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

樑琦在和陳奇瑜溝通過後,便一邊遣人蒐集關於淮安鹽提舉司上下的各種情報,一邊等候鳳陽衛和徐州營的到來。

至於淮安和臨清兩處鈔關,樑琦暫時沒打算動。

這到不是他琢磨過來不能被陳奇瑜當槍使的緣故,而是因爲正值運河運務最繁忙的時節,大量的漕船商船在運河上來往不絕,這兩處鈔關要是被一鍋端掉,就算朝廷重新選派人手,再趕到淮安和臨清,這段時日之間過往商船的商稅誰來收取?

北鎮撫司上下雖然都是立功心切,但樑琦並不是魯莽之輩,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他是不會貿然出手的,反正鈔關上下人等又不知已被錦衣衛盯上,先放在那養着吧。不能因私廢公,這是錦衣衛的鐵律。

等待數日之後,距離較近的鳳陽衛率先抵達淮安。經過整編後的兩千人,在參加過壽州之戰時折損三百多人。陳奇瑜上奏朝廷得到批准,迴轉鳳陽後重新募齊。接到督撫大人的手令後,由新任指揮使陶大勇帶隊趕來,聽候陳奇瑜的調派。

在鳳陽帶頭圍攻守陵太監的李樹春,因陳奇瑜瞭解後憐其才、贊其義,後被責令戴罪立功,在壽州一戰中表現出色,積功升至把總,此次也跟隨來了淮安。

原本的淮安衛雖早已名存實亡,但其在城內的營房尚存,雖然處於年久失修的狀態,但收拾一番後容納兩千人還是綽綽有餘,畢竟鼎盛時的淮安衛,滿員爲三千五百人,營房也是按照人數配置的。

而早就趕到的樑琦率領的一百騎,在進城前換上普通官軍的棉甲,以陳奇瑜調來的督撫標營的名義進駐城內的左營營房。原本一千人編制的左營,現還有兩百餘老弱,被陳奇瑜趕到右營營地,與右營殘存的百餘人住在一處。

城內百姓對這些事情毫不關心,再說也根本不懂官軍各種稱號,城內先後進駐兩隻官軍,絲毫未引起他人的注意。只有鳳陽衛進城時,城內衆多百姓前來圍觀,那也只是出於好奇而已。對承平已久的江南百姓來說,戰爭離他們太遙遠了,雖說也聽過流賊禍亂中原,但在很多人心中,那不過是一些人數較多的土寇而已,根本成不了氣候。至於遼東建奴,除了行走南北的商人以外,絕大多數百姓表示從未聽說過。

在接到徐州營快馬送來的還有三日便可抵達的消息後,樑琦率領五十名緹騎和兩百名鳳陽衛士卒離開淮安,直奔揚州而去。淮安鹽提舉司的提舉楊瑞和同提舉黃燦把家都按在了揚州,提舉司其餘大使吏目俱爲淮安本地人,由北鎮撫司一名總旗帶領其餘的緹騎,在鳳陽衛配合下分別抓捕查抄。

“商人河下最奢華,窗子都糊西廣紗。鹽客豪富擁巨財,夜夜笙歌至天亮。”

在揚州城內最繁盛的下關一帶,聚居着來自山陝以及徽州的衆多鹽商巨賈。周邊遍佈各種青樓酒肆,白日間悄然無聲,每到夜晚,普通人家都已安歇,這裡則是燈火通明,官員商賈出入其間,各種味道的脂粉香氣飄散在空氣裡,好一番紙醉金迷的盛事景象。

因爲此處靠近距離兩淮都轉運鹽使司和揚州鈔關都非常的近,加之離運河也不遠,得益於兩處衙門的鹽商們,爭相在此購地建宅,百餘年來形成了一片龐大的富人區。

淮安鹽提舉司的楊瑞和黃燦的家宅也安在了這片地方。

兩人會試中榜後,楊瑞留在戶部觀政一年後,走通吏部尚書王永光,放到淮安撈了一個肥差。黃燦則是被放爲鳳陽府虹縣知縣,在任期滿後後,走通時任禮部尚書張至發的門路進了提舉司。

楊瑞在任多年,因爲其手握實權,是鹽商們爭相巴結的對象,擔任提舉兩年後,便花費五萬兩銀子在揚州置辦了一所五進的大宅子。黃燦雖只上任兩年有餘,但也是花兩萬兩買下了一座三進的宅院,兩人住處相隔只有數百步。

清晨淡淡的薄霧尚未散去,剛剛渡過又一個不眠之夜的下關寧靜安詳,狹窄的街道上只有官府僱請的糞夫的身影。他們每天卯時左右便會挨家挨戶上門,清理各家污穢之物的同時,也會順便把街巷打掃乾淨。

突然,一陣轟轟的聲響打破了清晨的寧靜,數十名騎士的身影出現在街頭,碎步前行的馬蹄踩踏在青石板鋪就的小巷中,翻出清脆的聲音。

隨後數百名身穿大紅棉甲,手持長槍火銃的士卒身影顯現,在把總李樹春的帶領下,跟隨在前面騎士的背後,邁着齊整的步子迅速向前。

在急忙躲到一邊的糞夫們驚愕的眼神注視下,大隊人馬停在了楊瑞家的門前。

樑琦一撩鬥篷,騷氣的翻身下馬,一揮手,數名探查過附近地形的緹騎在前引路,兩百士卒分作兩路,一隊將楊瑞家圍住,另一隊則跟着十餘名緹騎奔向不遠處黃燦的宅第。

樑琦負手立在門前的臺階下,兩名緹騎疾步奔上臺階,開始用力拍門。

半晌之後,一側的角門從裡打開,一名披着衣衫的僕人打着哈欠從門裡走出,嘴裡還在不滿的用揚州土語嘟囔着什麼。

兩名緹騎不等他回過神來,迎上前去將他放翻捆綁後丟到一邊,一名緹騎早就從角門進去後將大門打開,數十名緹騎簇擁着樑琦進入宅中。

楊瑞的宅子內修建的異常精緻。進入大門後就是寬敞的大院,半畝左右的池塘後面是一座高達數丈的太湖石壘就的假山,池塘中栽種着半邊荷花,四周滿是蒼勁的翠竹。時過仲秋只剩殘荷敗葉,一枝還掛着的蓮蓬自然的折倒在水中,一片疏影橫斜中,彷彿還有幽香散來。

