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

對於明軍這種出人意料的遠程武器,兩藍旗的清軍別說沒有思想準備,就算有了準備也沒法提防。

自努爾哈赤起兵反明以來,八旗基本上都是在大明的東北與明軍交手,然後在薩爾滸之役後將明軍徹底趕出了遼東。

除了薩爾滸之戰外,這十餘年來儘管明清兩軍戰事不斷,但全都是小規模的戰鬥,雙方投入的兵力最多也就上萬人,這時候的明軍已經沒有了與清軍進行大規模會戰的資本和勇氣。

雖然多年來清軍越打越強,也曾經破口入境搶掠過,包括從宣大邊軍的防區進入過明境,但他們所遇到的明軍都是據城而守,很少在野戰中與大隊明軍發生過激戰,所以對明軍施放的這種怪異武器並不夠了解。

當漫天的怪嘯聲響過之後,清軍弓手和身披重甲的前鋒都是不由自主地擡頭仰望,他們看見的是尾部還帶着煙火的密密麻麻的長箭,如同遮天蔽日地黑雲般飛過或者正在向自己壓了下來。

在這種來不及閃避或是避無可避的情形下,在箭雨覆蓋範圍內的清軍只能低着頭懷着恐懼不安的心情等待着命運的宣判。

清軍弓手陣中慘叫聲不絕於耳,憑空而落的長箭貫穿了弓手們身着的棉甲或是盔帽,瞬間便使得上千名弓手失去了戰鬥力。

雖然清軍當場陣亡的不多,但被弓箭射中的弓手基本都是上半部軀幹臂膀處中箭,已經再也無力開弓射箭,只能在剛開始時便退出了戰鬥。

在清軍前鋒大陣中落下的箭雨殺傷效果要差了不少,原因就是清軍多是身着三層或者兩層重甲,最不濟的也是穿着對襟鎖甲,普通弓箭很難破開鐵甲對其造成重大的傷害,這輪箭雨下,雖然中箭的清軍不少,但大部分傷勢輕微,不妨礙繼續投入戰鬥之中。

但對馬上就要對陣的兩軍而言,還未接戰便遭到了對方的打擊,損失了上千士卒,這對清軍士氣的打擊不可謂不大,清軍弓手大陣只能重新排列,然後持弓搭箭嚮明軍行來。

而受傷的清軍弓手只能退向戰陣的遠端,以便不影響大陣前行,被射死的清軍屍體只能等戰後再去清理。

與之相反的是此刻對面明軍大陣傳來了巨大的歡呼聲,返回陣前的兩百名明軍受到了戰友的熱烈歡迎,這些士卒的臉上都洋溢着發自內心的驕傲和得意,一個個趾高氣揚的在營官引領下回到自己的陣中。

“舉盾!弓手迎前!”

在看到清軍幾千名弓手越來越近後,楊國柱大聲下令道。

一聲聲號令傳遞開來,排在最前面的兩千明軍刀盾手紛紛將盾牌高舉,準備遮擋清軍的長箭攢射,早就列好陣型的一千明軍弓手前行,迎上前去準備對另一側的清軍步卒進行射殺。

楊國柱和虎大威事先曾經商議過如何對陣清軍,經過一番探討後,兩人並未採取以弓手對射的方式和清軍進行對陣,因爲他們知道己方弓手根本射不過以善射聞名天下的清軍,對射就是以己之短擊敵之長。

因爲一個合格的弓手是很難培養的,眼力、臂展、定力等等方面都需要比常人強出好多才能入選,而最後成軍的過程中還要淘汰掉一批人,所以他們一直視這些弓手爲寶貝,不捨得讓他們上去送死。

兩人的軍中雖說也有不少火銃,但多年來形成的傳統觀念,使他們還是重弓箭輕火銃,迎敵時也是將火銃排在了後面。

三千餘名清軍弓手分成四個方陣,一直前行到離明軍前鋒還有五十步的距離時停了下來,五六百名身披重甲的清軍越過弓手緩緩嚮明軍而來,緊隨其後的是大隊的清軍甲兵。

這就是清軍最爲經典的打法:先用弓箭射亂明軍陣型,重甲步卒迎前逼近,在二十步距離時發起衝鋒,趁着明軍混亂之際鑿入明軍大陣,在他們身後的甲兵涌進缺口,左右衝殺迅速將優勢擴大,然後等明軍潰陣後進行掩殺。

這種戰術簡單實用,對陣明軍時屢試不爽,往往只要接陣片刻,明軍就會一鬨而散,清軍的每次勝利得來就是這麼容易。

眼見明軍弓手大陣向前,負責前陣指揮的一名梅勒章京立刻大聲吆喝幾句,清軍後陣一隊五百人的刀盾手從一側繞過正面的大陣,向着明軍弓手疾步迎來,站在一輛馬車上的楊國柱立刻下令,前排明軍分出了五百名刀盾手,也是向着一側移動,準備繞過己方弓手陣列,迎擊清軍刀盾手。

趁着明軍前排出現了稍微混亂的狀況,清軍弓手隨即開始了射擊,一片嗡嗡的弓弦響動聲中,數千支長箭騰空而起,朝着明軍大陣飛了過來。

被刀盾手遮蔽的就是明軍的長槍方陣。

共計一萬四千人的宣大兩鎮邊軍中有八千名長槍手,前陣就是五排、每排八百人的四千名長槍方陣。

在刀盾手舉盾遮蔽的同時,長槍手們紛紛低頭,用寬大的鐵盔帽檐來遮擋弓箭對頭部要害位置的傷害。

從第一波箭雨開始,清軍弓手飛快地將箭壺中的長箭射出,十餘息之間,大部分弓手射完八九支長箭,手臂腫脹痠麻後停止了射擊,只有小部分力強的弓手仍在繼續拋射。

在這兩萬多支重箭的拋射下,雖說有盾牌遮蔽,但明軍長槍手仍是傷亡不小,陣中慘叫聲響成一片,短短時間內,包括部分刀盾手在內的兩千餘名明軍中箭,其中當場陣亡的就多達六百餘人,明軍前排瞬間出現了巨大的空檔。

此時二十步外調勻了呼吸的清軍重甲步卒看準時機,一聲不吭地邁步向前,幾步之後開始了加速衝鋒,各人手中所持的都是狼牙棒、長柄斧頭、鐵質連枷、鐵鞭等重兵器,只要被他們近身,明軍已經殘缺的陣型很快就會被擊******在第二個四千名長槍方陣之後的楊國柱和虎大威將前排的一切都收入眼中,兩人面上的神情都是震驚中帶着心痛,甚至還有一絲絲的恐懼之感。

他們並沒有與清軍野戰過,根本沒想到清軍的弓箭破壞力如此驚人,現在的情勢已經是危在旦夕,雙方剛一接陣,己方就吃了大虧,看來第一陣很難撐得住了,如此多的大好男兒不知能活下來幾個。

就在這時,清軍重甲步卒已經與擋在前面沒來得及撤退的刀盾手交上了手。

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
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