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

周王朱恭枵基本答應了朱由檢開出的條件,但提出要進京面聖後詳談。

在奏本中,路雋將怎麼和周王府長史孫三省聯繫上,如何說服對方站在朝廷一面勸說周王,以及自己如何擺事實講道理、將周王徹底打動等等行爲做了詳盡說明。

朱由檢對路雋之舉大爲激賞,雖然裡面的內容稍顯誇張。

能動腦子具體辦事的官員在大明屬於鳳毛麟角,誇張一些是可以接受的。

整個大明官場的官員很少有具備行政能力之人,簡單說就是,缺乏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能力。

他們雖然自幼便熟讀四書五經,通曉各類典故,但缺乏基本的邏輯判斷能力,以及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基本分析的能力。

因爲經書裡並沒教他們如何具體做事,頂多是一些微言大義之類的唯心思想,基本都是高大上、形而上的東西,百無一用是書生貌似就這麼來的。

絕大多數官員平日把心思都花在了斂財貪色、吟詩作對、與當地士紳官紳處理好關係、如何找靠山往上爬這幾方面上。

總起來講就是,不會做事,只會空談。只牟私利,無視民間。

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縮手縮腳。

像路雋這種遇事能通過一些手段去解決問題的人實在太少了。不管此事最終結果如何,但至少路雋是努力了,這就非常值得肯定。

此類官員應該予以拔擢升賞,以便激勵更多官員多做實事,少些空談。

不是都說實幹興邦、空談誤國嗎?

該怎麼升賞呢?

朱由檢心裡忽然一動。

鄖陽巡撫宋某年老體衰,聖上憫其年邁不易,特准致仕。

臣雖年邁,但精力遠勝同輩,尚願爲聖上分憂,爲朝廷效力。

俺沒說要致仕啊,爲何準俺致仕?有沒有搞錯?俺銀子還沒撈夠呢。

是,你是沒上本請求致仕,你是被致仕了。

回家養老去吧,再囉嗦小心錦衣上門。

開封府知府路某於任上體恤子民,勇於任事,擢其爲鄖陽巡撫,望該員不負聖望,戒驕戒滿,勤勉職事,效陝西屯田安民之例用心任事,以待後來。

嗯。

就這麼着。

以待後來這句話不難理解,就差明着說:路雋你好好做,將來的前程不止於巡撫,朕看好你喲。

有希望纔會有動力,相信路雋知道如何去做,孫傳庭於陝西屯田大獲成功一事已有聖旨明發天下,照着去做就行了。

鄖陽窮點,但人口也少,根據當地情況再決定如何着手就可。

路雋奏本中提到的孫三省引起了朱由檢的注意。他和路雋在此事上一內一外,竭盡全力勸說朱恭枵後終於讓其態度鬆動,這屬於合作共贏的典範。

孫三省不具備給皇帝上本的資格,朱由檢對其與周王如何交談一無所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孫三省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說路雋是主謀,那麼孫三省就是執行者。

看來應該是個執行力不錯的人物。

朱由檢喚過李二喜,讓他打發人去吏部調取孫三省的檔案。再就是去知會駱養性,派人連夜前往開封,暗中與孫三省見一面,詳細詢問具體過程。

至於朱恭枵想進京面聖,那就來吧,讓勇衛營派遣三百人前往開封護衛周王,叫李二喜帶隊走一趟。

朱由檢喚過李二喜來,將事情交代下去,並特意叮囑他:前往開封時先考察好,記住哪裡的州縣窮困;將來陪着周王返京時就帶着他去看一下,讓一輩子沒出城的這位親王看看,民間的百姓是如何的悽慘,自己這個皇帝是多麼的不容易。

反正這事又不急,周王也不是進京有要緊事,眼看着春暖花開的時節快到了,一路上好好欣賞一下自家祖宗打下的大好河山也好。

李二喜出差這段時日,讓王承恩回來伺候就成,東廠那邊有他大侄子掌控着,不會出什麼問題。

王承恩明裡暗裡的叨叨了多少次,還去懿安皇后、周後那邊哭哭啼啼的,就是一心一意想回到皇帝身邊,說是站在皇爺身邊心裡踏實,搞得朱由檢都有點怕見到他了,這老傢伙不會有別的愛好吧?朱由檢不由得打了個激靈。

