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

這次起身施禮詢問的是分管兵部事宜的楊嗣昌,這次明軍登陸後突襲的策略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制訂出來的,現在既是大功告成,作爲執掌大明軍略的他自然是倍有面子。

“原則上,呂宋建國之後是無必要另立軍隊的,抵禦外侮之責任自是有我大明官軍承擔。除非將來有一天,因其他種種可能,我大明官軍撤離呂宋,否則,在此期間,呂宋的安危有我皇明官軍完全承擔!

爲維護當地治安,呂宋可仿我皇明之制,於各處城中或繁華之地設立巡鋪所,至於其中人員組成,內閣可予以議定。”

軍隊當然是不能建立的,呂宋就算立國,至少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也沒有什麼經濟實力去供養軍隊,再說,以後世數百年的眼光來看,呂宋就算有了軍隊,戰鬥力也根本不值一提。

至於朱由檢口中的將來有一天大明官軍被迫撤離,那很可能意味着大明國內出現了劇烈的動盪,比如政權更替之類的極端事件,這就不是在座諸人所能預測和掌控的了。

都想着建立萬年不滅的王朝,但歷史的腳步走向哪條路,這不是人力所能決定的。

“啓奏聖上,現下雖說呂宋之西夷被滅,但考慮到去歲荷蘭人送達之文書中所述,爲防呂宋得而復失,臣以爲,應加強呂宋駐軍實力,以應對紅夷將來之報復!”

楊嗣昌剛剛坐下,陳奇瑜起身後將自己的建議提了出來。

不得不承認,陳奇瑜的大局觀還是一如既往的遠超衆人,在其他人都在關注細枝末節的時候,陳奇瑜已經把西班牙人失去呂宋後極有可能採取的報復舉措考慮到了。

“哦?

陳卿之議倒是令人耳目一新,卿可細細講來,以供朕與諸卿參詳!”

朱由檢饒有興趣的催促道。

“啓奏聖上,據去歲荷蘭國送達之文書來看,西班牙國動用大兵,遠涉重洋進襲我朝之策略應當會付諸實施,我朝雖對此已有防範,但臣以爲,當前情勢下,西班牙人直接攻擊我朝之舉措幾無可能。

蓋因馬尼拉乃遠洋補給絕佳之地,西班牙人自極西之地遠來,馬尼拉爲其無法繞開之地,故此,既是西班牙有覬覦我朝財富之心,其所遣之大兵必當以拔除後背芒刺爲首要之務!

馬尼拉定會成爲其必攻之處,加強官軍實力已成必然之舉!

我軍現有之軍器當時無可匹敵,加之軍卒久歷戰陣,只要部署得當,那西班牙之國必敗無疑!

臣以爲,使其敗北並無難度,但最好是想方設法聚殲其主力,謀奪其艦船爲我所用,此役之後,北海艦隊實力定會更上一層樓,我皇及朝廷之憂自可解也!”

陳奇瑜慷慨激昂的發表了一通長篇大論,把將來一旦發生戰事時,敵我雙方採取的策略做了簡明扼要的剖析,最後更是直接將官軍將會取得什麼樣的戰果給拋了出來。

孫傳庭、盧象升、楊嗣昌三人不斷頷首,表達了對陳奇瑜這番言論的認同之意,其餘對軍略之事並不精通的閣臣則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而朱由檢在欣然微笑的同時,心裡也在考慮着,是不是把楊嗣昌與陳奇瑜分管的事物對調一下,讓這位戰略大家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

“陳卿,那以你之意,倘若戰事如你所料展開,那應當採取何等策略聚殲西班牙之大軍?

西班牙若想攻伐我朝,那將會派遣多少軍卒前來?”

朱由檢的問話其實就等於認同了陳奇瑜的判斷,這讓陳奇瑜心裡更加得意起來。

對於自己分管的禮部事宜,陳奇瑜打心裡覺得無甚滋味,他覺得自己的才華顯然是被埋沒了。

謀篇佈局纔是自己的優勢所在,楊嗣昌這種也就是給他當個副手的料,一個攻擊馬尼拉的方略還搞了那麼久,並且還親身參與其中,丟不丟人?

這點幾千軍隊參與的小陣仗值得你這個閣老去摻和?

不夠丟人的!

“啓奏聖上,據荷蘭人之文書來看,西班牙國雖是曾經稱霸歐洲,但其國力軍禮早已式微,其狀猶如一棵被蠹蟲吞噬脈絡之巨樹,看上去枝葉繁盛,實則一陣颶風便能徹底摧之!

其人慾圖我朝,不過是聽聞我連年天災人禍下,國力有衰微之狀,妄圖藉機謀奪我數百年積累之財富,壯大其國力,恢復其往日之榮光也!

在對我朝現狀一無所知之境下行此險招,其舉動無異於蚍蜉撼樹,最終徒增笑柄耳!”

陳奇瑜先是分析了西班牙人的目的,然後又對他們的無知予以了無情的嘲諷。

這是大明文臣固有的毛病,遇事先不說正題,而是以嘲笑和打擊對手爲要務,朱由檢對此也是無可奈何,只能點頭表示贊同。

人家多年來養成了這種習慣,一時半會兒真不好改,只要其言之有物,這點細節也就無所謂了。

“綜上所述,臣以爲,以其現有之國力,此次所抽調之兵力,當在一萬至一萬五千之間,至於其動用多少炮船,臣對此並無具體之研判。

臣以爲,將來戰事生髮之時,當借西班牙人之驕橫爲突破口,以小敗誘其大兵登陸,之後以分進合擊之策聚而殲之!

其炮船當以靖海伯之艦隊將其封鎖於港灣之內,趁其未拔錨之時,以奇兵突襲登船!

臣聞西夷之炮艦甚爲犀利,但其勝在遠程炮戰,一旦被人近身,其本身所據之優勢則蕩然無存!

故此,臣建議,兵部及五軍都督府當好生制訂此戰之策,事無鉅細盡皆納入其中,爭取一戰打出我官軍之威名,震懾歐洲諸般屑小之輩!

以上便爲臣之判斷,是否予以採納,全憑聖意!”

陳奇瑜滔滔不絕地把自己的策略講完,之後向朱由檢拱手施禮。

朱由檢聽完陳奇瑜地這番言論,心裡不禁讚歎不已。

因爲今天的會商是他臨時召集起來的,所以內閣諸臣對此並沒有預案。

而陳奇瑜居然在如此短的時間裡,便迅速形成了極爲可行的方略,足見其能力之強了。

“陳卿之論斷甚爲精彩!

兵部及五軍都督府當以此爲基礎,制訂相應策略,陳卿可全程參與此事!”

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七十章 商路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八十章 困難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
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七十章 商路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八十章 困難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