樑琦心中也是讚歎不已,這江南文官真是會享受,宅院中幽靜雅緻,幾步一景,盡顯江南秀麗之色,比京城那些勳貴家要強出許多,何時自己能有這樣一所宅子就好了。

繞過池塘後進入第二進院落,這裡是僕從們的居所。

幾名早起的僕人突然看到進來這麼多持刀拿槍的陌生人,頓時都嚇得呆立當場。

一名緹騎高聲喝道:“錦衣衛辦差!不得亂動!背身面牆!不聽令者斬!”

留下數人看管二進的僕從,樑琦當先穿過後院相隔的廳堂,進入楊家的三進院內。

進入第三進院子後,樑琦停在正堂前,這是楊瑞平時會客的地方,院子同樣非常擴大,四處擺放着各種各樣名貴的盆景花卉,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

第四進就是內宅了,十餘名緹騎穿過大堂後的屏風進入內宅,不一會一陣女人的驚叫聲便傳了出來。

一名緹騎從大堂內搬出一把花梨木的座椅,樑琦撩起斗篷坐下,翹着二郎腿開始欣賞院內的景色。

楊家的僕從有三十餘人,這時間大部分還在睡眠中,沒用多久的工夫,府內管事便被從二進院內帶到樑琦面前。

年約四旬的管事嚇得渾身哆嗦,臉上青白一片,如同一個鵪鶉般縮立在樑琦面前。

樑琦呲牙一笑,開口道:“不用怕,只要把你知道的都說出來,爺擔保你沒事;要是敢藏着掖着,爺把你的雞兒割下送進宮裡去!說吧,你家老爺銀子都藏在何處?”

數日後,樑琦率隊乘船從揚州返回淮安。長長的船隊除了運送緹騎官軍以外,還有十餘條滿載楊、黃二人家產的船隻,每條船都用篷布遮蓋,吃水很深,看上去便知裝載着非常重的物品。

陳奇瑜雖然貴爲總督,但無權知道這次抄家到底有多少收穫,只是當他看到緹騎們個個喜動顏色時,便知道這夥人又發財了。

徐州營三千人由徐州副總兵郭太率領,於前幾日抵達淮安,分別進駐左右大營,右營的淮安衛士卒又被陳奇瑜趕去了幾十裡外的大河衛駐地,反正那邊也有很多空閒的營房。

楊瑞和黃澤在淮安府中置有別業,各自帶着小妾在淮安居住,年假時纔會乘船回到揚州,一是安慰家中妻兒,二是回家等候鹽商們上門送禮。

雖然鹽商們節禮不斷,但每年的年末送的最爲豐厚,拉着各種古玩書畫銀兩的馬車絡繹不絕的來到二人府中,遞上名帖禮單後自有府中管事負責驗看收起,然後就是搬運到庫房地窖藏起來。

兩人連同淮安鹽提舉司上下人等,都是在辰時去衙門上值後,被鳳陽衛圍在衙門裡被緹騎拿下的。當聽到北鎮撫司的名字,又看到刑科駕帖後,兩人全都癱軟在地。

提舉司衙門上下三十餘人連同十餘個鹽場的大使、副使被一鍋端掉,共逮獲近五十人。

除了楊瑞和黃燦將家安在揚州,其餘的全都在淮安府城內。

樑琦帶走了五十名緹騎,剩餘的五十人根本忙不過來,因爲抄家一事絕不能假手他人,鳳陽衛只能配合看管。等到樑琦從揚州折返,淮安還有十幾家沒查抄完,在人員齊整後花了兩日時間才把剩餘的查抄完畢。

每家的財產查抄完之後,都會在清點後列出詳單,並把財物運到騰出的淮鹽庫房中,由緹騎們領隊,徐州營和鳳陽衛派兵看管。

犯事的官吏被拘押在淮安府大牢內,由錦衣衛單獨看押,所有外人不得探視,北鎮撫司的刑訊高手對犯人進行輪流提審,以便儘量多的拿到有關官員商人的各種證據。

在徹底清查完畢之後,一摞厚厚的清單以及犯官的口供由一名錦衣總旗攜帶乘船送回京城,一同回去的還有裝載着部分贓銀贓物的十艘運糧漕船。

九十名緹騎負責沿途護送這筆銀兩,他們將不再返回江南。這趟查抄讓每個人都撈到了足夠的銀錢,這種錦衣衛上下皆知的肥差要輪換差遣,下次離京來淮安的就是其他緹騎了。

樑琦和十名緹騎留在淮安,等候皇帝的指令,他們私自截留的贓銀都裝進木箱中,由返京的緹騎們交給個人的家人。

當然還有給指揮使駱養性等各級上官的孝敬,每人都有沉甸甸的一份。

這種事在錦衣衛中屬於公開的秘密,衛裡上下都心知肚明,大夥都這樣,只要不公開宣揚就可。

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
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