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

銀票是朱由檢考慮很久後才決定推出來的,並且將銀票的功能限定在了它的本意上,暫時還沒有把銀票的定義擴大化的想法,主要目的就是爲減少生意往來上大量銀兩銅錢攜帶不便給行商們造成的困擾和麻煩。

至於銀票的貨幣價值,作爲對金融知識的瞭解相對匱乏的他還不敢貿然去嘗試。

前宋交子的濫發,以及大明寶鈔的快速貶值造成的社會動盪可是殷鑑不遠,現在大明的局勢只是初定,還有大量安民撫民的事情要做,沒必要在這個時候再推陳出新。

穩定是壓倒一切的首要之責,任何沒有經驗的冒進都是不可取的。

等到若干年後大明出現了政通人和的繁榮局面,那時候再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將其貨幣化的事情。

現在四海商行在南北繁華的大府都設立了錢莊,開展的業務也只是單純的爲銀票兌換現銀提供服務,這也算提前佈局吧,再說這種對行商提供便利的舉措應該會受到廣泛歡迎。

在銀票業務穩定之後,朱由檢打算開展付息攬儲,然後以較低的利潤放貸收息的業務,以正規的運營和低廉的利息將民間高利貸徹底剿滅。

預計銀票業務很快就會發展起來,朱由檢估計,頂多半年時間後,收儲放貸的業務就能開展起來。

只有金融業務的興盛,才能帶動製造業和商業的繁榮和發展,高利貸猶如殺雞取卵,只會給放貸者帶來豐厚利潤,對各種商業行爲的打擊和傷害卻是根本性的。

而在錢莊穩定發展一段時間後,朱由檢打算推出助農專項無息貸款,用來幫助因災因病不得不售賣田地渡過難關的百姓。

由於這種貸款很容易因爲借貸者最終無力償還而變成死賬,所以必須在錢莊積累一定財富之後才能開展起來。

在朱由檢的授意下,現在的四海商行已經與四海錢莊分離,兩家分別進行財務覈算。

也就是說,如果錢莊的運營出現巨大虧損,商行是不會從自己的利潤中對其進行補貼,以便讓錢莊的賬面更加好看。

朱由檢希望看到的是錢莊更加真實地運營狀況。

剛開始虧損是必然的。

畢竟要購買租賃門面,要裝修,要僱傭人手,這些都是正常支出,是可以計提的虧損。

最主要的是將來要開展的攬儲和放貸業務,這纔是錢莊利潤最主要的來源,而助農無息貸款有多少壞賬產生纔會有一個具體的數字。

錢莊只要運營正常,是絕對不會賠錢的。

相反,這是個能產生源源不斷高額利潤的行業。

從這種易得之財中拿出一部分反哺自己的子民,朱由檢認爲這是很正常的行爲。

愛民如子要成爲一種真實地行動,而不是嘴上說說而已。

拔一毛而利天下,其實是一件能預約身心的小事。

這種助農專項貸款,最主要的還是爲了防止土地兼併的蔓延和發生。

普通農戶因爲無法積累太多的餘財,這就導致了一旦有天災人禍發生,就不得不變賣家產求生,而所謂的家產就是自家的田地。

衆多鄉紳大戶就是藉着這種時機,以極爲低廉的價格收購受災農戶的田地,然後將這些自耕農變成了佃農,從而獲取了更多的財富。

打個比方,比如某姓農戶因爲家中有人患病,在家財耗光的情況下,爲了挽救親人的性命,不得不將自家的十畝水澆良田以市價售賣。

當地的某豪紳得知後自然是想將良田收歸己有,但卻並不想以每畝五兩銀子的市價購買,於是在遣人上門壓價的同時,還四處打招呼發通知,告知本地其他有能力購買的大戶:這十畝地是我的了。

而其他鄉紳大戶自然是心領神會,因爲這種事情經常發生,他們之間早有暗中的協議,這次是李家收購,下次則是王家,第三次就輪到張家。

在大戶們相互之間默契的配合下,急等用錢的受災農戶在苦熬一段時日後,最終只能在心頭滴血的情形下,以遠低於市價的價格售賣自家的良田。

而天災造成的這種情況就更多了,尤其是現在旱災在大明各省逐漸蔓延地形勢下。

大旱大澇是無法預防的,現在官府能提供的只是幫助災民們渡過難關。

而災難過後,很多農戶便處在了破產的邊緣,同時也是所謂的鄉紳大戶們趁機擴大資產的最好時機。

趁人之危是他們最爲拿手地把戲。

每個大戶家中成千上萬畝的田地,大部分是通過這種方式積累起來的。

這種事情在大明每天都會發生,同時這也是土地兼併的最多見的手段。

雖然有開荒免稅的利民舉措發佈,但對於田地的貪婪讓豪紳們根本停不下兼併的腳步。

要想抑制住這種傷農害民、損公肥私的行爲,四海錢莊的無息貸款將會發揮重要地作用。

朱由檢也考慮過在適當時施行清朝那種攤丁入畝的策略,讓現在免賦稅的這個階層成爲納稅人,從而減少普通農戶所承受的沉重負擔。

但目前來看,這種激烈的措施會引發整個官紳士紳階層的集體抵制。

等徹底穩定了再說吧。

現在大明能給大家帶來利潤的事物太少了。

家中田地相對穩定的產出成了利益階層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這就是他們的命根子,如果誰敢對此下手,那就要冒着江山社稷被顛覆的巨大風險。

只有在其他方面的收益遠超田地產出的時候,利益階層對此事的牴觸纔會減小。

到時只要爭取到一部分開明士紳的支持,再施行丈量田畝、添丁入畝的措施,遭受的抵制和壓力就會小了很多。

這種關係到全局的變革不能太急。

欲速則不達。

不能頭腦發熱後想當然的認爲任何事都會一蹴而就。

變革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

有時這個過程是相當漫長的。

根據形勢的發展來制訂下一步地策略纔是最爲明智的。

現在只能先做一個大體的規劃,而且這個規劃只能自己知道。

每當這個時候,朱由檢心裡就會感到異常地壓抑和煩躁,只有不斷地自我開解和暗示纔會慢慢化解掉這種負面情緒。

因爲這些想法和打算無法與別人溝通和交流,連王承恩都不能。

本來皇帝就是孤家寡人,而自己的思想和意識更是遠超這個時代,很多東西不可能會被世人所理解和接受。

很多變革只能小步前行,根本無法大步前進。

太過劃時代的事物和舉措會遭到絕大多數人的抵制。

水泥和銀票,加上火藥的改進、震天雷的誕生,這些東西只能說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所以並沒有引起別人的驚詫。

這是因爲他對於黑科技懂得太少,所以也沒再拿出更多的新生事物來。

還是讓事物順其自然的發展吧。

他最擅長和最想做的並不是這些。

搞好頂層設計,從思想和制度上改變大明,打破和摧毀陳舊而腐爛、嚴重影響和阻礙大明前進的那些東西纔是最重要的。

就在何君明在京城大肆採買物資的時候,新任曲阜知縣的莊元洲也是輕車簡從,帶着幾名家人從通州碼頭上船,開始了仕途的征程。

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章 心安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
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章 心安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