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

沉默片刻後,陳奇瑜打破沉寂,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呵呵,陳卿深知我心,此確爲朕之打算,此並非是驅虎吞狼,而是藉助外力,於開海一事上形成良性競爭,以此促進我朝加速富民強國之進程!

此舉絕無秋後算賬之意。

數年來,靖海伯一門於我大明貢獻卓著,其于軍政民生方面可以說有功於社稷,朕自是看在眼中、記在心裡,朕只會酬功,絕不會行鳥盡弓藏之事!此一點不僅是對靖海伯而言,而是文武盡皆適用!”

朱由檢對陳奇瑜能猜出自己的想法一點都不感到吃驚,爲了防止這位重臣多想,他當然會否認自己這條驅虎吞狼的策略。

他挑選的這些重臣,哪一個不是人中精英?

如果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的話,這些傢伙身上沾上毛,一個個絕對是比猴兒還精的主。

這個比喻好像用過了。

作爲一國之主的他,最希望看到的是君臣團結一心,共同開創輝煌盛世的場面,而不是君臣離心離德,相互猜忌算計,只顧私利、枉顧國事的樣子。所以,既然陳奇瑜猜到了他是因爲忌憚鄭家,所以纔打算引荷蘭這個海上霸主爲奧援的想法,那他直接就開誠佈公的講出自己的想法。

不搞秋後算賬,功過分開,賞罰分明,這樣的君主纔會讓臣子安心效命。

無數事實證明,歷朝歷代時時處處想着用陰謀詭計算計臣下的君王,最終會把一個國家徹底搞壞。

到目前爲止,鄭芝龍並無絲毫抗拒違拗自己和朝廷意志的行爲,這樣聽話的臣子,當然要酬功。

“適才鄒卿也曾言道,荷蘭國最強者便是其當時無人與之匹敵之海軍,其正是依仗鉅艦大炮之威,方能馳騁於無盡之洋麪上,於各國之間溝通有無、獲取巨利,既然其目的是經商賺取銀錢,那我大明所產出之物大可以與其進行合作,此乃雙贏之局,何樂而不爲之?

如何與其合作,商貿只是一方面,朕意染指其將作特長,尤其是造船方面,此爲我大明之短板,必須師其長技以補大明之短。

至於合作方式,其一便是購買。

荷蘭造船業如此興盛,其每歲所產之巨船可謂海量,本着其國政府以趨利爲主之特性,卿等在與其談判中,可以提出以現銀或者貨物相抵之方式採購其鉅艦之請,樣式與大小要酌情搭配,數量先以兩艘爲準,之後根據情況再予以添加。”

按照常理推斷,大明採購戰艦的要求不會遭到拒絕,尤其是隻採購兩艘,這對坐擁一萬多艘各種艦船的荷蘭來說,根本不會放在眼裡。

朱由檢之所以第一次只打算買兩艘艦船,並且要一大一小,主要是從目前的現狀做出的決定。

要想建設強大的海軍,沒有五十年的時間是做不到的,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否則會被撐死。

欲速則不達。

現在除了鄭家,能夠操控武裝艦船的好水手很難找到,這個需要慢慢尋找和培養,至於艦船上的軍卒,現在倒是已經有了現成的一支隊伍。

爲了適應海況,劉國能和張文耀所部曾經在登州訓練了大半年之久,雖說這支隊伍談不上是海軍,頂多算是海軍陸戰隊的雛形,但他們至少已經適應了海上的許多狀況,等有了自己的艦船後,在慢慢進行各方面的培養就可以。

見陳奇瑜和鄒維璉都點頭表示理解自己的想法,朱由檢繼續說出了第二條意見。

“其二,朕意於金州與荷蘭國合作設立造船廠,利用遼東取之不盡的木材資源自己動手造船,以免被他人掌控國之利器。

此一點卿等須與荷蘭方面好生商談,可以採用誘之以利之原則與其商談,若其應允合作建廠,則艦船之式樣須以五年內之新式爲主,此一條須務必達成!”

這一條是順勢而爲,談成的希望很大。

現在荷蘭本土造船廠大小足有數百家,除了研發最新式艦船的有數的船廠以外,多少有些過時的技術大可以向遠東地區的大明轉移,而這些技術正好是大明所需要的。

這就像後世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把一些落後的技術產能向內陸地區轉移一個道理。

經濟發達地區產業升級,相對落後的產業在貧困地區卻能獲得新生,這樣的做法附和經濟發展的規律。

金州就是後世的大連一帶,也是現在共和國的造船基地之一,在這個地方設立船廠最合適不過。

朱由檢放開海禁不是爲了限制江南利益集團發展和繼續牟利,徵稅也只是他的目的之一,這一政策更深層次的願景是推動海貿大發展的同時,促進大明手工業向更廣的範圍擴展,而不只是侷限於絲綢、瓷器、茶葉等傳統產品。

他希望能通過與歐洲製造業的交流,讓本土的手工業向着製造業方向發展,而海上馬車伕正是溝通東西方這片遼闊海域的最佳紐帶。

“啓奏聖上,金州一帶一年中多數時節氣候寒冷,於此地設立船廠是否合適?爲何不去明州或福州設廠?臣不懂如何造船,只是想到嚴寒下恐致工匠無法作業,故而有此一問。”

鄒維璉對於在印象中一年大半時間處於寒冷狀態的金州設廠提出了異議,陳奇瑜也是帶着求證的眼神看向朱由檢。

“朕之所以考慮在此處建廠,爲的就是減少遼東巨木砍伐後再運至南方所造成之鉅額成本,再說,南方溼熱多雨,怕是於木材晾曬不利,北地雖是寒冷,但一年中雨量集中於六七月份,其餘時間木材晾曬應是無妨。

不過,既是鄒卿提到此點,那此事先暫定,待詢問相關業內人士後再定下也好。”

朱由檢也不懂在金州建設船廠是不是合適,所以也只能勉強找出兩個理由來說服自己,但鄒維璉說的也有道理,所以他決定還是多方求證後再做出選擇。

建廠並不急於一時,不管達成何種協議,荷蘭特使都要回返國內,上報本國政府後才能決定如何予以實施,單單這東西方來往一趟,就得花費接近兩年的時間。

要是有後世那種機械動力的艦船就好了,萬里海域來往也不過大半年。

可是現在蒸汽機的發明還要在幾十年以後,如果自己的到來沒有改變歐洲的歷史進程,依着現有的科技水平根本無法造出機械推動的設備來。

看來要抽空把蒸汽機產生的原理與構想告訴宋應星,讓他現在就去慢慢思考和研究才行。

“此事慢慢再議。朕接下來要講的是,此次談判之重點,也是荷蘭方面最爲感興趣之事,此事若能談成,大明從荷蘭國得到之利益都會更大!”

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四百章 佈防第十八章 容情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四百章 佈防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九章 皇莊5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
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四百章 佈防第十八章 容情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四百章 佈防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九章 皇莊5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