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

面對皇太極面帶不豫之色的追問,寧完我略微沉吟一下,還是毅然開口道:“皇上,奴才覺着,增派援兵之事屬於兩可之間;若增兵南下,則其目的絕不應當抱有與明國決一死戰之念,要是做如此之想的話,怕是還如現下大軍之處境一樣,最終一無所獲,反而徒耗錢糧!”

寧完我的話讓一旁的代善不由得暗自點頭:這種話也就這個二愣子敢當着老八的面說,而且說了之後老八還不會怪他,因爲人家根本沒有私心,所言純屬爲大清考慮,這種忠心感言的奴才確實值得重用。

“憲鬥,公甫之論你覺如何?當面之局與我大清有些不利,朕苦思之下,唯有增兵南下尋機建功,以挽回已喪之軍心士氣,除此之外恐無良方!”

皇太極將視線轉向一旁若有所思的范文程後開口問道。

“回稟皇上,奴才以爲公甫兄之言確有其理,但增兵之策也是勢在必行之舉,且援軍南下後,須當匯合前方主力,尋機重創明國新軍,遏控其崛起之勢,之後再言其餘!”

范文程言簡意賅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皇太極以及代善和寧完我相繼點頭表示了贊同之意。

自從阿濟格兵敗昌平城下起至今,數支橫空出世的明國新軍在與清軍對陣時屢屢獲勝,呈現出了越打越強的態勢,這次更是又有一支僅存在於傳說中的車營突然間冒了出來,讓從未見識過這種新型打法的清軍損失慘重。

但是很多事說起來容易,具體做的時候卻與原先的想法天差地別。

前線的多爾袞、嶽託等人都是久經戰陣的英傑,滿八旗更是在無數次搏殺中成長起來的強軍,他們在面對明軍層出不窮的新式戰法時,也能根據場上的態勢及時做出相應的應對舉措,但最後卻都是無功而返,反而丟下了無數條人命。

該如何擊破明軍的這種新式軍陣,成了擺在八旗上下面前的一道好像是無解的難題。

“正如憲鬥所言,增兵已是必行之舉!自太祖起兵反明至今,我大清對陣明軍何時有如此慘重之敗!若是就此罷兵回撤,而明國續行對我大清封鎖之策,則我大清危矣!儘管現下明國已稍占上風,但我大清須得以強硬之姿示之,令明國上下看到我大清絕無瓦全苟存之心,然後再想法子緩和局勢,以圖日後再起!”

沉吟半晌,皇太極語氣堅定的緩緩開口下了結論。

目前的形勢逼得的他不得不下此決斷。

剛纔代善雖然沒有明言,但話中之意已經十分明顯,糧草物資籌措遇到了極大的困難。

現在正值青黃不接之時,離夏收還要兩個月的時間,若不趕緊想辦法從大明得到補給,整個建州的近兩百萬人口就面臨着斷糧的險境。

代善爲了籌得足夠的軍糧,採取了強行從漢人包衣家中徵糧的舉動,只給每戶包衣按人頭留下一個月的口糧,其餘的全部徵走。

此舉給整個大清留下了巨大的隱患。

整個大清現有的近兩百萬人人口中,漢人包衣佔據了其中的絕大多數,正是這些包衣們的辛勤勞作,才使得不事生產的八旗子弟有了充足的物質保障。

如果按照原先的歷史軌跡,建州在出現大面積災情後,是靠着清軍數次入關擄掠得到了有效的人口和物資的補充,但現在的歷史軌跡已經發生了巨大的偏差,清軍再想從大明身上吸血已經變得難如登天,如果南下清軍再無所獲,後果將難以想象。

“皇上,既是定策增兵南下,那勝又如何?敗又當如何?未慮勝先慮敗方爲上上之策。再者,此番南下以誰爲主帥?留多少兵馬拱衛盛京?此般事宜還請皇上示下爲好!”

寧完我本心並不贊同皇太極增兵南下的策略,他其實打算勸皇太極下旨令南下大軍回撤,敗了就是敗了,非得要那份面子和自尊有何用?

