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

數日之後,方立在黃濱的引薦下見到了來到長安鎮的程林。

鞏凡物在與程林商議一番之後,將打聽到的一些放貸所需的章程定了下來,之後他便返回了京師。臨行時囑咐程林,儘管放手去做,有錦衣衛杭州千戶所在,一切麻煩都不是問題。重要的是第一筆借貸放出之後要藉機宣揚,使更多人知曉四海票號的存在,知道票號的借貸利息要比其他人低許多。

鞏凡物跟程林談過,借貸的利息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讓很多缺乏資金的商戶工坊轉動起來,能產出更多的物品,那纔是最終的目的。

當然了,這些借貸者所產出的物品,都會被四海商行優先購買,這一條一定要寫進借貸字據中。

工坊裡並無待客之地,因而幾人便在離工坊不遠處黃濱的家中敘談。

黃濱端着茶壺給程林和方立續上茶水,坐下後笑着道:“東家數日未來工坊,倒是能放的下心來,小的一會將數日來的各項賬目送來供東家查閱。東家上次臨走前留下的銀兩還未花用完,各種綢緞也已織就數百匹之多;小的想問東家,是此次一併運走還是再積攢些許?”

程林擺手笑道:“阿濱你是行家裡手,老夫這外行要是插手其中難免有不當之處,只要你用心去做便好。既是成品已有數百匹之多,那老夫回返時帶回杭州倉房之中也好。這個不急,你尋空僱好馬車即可,老夫還要在鎮上待上幾日!”

黃濱點頭應下,一旁坐着的方立羨慕的看着二人交談,暗道:阿濱真是有福氣,攤上如此和善的東家,就是不知自己希望之事今日能否談成。

程林側身看向方立,笑着開口道:“方小哥與阿濱年齡相仿吧?你之情形阿濱跟老夫簡單敘談過,方小哥從業多久?家中工坊是何情形?此前有無借貸之先例?

方立慌忙拱手施禮道:“回程員外的話,小的比阿濱大出兩歲,於織綢一業已歷五載;家中現下有六張織機,僱有工人十名,小的與家中娘子平日亦是上機織綢。小的之前並無借貸之例,此次聞聽貴商號有銀錢欲借貸出去,且利息極低,故而託請阿濱做箇中人詢問一番!”

黃濱點頭道:“東家,阿立與我家原先之情形相似,我二人乃自小的玩伴;阿立人品是沒得說,厚道勤快,這數年也積攢了些許家業,前些時日與我舅哥閒談時方知阿立欲擴建一事,今日正好東家來此,故而小的斗膽替他引薦一番!”

程林笑道:“既是與阿濱相熟之人,那老夫就有話直言了!”

方立連忙點頭後端坐靜聽。

程林開口道:“老夫知方小哥欲借貸擴建工坊,只是尚不知欲借銀錢幾何?有何物事作爲抵押?有無把握管束好工坊?”

方立思襯片刻答道:“小的想請問程員外,貴商號借貸利息幾何?要是如杭州府那般的高利,小的實是消受不起,還望程員外告知具體數額!”

程林笑着往椅背上靠了靠道:“老夫雖是四海商行杭州府的掌櫃,但論起眼界見識,比之京師總號的東翁相差何止千里!初始聞聽東翁所定利息數額,老夫亦是大吃一驚!你們猜猜,利息究竟幾何?”

說完後,程林玩味的看了看黃濱與方立。

黃濱拱手坦白道:“小的對借貸一事素無牽涉,確實不知市面上借貸利息幾何,但知道很多人家因爲借貸而家破人亡之事!”

方立拱手回道:“小的因有借貸之心,故此多方打聽過此類消息,最貴者年息四成,價低者也要兩成!貴商號所放銀錢莫非只有兩成?”

這就是說,若有人借了放貸者一百兩銀子,一年到期後要還一百二十兩到一百四十兩,比起後世的年息幾分來講,確實高出太多。

程林笑着連連搖頭:“兩成已經算高利,鄙東翁可不曾如此心黑!不用猜了,老夫告知你等,本商號借貸利息爲一成,若是借的多了還會更低!”

方立與黃濱滿臉難以置信的神色。

“程員外莫不是哄騙小的?貴商號利息真有如此之低?小的有句不中聽的話想說,還請程員外恕罪!”方立臉上的神情有喜有憂。

程林笑着看向方立,開口道:“方小哥莫非是心憂四海票號敢將利息降得如此之低,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後受到牽連?”

