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

新政一出,京師所有衙門的風氣爲之一新,懶政怠政的惡習頃刻間幾乎全部消失。在廠衛的嚴格監督下,拖延推諉的政務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地方上報朝廷的大事急事都會迅速彙總到上官文案上,然後再上報內閣處理。

不積極也不行啊,要有什麼錯漏被在衙內坐記的廠衛記錄下來,不光是年末的那三十兩鉅額獎金沒了,甚至可能會危及到飯碗。好容易盼到高薪這一天,再把金飯碗丟了,那自己家人還不得罵死啊。廠衛坐記之所以容易監督這些吏員,是因爲一切往來文書都要登記在案,廠衛們只需每日下值時驗看文檔就可。

內閣諸人在此次加薪中得到的實惠更大。

溫體仁作爲首輔,按正一品領取俸祿。月薪定在兩百兩,養廉銀一千兩。

王應熊、張至發等人按從一品待遇,月薪一百五十兩,養廉銀八百兩。

溫體仁已是六十幾歲的人了,平時走路都是踱着官步,顯得穩重,也更有官威。

以清廉自居的他,平日下值回家都是大門緊閉,基本不見外客,好做出一個拒不受賄的姿態。

時間久了,清廉倒是清廉了,但日子也過的不如其他大臣寬裕。

因爲沒人送禮啊,你不是清廉孤臣嗎?那還要銀子幹嘛?

爲此老溫沒少挨家中妻兒的埋怨:你看看人家某閣老,起居八座,家中奴僕成羣,隔三差五就在家宴請賓朋。家裡的小妾都帶着全套的金飾,出門身後跟着一羣婢女。你再看看咱家,老爺你的官轎都用了好幾年了,也不捨得花錢換個新的,上下值路上多寒磣啊。

老溫是有苦自知,只能甩下臉來罵一聲,然後溜到書房看書去了,因爲他心虛了。

這麼多年的首輔,爲了在皇上眼裡落個孤直清廉的形象,自己忍痛拒收了多少人的重禮啊,爲的不就是保住首輔的位子嗎?

平時的年節之禮,也只有幾個他的鐵桿親信相送。而王應熊等人家中,一到過年過節,門口送禮的都排成長隊。

溫體仁有時也後悔,自己這是圖的什麼?

當官不就是爲了讓家人以及親朋好友都沾上光嗎?現在倒好,一個首輔,日子過得也就比尋常富戶稍好一些而已,因爲沒錢啊。

沒想到聖上開恩,居然一下子給了這麼大的恩惠,雖然不是給他自己,但他卻是所有官員中薪資最高的一個。

俸祿一年就能拿到兩千四百兩,外加一千兩養廉銀,不僅是家中陡然變得寬裕無比,更重要的是那份榮耀,整個大明就他的俸祿最高!誰能比得上?

官轎陳舊,不好看?換!立馬換最新款,東有暖爐,夏有冰盆那種!

人家小妾都帶金飾?買!全套的金飾,最流行那種款式,買兩套!這下該不會嘮叨了吧?

老溫現在走路都是疾步帶風那種,整個人都變得精神抖擻,聲音也變得洪亮無比,平時不假辭色的冷臉也帶上了些許笑意。

這次加薪帶來的效果立竿見影,並且會造成較深層次的影響,人心安定是最大的好處。

位居深宮,京師便是自己的大本營,也是整個大明的大腦和中樞,不管是軍心民心還是官心,必須要穩,士氣必須要提振。

算下來,這次不過是每年多支出二十幾萬兩銀子就是了,但卻基本消除了衙門中諸多陋習,這些行爲產生的本身都是因爲兩個字-----銀子。

關鍵是如何讓現在這種好的風氣持續下去,而不是大家三分鐘的熱度,看來有效的監督和個人利益缺一不可。

只要能花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區區二十萬兩銀子對於現今財大氣粗的崇禎來講,真不是什麼大錢。

只要兩淮鹽場的問題得到解決,那就意味着白花花的銀子,黃澄澄的銅錢滾滾而來。

要不要給戶部也分一些呢?侯恂那張苦瓜臉現今雖然略微改善一些,但還是整天皺巴巴的。每次看到他那張滿是階級仇恨的老臉,自己都恨不得上去用腳踹到他。

算了,六十多歲的人了,還要每天應對各地要錢要糧的本子,也確實難爲他了,到時適當允一些給他也罷,總不能眼看着老頭愁死吧?

既然想到兩淮的事來,那就抓緊辦了吧,這一年多花出去二十幾萬兩,兩淮鹽提舉司說不得一下子搞回好幾個二十萬呢。

可別小瞧級別不高的官員,要是在要緊的位置上坐久了,家產不見得比某些高官少,小官鉅貪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拿下兩淮鹽提舉司後,兩淮鹽場就成了囊中之物,單單淮北十幾個鹽場以及官倉裡儲存的食鹽就是一筆大財。

可惜的是大鹽商們都聚集在揚州府居住,無法捎帶着以勾結匪盜,據朝廷之利爲己的罪名查抄幾家,那可就發大財了。

要是同樣拿出和範永鬥等人一樣的八家來比的話,鹽商們的家產能甩範永鬥們好幾條街。

鹽商奢華到什麼程度呢?