但現在既是皇太極定了調子,他也就放棄了再勸阻的想法,但這後續的諸多事情必須要決定好才行。

“此次增兵,朕意率兩黃旗親征!盛京由禮親王留守坐鎮,軍卒便以三千人爲爲準吧!朕定要親眼看看,明國新銳之軍到底如何強橫!這個世上有矛便會有盾,從未有過無法剋制之兵器,也未曾有不可戰勝之軍隊!此番公甫隨朕身邊參謀軍事,憲鬥留下佐助禮親王處理好內政事物,切記勿使我軍後方生亂纔好!”

皇太極神情莊重,語氣中帶着不容反駁的意味,顯然這是他早就計劃好的。

“皇上貴體欠安,怎能久處戰陣之上?還是臣代皇上遠征即可,皇上只需坐鎮盛京靜待佳音便可!”

代善聞言慌忙起身拱手施禮勸阻道,寧完我和范文程也是連連相勸,不讓皇太極帶兵親征。

作爲了解內情的人,三人心裡都清楚,皇太極病的相當嚴重,這個時候安心靜養纔是正道,如果跋涉數百里親至鬆錦,車馬勞頓之下,在軍營中尚且要操心雜事,那對他的身體是一種極大的傷害。

“此事朕意已決,你等不必多言!”

皇太極擺了擺手,示意三人不必再勸,然後接着道:“此次無論勝敗,我軍已是傷了元氣,無數八旗健兒戰歿與沙場之上,且有許多百戰之精英殞命,此等重挫之下,我大清需五到十年方能恢復過來!”

皇太極的語氣裡透露着不甘與一絲悲涼之意,更多的是對既成事實的無可奈何,代善等人聞言都是沉默不語。

“適才公甫之言提醒了朕,能屈能伸方爲豪傑之士!朕此去意欲以張促和,放下身段以續我大清之命!學那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之舉,與明國暫且交好,借其物力以養我大清,養精蓄銳以待再起之時!”

皇太極坐正身子,蒼白的臉上浮現了一層紅暈,雙眼也是亮的嚇人。

“皇上,這。。。。。!”

皇太極突然之間做出的決斷讓代善大吃一驚,但一時之間卻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反駁,只能目瞪口呆的看向皇太極。

范文程和寧完我二人乍聞之下也是吃驚不小,但二人反應迅快,立刻明白了皇太極的一番苦心。

這回就算皇太極親征,就算能擊敗明軍挽回士氣,但這種惡戰過後,八旗精銳同樣會有不小的損失,加上前番的折損人數,可謂是精銳盡喪,必須要有充足的時間和物資供應才能復原。

但明廷肯定會繼續採取封鎖的策略,以此來遏制建州的後續發展,長此以往,幾乎全賴外界供給的建州在持續性的失血下,結局已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到的。

可是求和也並非那麼容易。

佔據明顯優勢的大明會答應大清的求和之舉嗎?

從近幾年大明突如其來的變化來看,大明的皇帝顯然不是沒有眼光之人,現在針對建州的種種舉措說不定就是這位皇帝一手促成的,想讓對方放棄唾手可得的成果可謂是難如登天。

“爲了大清國之利益,皇上寧可委曲求全,此等心胸謀略實是明君之爲!奴才以爲其間細微之處謀劃得當,此策大是可行!”

“奴才贊同公甫兄之言!皇上有此胸襟魄力,何愁大事不成!”

雖說知道成功的可能性極小,但總得試過以後才知道,這也是當下最能難得出手的策略了。

寧完我與范文程皆是抱着同樣的想法,對皇太極謀求議和的方略表示了贊同之意。

“現下徵召之旗丁尚未完全到位,這幾日公甫與憲鬥好生合計一番,擬好議和之表後既遣使送往鬆錦,轉交與明國主帥之手。上表所述務求言辭懇切,哪怕將朕之皇位降格也在所不惜!以漢人皇帝向來愛惜羽毛之性來看,此事大有可爲!”

第七十章 商路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十六章 平叛第二章 駱養性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四百章 佈防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
第七十章 商路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十六章 平叛第二章 駱養性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四百章 佈防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