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

早在對建州滅國之戰前,朱由檢就已經下旨,對京城到山海關的道路進行了拓寬平整,以方便糧草物資運輸,加快大軍通行速度。

崇禎十一年剿滅滿清政權後,連同戰俘、包衣在內的二十萬人被用在山海關內外官道的徹底修繕擴建工程中。

伴隨着沿途三座水泥廠的開建,經過長達六年的努力,京城至山海關不算寬敞的官道,最終被改建爲寬約五丈(約合後世十五米)、總長度約爲六百餘里、路面全部水泥硬化的大道,這就意味着,從此之後,朝廷對東北地區掌控力得到了極大加強,關內關外商品流通屬性也得以充分發揮和釋放。

在這六年中,因爲疾病、各種意外事故的發生,二十萬修路大軍中,有五千餘人亡故,剩餘人員則變成了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基建隊伍。

這條有戰略意義的大路竣工後,經過甄別和審查,十萬名包衣被留在了關外,除了一部分有家眷親人者被髮到所屬地外,其餘的五萬餘人組成若干支施工隊,繼續修建遼寧行省各府州縣之間的道路。

與之前服勞役時只管飯食不同的是,從此以後,他們已不再是以勞動改造者的身份參與到工程中去,而是以隸屬工部營繕司築路隊的身份進行勞作,每月也都會領取到相應的報酬,也就是說,朝廷已經將他們視作了真正的子民。

這些漢人包衣的身份問題得到解決,剩下的就是戰俘問題了。

對於戰俘的甄別和審查比包衣要更加的嚴格,各人平時的表現、歇工後對大明朝廷有無怨言、是否仍舊認同“大清”國以及原屬草原部落等等問題,都會成爲被區別對待的證據。

在這長達六年勞役中,也曾有少數頑固不化、仇視蔑視大明者妄圖趁亂逃跑,但最後都遭到負責監視的官軍無情鎮壓。

隨着死硬派數量的急劇減少,剩下的也基本上認命了,加上官軍派出的監工都是狠辣無比之人,日常施工時,一旦發現有人懈怠偷懶,即刻就會被鞭子木棒劈頭蓋臉打下,日子久了,大多數人對現下的處境也不敢再有絲毫怨懟之意。

經過一番細心挑選以及“徵求個人意見”,已經知道“大清”團滅、自己被放歸後也只能做個耕地農夫的近四萬滿八旗戰俘中,有八成選擇成爲領取月薪的築路工,只有兩成選擇被朝廷分別安插到關內某地做農戶。

與只懂得狩獵、打仗的滿八旗戰俘截然相反的是,當五萬餘名蒙八旗戰俘在得知自己可以被分散安插到徹底歸化的蒙古部落,過上放牧牛羊的傳統生活後,有八成選擇了迴歸草原當一個牧民,只有兩成覺得已經適應了現在的生活方式,願意隨着築路隊行遍大明各地,在領取不菲報酬的同時,還能有機會迎娶一名漢家婦人,後代也能成爲正宗漢家平民,甚至有機會讀書識字、參加科舉,將來成爲人上人。

異族中並不缺少有眼光有頭腦之人,因爲看得更遠、想得更多,爲了後代子孫不再過那種成天衝着荒無人煙的大草原發呆的日子,所以聰明人選擇徹底倒向大明。

爲了讓衆多滿八旗戰俘們從根本上認同華夏文明,朱由檢授意有司,本着“自願”的原則,各人可將姓氏名字改爲更爲簡單的漢名,這樣在日常時可以方便稱呼和書寫,於是乎,在官方書吏的配合下,一場事涉數十萬人的改姓更名運動轟轟烈烈地展開了,許多少爲人知的姓氏橫空出世。

努爾哈赤所屬的愛新覺羅一族全部改姓“金”。

鈕鈷祿氏改姓“郎”。

那拉氏改姓“那”。

佟佳氏族人衆多,所以改的姓氏也比較多,有改姓“佟”的、有姓“董”的、有姓“童”的、有姓“高”的。

與之相似的瓜爾佳氏也是改姓最多的,有改姓“關”的,有改姓“葉”的,有改姓“石”的,有改姓“蘇”的。

富察氏改姓也較多,主要分爲“富”“傅”“付”“馬”等姓氏。

小姓齊佳氏改爲“齊”姓。

索綽羅氏改爲“索”、“曹”兩姓。

改名換姓後,無論是大明官吏還是監視他們的官軍,再看這些原先戰場上的敵人時,突然覺着順眼許多,喊着也是朗朗上口,老金啊老曹啊,這多得勁,總比喊“呔,那漢子!”、“兀,那賊子!”要強上許多。

爲了預防可能發生的異常事件,官府將這些自願成爲築路工的原戰俘打散,與各府州縣成立的築路隊漢人混雜一起,自崇禎十九年起,開始拓寬整修京城到西安府的大道,到今年爲止已有四年。

經過勘測及查閱歷朝檔案數據彙總來看,京城到西安府的官道全場約爲兩千七百餘里,受限於落後的生產工具以及水泥產量不高、一些地段地質條件複雜等因素,再加上惡劣天氣的影響,整個工程全部竣工預計需要十到十五年,耗費的錢糧物資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軍費開支、各項農田水利工程、城市基礎建設修建與維護、養濟院、醫院的興建、學堂的陸續設立、官吏的俸祿和福利,這些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都要花費海量錢財,雖然太倉收入年年遞增,整個大明財政狀況持續向好,但每到年初時,眼看着每天都有大筆的銀幣被划走,內閣大佬、戶部堂官們依舊是面色不太好看。

皇帝太過心急了。

上述這些工程,明明可以分階段和年限實施,何必湊到一起同時開始呢?

這些大事,拿出任何一件去完成,都可以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何況是同時展開,那要是辦完了還了得啊。

皇帝這是打算成爲千古一帝不成?

朱由檢對此倒是並沒有太過在意。

對他來說,他現在所做的都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業,花費多也沒啥大不了的,名聲更是無所謂,錢花完了再賺就是了,歐洲市場已經大部分對大明開放,只要你有足夠多的好商品,世界各地的銀錢還不是源源不斷流向大明?

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九十章 平息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九章 皇莊5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五章 皇莊1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二十四章 赴任
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九十章 平息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九章 皇莊5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五章 皇莊1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二十四章 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