王承恩的忠心讓朱由檢心裡感到暖暖的,要是大臣們能這般貼心就好了。

坐在這個位子上註定了一輩子就是孤家寡人,不可能有朋友,想找人說說心裡話都找不到,巨大的孤獨感有時會讓朱由檢感到茫然和壓抑。

就算孫傳庭、盧象升再忠心,雙方的位置決定也無法成爲朋友。

這輩子註定孤獨終老了,精神上。

現在國內基本安定了,剩下的小毛賊們不足掛齒,讓勇衛營和京營輪流派遣小股隊伍出去練手就好。

遺憾的是京營建成有點晚,無法通過與大股流賊作戰積累經驗,尋找自身的不足,這個只能通過多多操訓來加以彌補了。

洪承疇的五省總督以及盧象升的五省總理之職都已卸任,現在應該找個合適的位置安置二人了。

薊遼總督吳阿衡尸位素餐,其在歷史上崇禎十一年滿清入寇時的拙劣表現讓人不齒。建奴都破關了,這貨居然還在飲酒作樂,糊里糊塗的死在建奴刀下。

既然無能,那就致仕吧。

洪承疇接任薊遼總督。

孫承宗就任宣大已近兩年,期間整合軍伍、嚴明軍紀,裁汰老弱,加上兵部和錦衣衛派員加入,宣大兩鎮軍伍面貌已經大爲改觀,至少對上建奴已可堪一戰。

可老先生畢竟年過七旬了,實在不忍心讓他在邊關頂風冒雪吃沙子,加大學士銜回家頤養天年吧,其兒孫輩要是有才具突出者自會被拔擢重用。

盧象升仍舊如原先歷史一樣接任宣大總督,不過不會再在涿鹿孤軍奮戰殉國了。

一想起歷史上高起潛帶着四萬關寧騎兵,於幾十裡外坐視盧象升被清軍圍攻而亡,朱由檢不由得恨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

這個該死的閹人,就該被嘁哩喀喳的剁成數段。

該找個什麼由頭弄死這個老貨呢?

因爲左腳先進門而觸犯天顏被賜死?

不好,太輕率。

在這個講究師出有名的年代,不能以兒戲的行爲讓羣臣輕視。

再想想吧,反正這貨死定了,不殺出不了心頭的惡氣,就算替歷史上的盧象升報仇吧。

周王能捨得用利益換自由,其他二十幾個藩王裡不知道有幾個效仿的,估計很難。都是一羣貪財暴虐的玩意,仗着無人敢惹的身份草菅人命、胡作非爲。

他們知道皇帝不敢明着動他們。

都是太祖的血脈,朱由檢若是公開收拾他們,會引得天下譁然,民心大亂。

在這個重視親情血脈的年代,你竟然都能對自家的親戚動手,那天下還有誰你不敢下手的?跟着如此刻薄寡恩的皇帝,誰心裡會安穩?

你講不講親親相隱?要不要以孝治天下?

別說你們是親戚了,就俺們村李老二他家大兒子中了進士,當了大官,俺村裡的鄉親去找他,他還得客客氣氣的給安排個差事呢。要是實在安排不了,走的時候還得送上儀程咧。你這皇帝咋如此不講究?你家親戚撈點錢怎麼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是老一輩就傳下來的,你還想弄死他們,還有王法嗎?

由於自己就是王法的象徵,所以只能眼睜睜看着那幫目無王法的傢伙悠然自得的存在着。

他們的存在就是爲了噁心皇帝的。

把我們祖宗八十輩都活活困在這個監牢裡,不噁心你噁心誰?

不過,也不能就這樣由着他們,不然朱家的人品都讓他們敗光了。

該想個什麼辦法呢?

有了,朱由檢靈機一動。

王法治不了你,家法還治不了你?

宗人府不就是專門管皇家的混賬行子的嗎?

除了宗室之人適庶、名封、嗣襲、婚嫁、生卒、諡葬這些繁雜禮節外,錄罪過更是宗人府一項重要職能。

雖然宗人府早就成了擺設,估計現在院子裡都開始養豬了,但恢復起來又不難。

現在對朱由檢最有利的一條便是,太宗修改了宗人府規則,原先太祖規定,宗正只能由親王擔任,朱棣直接改成由勳臣外戚擔任。

他是因爲奪了侄子的皇位後感覺心虛,覺得若是由其他親王擔任宗正一職,肯定會對他處處加以限制才改的。

勳臣都是跟着他打天下的武將,誰會跟他過不去?

雖然他沒用過外戚擔任宗正,那咱可以用啊。

駙馬都尉鞏永固就是現成的人選,那可是自己的鐵桿。

至於宗人府的屬官,原先的規定只有一個正五品的經歷,那咱就把具體辦事的人多加一些好了。

經歷當然從錦衣衛裡經歷司抽調了,辦差的也從錦衣衛裡抽人。

這下宗人府從上至下就成了自己的專屬機構了,可以說是如臂使指。

哈哈。

小樣的,想跟我鬥,弄不死你也弄殘了你。

二十八個藩王駐地全部派遣宗人府人員入駐,外加一個錦衣衛百戶所。跟他們交代好,不要管什麼郡王、藩王、逮住證據就往狠處收拾,罪行累累者直接除爵。

叫你不和皇帝保持一致,叫你不緊密團結在皇帝周圍,叫你不聽皇帝的話,不捨得拿銀錢換自由,以後非逼着你吐血不行。

先從那些郡王、鎮國將軍開始。

但凡有作奸犯科、欺壓良善、謀奪田產財物、奪人妻女、致死人命者,統統由錦衣衛逮捕,宗人府治罪。

這應該就是殺雞駭猴吧?先收拾藩王的兒孫,看看家裡老的啥反應;老實收斂的就算了,反應激烈的就一塊收拾。

這下誰還能說出個不字來?你們不是高喊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那今兒個就讓你們瞧瞧,朕是不是給天下做了示範和表率。

哪個宗族沒有家法?犯了家法就得收拾,與親親、行孝之道無關。

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六十章 追擊2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四章 洪承疇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十七章 樊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五章 皇莊1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九十章 平息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
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六十章 追擊2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四章 洪承疇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十七章 樊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五章 皇莊1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九十章 平息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