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

這幾年雙流縣油桐、油茶大面積種植自然引發本縣鄉紳們的注意,很快,油桐樹進入豐果期後能帶來高額利潤這一信息便傳揚開來,也讓一衆慣於斂財的大戶眼紅不已,但卻無人敢試圖從此事中分得一杯羹。

誰要想在這個時候伸手摘桃子,那就得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承受的住來自首輔的怒火了。

這位年輕知縣四年來的種種努力,爲的就是給自己的仕途打下深厚而堅實的根基,現在眼見得大功即將告成,誰要是不長眼想去分一杯羹,到時候死都不知怎麼死的。

破家知縣,滅門令尹,這句話可不是說着玩的,何況這位還是有着強大背景之人。

崇禎二十四年十月,雙流縣首批種植的六千餘畝油桐和油茶進入到了收穫期,而最終的結果也是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早就得知雙流縣有大量油桐即將問世的消息後,來自各地的數十名桐油商人提前一個月便紛紛趕來,生怕因爲來得太晚而收不到最好的貨品。

桐油現在可是稀缺貨物,不光是金州和江南兩座造船廠有大量需求,隨着大明社會經濟強勁地發展,市場上對傢俱的需求也是出現了井噴地勢頭,而打製傢俱則不可避免的需要用到大量油漆來防腐,桐油正是生產油漆不可替代之物。

大明人工種植油桐樹的地區很少,當前只有湖北以及雲南兩省的部分府縣有少量種植,產量也不算太高,像雙流縣這樣大面積種植的在大明獨此一家。

一些早到的商賈閒來無事,便在本地僱請了嚮導,帶着他們去油桐種植之地參觀,當看到漫山遍野挺拔茂密、果實累累地油桐樹之後,所有人在震驚之餘也是喜不自勝。

在這些商賈眼裡,這哪是油桐樹,上面的果子明明就是閃閃發光的金幣啊。

在獲悉了雙流縣油桐樹種植的實情後,看到如此多的同行雲集此地,商賈們暗中串通一番,決議在桐油採摘出油時進行壓價,以每斤不超過二分的價格統購,以便將其運出蜀地後獲取更多的利潤。

不得不說,老祖宗留下的士農工商排名是多麼的有見地。

這些不事生產的商人是最黑心的。

如果放在幾年前,孫克敵知道商人們給出每斤二分銀子的收購價後會覺得理所當然,但現在他如果知道這些商人們開出這個價格後,肯定會掀桌子罵娘。

因爲市面上桐油的價格已經到了每斤八分之高,比之前每斤四分足足翻了一倍,而且這種漲價趨勢還在延續之中,估計用不了多久,市價就會達到每斤一錢銀子。

也就是說,這些桐油商人是欺負蜀地與外界溝通不便、物價比其他地方低了不少的緣故,所以使出了明眼人打盲人的慣用招數,良心真的是壞透了。

但是令這些商人沒想到的是,這次他們原先屢試不爽的招數卻是失算了。

崇禎二十四年十月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裡,雙流縣幾處經濟作物種植區到處是一片忙碌而熱鬧的景象,剛剛忙完秋的農戶們被組織起來,開始採摘油桐、油茶的果子,幾處山坡上人頭攢動,處處歡聲笑語,農戶們賣力勞作並希冀着,期盼能有一份額外的豐厚收益。

除了幾位主官外,縣衙裡的大部分書吏衙役都被到這個幾個地界上維持秩序,督促農戶們採摘油桐果實,之後將其裝進框裡擔下山來,再裝進麻袋,由馬車牛車運到城裡的官辦榨油作坊進行加工。

在開始採摘之處,孫克敵與楊哲元、鄭源道一起,去往離縣城最近的一處現場觀摩一番後便回返縣衙,接下來的事情都已安排妥當,所有的一切皆在他的掌控之中。

孫克敵早已得知前來採購桐油的商賈們的計劃,在渡過最初的憤怒和厭惡後,他立即派人去往成都府,知會了四海商行成都府分行的大掌櫃。

採摘結束十天之後,在無數目光的關注下,第一批桐油出榨,數據在第一時間報到了縣衙。

花峪村種植的三百畝油桐樹,所產桐油全部榨完,總計出油九萬六千餘斤,平均下來,畝產達到了三百二十斤,比當初預估的產量要低了一些,但相對於首次種植的新品種來說,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好的結果了。

至於後面各村油桐樹的出油量現在還不得而知,以現有種植面積來看,整個榨油過程將會持續半年才能完成。

得知消息後,縣衙上下皆是感到歡欣鼓舞,畢竟這是知縣大老爺帶着大家夥兒忙碌了四年的成果,並且知縣大老爺有言在先,會從此次出油獲取的利潤中拿出部分來,按個人在這幾年期間的表現分發下去,以做激勵之用,所以大家對此事還是非常關注的。

按照孫克敵之前的估值計算,三百二十斤,每斤二分,一畝地可獲六銀幣又四錢,三十稅一的話,每畝可繳稅兩錢左右,花峪村的三百畝可徵稅達六十銀幣,這可比同等畝數糧食的賦稅要高出數十倍了。

既然桐油已出,那接下來就是發賣環節了。

按照之前的傳統,孫克敵安排了桐油競價,任何商人均可持戶部頒發的經營許可證參與競價,價高者得之。

競價在縣衙前的廣場舉行,主持競價的是縣衙戶房書吏,孫克敵等官員並沒有露面。

畢竟這是市井行爲,朝廷官員往往自重身價,不會摻和進去。

接到縣衙派人知會的外地商賈們興致高昂的前來與會,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即將發財的喜悅之情。

消息靈通的商人自然是知道最近桐油價格在翻着跟頭的往上漲,只要這次他們壓價成功,那在將這大量桐油通過船運運出蜀地後,他們往外出售的價格還會更高。

既是全大明桐油稀缺,那商人們自然會囤貨惜售,以此推動價格的繼續上漲。

除了糧食以外,朝廷現在還沒有針對其他商品大幅上漲方面的規定。

也就是說,商人們對某種稀缺商品的價格是握有絕對主導權的。

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七十章 商路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七十章 商路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
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七十章 商路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七十章 商路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