舉個例子。

某姓鹽商在花園中建造了一座廳堂,用來宴請貴客時使用。整個廳堂全部用木頭打造,包括裡面的所有傢俱。

木頭建造不是很平常嗎?這有什麼奢華的?

是,木頭建造是平常,但人家全部用的是金絲楠木!

在後世楠木被喻爲一寸金絲一寸金,而在現下的大明,其價格比之後世毫不稍遜,寸木寸金的確名副其實。

從雲貴大山深處找到楠木,砍伐後順水漂流下來,再用船拖着來到江南,然後解開木頭,徹底晾乾後再打製成傢俱,這中間的花費足以讓本就稀少的金絲楠更加昂貴。

用金絲楠木打造一座廳堂,那得花多少銀子?

這個就不知道具體數目了,但大體上十幾萬到數十萬兩是有的。

能花幾十萬兩造一座廳堂,只爲了自己享樂,可想而知這家底有多豐厚吧。

後世的福布斯富人榜上,恐怕也沒幾個捨得這樣做吧。有人算過,明朝時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於一千元RMB,花一兩億隻爲建造一座廳堂,真是沒幾個人能做到。

反正崇禎幹不出這樣的奢靡之事來,雖然貴爲一國之君,名義上富有四海,可實際確是剛從苦日子裡熬出來。

何況就算再有錢,崇禎也不會吧前花到這上面去,不值得。

把鉅額資金投入到改善民生上去,比如修橋鋪路,扶危濟困之類,不比搞成死物強嗎?都用錢來造昂貴的房子,那其他商品流通需要的銀子去哪找?

現在至少京師一帶各方面都非常穩定了,從宮裡到軍隊再到民間都是人心思定,現在又加上了官員羣體。各種舉措下,崇禎的威望已經悄然樹立,接下來就是讓人們慢慢消化吸收吃下的營養餐,潛移默化中改變一些痼疾重症。

爲了讓善政更多的惠及到普通百姓,在崇禎的有意蠱惑下,懿安皇后和周後以及田貴妃、李淑妃等人出資,在南城北城分別建立起了兩所規模頗大的養濟院。原先的養濟院早已荒廢坍塌,並且周圍的民居將其侷限在小小的範圍內,所以並未在原址修建。

養濟院古已有之,太祖建立大明之後,將這一制度發揚光大。

“使各處鰥寡孤獨廢疾不能自存者有所養”便是養濟院的基本原則,大明鼎盛時期,幾乎每個州縣都建有養濟院,當地官府士紳出資捐輸,購買糧食等生活物資,以供其正常運轉。

但隨着數年來局勢的動盪不安,北地政紀廢弛,常人都難以得活,誰還顧得上他人。因而江北的養濟院逐漸荒廢,同時也伴隨着無數慘劇的發生。

現下想大規模恢復各地的養濟院是不可能的,能讓平常人有口飯吃都很難做到。

但總不能眼睜睜看着那些孤苦無依之人病餓而死吧?作爲一個穿越者,從小便以人道主義是人類最基本的良心爲準則的崇禎無法接受。

現在手頭既然寬裕了,就不能讓人間慘劇在自己眼皮底下發生。

在一次用膳時,崇禎無意中提及錦衣衛的一份報告,其中一處就專門描述了京師中這羣無助之人的慘狀。

人類之所以組建家庭,不光是爲了傳宗接代,更重要的是尋找依靠。在自己遇到重大挫折需要幫助時,有親人可以陪伴左右,哪怕不能提供別的幫助,但心理上會有更多的安全感。

這些因爲各種原因從而無依無靠之人,生活如在地獄裡一般。

平日缺衣少食是常態,尤其是生病之後,只能在神志清醒的狀態下,伴隨着巨大的恐懼感慢慢消亡。

更難熬的是到了冬日,飢寒交迫之下,死亡便是最好的歸宿。順天府的差役每天都要用車將大批凍餓而死之人推出城外,找一處荒僻之所扔掉。

這些並非逃難來的外地人,而是京師本地人,鰥寡孤獨廢疾者!

周後聽到丈夫說到這些後,忍不住垂淚不已,連飯都不吃就起身回了臥房。

第二日,周後便去了懿安皇后居所,將崇禎所言一一相告,張嫣也是不禁落淚,於是便有了個人出資修建養濟院的想法。

周後將幾人的想法告訴了丈夫,崇禎立即表示堅決支持,並極力誇讚周後等人的善心善行。並大方的表示,名義上是周後等人出資,但實際所耗都由自己承擔便可,包括以後養濟院運轉所需,皆由內帑負擔。

在朝野一致好評下,周後等人出資三萬兩銀子,由工部派員督建,順天府負責僱傭民夫的養濟院正式開建。

由於有母儀天下的皇后帶頭,再加上皇帝剛剛給大家大幅提高了薪資,許多勳貴文臣府上的夫人也紛紛捐輸錢糧。

樂安公主府、陽武侯府、宣城伯府等勳貴府上,以及溫體仁爲首的朝官重臣府上,也你一千兩我兩幾百的爭相捐輸。這也讓崇禎不由暗自感嘆,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如腹心,古人誠不欺我啊!修建養濟院本是應有之意,沒想到卻讓本就各懷心思的君臣之間產生了難得的交集,這也算投桃報李的一種具體表現吧。

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十七章 樊城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四章 洪承疇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
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十七章 樊城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四章 洪承疇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