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

“首輔早!學生適才未曾聽到首輔到來,失禮處還望首輔海涵!

有勞首輔掛念,蒙首輔大恩,延請劉御醫赴家中診治,家父身子已是好轉不少!劉御醫留下了診方,並叮囑只要按方拿藥,再有月餘,家父便會恢復如初!

首輔厚恩,學生無以爲報!待今日下值後,自當親自登門拜謝!”

聽到溫體仁的聲音,李煥修急忙放下手中的抹布,帶着滿臉感激之情躬身到地拱手致謝。

“呵呵,些許小事而已,登門就不必了,有心即可。老夫家的門檻可是高的很,數年來,幾無朝官文士跨進過!呵呵呵呵!”

嘚瑟了一早晨,老溫的心情相當不錯,再加上對李煥修有親近之意,所以話語間也難得的開起了玩笑。

“首輔對學生之恩情,學生永世難報,首輔但有所遣,學生粉身碎骨也心甘情願!”

聽到溫體仁如此說道,李煥修也沒再刻意堅持,只是再次躬身到地施禮致謝。

這種謝意不僅是對這次家中問診之事,也是對日常溫體仁對他的照拂表示由衷地感謝。

“勤用無須多禮,拋卻你我之間同僚之誼不說,身爲長者,老夫亦是應當對你輩青年才俊多加照看纔對。

更何況,汝日常所爲之舉動,不管於公於私,都有頗爲可取之處,佛家講因果,所謂因便是個人平時之行舉,果是爲其最終所得,只望勤用將日間所行一以貫之,那就不負老夫之期許了!”

溫體仁邊說便來到大案之後坐了下來,端起香茶輕輕啜飲一口,李煥修轉身面對溫體仁,略微躬身,靜待溫體仁接下來的教誨。

溫體仁早就聽說過,已過三旬年紀的李煥修是京城本地人士,祖上也曾出過幾位中級官員,家中頗有資財與人脈,但後來家中文風不昌,數十年來並未有人中試,到了李煥修這一代更是淪落到連個舉人的功名也混不上的田地。

李煥修在屢試不中後,遂對舉業徹底死心,去年花錢託人進了內閣做了一名書辦,也是爲了說出去好聽一些,倒是不在乎些許的俸祿。

而李煥修能讓溫體仁另眼相看的不僅是平時的勤勉盡職和有眼色,而是他那種務實穩健的工作作風和態度,這一點與自己的次子溫侃極其相似,這兩人的身上都沒有那種文人的酸腐氣,這樣的特質正是皇帝所喜歡的。

只可惜的是,兩人的學歷都不高,尤其是李煥修,連個舉子都不是,如若不然倒是可以用心栽培一番。

溫體仁心裡如此想着,話語中就不免流露出來這方面的意思:“勤用可有何志向?我輩即爲讀聖賢書之人,那當以考取功名、報效君王爲己任;現順天府秋闈在即,老夫怎不見你日常用功讀書?你若是有上進之心,老夫可特准你回家用功,待秋闈後再根據實情予以考量。”

溫體仁這番話語中,想要提拔李煥修的意味非常明顯,其實他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爲了將來打算。

次子溫侃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名字也已被皇帝記下,現在還有自己在朝堂上照看着,幾年之內要是再幹出點政績來,那他就能利用職權予以拔擢重用。

但溫體仁心裡清楚,因爲自己在朝中並無盟友的緣故,過幾年致仕後,溫侃在朝堂中就會顯得勢單力孤,將來的前途就很難講了。

可是要他放下首輔的面子和自尊來刻意討好朝臣,以便爲兒子在仕途上留下點人脈,老溫又覺得掉不下面子來。

而由於他在士林中名聲不佳的緣故,會試中榜之人都不願和他有過多交集,那些人將來有了前途也不會去幫溫侃的忙。自己堂堂大明首輔,說啥也不可能放下身段去巴結這些官場雛兒,更不能到處宣傳自己要廣招門生,所以這兩條如基本都堵死了。

現在他只能退而求其次,給兒子找幾名可靠而得力的助手,能幫着兒子幹出一番拿得出手的政績,這樣將來自己致仕前,能把溫侃的品級再提上幾階,那也算是盡到做父親的責任和義務了。

不管從人品還是能力上,李煥修倒是個可用之人,要是能在學業上有一番成就,自己就能把他弄進司農寺中擔任兒子的手下,能幫着兒子出出主意,跑跑腿乾乾活,這樣兒子既可以少一些奔忙,而功勞卻一點也不會少。

“學生多謝首輔點撥之意,只是。。。。”

李煥修苦笑了一下後繼續道:“學生苦讀十餘載,屢試不中之下對舉業已是心灰意冷,真真愧對首輔對學生之殷殷期待,仔細想來,學生真是無顏再日日面對首輔!”

李煥修面呈羞赧之色再次躬身施禮回道。

他當然聽得出溫體仁的話中之意,可是多年的實踐證明,自己確實在學業上欠缺了一點天分,再學下去不過是在空耗時間、浪費錢糧罷了。

“唔,既是如此,也就罷了。”

溫體仁說罷,暗自嘆了一口氣,心下不免有些失落之意。

“老夫只覺勤用日常勤勉職差,於閣臣交辦之事也是俱無錯漏之處,足見還是有些能力。只是現今舉官之途雖已寬泛許多,但功名仍是最重要之途徑。

老夫倒是有心拔擢與你,只是這生員功名也確實是差了一籌,若是強行拔擢,恐遺倖進之名,老夫也只能徒喚奈何了!”

李煥修能感受到溫體仁的失望之意,他心下羞愧之餘,鼓起勇氣施禮道:“稟首輔,學生實是對經書奧義興趣缺缺,學生日間所看以雜書爲主,于格物致知此等小道上倒是頗爲用心,平日於家中也是親自動手製造些許小玩意以博家中孩童一樂。

既是說到此處,學生倒是有一不情之請,首輔若是有意相幫,學生將不勝感激之至!”

“哦?未曾想到勤用居然有如此嗜好,呵呵!有何請求但講無妨!”

溫體仁一聽頓時來了興致。

他知道朱由檢對那些死讀經書的官員並不喜歡,平時不管是在朝堂還是私下,都表達出對實用型人才的濃厚興趣,並且想方設法的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推動這些人才擔當重任。

那個江西宋黑子就是個典型例子。

在朝臣們不知不覺間,皇帝已經把宋應星這個舉人提拔到了從四品的高位,溫體仁隱隱聽說,下一步皇帝準備讓宋應星以工部侍郎銜赴任將作監,那可是正三品的高位,是多少進士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

皇帝的這一舉動其實正附和溫體仁的心意。自己兒子也是舉人出身,有宋應星這個前例在,只要溫侃好好努力,將來也不一定到不了這個位子。

“學生久聞司農寺宋少卿與格物一事上頗有造詣,能否煩請閣老給學生引薦一番?學生有些事情向當面請教宋少卿!”

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六十章 追擊2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一百章 心安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五章 皇莊1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十八章 容情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
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六十章 追擊2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一百章 心安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五章 皇莊1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十八章 容情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