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

就在因爲移民南涯行省所引發的一系列行動開展的同時,軍器監也傳來了好消息:米涅步槍研製成功了。

崇禎十三年初的時候,在朱由檢的提示下,軍器監的工匠經過反覆試驗後,便將螺旋形的線膛槍給造了出來。

線膛槍無論是從射擊精度還是距離上,都遠勝現在世界各國普遍大量裝備的滑膛槍,在試製成功時,軍器監專門用明軍裝備的火銃與線膛槍進行了試射對比,結果是線膛槍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

現在明軍各部使用的燧發火銃,在經過火藥與定裝紙殼彈兩次改良後,最遠射程已經達到一百步,有效射程在五十步左右。

古人口中的一步,不是後世那種一條腿邁出去的一步,而是左右腳分別移動一次的距離。

邁出一足爲跬,邁出兩足才爲步。

古人的一步約等於後世的一米三到一米五左右,火銃的最遠射程一百步,相當於一百三十米左右,而能夠有效殺傷敵軍的距離也就在六七十米。

在與以冷兵器爲主要裝備的建奴流賊時,這樣的火力輸出已經足夠用了,但如果想進一步維護世界和平,火銃的射距和精度就遠遠不夠了。

此時的歐洲裝備的重型火繩槍可不是吃素的,雖然裝填緩慢,但射程卻比明軍更遠,要是雙方對陣的話,明軍會依靠密集地火力輸出獲勝,但損失也同樣不小。

在火銃打完之後,線膛槍隆重登場了,最後的校射結果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在完全相同的條件下,線膛槍的最遠射程達到了令人瞠目的三百步左右的距離,而有效射程也提高到了一百步左右。

在靶場校射的都是軍器監裡火銃專家和工匠,現在明軍使用的火銃都是在他們督造下打製出來的,對於自己得意的寶貝那可是信心十足,沒想到最終卻是一場完敗。

而在隨後進行的精度試射中,線膛槍再一次顯示出了它驚人的準度和威力。

作爲滑膛槍的火銃,在火力輸出時全靠集火射擊來發揮威力,但最後的殺傷效果只有十之一二,這也是爲什麼明軍要採用六段擊的陣型的原因,因爲只有這樣才能持續不斷地輸出火力來打擊對手。

而線膛槍因爲刻有膛線的緣故,銃彈飛出去時由於螺旋形膛線的作用,所以彈道非常穩定,銃彈不會像火銃那樣滿天亂飛,所以射擊精度有了質的變化,殺傷效果比火銃整整提高了一倍。

在見識到線膛槍的威力後,軍器監上下都意識到了,線膛槍將會是火銃未來的發展方向,必須要大力研製纔可。

但線膛槍的打製速度卻比火銃要慢了太多,膛線的陰線陽線數目和刻制都成了制約線膛槍大量生產的重要制約。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線膛槍裝填困難。

在線膛槍食鹽成功的初次試射時,使用的銃彈和火銃一樣,但因爲彈體太小,與銃膛切合的不夠緊密,所以射程並不比火銃遠多少。

後來經過朱由檢的提醒,工匠們採用了與銃口一般大的銃彈進行裝填,實驗的結果就是完勝火銃那場。

但是,因爲考慮到了氣密性的問題,所以線膛槍在裝彈時,因爲膛線的阻礙,所以必須用小木錘錘擊搠杖,那樣才能把銃彈給敲到銃管地步,這個過程就導致了線膛槍裝彈太過緩慢,平均一分多鐘才能擊發一次。

按照這種裝填速度,線膛槍在各方面雖然更具優勢,但在戰場上卻並不會給使用者帶來壓倒性地勝利。

在好容易解決了膛線的數目和刻制的問題並形成統一標準後,因爲彈體的原因,線膛槍也只生產了一百杆。

在這一百杆新式火槍分發到勇衛營後,雖然將領們驚歎於它的精度和射程,但最後也是認爲不宜大量裝備,好好的線膛槍終於淪爲了雞肋。

最好還是一箇中級將官靈機一動提出了一個建議:從軍中挑出射擊準度高的銃手裝備這批線膛槍,用來在與敵對陣時專門射殺敵軍的中高級將官。

隨後這一提議被採納並實施開來,這些神射手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在一百步左右的距離擊發時,命中率達到了六成左右,這一結果也算是皆大歡喜的無心之得吧。

當軍器監將有關線膛槍的相關情報呈送入宮後,朱由檢在啼笑皆非的同時,也終於回憶起了米涅槍這種劃時代的武器。

米涅槍就是線膛槍,而線膛槍正是因爲米涅彈的誕生而改名爲米涅槍。

米涅彈就是將橢圓形鉛彈改爲了圓頭柱狀的鉛彈,但它的彈體比銃管要小,可以輕易地裝填進去後再用搠杖推到底部即可。

米涅彈在彈體周圍車以螺紋以配合膛線,螺紋中間以動物油填塞,子彈的底部使用軟木材料。

擊發時,火藥氣體衝擊軟木,軟木受瞬間衝擊後猛然撐大子彈,由於子彈被撐大,所以在發射瞬間就可以依靠槍彈本身完成膛室的密封,而並不會泄露火藥氣體導致槍彈的動能喪失。

米涅彈的誕生,解決了線膛槍的膛室密閉問題,大大增強了槍支的射速、射程和安全性,也以爲其良好的密閉性,解決了因爲火藥渣殘留堵塞槍管引發炸膛的問題。

在得知米涅槍研製成功後,朱由檢立即吩咐下去,召集內閣諸臣以及兵部、五軍都督府諸位都督、勇衛營遊擊以上將官,一起前往軍器監靶場,觀看這一劃時代武器的帶來的震撼場面。

崇禎十三年九月初六日上午辰時許,位於皇宮外城的軍器監靶場旗幟招展、戒備森嚴,五千名全副武裝的勇衛營將士散佈靶場四周,嚴密警戒着周邊。

靶場內的警戒任務由錦衣衛都指揮使李若鏈親自指揮,一千名從在京各衛所抽調的精幹將校分佈靶的各個角落,隨時準備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就在警戒部隊部署停當之後,大批盔明甲亮的勇衛營將官,帶着自己的親兵騎馬飛奔而至,在抵達靶場大門外時紛紛下馬,經過數道錦衣衛關卡的嚴密搜身後,方纔得以進入靶場之內。

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
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