方立連連點頭道:“是是,小的正是擔心此事!據小的所知,杭州府乃至江南一帶的放貸者皆不是一般人能惹得起之輩,貴號這般做法等於搶了他們口中的飯食,怕是。。。。。”

程林哈哈大笑起來:“哈哈!方小哥思慮這般精細,老夫倒是更看好你嘍!至於你心憂之事根本不足掛齒,老夫可以跟你交個實底,在大明境內,還沒有覬覦鄙號之人!甭管他是杭州知府亦或是浙江巡撫,對於四海商行之事絕對不敢插手!”

方立聞言仍是一副將信將疑的神情。他就是個普通人,雖然想把家業做大,但取不敢沾上任何是非,怕因爲借貸一事遭受池魚之殃。

WWW_ ttκΛ n_ C〇

程林見他這般神情,心裡雖是表示理解,但還是有些不滿。若不是這是票號的第一單生意,他早就拂袖而去。

黃濱察言觀色,感覺到了程林的不滿之情,於是他趕忙出聲道:“阿立,東家可不是說大話之人。當初東家跟我談起建工坊之事時,我也是滿心的懷疑,現下你也看到了,這不就是建起來了?阿立,你想的有些過多了,如此低的利息你上哪去尋?萬不可錯失良機啊!”

方立思襯再三後,狠了狠心站起身對程林拱手道:“小的定了!從貴商號借銀一千兩,購買五十臺織機建一個工坊,餘下的銀錢作爲經營之用!小的家中有十畝桑田做抵押之物!”

程林眼見第一筆生意就要做成,心裡也是開心不已。他起身笑道:“好!雖說十畝桑園值不得許多銀兩,可依老夫的眼光來看,方小哥是能成事之人!此事就這麼定了,咱們這便立好字據憑證即可!”

乾清宮中,朱由檢正在與幾位閣臣以及督察院左右都御史,各部尚書侍郎等人議事,主題就是關於二月初會試的相關事宜。

年節已過,各衙門都已恢復正常的秩序,即將到來的會試便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會試由禮部主持,因而又稱禮闈,考試的地點在京城的禮部貢院。由於會試是在鄉試的次年,故會試又稱“春試”、“春闈”、“春榜”、“杏榜”等。會試的時間爲二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每場要考三天。

溫體仁出列施禮後奏道:“啓奏聖上,現今各省舉子業已陸續抵京,距會試也只有不到二十日。還請聖上及早確定此次會試相關考官之名單,以便有司迅即入手此事!”

朱由檢拿起禮部呈送上來的名冊翻看,知貢舉官禮部尚書張國維的名字列在第一位。之後是十四人的考試官、八名同考試官、兩名監試官、十一名提調官、十三名印卷官、兩名收掌試卷官等主要官員的名單,以及彌封、對讀、巡綽、供給等相關人員組成的龐大隊伍。

朱由檢放下名冊開口道:“此名冊既是諸卿審慎之決,朕便準了。值此非常時期,掄才大典尤顯重要。朕上回所言此次取材當以經世濟用爲主,也不知數月以來前期抵京之舉子於此間有何收穫?朕可不想再看到滿紙言之無物、空洞乏味之言。諸卿於舉子事可有耳聞?”

李邦華出列奏道:“自上回聖上言明此次會試要點之後,臣曾特意於閒暇時外出查訪過。經與數名舉子閒談之中瞭解到,大部分舉子已對實用之學有了初步之識,再不似此前那般,言必稱聖人,語定出典故;有些舉子甚至放下身段,親自到田間地頭與農戶交談訪尋,以期能對我大明百姓之疾苦有更深入之解析。以臣之見,此次取士必會與以往大不相同,此實乃聖上遠見卓識所致,臣心下對聖上此舉甚爲敬佩!”

右都御史施邦曜奏道:“臣亦如李憲臺一般出行過數次,所見與憲臺大致相仿。日常舉子聚集之酒樓茶肆,亦是少有高談闊論、引經據典之輩,更多的是探討民生日用之言語;古語有言: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按說此語應爲貶義,可如今聖上之好實爲天下所需之好,長此以往,必將會引領世風由務虛轉爲務實!臣亦是爲之嘆服!”

王應熊笑着奏道:“二位憲臺所言確乎實情,聖上務實之舉實有太祖之風。若此次會試所選之材放之州縣,必使其治下百姓深受其利,我大明之盛事亦必將來臨!”

溫體仁奏道:“聖上此舉雖是甚妙,但時日甚短之下其效怕是難以顯現。臣恐一衆舉子亦是存了臨時之心,以此做應付之舉。故此臣以爲朝廷應有長效之舉,將務實之風持久貫徹下去,以免有虎頭蛇尾之嫌,更會損害聖上之威信!”

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十五章 譁變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七章 皇莊3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五十章 殘暴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
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十五章 譁變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七章 皇莊3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五十章 殘暴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