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

此次修建一事捐助者雖衆,但捐輸錢糧數額並不是很多,除了以周後等人的名義拿出的三萬兩以外,其餘人等共捐資一萬餘兩白銀,百餘石糧食。

崇禎看重的倒不是個人捐多少銀錢,他更看重的是人心,結果當然是讓他非常滿意的。

四萬兩銀子已經夠多了,不僅可以將兩所可容納數千人的養濟院建起,甚至可以爲其提供足夠數月生活物資的銀錢保障。

但還是有人覺得這點錢不夠,不足以讓更多無助者得到救助。

於是,一直在京城的鄭芝鳳閃亮登場了。

人家出手就是五萬兩白銀,一個人就把所有人的風頭都蓋了下去。

還是對於官場瞭解太少的緣故,要是別人跟着捐輸,就算再有錢,可也不敢超出皇后的出資數額吧?

不,人家鄭老四不管這套,出手就震鑠全場。

沒辦法,有錢就是任性。

至於那些明裡暗裡的指責,人家依舊是那句話:俺是赤子之心!

對於鄭家的草莽習氣,崇禎倒是頗爲欣賞。

不管是爲了邀名還是討好,還是真心想扶危濟困,人家拿出的可是結結實實的真金白銀,那些說三道四的,過來,你捐了多少?什麼?一文未捐?那你趕緊有多遠滾多遠!你有什麼資格指手畫腳?你就是那種不管別人做什麼都能挑出毛病來的嘴俠!再嗶嗶小心把你抓進去吃牢飯!

上次鄭家就捐了十萬兩,自己只是遣太監送去一對玉如意,以示表揚,確實寒酸了點。

這次人家又是大方出手,自己也得有所表示吧?

賞什麼呢?

加銜吧。

這東西惠而不費,再說也是表示朝廷對鄭家身份的認可。

鄭家雖然又是總兵又是參將的,但都沒有掛銜,明白的都知道這是糊弄外行,沒有品級的總兵其實是臨時差遣,掛了銜的纔是朝廷認證過的地方大將。

很快聖旨送到鄭芝鳳在京城的宅子裡,爲了讓他搞明白這次是皇帝恩賞,兵部宣旨的人特意給他講清了職銜的區別。

鄭芝龍晉從二品武功將軍。

鄭芝鳳晉從四品宣武都尉。

鄭芝豹晉五品武德騎尉。

經過兵部官員的解釋,鄭芝鳳這才明白,鄭家終於是被皇帝認可了,這些日子的大筆銀子沒白花。

隨着聖旨而來的還有崇禎御筆親書“忠善”兩個大字,兵部宣旨的官員一邊羨慕的看着皇帝龍飛鳳舞的手書,一邊恭喜鄭芝鳳,一邊意味深長的告訴他,忠於朝廷,善待他人,便是聖上對鄭家的殷切期盼啊!一定要妥善裝裱後,懸掛於正堂的正面,不可污損。

等兵部官員走後,鄭芝鳳立即打發幾名親兵去找地方裝裱,然後快馬趕到天津衛,坐上鄭家的船送回老家懸掛。

皇帝的手書內容不復雜,重要的是一種態度,對鄭家捐資運糧的肯定。

在京城近一年來,隨着鄭芝鳳對各方面的瞭解,看到京城上下內外正在發生的變化。加上官軍的數次大捷,原先不看好明廷的鄭芝鳳,思想已經不知不覺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原來流賊並非強大到無法剿滅;原來建奴並非不可擊敗;原來皇帝不像傳說中那樣急躁易怒,剛愎自用;原來朝臣中也有能臣;原來官軍實力如此強橫;原來京城的百姓過得並非多麼的困苦;原來大明國祚還能往下延續。

這些現象讓鄭芝鳳調整了想來京城投機,通過研判準備隨時倒向優勢一方的戰略思維,迅速向朝廷靠攏過來。

至於一年來花費的錢財,對於年入千萬兩的鄭家根本不算事,只要能博得朝野上下一致好評,鄭家在福建沿海的利益就能保持的更長遠。

在崇禎的授意下,兩塊大石碑已經被石匠率先刻好,上面鐫刻着此次捐資助糧修建養濟院的人員名單,以及捐資數額,等到養濟院正式建成之日,將在院中建造涼亭,石碑將會置於亭下,以供後人瞻仰憑弔。

此舉更是博得自溫體仁一下幾乎所有人的讚譽。這可是青史留名的東西,只要大明不倒,石碑將會永久保存下去。

周後等人的名字不會出現在石碑上,包括各家各府刻錄的也都是自家老爺的姓名,在那個時代,女人一向不被重視。

京城東南面的大運河通州碼頭上,數艘兩百料的座船停靠在岸,一隊隊身着藍色罩甲,腰間懸刀的錦衣衛正在排隊依次上船。身穿綠色錦繡服,外罩一件黑色斗篷,頭戴寬沿纏棕帽的北鎮撫司百戶樑琦,背對官船負手而立,注視着等待上船的士卒。

