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

朱由檢本來也是想利用遼西內訌的機會大做文章,藉機削弱祖大壽的實力後再緩圖之,但孫傳庭的話語提醒了他,距明年的大戰開始還有幾個月的時間,現在最該保持的就是局勢的穩定,而不是未對敵、先弱己。

雖然祖吳兩家已被成功分化,但離瓦解卻遙遙無期,只是遼西實力被削弱了而已。

這個時候若是以勢壓人,逼迫祖大壽過甚,說不定會引發不可測之禍亂。

維持現狀是最佳策略。

現在遼西上下並無投敵之意,等明年開戰時,錦州城就作爲誘餌好了,祖大壽的存在至少會吸引建州的一部分注意力,這樣官軍的兵力部署就可以更加的從容。

更加重要的是,朱由檢突然之間明白了一個道理:作爲皇帝,行事要光明正大,而不是沉迷於算計之中。

一國之主最應具備的是深遠地眼光以及博大的胸懷,做什麼事都要大氣,那樣纔會使得臣子們不必擔心會被君王所構陷和猜疑。

像嘉靖帝那樣喜歡操控人心的皇帝並不是什麼光彩角色,把所有智慧都用在與臣子玩弄心術上面,那你還如何治理國家?

所有的權謀在絕對實力面前根本不堪一擊,自己現在所掌控的實力再去操弄權術已經毫無必要,將來對付祖家只要遣堂堂正正之師便可,如何取捨就看他們自己的選擇了。

如果建州、遼西相繼敗亡,那大明所面臨的重大外部威脅基本上不存在了。

蒙古部落已經被皇太極搜刮擄掠了一遍,比較強大的部落都被遷移到靠近建州的科爾沁、插漢蒙古,剩下的都是弱小貧困的小部落了。

明年盧象升率大軍出塞肯定會採取遮蔽戰場的方法,這也意味着會有更多的部落消亡,那大明的北方至少在五十年內是非常安全的。

等到北境徹底安穩下來,朱由檢打算組建以騎兵爲主的西北軍團,一路向西北方向橫掃,爭取在打通傳統絲綢之路的同時,順便恢復漢唐時的領土和疆域。

據遠在臨洮府鎮守的曹文昭遣人傳回的消息看,被洪承疇打到塞外的陝北流賊似是有些許的動靜,時不時地從邊牆破損處進入大明境內,打破幾個小村寨後擄掠了人口物資再逃出牆外。

曹文昭已經下令手下一名遊擊將軍率部北移,以加強損毀邊牆的防禦,伺機圍堵消滅這夥流賊。

但由於曹變蛟已經帶着大部分騎兵去了宣大一線,提前與其他各路的騎兵進行整軍合練,曹文昭手下的騎兵只有數百騎,機動力大幅下降,而流賊們在塞外幾年,都是以馬隊爲主,所以現在只能採取防禦策略,想要殲滅卻十分困難。

好在流賊像是已經被官軍嚇破了膽子,每次都是匆匆而來、匆匆而去,根本不敢逗留太長時間。

並且賊人主要以搶掠糧食物資爲主,殺傷人口並不多,看來其在塞外的日子也是過的相當的艱難。

朱由檢在得知這一消息後並未放在心上,這夥流賊肯定就是李自成那幫人,看其現在的狀況,已經淪爲與馬匪一般無二,這種疥癬之疾根本不足爲慮。

待來年大軍西返,西北軍團裁汰組建完畢,朱由檢會下令曹變蛟率軍出塞,尋着李自成這夥人的蹤影后,將其向西北壓迫,迫使其做開路先鋒,然後以剿賊的名義一路跟隨就好,到時也落個解救異族與水火中的仁義之師的好名聲。

這樣的策略並不誇張。

李自成等人的匪性不可能改變,他們在西竄的過程中肯定還是以殺人搶掠爲主,大明官軍一路尾隨過去,適當地給那些被搶掠的各族部落一點甜頭,好名聲很容易就能傳揚出去。

正北、東北相繼安定下來,西北採取攻勢,那大明的陸路之敵基本不存在了,剩下的就是組建艦隊,以攻擊和防備來自海上的威脅。

目前來看,最需要建立的便是南海水師,東海和登州水師可以放在後面,人財物力要向南海方向傾斜,而南海水師的組建就繞不開鄭家這道坎。

不可否認的是,鄭芝龍自封伯以後,對朝廷的要求一直是百依百順、配合無比,並且幾年間對整個大明的災民安置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單從對國朝的貢獻來講,鄭芝龍確實做到了極致,遠超其他勳貴。

