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

隨着拴在碼頭鐵墩上纜繩的收回,幾根粗大的竹篙輕點,雙層客船載着六十餘名乘客緩緩駛離了通州碼頭,順着水流向南駛去。

一身藍色直裰、頭戴四方平定巾的莊元洲端坐在二層的客艙內閉目皺眉凝神思索着。

不算寬敞的客艙中佈置簡單,只有一榻一椅一幾,而就算這樣的房間一天也需要五錢銀子纔可。

年過五旬的管家莊成悄悄進入客艙,伸頭看了看莊元洲身側方几上的茶杯,提起茶壺續上半杯後,然後輕手輕腳的出了艙房,反身把艙門輕輕掩了過來。

自從崇禎十年春闈及第後,莊元洲在禮部觀政一年期滿,本來會被分派到翰林院擔任編修,但在朱由檢提倡的“新科進士須歷州縣”的要求下,被吏部安排爲了曲阜知縣。

在禮部觀政期間,隨着孫傳庭率秦軍抵京,二人便時不時地在孫府小聚宴飲,交流對時政大事的看法以及應對舉措,這其中也曾談及過衍聖公之死而導致的爵位空懸一事。

對於孔胤植死亡的真相,就算聰敏洞明如孫傳庭者,也並未察覺這是人爲造成的,只是對皇帝虛懸衍聖公爵位的原因進行了探討。

由於有錦衣衛在朱由檢的授意下間或放出的孔府醜聞,兩人對孔家的印象也隨之大壞,聖人府邸滿是骯髒齷齪的傳聞,使得孔府兩千年來頂着的聖人光環漸漸消失殆盡。

莊元洲認爲,曲阜孔家若拿不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和魄力,對傳言中那些巧取豪奪、草菅人命、殘民自肥的惡行悔過自新,那孔府在世人心中的形象將會一落千丈,甚至會累及到聖人學說在士林中的統治地位。

孫傳庭則是敏銳地觀察到了皇帝對儒家學說已經非常不滿地一面,但他並不知道,這是由於朱由檢對前世孔家一系列奴顏婢膝的醜態提前做出的反應。

作爲世家子弟出身的孫傳庭,雖然對皇帝意圖通過打擊孔家來降低儒家地位的做法並不太贊同,但目前爲止,皇帝欲推行哪一種思想並未顯露出來,所以他同大多數官員一樣,暫時採取了觀望的態度。

但他和莊元洲一致認爲,孔家的行徑已經脫離了聖人仁義禮智的基本範疇,已經與那些沒有底蘊的地方豪強並無區別,朝廷必須要採取措施對其進行相應地懲處。

令莊元洲沒想到的是,時隔半年之後,自己竟然以曲阜知縣的身份來直面孔家了。

想到這裡,面色沉靜地莊元洲嘴角牽動,露出了一絲苦笑。

他已經聽聞,這份差遣乃是在皇帝親自授意下得來的,這其中蘊含地內容令人產生了無限地遐想。

直達聖聽、皇帝中意地人,這是官場對他赴任一事最爲直觀的認識。

朝廷重臣都知道,孫傳庭在陝西爲官的幾年中,身邊都有哪些親信,他莊元洲屬於其中名氣最大的。

他雖然只是初入官場地新人,但已經被貼上了孫黨的標籤。

皇帝對於孫傳庭的信任和倚重已經是衆所周知的事情,在不同場合下,皇帝時常拿出孫傳庭爲例,以此來表達對孫某人的恩寵。

此舉雖然導致很多朝臣對孫傳庭既羨又妒,但直到現在還沒有人敢跳出來對孫傳庭展開攻擊。

因爲實在是沒有抓到孫某人的把柄。

人家從慨然赴陝,一直到剿滅爲禍陝西的數股大賊,期間更是直接將威震天下的巨寇高迎祥擒獲,更別提數年間屯田安民取得的重大成果。

剿賊無數,更兼活命無數,這些政績都是有目共睹的,根本挑不出一點毛病來。

因爲現在孫傳庭已赴關外指揮與建州的戰鬥,所以莊元洲來不及寫信請教,在略作準備之後便踏上了行程。

雖然家中頗有資財,但莊元洲並沒有花費五十兩銀子包下整艘客船,反倒是選擇了以普通書生的身份與衆多形形色色之人混雜在一艘船上。

前途未卜之時,不能太過高調,以免將來上任後沒有拿得出手的政績後遭人恥笑。

對自己這次的差遣,莊元洲心中並無太多把握。

皇帝的用意已經非常明顯,曲阜知縣就是爲了打壓孔家,自己此次可謂是身負重託,但皇帝並未給他任何暗示。

不管將來在曲阜發生何事,這都是他的個人行爲,與皇帝沒有絲毫關係。

一國之君不會親自出面爲一個七品知縣站臺的,哪怕他是孫傳庭的人也不成。

莊元洲心裡清楚,自己還沒資格引起皇帝的充分關注,除非在對付孔家之事上做的非常出色,之後才能讓皇帝高看一眼。

曲阜既是他仕途的起點,也可能是他仕途的終點。

他與孫傳庭探討過孔家的行舉,雖然令人不齒,但似乎也並未太過令人憤怒。

很多士紳大戶也都這樣做過,並沒見皇帝對此有什麼特別的反應。

只是在聖人以人爲本、仁字當先的旗幟下,孔家卻行諸多不義之事,此一點確實讓人輕看了許多。

打壓孔家、虛懸衍聖公爵位,目標就是衝着儒家來的。

坊間有傳聞甚囂塵上:皇帝對孔家南宗始終耕讀傳世、未曾沾染豪門世家的惡習似是頗爲讚許,難道這是要逼迫北宗讓出衍聖公之位、讓南宗北返祖籍不成?

極有可能!

想到這裡,莊元洲不由得心頭一動。

如果自己這樣的判斷正確,那就不是簡單的打壓曲阜孔家了,而是要將其徹底打垮才行。

皇帝這是在考驗自己的膽識和魄力。

因爲如果自己於孔家鬥個你死我活,那就會面臨着來自官場和士林的雙重壓力。

這等同於在與大半個官場和士林爲敵。

要是自己缺乏足夠的勇氣和毅力,在試探一番之後,因爲承受不住這種巨大的壓力而臨陣退縮,那自己的仕途絕對會到此爲止。

不和皇帝一條心,那皇帝幹嘛用你?

即便是有孫傳庭的面子在,自己這輩子也只能在下層廝混了,只要今上在位,自己絕無翻身的可能。

話又說回來了,自己做的是朱家的官,只要皇帝滿意,榮華富貴也是皇帝賞賜下來,士林風評再好,誰會給你這些?

拼了!

其實也不算拼。

只要自己堅定的站在皇帝這邊,哪怕與整個官場士林爲敵,那未來的前程將是一片坦途。

皇帝這幾年來的舉動越來越強勢,朝野上下已無人敢正面掠其鋒芒。

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內平流賊,外蕩敵寇的基礎上的。

莊元洲對官軍掃蕩關外有着充足的信心。

手握絕對忠心的強兵,減免稅賦,贏得了天下百姓之心,這個世上要是再有人敢不聽話,那可真是自尋死路。

自己到曲阜是去破局的,根本不必擔心成敗,最終皇帝會收拾殘局的。

想明白了其中關竅的莊元洲,臉上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十六章 平叛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
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十六章 平叛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