樑琦這次奉命帶領一百名錦衣緹騎前往淮安府,準備執行對兩淮鹽都轉運使司淮安提舉司衙門的抓捕計劃。

崇禎既然給官吏們畫了一個大餅,雖說不會給他帶來很大的財政壓力,但總歸是花錢不是收入,總得找個冤大頭買單吧?淮安鹽提舉司的大肥羊們就是最好的凱子。

由於走陸路距離太長,並且耗時更多,所以這一百名緹騎和他們的戰馬將乘船赴淮。畢竟京城離淮安近近兩千里路,水路更加便捷省力。

因爲船隻可以晝夜航行,而走陸路的話夜晚則需安營紮寨。這次長途跋涉除了隨船攜帶的糧草之外,平時船隻停靠歇息時補充飲水即可。

從京師走陸路道淮安府,這一百騎就算白天不停趕路,考慮到戰馬承受能力的前提下,一天走百里已經不錯了。這樣至少也要十餘天以上才能到達,並且趕到後人馬要休養數日方可恢復。

而船上都是船伕輪流操舟,十二個時辰不間斷航行,順風的情況下每個時辰能達到四十里,逆風也能在二十里上下,比走陸路節省近一倍的時間,並且人馬都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到達後只需數個時辰便能恢復過來。

陳奇瑜花費月餘時日乘船溯流而上,將運河淮安段直至山東臨清段巡視一番,把這一段上淮安和臨清鈔關查看一遍,最後他得出一個結論:依照各碼頭帆牆如林,貨物如山的情形來看,這兩處大鈔關,如此多的卡點,每年總共得銀不到十萬兩,實在是沒有天理。

久居官場的陳奇瑜自然清楚,鈔關征稅絕不會少,但相當一部分已經被稅關中的上下人等裝入自家腰包。

這一點從他一路來的收穫便可以看得出。

揚州到臨清這段可謂是運河中最爲繁忙的一段,河上各種官船、大小漕船、巡鹽船、商船來往如梭,各個鈔關碼頭等候繳稅放行的船隊擁堵數裡。

兩大鈔關大使僅爲從八品的品級,但每人給陳奇瑜送上了五百兩的儀程。

要是溫體仁知道一個從八品的低級官員,出手就是五百兩銀子,比剛剛漲薪的他這個當朝首輔年薪還要多,不知道會有何想法。

對於二人所贈儀程,陳奇瑜自是笑納。在詔獄關了近一年,家人爲了讓他早日出獄,花費重金四處請託,家境已是大爲敗落,這筆鉅款正好可以用來貼補家用。

人家隸屬戶部,本就不歸他管轄,只不過是看在他有進一步躥升的潛力下,才提前燒個冷竈買個面熟而已。

回到淮安總督衙門後,陳奇瑜開始動筆寫本,將他對漕運之事的初步瞭解,以及其中的利弊做了詳實的描述。然後順帶也把鈔關之事隱晦的提了一筆,希望聖上能將鈔關之權從戶部移除,將其權利放給漕運總督衙門,以便總督衙門對整個運河管理擁有絕對話語權。

陳奇瑜自是不滿足於一輩子在地方爲官,哪怕是總督這樣位高權重的位子,回到京城位列朝班纔是他的最終目的。

他知道皇帝和朝廷目前最需要什麼:剿賊平奴外加斂財。

而他的漕運總督就是目前來看最好的斂財位置,既能爲朝廷也能爲自己。

雖然他內心裡瞧不起接替他五省總督位子的洪承疇,並且堅信要是自己重回原位,一定會比洪亨九做的更好,但現在皇帝既然把他打發到江南來,看來一時半會不會用他平賊了。是何原因他心裡清楚,主要還是因爲車廂峽那次意外之失,聖上對他心有芥蒂的緣故。

要想在重臣的位子上謀得一席,只有在漕運總督的位子上幹出一番遠超前人的功績出來,纔會博得聖上的再次信任和好感,纔能有機會達到出將入相的目的。

京城纔是大明的中樞,皇帝身邊纔是真正的重臣,地方督撫權力再大也不過是在自己的二畝三分地上,出了自家地盤後說話就不好使了。

內閣及六部主官纔是天下矚目的所在,地方大員到京師後都要一一拜望,不管彼此之間是不是有仇怨。要不然人家拿捏一把,藉機在聖上面前說暗示幾句,這督撫位子說丟就丟,自己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要想做出一番政績來,那就要有絕對權利。

運河上的六個鈔關必須掌握在總督衙門手中才行。

只要掌握了這六處數十道卡點,輔以鐵腕整治,成果將會立竿見影,上繳朝廷的商稅絕對會是現在的一倍甚至數倍,到時誰還能阻止的了自己回京任職?

每天有成千上萬艘各種船隻來往於運河上,想要從中謀取私利辦法多得是,只要大頭給了朝廷,自己順手撈點好處誰會計較?明明名利雙收的好事,居然讓這羣低級官吏搞得如此難看,聖賢書就這麼讀的?

不能像現在鈔關這羣將死之人一樣,自己取了大頭,只把小利給了朝廷,這真真是取死之道。

自己只需在奏本中稍稍隱喻一下,相信聖上自會看的明白,在朝廷急需用錢的時候,這幫人的下場可想而知了。

正在他沉思之際,陳奇之匆匆進入書房,稟道:“兄長,有錦衣衛北鎮撫司百戶請見!”

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四十章 大戰4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十八章 容情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
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四十章 大戰4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十八章 容情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