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

田弘遇之所以早早的進宮,就是爲了剛纔說的那件事。

爲了給自家女兒固寵,老田這回可是費盡了心思,長子田畹在姑蘇一帶鬧得事情不小,雖說也得了一個絕世美女,可老田也怕給自家這便宜姑爺帶來不小的非議。

今年上半年的時候,田弘遇偶然之間聽說周後與自家女兒嘗有不睦之事,田弘遇非常擔心女兒沉默執拗的性子會與正宮鬧翻,並因此導致皇帝生厭後使得整個田家受到波及。

在苦思良久之後,田弘遇決定打發長子田畹攜重金南下,於江南之地覓得絕色美女後送回來,然後將其養在府中幾年,最終以義女的名義再尋機送入宮中,以便幫自己女兒固寵。

田弘遇早年在揚州任千總時便以善經商而出名,田家日常的生活也是過的甚是富足。

自打女兒嫁入信王府爲側妃,並且在朱由檢登基後被封爲皇貴妃後,田家舉家遷至京師,名下的生意也由南至北延展了過來。

這幾年局勢大好之後,朱由檢對後宮的家人也是恩賞有加,讓他們參與到了四海商行的一些生意當中,加上田弘遇的經營有方,田家的財富每年也是成倍的增長着。

田弘遇當然知道田家的依仗是誰,所以他不時地打發家裡人進宮,給自家女兒送來了大量的銀錢,對此朱由檢心裡自然是清楚的很。

在這一點上,田弘遇的做法與貪財吝嗇的周奎形成了鮮明地對比。

朱由檢對豪爽慷慨的田弘遇也是印象頗佳,將其拔擢至正一品的左都督位子,田貴妃的兄長田畹也恩蔭世襲錦衣衛千戶,現在的田家雖然尚不算頂尖勳貴之家,在京師裡也是無人敢小覷的存在。

