋硬石建造的住所。

爲了提高官府職官吏員用心做事的積極性,朱由檢也是拿出了鉅額賞銀來鼓勵和獎勵他們。所有參與這項浩大工程的官吏,按照等級每月領取相應的補貼,勤勉職事的官吏還會得到另外的獎賞,而這項銀錢的發放直到所有災民都得到妥善安置爲止。

既有錦衣衛和御史的雙重監督,又有大量補貼的誘惑,向來懶散傲慢、辦事拖沓的官吏們迸發出了巨大的辦差熱情,幾乎所有人都情緒高漲的投入到了繁雜瑣碎的差事當中,很多人的心性也因此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不管是濟寧州和下轄的各縣,還是兗州府的士紳們,也從這次大工程中受益良多。

各種海量物資的採購,戶部及工部官吏都採取了就近優先的舉措,直接下單給士紳們設在城中的各種商鋪,而後還以高於市價的價格將士紳家中存儲的糧食幾乎購買一空。這次糧食採購受益最大的便是設在兗州府的魯王府。

戶部官吏以每石五錢銀子的價格,從魯王府採購了近三十萬石糧食,魯王府一下子就淨賺十幾萬兩白銀。

因爲這些糧食都是王府的佃農上繳的租賦,所以幾乎沒有成本。

隨着簡陋的基礎設施即將修建完畢,大批的北境災民以縣爲單位來到了濟寧州,隨同而來的還有災區當地的官府吏員衙役。

就在絕大多數災民們還在城鎮附近紮下窩棚等待安置的時候,成百上千的青壯在官吏們的看護下分成數隊,趁着秋風乍起,荒草樹木逐漸枯萎的時候,數十處火點被引燃。熊熊燃燒的大火藉着風勢肆虐着南四湖周邊的無人區,幾丈高的火苗日夜不熄,將夜晚的天空照的亮如白晝一般。

等到大火被一場連綿數日的秋雨澆滅之後,沒等老天徹底放晴,也沒等地面徹底乾透,無數衣衫襤褸的男女青壯,肩扛手提着鐵杴鋤頭柳筐簸箕等各種農具,邁入被大火燒的焦黑一片的荒地、窪地,玩命一樣的開起荒來。

這場大開荒波及範圍是如此的廣泛,南四湖周邊的數個州縣全部被囊括在內,只要是在南四湖及周邊的河流能灌溉到的荒地都被人羣所覆蓋,原先荒無人煙的原野中到處都是災民。這些災民都是以原屬縣鄉爲單位,在原先屬地官吏的組織和帶領下進行勞作的,這種做法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由於人多而產生的混亂狀況。

微山島也在這次的大開發之列,原有小村落的周邊,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便蓋起了上千棟土坯茅草屋,幾座以石頭爲基的小型糧倉也修建完畢,村中的兩條小路也被擴寬和延伸。

隨着房屋的建成,在官府的安排和組織下,前前後後有五百餘戶、兩千餘口人家遷入了島上,安靜的微山島上頓時充滿了人氣和活力,但同時也讓那幾十戶原住民感到了極大的不適應。

隨着新遷災民開始開荒拓地,一片片的荒原樹林很快變成了能產糧食的良田,官府不斷地將各種物資運送到了島上,一架架水車也陸續豎立起來,災民們沒日沒夜的修建着通往田地的水渠,持續數年乾旱的陰影下,這些災民們充滿了對水的渴望和期盼。

南四湖周邊村莊的建設以及荒地的開墾,在冬日第一場雪到來之前終於暫告一段落,原先的荒原已變成了連片的田地,大量的熟石灰被撒播到了翻出的泥土中,用以殺滅田地裡的各種危害莊稼生長的蟲卵,這些田地經過一冬天的晾曬後,來年開春就能種植莊稼了。

崇禎九年就這樣在災民們對來年有個好收成的期盼下走了過去。

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五十章 殘暴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五章 皇莊1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三百六十章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
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五十章 殘暴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五章 皇莊1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三百六十章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