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

皇家理工學院已經創立十二年整,附屬其名下的師範學院也早在崇禎二十年獨立出來,首批畢業的一百名師範生被分配到各地,在各種條件齊全的學堂開啓了自己的執教生涯。

首期師範生可以稱作是是華夏曆史上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教師。

這批教師都是基礎數學、物理、天文等理科方面的人才,所任課的學堂是禮部嚴格篩選後挑出來的,學生都是年齡在十二歲到十六歲之間的少年,具備一定數理知識底子,程度相當於後世的高級小學的水平,他們將會從新的老師那裡學到後世初高中的理科內容和知識。

在朱由檢的要求下,師範學院暫不開設文科,只培養理工方面的人才。

不是他瞧不起文科,而是他認爲,文科對於大明科技發展沒有任何作用。

兩百多年來,大明的進士舉人秀才已經夠多了,在這數萬甚至數十萬文科生的引領下,大明一步步走向衰弱,直至滅亡。

今後的大明需要更多的理工人才,人文方面有千百年來老祖宗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足夠社會從中吸取營養了。

再說華夏民族自古以來並不缺乏對文學藝術方面的方式和思想的極度熱衷者,不鼓勵文科並不代表去限制它,只要不去限制,那就自然會涌現出大批文科方面的人才,根本無須刻意培養。

既然要引導全社會形成崇尚務實的風氣,那理科就是必由之路。

實幹方能興邦,空談只會誤國。

大家都坐而論道,等到敵人打進來,難道會聽你瞎嗶嗶?

師範學院目前的規模還比較小,引進的教育類人才數量還不算太多,所以培養出來的師範生也較爲稀少。

一邊引進海外優秀人才,一邊培養本土優質人才,這是師範學院乃至理工學院長期指導方針。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每一項偉大的事業都不會一蹴而就,堅持不懈纔是成功之道,急於求成的思想和方法都會被嚴厲禁止。

將來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當絕大多數民衆在物質條件得到充分滿足的條件下,文科生就會登上歷史舞臺,他們將會以各種方式爲社會提供大家所需要的精神層面的養分。

以大明現在的社會構成來看,各種曲藝雜耍評書快板歌舞之類的藝術形式,足以保障絕大多數民衆精神層面的需求,在可預見的將來,這些形式足夠滿足社會需求。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精神追求是要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苦中作樂的情況只能說是無奈之舉,仁義道德也得建立在衣食無憂的基礎上。

人的私慾是與生俱來的天性,就是聖人也不可免俗,所以,先發展生產力,讓民衆富起來纔是硬道理。

皇家理工學院建立以來,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這些成就大部分還只是停留在理論方面,由於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將其中的某些技術轉化爲實用暫時還不具備條件,這其中,蒸汽機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蒸汽機是由皇家理工學院一名叫做丹尼斯·巴本的物理學家率先研發出模型來的,經過將作監能工巧匠們耗時半年的努力後,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終於在崇禎二十四年問世。

朱由檢聞訊之後曾經親自到現場看過,但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

這臺體型龐大的機器雖說在將煤炭轉化成熱能後能夠正常運轉,但由於比如分離式冷凝器、汽缸外設置絕熱層、用油潤滑活塞、行星式齒輪、平行運動連桿機構、離心式調速器、節氣閥、壓力計等等諸多關鍵零部件尚未發明出來,所以這首臺蒸汽機結構非常簡單,所具備的功能也只是最基本的抽水,而且抽水深度不超過六米。

目前來看,這個碩大的機器還須經過無數次的改造纔可以投入到實用,想要驅動艦船行進不知道還要多少年。

儘管心中失望,朱由檢還是下旨對參與該項目的所有人員給與了重獎,丹尼斯··巴本獲得一萬銀幣的鉅額獎金,其他人員根據功勞大小領取了數額不等的獎金。

只要是在科技領域的創造性發明和突破,都要重賞。

這是朱由檢定下的規矩,此前皇家理工學院也發出過獎金,但額度都沒有這次之多,消息傳出後,所有人都爲之震驚,更多有心人也是暗中鉚足勁,想要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內取得重大突破。

這個結果也讓知道消息的朱由檢欣慰不已。

他還特意吩咐有司,把這此重獎事件傳去歐洲,將廣告效應發揮到極致,爭取吸引到更多的海外人才來到大明。

崇禎二十六年,在結束了數年的部司觀政後,二十五歲的太子朱慈烺告別父母妻兒,只帶着幾名裝扮成僕從的護衛,在貼身太監趙信,以及貼身侍衛程堅的陪同下,踏上了去往濟南府泰安州萊蕪縣的路程。

朱慈烺化名朱長生,被吏部選官任命擔任萊蕪縣知縣一職,任期爲五年。

這也是朱由檢刻意安排的結果。

太子雖說經過多年的歷練,眼光和見識都較同齡人高出許多,但朱由檢覺得,太子還需要親自參與地方執政,方能切實體會到爲政的各項不易。

作爲主政一方的親民官,在官風已經大變的今天,諸多事只有親力親爲纔不致出現決策錯誤,也更能從中體驗到生民的艱辛,這五年的磨練足以使太子真正成熟起來。

由於皇長孫只有兩歲,如此幼小的年齡不耐長途奔波,所以太子妃與兩個孩子暫時留在京城,期間太子妃會去往萊蕪探親,當然了,這一切也都需要輕車簡從。

爲了充分保障太子的安全,住萊蕪的錦衣衛小旗也提前改爲百戶所,兵力增加到一百人,錦衣衛都指使李若鏈還特地向萊蕪秘密派去了二十名緹騎,他們將會以各種身份混雜在城內,日夜護衛朱慈烺的安全。

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九章 皇莊5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十五章 譁變
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九章 皇莊5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十五章 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