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行軍

黃得功思襯一會,道:“任大人,這次招募的百姓從軍後,也不知何時還鄉,他們拿了銀錢最終還是要給家裡,我看這樣吧,我先預支給這次應募的百姓三個月的工錢,好讓家裡有點餘錢買些糧食,我只能做到這樣了,身爲武將,民事不得干涉,還請大人諒解!”

任敏瑜一愣,隨即心頭一熱,對着黃得功拱手施禮:“黃將軍此舉有古人之風啊!這次留下的銀錢,說不定能救很多人的命啊!本官代單縣百姓向將軍致謝了!”

兩天後,黃得功率部出發,輜重營的隊伍裡則增添了數十輛租來的馬車和獨輪車,更多的青壯則是把籮筐作爲了運輸工具。

由於沒有了衣甲和兵械的負擔,隊伍行軍速度大大加快,以往士卒着甲持械,一日可行四十餘里,現在則達到了每日六十餘里,經過十多天的行進,此時距離鳳陽已經不遠了。

雖然知道這一路沒有大股流賊出現,但爲了謹慎起見,黃得功還是把數十騎探馬分作兩隊,前後放出十里左右,以防不測。

一騎探馬從前路奔來,處於中軍位置的黃得功打馬來到路邊停下,等候探馬的到來,來騎在距黃得功馬前數步之外勒停,原地轉個圈後,馬上的騎士抱拳行禮稟道:“將軍,前面五里便是懷遠縣城,小的向縣城守門的衛所兵打聽過了,過了懷遠,往東再有五十餘里就是鳳陽!”

黃得功眯眼掃了一下頭頂火辣辣的太陽,下令道:“告訴吳千總,前方找到水源後全軍歇息,用過午飯一刻鐘後出發!”

探馬行禮後調轉馬頭馳向來路,把將令傳達給前隊的吳羣部。

黃得功接着下令道:“張大彪!你帶五個人趕往鳳陽府城,拜會巡撫大人,說我部奉命馳援盧督帥,看看盧督帥有無軍情傳達我部!遣人與督帥聯繫!要是軍情緊急,立刻派人趕回來傳達!要是無事就暫且留在那裡,等候大隊到來!”

親兵隊正張大彪接令後,點出五騎,縱馬而去,四五十里的距離,戰馬保持中速的話,兩個時辰左右就能到達,全速奔馳的話,用不了一個時辰。

南直隸地區河網密佈,但持續的乾旱無雨也使得很多池塘水灣徹底乾涸,吳羣帶着親兵來到離官道數百步外的渦河邊上,這條淮河的支流近幾年已經沒了以前的風采,原先水流湍急的渦河已變成清淺的細流,兩岸的田地因爲渦河水量的減少,長期得不到有效的灌溉,地裡的小麥麥穗很小,麥粒乾癟,麥稈低矮細弱,一副病懨懨的樣子,大面積減產已成事實。

吳羣站在岸邊四下打量,發現開闊平坦的河灘正適合大軍歇息吃飯,他是農戶出身,知道現在不是雨季,不可能發生大規模的洪水,於是決定將河灘作爲全軍歇息之地,遣了親兵前去向黃得功稟報之後,吳羣招呼部下們,一部分人前去尋找柴火,一部分人在離選好的營地兩百步開外動手挖坑。

崇禎把後世的工兵鏟的樣式大致畫出後,由於工藝並不複雜,軍器監的工匠們很快就打造了幾千把,勇衛營和黃得功部近水樓臺先得月,每部分得數百把,率先開始使用,洪承疇、孫傳庭等部由於距離較遠,尚在運送途中,盧象升部則因流動作戰,加之中原地帶流賊猖獗,兵部要等軍器監集中產出大量兵械後,纔會派軍押送給他,幾次都是勇衛營派出馬隊護衛。

幾百人一起動手挖起土來,工兵鏟實乃挖坑利器,不到半個時辰,差不多兩千多個大小相近的坑就挖好了,坑的深度約在兩尺左右,挖出來的土堆在一邊,大軍起行時再填埋起來。

沒錯,這些都是糞坑,近六千人的官軍,還有兩千輜重營青壯,將近一萬人的隊伍,歇息時都要大量的排泄。

之前官軍都沒有挖坑排泄的習慣,大軍行進時,後隊都是踩着滿地的排泄物前行的,歇息紮營吃飯時,很多人排出的污物甚至就在幾步之外,既噁心又不衛生,甚至還會導致疫病的發生。

崇禎也是在與孫應元等人閒聊時得知這一情況的,於是在兵部制訂的軍營條例裡,便加上了這一條:紮營歇息時,要根據人數挖坑,不得隨處便溺;方便之後要用清水洗手,離開時要把坑填埋,以防疫病發生,違者重責十軍棍。

