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

白酒的試製成功讓朱由檢的信心也是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這是除了水泥之外,自己帶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二種新產品,並且是前景廣闊的商品,會給太倉帶來更多的銀錢,讓朝廷在施政時更加遊刃有餘。

等到打下馬尼拉之後,再把未來歐洲各國最受歡迎的飲品-----咖啡的產地和銷售渠道壟斷起來就更好了。

那可是一種利潤豐厚的新產業。

不過這種新暢銷全世界的飲品要到十七世紀末纔會被開發出來,這幾十年的時間裡,大明皇家艦隊應該已經具備相當強的實力了,到時候將南美和印尼等地的咖啡主產地保護起來,然後加大宣傳力度,研究炒制咖啡豆的最新工藝,在歐洲大地掀起愛咖啡熱潮後再大力傾銷。

在聽到朱由檢談到四海商行股權變更的決定後,內閣諸人都是驚喜交加,對皇帝這種每每出人意料的舉動都是感佩之至。

先是把鹽利全部讓出,使朝廷每年增加兩百多萬兩的收入,這已經是史無前例的行爲了,現在竟然又主動把搖錢樹的利潤拿出來與朝廷分享,這位皇帝的作爲豈止是用無私來形容,這真的就是聖賢書中所言:天下爲公了。

“從古至今,臣只聞帝王皆以家天下爲理政之本,從未見有如聖上這般,以天下生民之本爲要務之舉,臣溫體仁雖年邁,但仍願以此殘軀追隨聖上,開創我華夏曆史中從未出現之盛世!”

“臣陳奇瑜願附驥尾!”

“臣楊嗣昌誓死追隨聖上!”

“臣李邦華願伴隨左右!”

“臣侯恂願一切皆以聖意爲準!”

“臣範景文願爲聖上之爪牙!”

以溫體仁爲首的閣臣們齊齊站起身來,整理下衣冠後,神情肅穆的拱手彎腰,向朱由檢莊重行禮致敬。

閣臣們現在終於相信,皇帝數年來的所作所爲,的確是將大明與億萬黎庶放在心上,也的確是朝着爲生民立命的方向執着的前行着。

“諸卿且坐。

其實朕與諸卿,乃至全天下人一樣,也是有七情六慾之人,對酒色財氣也深愛之。

但是朕並不貪心。

若言財富之多,朕毋庸諱言,現下內帑銀錢的確累積良多,不管是朕抑或是後宮之用,比之先前也是奢侈了不少,內帑歲入亦是源源不絕。

是以,朕覺得足夠了。

縱有廣廈千萬間,安歇只需五尺寬。

而衆多身處飢寒交迫、貧苦無依之黎庶,卻連一席起身之所也無,每念至此,朕心實是難安!

朕貴爲天下之主,大明億兆黎庶皆爲朕之子民也!

往小處說,大明如果是一個大家庭的話,那朕便是這一家之主,是天下人之君父。

哪有做君父的只顧自家享樂而枉顧家中赤子每日間掙扎求活之理?

此言既是朕之心聲,當於諸卿共勉之!

我等在安享錦衣華服、美酒佳餚之時,理當爲供養我等之億萬民衆打算,也應以手中職權爲其遮風擋雨,如此纔不負天意。”

閣臣們再次施禮躬身,表示受教之意。

接下來便是議定戶部如何與四海商行盤賬交接的日期,具體細節自有分管戶部的侯恂去往戶部吩咐辦理。

既然是太倉猛然間多了大筆進項,那相應的支出就要提上議事日程了。

現在農忙時節已至,興修水利一事自然要想放到一旁,朱由檢又將目標對準了早就在設想中的普及義務教育制度上來。

要想從根本上改變大明,那麼開啓民智便成爲了重中之重。

提高識字率,刊印大量書籍是民智開啓的必由之路。

只有讀書識字之人佔據大明人口的絕大部分之後,科學和文明纔會有大力發展的基礎。

朱由檢的計劃自是照搬後世教育方面的一些優良措施,爭取將小學和中學開遍大明大部分條件具備的地區。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教育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但要實現這一目標,過程會複雜而漫長,朱由檢也不知道,自己的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人人讀書認字的盛景。

投資開辦學校倒不是什麼大問題,以太倉現有的實力,加上朱由檢會從內帑中出銀協辦,在人口較爲集中的村鎮修建校舍、備好相關設施和器材,這個可以說一點難度沒有。

但師資力量的嚴重缺乏,成爲了制約普及義務教育的最大障礙。

絕大多數大明文人讀書的初衷,說穿了不過就是爲了升官發財、豪宅美婦,能夠緊守讀書是爲將來教化天下這個初心的少之又少。

九成文盲,一成讀書人的比例讓朱由檢頭疼不已。

除了那些老朽不堪、對科舉已是絕望的老生員,大明絕無可能找到哪怕是一個甘願終生以教書育人爲主業的年輕書生。

現在唯一的方法就是尋找各地在本村開設私塾的年老生員,然後在其所處村鎮開辦公立學堂,所有費用由官府負擔的同時,每月給其高額俸祿厚待之,使其在吳後顧之憂的前提下安心教書育人。

在朱由檢的計劃中,免費公立學堂必須佔據大明教育事業的絕對主導地位,那些大戶人家的私塾可以並生,但不能給其任何話語權。

縣一級的教諭政治地位必須提高,不能成爲雞肋般的存在,品級可以不高,但有關教育方面的事情,當地官府主官無權對其發號施令。

教諭要直屬,並且要設立單獨的公署,招募相關人手協助其理財及處理其他雜物,不與當地官府一同辦公,涉及教育的款項要由戶部直接撥付。

爲鼓勵平民百姓主動將自家適齡學童送入學堂讀書,朱由檢制訂了專門的政策。

每個入學的孩童,在開蒙識字達到一千個之後,只要年滿十四周歲,即可憑當地教諭出具的證明,進入四海商行在當地開辦的商鋪工坊中就業,並取消學徒期,從業的當月即可領取商行規定的月薪。

這種策略也是爲了讓讀書識字的孩童能夠得到進一步深造的機會。

四海商行早在崇禎十年起,就按照朱由檢的指示,在各個地方的商鋪工坊中開辦了掃盲班,對象就是十四歲到二十二歲之間的年輕人。

而初級學堂具備條件的少年進入崗位後,會根據安排,學到算術以及與本行業相關的理論。

這些商鋪工坊的掌櫃和賬房其實都是識字的,他們教授的都是實用型知識,至於學到後有沒有人觸類旁通,那就看運氣了。

雖然詩、書、禮、樂、射、術是爲君子六藝,但時代發展到今天,後三項早就名存實亡了。

指望那些老先生們教導孩子學習實用知識是不可能了,只能想辦法利用自己手中現有的力量一步步進行引導和推動了。

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十八章 容情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三百六十章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二章 駱養性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六十章 追擊2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
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十八章 容情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三百六十章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二章 駱養性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六十章 追擊2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