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

濟爾哈朗笑着說道。

眼見衆人都望向自己,濟爾哈朗心下得意不已:“咱們這回還是照舊用挖壕圍困之術,不過不是隻圍錦州,而是把松山也圍起來!只要這兩座大城圍住,城裡的明軍主力無法順暢出城,剩餘堡城中的明軍便不足爲懼!”

多爾袞略一思忖之後冷笑道:“我還以爲有何等妙招呢,原來不過如此!就算圍住鬆錦,其他堡城的明軍雖少,但火器卻是未必少,成親王去年不就是吃過虧嗎?皇帝不會以爲不打鬆錦,先破除其他堡城便會輕而易舉?成親王,這事兒你最有發言權,你說說,松山南邊這幾個堡城可是好打?”

面對多爾袞語氣中的嘲諷意味,嶽託神色坦然的開口道:“論起火器犀利,大興、興平兩堡不差於鬆錦多少,明軍編練的新軍都在這些堡城中,我估計祖大壽手下能打的都進了錦州城,只是現下不清楚祖吳兩家的馬隊在何處,那可是一隻不容輕忽之勁旅!”

說起關寧鐵騎來,八旗還是比較打怵的,雖然並不懼怕,但若真的對上,那肯定會打起精神來應對的。

由於消息封鎖嚴密的緣故,祖吳兩家分裂的消息並未傳到建州。

在上次吳三桂在錦州城內重傷之後,吳襄在徵得兵部同意後,親赴關外將妻兒接回關外。

雖然祖家兄弟齊齊出面就此事向吳襄表達歉意並做了解釋,並且將肇事的祖澤洪、祖澤清、祖可法當着吳襄的面一頓狠揍,吳襄也是強裝笑臉表示這是由誤會引起的,但雙方心中都明白,這件事之後,祖吳兩家再無回到從前的可能了。

老奸巨猾的兵部尚書楊嗣昌趁機向朱由檢建議,藉着祖吳兩家有了顧忌之機,順勢抽調兩家部分馬隊歸於盧象升麾下聽命,以此削弱遼西將門的實力。

楊嗣昌的建議果然奏效。

隨着兩家的決裂,祖大壽和吳襄眼見自身實力大減,對於兵部的調令也是表現的順從無比。

祖大壽將祖寬、李重進等幾隻參與過入關剿匪的馬隊排到了關內,而吳襄更是乾脆,直接將吳家近五千騎兵全部交由兵部調遣,並聲稱願意年齒已長,想入京修養身體。

朱由檢慎重考慮後,還是下旨聞言安撫了吳襄,並未答應他的請求。

“呵呵!成親王之慮雖是不無道理,但皇上並無強攻堡城之意!本王照實說了吧,挖壕圍城之後,待探清明軍來存放糧草輜重之地,我軍便以重兵奪之,一舉切斷前方明軍補給,且所得之糧草物資正好供我軍食用之!”

濟爾哈朗乾笑兩聲之後,隨即將皇太極的戰略意圖講了出來。

若是朱由檢知道皇太極的這個戰略計劃,說不得也會表達一下佩服之意。

這個作戰計劃與後世二戰時美軍在太平洋戰役中施行的蛙跳戰術極其相似,其意圖就是暫時放棄對方防守嚴密的區域,轉而對其認爲非常穩妥的後方發動突襲,在成功之後再反身圍攻剩餘的敵軍。

皇太極的確是滿清中最有戰略眼光的一人,多爾袞雖然也屬於八旗中的佼佼者,但論起才智來還是比皇太極差上一籌。

對於偷襲邊牆破口而入的戰術,皇太極並不是沒考慮過。

但在暗中派遣探馬深入古北口、居庸關等關隘查探過後,這個想法被他果斷放棄了。

據探馬回稟,明軍不僅是將原先損毀的邊牆重新修繕加固,而且調遣了重兵加以防範,清軍探馬甚至在險要的關口發現了大炮的身影。

從牆上的旗幟以及巡守的士卒就可以看出,原本幾乎無人守禦的邊牆現在戒備森嚴,晝夜皆有士卒巡邏,邊牆外幾條小路遍佈巨石雜木,清軍若想再如以前那樣悄無聲息的靠近邊牆已是絕無可能。

因爲搬動這些巨石亂木可不是瞬間就能完成的,搬動的時候想不發出聲響是不可能的,這樣就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突襲就會變成強攻。

在無法容納大量士卒同時進攻的地帶,守禦方居高臨下,佔據着絕對優勢,那種難度比攻擊錦州城還要大上數倍。

皇太極在與濟爾哈朗、代善等人商議數次之後,終於訂下了這個具有超時代意義的作戰計劃。

“若是明軍於輜重之地佈置重兵,那又該當如何?到時我軍前出過甚,身後堡城具有明軍把控,前有強敵阻擋,後有糧道被斷之險,稍有不慎豈不是有全軍覆沒之危?”

沉默半天之後,還是多爾袞率先提出了異議。

“呵呵呵呵,睿親王實是多慮了!明國軍隊員數本就有數,錦州由祖吳鎮守,其餘邊鎮兵馬還需守禦本鎮,明國皇帝不可能將其調至關外。就算其編練新軍都出關與我相抗,可這等新軍又有幾多?充其量不過五萬之數!而鬆錦以南堡城明軍須得把守吧?山海關也要守禦吧?這五萬人一分散,他能有多少人守着輜重?”

濟爾哈朗笑着回道。

“只要我軍襲了明軍之糧道,之後再分兵由南往北逐個拔除,在我軍糧草物資不缺的情況下,鬆錦能支撐多久?就算錦州城內寬大,糧草存放極多,可剩餘堡城本就狹小,既要容兵又要存糧,其中能夠幾日所食?就算你火器再犀利,大炮再無敵,可士卒餓上數日後還能上陣嗎?若其逼不得已出城應戰,那豈不是正中我軍下懷?只要外圍堡城掃清,鬆錦豈不就是囊中之物?”

眼見多爾袞、阿濟格等人仍是一副不太服氣的樣子,濟爾哈朗隨即進一步分析道。

作爲皇太極極爲信任之人,濟爾哈朗當然明白多爾袞兄弟的心思。

只要這場大戰取得成功,那皇太極的威望便會如日中天,多爾袞兄弟心裡的那點野望就會徹底破滅。

倒不是說多爾袞不願意看到大清的勝利,而是說兩白旗不想讓皇太極獨享定策之功。

但倘若兩白旗能針對皇太極的計劃提出更好的策略,那將來獲勝后皇太極也無法獲取最大的利益。

“鄭親王,本王早就遣鑲白旗精銳前出哨探,目的也是想斷明軍糧道,但直接攻其輜重大營之事還是需謹慎爲好!一切還是等哨探回來再說!”

“呵呵,睿親王實是考慮周詳啊!不瞞睿親王,本王也是遣了數路探馬前去哨探,就看看咱們派出的人哪一路先得回消息來吧!現下本王宣佈,明日大軍辰時用飯,之後以蒙古兩紅旗馬隊爲先導,漢軍旗爲後隊,解送包衣先行前往鬆錦挖壕圍城!”

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六章 皇莊2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五章 皇莊1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
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六章 皇莊2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五章 皇莊1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