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

崇禎十四年九月初六,在朝鮮使團離開不久之後,經過一年多的醞釀和準備,沉寂多年的後宮終於添了新人,並且一添就是三名,向來安靜的後宮頓時變得熱鬧起來。

這三名新入宮的佳麗其中之一就是陳圓圓。

在田家養了三年多的陳圓圓已經年滿十八週歲,原本的小美人出落的亭亭玉立,雖是出身於小戶人家,但身上卻有着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猶如清澈的湖水中一朵冰清玉潔的玉蓮一般,望之便令人頓生愛慕之意。

三年多來,從初到北境陌生環境時的忐忑不安、謹小慎微,一直到如今真相大白後的釋然和欣喜,陳圓圓的心路歷程可謂是曲折異常,期間的酸甜苦辣已不足爲外人道。

因爲早就得了田家父子的暗中囑咐,所以陳圓圓在府中的待遇堪比王公貴族家的大小姐一般。

平日裡除了不讓出府之外,吃穿用度都是照着市面上最頂尖的採購,身邊的兩個婢女也是眉眼伶俐的那種,只要陳圓圓有某方面的意向,田家父子都會想方設法給予滿足。

陳圓圓有時心裡會覺得,自己就像是一隻金絲雀,而偌大的田府就是一個鳥籠,看似享盡榮華,實際上卻是無有半點之憂可言。

最初時,陳圓圓以爲是把自己從江南帶到京師的田畹看上了自己,想要將自己納入房中做個妾室,其實這樣的結局他早就想到過,並且覺着這就是她這樣的女子比較好的結局了。

但是自從來到田府之後,陳圓圓卻再也沒看到過田家公子的影子,這讓她的心裡有了些許莫名的失落感。

難道田公子並沒有看上自己?

隨着時間的慢慢流逝,心智逐漸成熟的陳圓圓終於明白了,田府這是準備把自己送入不知道哪家豪門之中,所以這纔不讓府中的任何男子與自己有所接觸,以免有損自己的清譽。

嫁入豪門做妾室,這是多少女子夢寐以求的好事,陳圓圓對此也是滿懷憧憬盼望着,並且很多次旁敲側擊的打聽着,自己到底要進入誰的府中,但最後卻是一無所獲。

日子就這樣在期盼和煎熬中一天天過去,田府花園中的花草枯萎後又新發,直到崇禎十四年的六月,很少到後宅的田弘遇突然到來,在噓寒問暖一番之後,終於把謎底揭開:入宮。

聞聽此信後,陳圓圓頓時陷入幸福與恐懼這兩種相反情緒的包圍中。

能成爲天下最尊貴之人的女人,這可是她做夢也沒想到的,如果她的父母親人尚在,知道消息後,那該是一件多麼榮耀之事啊。

可是,從小對於君權的畏懼感也讓她處在惶恐之中,生怕入宮之後,行錯說錯就會被打入冷宮,最後在淒涼悲慘的境地中離開人世。

人老成精地田弘遇自然猜得出陳圓圓的心思,於是便用早就備妥的說辭安慰寬解與她,並將自己知道的一些宮中趣事當做笑談講給她聽。

田弘遇直言皇帝是一名寬厚仁慈的君主,並不會因細節而憎惡他人,只要陳圓圓謹守本心,在宮裡與田貴妃互相依靠和幫助,儘快誕下天家血脈固寵,那她此生的榮華富貴是沒得跑了,若是機緣巧合之下,說不定還有意外之喜。

在田府這三年多來,有感於府中上下對自己的尊重,陳圓圓心裡將田弘遇父子的善待也是感激不盡。從小便缺失了長輩關懷的她,潛意識中已將田家父子視若父兄,對田弘遇的一番教導自是牢記於心,知道田貴妃將會是除了皇帝之外,自己在宮裡最大的依仗。

在田弘遇與陳圓圓交談之後沒過多久,宮裡派了兩名女官來到田府,對陳圓圓進行入宮禮儀教導。

在周後以及紫鵑寬嚴相濟的管束下,現在整個後宮的氛圍已是相當祥和,從前種種齷齪之事也基本消失。

因爲待遇豐厚的緣故,從女官到普通宮女心態都變得極好,再加上田弘遇奉上了不菲的錢財,所以教導陳圓圓的女官都是非常耐心細緻,態度也是平易近人,將宮中貴人的忌諱以及諸多細節詳解一番,此間種種細節讓陳圓圓既感安心又覺輕鬆。

懿安皇后和周後聯袂給自己選妃之事,朱由檢早就知道,而陳圓圓的入宮也是水到渠成,而最令他感到意外的是,這次朝鮮使團入京朝拜,國主李倧爲了表示對大明皇帝的一片忠心,竟然送來了一名叫做金順姬的角色美人。

儘管朱由檢事先並沒見過金順姬的容顏,但是出於兩國曆史淵源,還是下旨答應了朝鮮使節的請求,將金順姬收入宮中。

這一切都是源自於金順姬的特殊身份。

這名芳齡二八的朝鮮美人出自於朝鮮宗室,其父爲奉御君金築成,在本國向來以親近大明聞名,金順姬的入宮可以更好地在朝鮮國內培植心向天朝的勢力,爲以後雙方的各種合作打下一個良好的根基。

其實大明幾代皇帝一直有納朝鮮美女爲妃的愛好,這其中尤以太宗、宣宗爲甚。

兩位皇帝在位期間,共從朝鮮國選妃嬪十七人,另外充作侍女、女史的女子六十四人,其中永樂朝二十二人、宣德朝十六人。

這些嬪妃裡面,以宣德時入宮的韓妃最爲著名,曾被正史稱做“小韓”。

韓妃生於永樂十年(一四一二年),小名桂蘭,在明宮經歷了宣德、正統、景泰、成化四朝,因撫育英宗之子成化帝朱見深,爲成化帝所感戴和尊敬,成化帝的妃嬪們尊她爲“女師”,稱她爲“老老”。

既是人家主動送上門,那朱由檢豈有推拒之理,再說留下金順姬也是爲了更好地加強中朝兩國關係不是?

於是乎,懿安皇后與周後四處打探、千挑萬選的一名叫做馮霜寒的美人,與陳圓圓、金順姬一道,在經受了所需禮儀培訓之後,於崇禎十四年深秋到來之際,一併被送入宮中,朱由檢也終於見到了那位後世人盡皆知的絕世美人。

也幸虧是最近幾年來習練五禽戲與吐納術後身體日益強健,要不然的話,不說前面周後等三人,就是單單這新人就夠朱由檢受的,鐵打的漢子也經不住旦旦而伐啊。

自此之後,正值壯年的朱由檢過上了都不知道晚上該歇在那座宮殿的美好生活。

而就在朱由檢沉湎於刮骨鋼刀的消磨中時,遠在極西的印度洋上,一支有十餘艘大小不等船隻組成的船隊,正劈波斬浪向東而來。

船上乘載的正是去往歐洲長達近五年的大明使團。

ωωω●ttκд n●℃o

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二百章 客戶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
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二百章 客戶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