黃得功向來對軍令執行的很嚴格,操訓期間進行過幾次野外行軍中,很多依舊習慣於隨地排泄的士卒沒少愛軍滾,不打不長記性,幾次之後,就再也沒人敢隨地拉尿了。

隨着中軍後軍以及輜重營的陸續抵達,整個河灘到處充滿了打鬧歡笑的聲音,雖然太陽依舊直曬着,但停下歇息總比冒着酷熱行軍要好一些,很多士卒脫去衣袍,赤裸上身,光腳趟進沒到小腿處的河水裡,痛快的洗刷着身上的汗漬。

輜重營的馬車和獨輪車停在官道上,大熱的天,路上幾乎沒有行人,偶有幾個行商,遠遠看到大隊的官軍,早就避到小路上繞道走了,但爲了安全起見,黃得功還是安排數十名士卒護衛着這些物資,待會自有吃過飯的士卒前來輪換。

青壯們挑着擔子,籮筐裡裝着軍糧和鹽菜,幾百口大鍋已經支好,撿來的乾柴熊熊燃燒起來,很快,從河裡打來的河水咕嘟咕嘟沸騰起來,士卒們清洗完畢,紛紛回到自己的隊伍中,以什爲單位就地坐好,等着什長領來炒麪後開始吃飯。

騎兵們除了前後哨探的探馬外,也罷馬身上的鞍韂馬鐙卸下,把坐騎牽到河裡,開始給戰馬洗刷清潔,輜重營專門負責戰馬供給的青壯,將裝滿黑豆的布袋提來放到一旁,等騎兵刷洗完戰馬後就給坐騎餵食,黑豆營養價值高,戰馬除了吃乾草外,兩日便要餵食一頓黑豆,不然掉膘很快,上了戰陣也沒有氣力。

黃得功赤裸上身坐在馬紮上,袒露着身上一塊塊結實的肌肉,吳羣等一衆千總位於他的兩側,親兵拿來腸袋,把裡面的炒麪倒進椰瓢中,用水袋裡溫熱的水活成一團遞給他,黃得功伸出棒槌般粗大的手指一捏後送到嘴邊,一大團香甜的炒麪塞進了口中。

咀嚼幾下後把麪糰嚥下去,黃得功拿起水袋咕咚咚灌了幾大口,舒服的呵出一口大氣,摸了摸嘴邊留下的水漬,開口道:“這炒麪真是百吃不厭啊!你們說,皇上他老人家是怎麼琢磨出來的?再想想以前吃的那種幹餅,一口下去蹦掉半個牙,還不頂飢,炒麪倒是也有,可他孃的吃着沒滋沒味的,跟這個沒法比啊!”

吳羣嚥下一口炒麪,笑道:“將軍,俺們可不像你們京師來的,俺們這羣鄉下人,能有口吃的就不錯了,以前在吳賊軍中,這半飢不飽的日子可是沒少過,朝廷的糧餉都進了吳賊的腰包,弟兄們哪個不恨得牙癢癢?”

千戶鄭強原來在勇衛營是馬隊把總,因爲機敏過人,表現出色,被黃得功拔擢爲新軍的千總,他開口道:“老吳,吳尚文苛待你們,你們怎麼不尋機宰了他?只要做的巧妙,不留下把柄,朝廷也會不了了之啊!”

吳羣嘆口氣道:“俺們不是沒有那個念頭,可想着俺們終歸是官軍,是吃朝廷糧餉的,總不能和土匪是的火拼吧?俺總覺得總有一天朝廷會治了他,所以就一直忍下來了!”

黃得功兩眼一瞪,罵道:“我說小鄭子,你皮癢了是吧?你的意思是,要是某像吳尚文那廝一樣,你還得找機會割了我的頭去?你瞧瞧人家吳羣,地地道道的農戶出身,人家想的就是規矩和朝廷法度,你他孃的還京師出來的呢,咋和個土匪是的?”

鄭強嘿嘿一笑:“將軍,您啥爲人弟兄們誰不知道啊?豪爽仗義,體貼下屬,給您當部下那是小的們上輩子修來的福氣哇!小的們是遵守軍紀那是肯定的,不過是恨那些吳賊一樣喝兵血的惡賊就是了,您瞧您怎麼扯上自己個兒了啊!”

黃得功一翻白眼道:“老子要的是立下大功,將來封侯封伯,光宗耀祖,傳給子孫後代,誰他孃的稀罕那點銀子!”

鄭強笑道:“將軍,您能不能給萬歲爺上個奏本,咱不回單縣了吧?山東沒有流賊啊!沒有流賊您那有功勞封侯封伯啊?小的們也是想跟着您建功立業啊,您還是跟萬歲爺說說,咱們以後要麼跟着盧督帥,要麼去陝西跟周將軍一塊,跟着孫大人,陝西遍地是賊啊,立功的機會大把大把的啊!”

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五十章 殘暴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二百章 客戶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七十章 商路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六章 皇莊2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十八章 容情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
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五十章 殘暴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二百章 客戶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七十章 商路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六章 皇莊2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十八章 容情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