田畹奉父命南下沒過多久,便通過生意上的關係打聽到,姑蘇城外的桃花塢有一靚麗絕世的美女,常在蘇州梨園登臺,以“人麗如花,似雲出岫,鶯聲嚦嚦,六馬仰秣”而名動江左。

此女姓陳,名圓圓,出身於貨郎之家,因其母早亡,生父續絃後其爲繼母所不容,遂寄寓於其姨丈家中撫育。

而在其長至十歲左右之時,便已出落得明豔動人,爲衆多男子所傾慕,更爲鄉里婦人甚妒之。

後其姨丈因貪財將其賣與梨園之中,幾年之間憑藉着絕世的容顏與戲曲天資,在吳江一帶創下了偌大的名聲。

據聞已經有不少土豪鄉紳想斥巨資將其納入家中,其中就包括在吳江一帶頗有名望的鄒家和貢家。

在打聽清楚了這一切之後,田畹立刻動身趕往了蘇州府,在探得陳圓圓登臺之日後遂與當日來到了桃花塢。

田弘遇對於戲曲很是着迷,在搬到京師之後,家中也豢養着一個戲班以供自家人娛樂之用,從小耳濡目染之下,田畹也是對此道頗爲內行。

而當陳圓圓一登場,田畹便被其出衆的容貌所攝,待其開口吟唱後,更是爲其優美的音色和優雅的扮相所傾倒。

待聚精會神地欣賞完了陳圓圓的演出之後,田畹當衆打賞了一百兩銀子的鉅款,惹得一衆看戲的江南人氏訝異不已,紛紛着人打聽這是哪家的二世祖如此豪奢。

待到戲班的媽媽親自趕過來道謝之時,田畹則是直截了當地提出了贖買陳圓圓的要求,這也讓一旁看熱鬧地吳江人氏發出了一陣喧譁和議論聲。

戲班的老闆劉媽媽在聽到田畹的要求後也是面有難色,心下頓感爲難不已。

首先,目前戲班收入頗豐,這全賴於陳圓圓帶來的轟動效應。

來聽戲的豪商大戶每每總於劇終之時以重金賞之,每人都是出手五兩十兩的元寶,最不濟也是一兩左右的銀餜子。

單單每次的這些打賞便讓整個戲班月入豐厚,再加上入場銀、茶水糖果糕點這些消費,每場下來都讓戲班賺的盆滿鉢滿。

其次,鄒家和貢家都是在姑蘇一帶影響甚大的鄉紳世家,兩家的少主也同時看上了陳圓圓,平日每逢戲班開演,這兩人都是風雨無阻、每場必到,並且在最後都要打賞重金。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兩人也都有鬥氣的苗頭,雖不至於當衆翻臉,但出手的賞銀已經從最初的五兩十兩,上升到後來的二十兩三十兩,一直髮展到現在的每次四五十兩。

劉媽媽在心下暗喜不已的同時,也知道陳圓圓是留不住了,鄒家和貢家哪一個都不是自己能惹得起的,一旦人家得了家中長者應允後出銀贖買,自己就得趕緊乖乖地點頭答應了。

現在只能是想辦法儘可能的拖延陳圓圓離開的時間,並且要多多打聽物色和她一般的絕世美人,到時再去買來精心養育,說不定將來又是一棵搖錢樹。

沒想到的是,除了鄒家、貢家之外,今日突然又冒出一個出手更加豪闊的主,並且直接就提出了贖買之事,這讓劉媽媽的心頭頓時有了不妙的感覺。

“這位官人,奴奴本待叫我家姑娘親身前來答謝厚賞,怎奈圓圓這幾日身子不適,今日亦是因着貢家少爺和鄒家少爺到場的緣故,這才抱病登場,總不能教兩位少爺敗興而歸纔好。這位尊客莫不是外省人氏?奴奴先好生謝過尊客厚賞,不知尊客先宿於何處?不如待幾日後圓圓病癒,奴奴專門帶她上門致謝可好?”

年紀不到三旬、外表也甚是可人的劉媽媽陪着笑臉向田畹行了個蹲禮後開口解釋道。

田畹豈能聽不出她的話中之意?

貢家與鄒家顯然也是看上了陳圓圓,並且也是她戲班惹不起的人物,但田畹賞賜太過豐厚,無奈之下劉媽媽只能隱晦地指出了此間的門道,希望田畹得知後能知難而退。

“呵呵呵呵,這位媽媽,不瞞你說,家父素喜戲曲,於弋陽腔更是愛極。某贖買你家女兒,純屬一番孝心,就是想討家父之歡心,並非貪戀美色想據爲己有,待其長大成人之後,某家自會爲其擇良人以嫁之,還請媽媽給某個面子,至於銀錢方面自是好說!”

田畹坐在座椅上打量了劉媽媽一眼後,身子往椅背上靠了靠,笑吟吟地把編造的贖買原由講了出來。

田畹離京南下之前,田弘遇特意囑咐過他,讓他不要太過高調,以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煩後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如果將來一旦將人送進宮裡,就會被人翻了舊賬,編排一些強搶民女之類的故事,對皇帝的名聲造成不好的影響。

在看到了陳圓圓之後,田畹心中即刻有了決斷:這樣的絕世之姿送進宮中,肯定會討得皇帝的歡心,田家的將來又會多了一層保證,這種如同畫中人一般的女人絕不能落入他人之手。

正因爲心中有了決斷,田畹這才找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想在不得罪別人的情形下將陳圓圓買走,以免留下被人詬病的把柄,要不然以他的脾氣,早就不管不顧的硬來了。

“陳姑娘乃天人之姿,素爲姑蘇梨園之臺柱,亦是吳江士紳之鐘愛,此等妙物豈可爲一家所得?這位兄臺怎可爲一己之私而奪衆人之愛?此非君子之爲也!在下觀兄臺並無市井商賈之氣,怎地行事滿是銅臭之味?”

還沒等劉媽媽作答,一名身穿寶藍色直裰、眉目清秀的青年男子緩步而來,在田畹身前不遠處站定後,負手皺眉開口指責道。

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四百章 佈防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
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四百章 佈防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