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

皇明週報提出的、在各方面條件適合的區域大力種植油桐的建議很有建設性,內閣正在對着提議進行商討,以便制訂切實可行的相關政策措施,將油桐作爲未來大明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

這也是朱由檢刻意下旨決定的重大事項。

桐油的重要性在他殘存的前世記憶中還有留存,哪怕後世科技發展達到令人不可思議的程度時,桐油這種天然植物活性油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戰略作用。

他隱約記得瀏覽過這方面的一片短文:後世中國桐油產量約佔全世界的七成,每年都會給國內帶來大量的外匯,既然如此,那就趁早下手,用幾十年的時間擴大油桐種植面積,爲子孫後代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

壟斷是暴利的最佳手段。

未來的大明不僅要在科技製造佔據統治地位,在一些戰略資源上也要形成壟斷的局面,如此纔可以形成掌控世界的強大能力。

現在的世界已經與歷史有了巨大改變,物產豐饒的北美大陸上並沒有出現英國罪犯們的身影,這塊廣袤的大地未來將會成爲漢人的天下。

遵照朱由檢的旨意,在東海艦隊的配合下,四海商行與東印度公司組成的聯合艦隊正在橫跨東太平洋的航程上。

在熟悉航路的荷蘭人引領下,聯合艦隊將會在到達大洋彼岸後,對北美新大陸展開綜合性考察,具體完成日期尙無法預測。

這是一項十分艱鉅且危險的任務,每個參與者都有可能屍骨無存,爲此,朱由檢特意下旨開出鉅額賞單,以此激勵此次參與遠航的勇士們。

鑑於華夏子民自古以來對土地的癡迷和極度重視,四海商行開出的賞格中就包含於此相關的特別條款。

探索北美新大陸取得成功並安全返回大明者,每人都可在新大陸獲得一千畝永業田的獎勵,只要大明朝廷存在,這塊土地都屬於被獎賞者極其子孫後代永久所有。

正是在這種鉅額獎勵的刺激下,聯合艦隊才從四海商行名下各色人等中湊夠了一百餘人自願隨船出航。

這次探險不僅僅需要軍隊的配合,當船隊抵達北美之後,要有不同行業的行家裡手,對其進行各方面的專業勘察和評估,以確定將來的移民在何處居住與生活。

聯合艦隊中由多艘補給船組成,滿載各種糧食和生活物資,其中包括各種農作物的種子、基建所用的各種原創材料等等。

在抵達大洋彼岸並探尋到落腳點後,探險隊會按照分組情況展開不同的行動,基礎設施建設也會隨即展開,等到先遣站點建好,在留下相應人員駐守之後,艦隊再返航,留守人員將會等待下次艦隊的抵達,到時將會有人替換他們返回大明。

這個探險以及建設,大約需要半年至一年時間,加上船隊往返時間,留守人員輪替一次應該在三年左右,所以諸如油鹽醬醋茶藥物等必要的生活物資必須備足。

至於糧食的問題倒是不用太過擔心。

北美大陸土地的肥沃以及易開墾程度遠勝大明,而開荒種田、引水修渠這樣的生存技能,對於吃苦耐勞的漢人來說是天生自帶的,這一點大可不必擔心。

朱由檢對這塊大陸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南涯行省。

前後兩批被流放去南涯的罪犯們現狀如何,現在也沒有太多明確的信息傳過來。

南涯的自然環境比北美大陸要惡劣的多,要不是因爲礦產資源蘊藏量異常豐富的緣故,朱由檢根本沒打算向那裡移民。

而在北美這塊面積相當於幾個大明的土地上,現在只有爲數不多的土著生存,將來移民等同於在這裡建設一個新的國度,一切都要從無到有,其面臨的種種困難可想而知。

探索新大陸的目的就是搶先確立大明對這塊土地的所有權,至於移民則需要各種條件成熟之後才能進行,例如華夏子民對故土的眷戀、對陌生地域的恐懼、來回交通是否便捷安全這幾個主要方面,都會成爲大規模移民海外的最大阻力和障礙。

故鄉意味着血脈親情,除非無法存活,絕大多數漢人根本不會選擇背離自己的故鄉。

別說移民海外了,就拿已經進入收尾階段的國內移民工程來說,要不是爲了讓數千萬人活命,官府採取了程度不同的強制措施的話,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不願放棄宗祠祖墳而遷移到別處的。

不過,凡事無絕對。

這世間還是有一小部分人羣,爲了更大的利益而甘願放棄現存環境的,只要有足夠大的吸引力,他們會毫不猶豫的去追逐,而這部分人就是移民北美大陸的最佳對象。

做大事都要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這個戰略規劃並沒有時間表和路線圖。

先佔地盤吧。

北美大陸有着得天獨厚的的自然環境,這是後世衆人皆知之事,這塊原本歷史中被白種人搶佔的土地,以後將屬於華夏所有。

這是朱由檢留給後人最寶貴的遺產,他內心非常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以主人的身份踏足這塊富饒之地,能親眼目睹無數漢人在這裡建起一個強大無比的全新國度。

不過,這個願望實現的難度也是相當大,連朱由檢自己都懷疑能不能看到那一天。

畢竟最起碼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還遙遙無期,蒸汽動力還沒有得到有效應用和普及,便捷安全地往來與大明和海外還是一種奢望,在此之前他是不會以身試險的,畢竟小命重要。

開發北美,把佔有大量土地和財富的藩王宗室們全數移過去,這樣大明本土就清淨許多,他們佔用的優質資源就會空出來,朝廷就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做很多文章,相當於來一次小型打土豪分田地,這件事會是絕大多數人樂見其成的。

說一千道一萬,人才和科技纔是達成目標的基礎,皇家理工學院就是大明的育才搖籃。

現在理工學院採用的是歐洲流行的研究式教學方法,摒棄了落後的填鴨式教學,這對大明未來科技跨越式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第三百章 證據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十八章 容情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六十章 追擊2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九十章 平息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五章 皇莊1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二章 駱養性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五章 皇莊1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
第三百章 證據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十八章 容情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六十章 追擊2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九十章 平息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五章 皇莊1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二章 駱養性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五章 皇莊1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