但若是想繞開鄭家組建朝廷水師,這可就觸及了鄭家的底限了,鄭芝龍的態度如何就很難講了。

看來要先派人試探一下鄭芝龍的態度,之後再採取相關的策略。

等到大戰過後再進行軍隊的整合吧,適當裁撤合兵是必由之路,除了京畿駐紮強軍拱衛京師之外,大明境內已無駐紮軍隊的必要,總兵大將該退役的就退役好了。

家丁將不會再出現在大明的軍隊中,大將可以有親兵護衛,根據級別保留相應人數,最高不準超過兩百人的親兵。

親兵也不是家丁,所有將官士卒的軍餉均由軍法官和駐軍錦衣衛發放到士卒手中,這樣就會徹底杜絕兵爲將有的弊病。

其實這個舉措已經開始在大部分軍隊中實施了,就算有些軍頭暗地裡不滿,但誰也不敢出面分說此事。

錦衣衛將會擔負起內衛的重任,用以鎮壓國內可能出現的騷亂事件。

只要國內政局穩定,百姓衣食無憂,大規模的叛亂已是不可能再出現了,現役很多參戰多年的將士將會在得到相應補償後解甲歸田,這樣雖然短期內會花費大量銀錢,但長期來看,軍費會大幅度的下降。

“皇爺,御膳已是備好,您看。。。”

已經恢復了平靜地王承恩回到昭仁殿,躬身向朱由檢請示道。

“唔,先用膳吧,幾位卿家只有孫卿在宮裡用過膳食,這眨眼便已三載了,呵呵!”

朱由檢起身走下御階,一邊說笑一邊當先向側殿行去。

等皇帝轉過殿內的側門後,溫體仁等人才在小太監的引領下跟隨而去。

昭仁殿的側殿在朱由檢的授意下改成了膳食間,這是他考慮到留重臣用膳方便的緣故。

朱由檢在殿後換上圓領直裰常服,在金盆中淨手之後,回到殿內坐在了一張方几後面鋪着軟墊的太師椅上。

這也是他特意吩咐過的。

他實在不喜歡那種沒有扶手的龍椅(龍牀),這種寬大的太師椅纔是他的最愛。

溫體仁等人也各自在小太監端來的銅盆中淨過手,然後衝着朱由檢施禮之後,分別在小一號的方几後面落座。

“傳膳!”

隨着王承恩的吩咐聲,一排小太監雙手端着描金紅漆的托盤魚貫而入,然後在朱由檢面前已四人爲一隊排好,躬身高舉托盤供朱由檢點菜。

在朱由檢留下了一份燕窩羹以及一份椒末羊肉後,隨着王承恩的吩咐,第一排從方几前躬身走過,向着幾位重臣走去。

在如此這般上過四十餘道菜品後,御膳這纔開始。

朱由檢面前的方几上擺着八道菜品,除了燕窩羹、椒末羊肉以外,還有兩熟煎鮮魚、蒜醋白血湯、糊辣醋腰子、素熇揷清汁,以及一碗菉豆棋子面和一碗香米飯。

溫體仁等人也是各自點了幾道看上去比較美味的菜式以及點心、香米飯等主食,幾人在看到朱由檢動了筷子之後,方纔略帶拘謹的用起飯來。

後世很多人對御膳有一個明顯的誤區,都以爲皇帝的膳食是由御膳房烹製的,其實這不過是受了清宮戲的荼毒而已。

大明的皇宮裡從來沒有所謂的御膳房這麼一個地方的存在,大明皇帝的膳食以及賜宴羣臣所享的飯菜,全部是由光祿寺採買、製作和操辦的。

只不過現在朱由檢吃的是由周後及坤寧宮的女官、宮女單獨烹製的而已,爲此,朱由檢還專門下令擴建了後宮的廚房。

作爲品嚐過後世美食的朱由檢對御膳直接無感,他也準備在合適的時機對光祿寺進行改革。

因爲光祿寺做的豬食實在是令人難以下嚥,遠遠稱不上美味,與後世的大學食堂無甚區別,最多隻能填飽肚子而已。

在條件已經具備的情況下,朱由檢也不是反對享受之人,賺那麼多錢,在惠及民生的同時,自家人享用能花費多少?

這頓御膳在朱由檢率先停箸漱口之後,於小半個時辰之後結束,溫體仁等人施禮告辭後出宮辦差去了。

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六章 皇莊2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五章 皇莊1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三百章 證據第十七章 樊城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十八章 容情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十六章 平叛
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六章 皇莊2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五章 皇莊1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三百章 證據第十七章 樊城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十八章 容情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十六章 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