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

吳羣面對林榮的盛情邀請有些爲難。

現在兵械還未卸下,還有幾艘船隻上的士卒沒有下船,營地還沒找好,他這個主將就要去喝茶休息,這實在不符合他的一貫作風。

但要是拒絕了林榮的邀請,就顯得自己好像瞧不起對方一樣,人家一個七品文官對自己如此客氣,這可是極其罕見之事。

“將軍還是隨林知縣前往縣衙吧,這邊有卑職指揮便好!”

孫仁貴抱拳道。

“那煩請貴縣留下從人,等大軍集齊後帶着士卒前往營地紮營可好?”

“此事好說!林勇,你留下,等會給大軍帶路!”

跟着林榮的兩個隨從中有一人出聲應答,林榮肅手邀請後當先轉身行去,吳羣叮囑孫仁貴幾句後帶着十餘名親兵跟了上去。

“林知縣,本將聽聞臺灣島上已有兩千餘口農戶,爲何一路行來,田地裡並未看到有人勞作?此刻當在未時左右,也不在用食的時辰,人都去往了何處?”

一行人離開碼頭,踏上了一條往東去的土路,路前面數百步外隱約有房舍可見。路得兩旁則是大片綠油油的稻田,已是五月時節,沉甸甸的稻穗已是低下了頭,看樣子不用多久就要成熟了。

幾名農戶正在田地裡忙碌着,看到吳羣一行人後都是停下勞作,驚訝的打量着身材高壯的親兵們。

“吳將軍有所不知,島上有兩千多農戶不假,但此刻大多在收割甘蔗,以供島上的糖寮榨糖所用;蔗田在北面,在此地目力難及!”

林榮笑着回道。

十幾名親兵分爲前後,將吳羣等人包在中間,人人手持裝好彈藥的燧發手銃,一邊警覺地掃視着四周,一邊好奇的打量着遠處高大的椰林。

“遠處高可及天的樹木名曰椰樹,其果實巨大,內含汁水極多,吮吸起來極是甜美!本官住處有不少椰果,到時大家盡情享用便好!呵呵!”

林榮十分享受這種前呼後擁的感覺,被衆多持銃親兵包圍着的他,仿若已成了朝廷大員一般。

他知道山東人幾乎從未見過南方的植物果蔬,所以邊走邊自豪的講說道。

“此島物產豐富、田地肥沃、雨水充沛,極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只可惜島上人口太少,數年間開墾之田地也只有數萬畝,大部分還種植了甘蔗,實在是暴殄天物呀!”

林榮嘆息道。

作爲泉州府戶房吏目的他,因爲經常要下到村莊收繳租賦,久而久之他對農事倒是熟知不少。

說話間衆人來到了遠處看到的房舍建築近前,才知道這是一座規模不大的小鎮,由於尚未深入鎮中,所以不清楚有幾條街道。

因爲鎮上的農戶都在田地間忙碌,小鎮顯得安靜異常,幾乎看不到一個人影。

“吳將軍這邊請!林虎,快去泡茶!”

進入小鎮沒走多遠,林榮在臨街的一個院落門口停下腳步,笑着肅手請道。

“這。。這便是縣衙??”

吳羣看着眼前這座明顯是居家住宅的院落,滿臉不可思議的表情,那十餘名親兵也是一臉的詫異。

在他們的印象中,縣衙都是巍然森嚴的所在,雖說臺灣島是新闢之地,但島上也有兩千餘人,縣衙就算沒有內陸那般模樣,但也不該是現下如此狹**仄的樣子,況且連一塊衙門牌匾都沒有。

“呵呵,這便是臺中縣衙,吳將軍,咱們裡面敘話,本官有要事與將軍相商!裡面請!”

林榮內心雖覺尷尬異常,但現實擺在這裡,此時已顧不上面子了,只有與吳羣處好關係,才能在島上做出一番事業來。

吳羣跟在林榮後面進入院中,親兵隊正李成留下八人於門口站班警戒,其餘幾人進院子留在二門處,他自己則跟着吳羣來到堂屋後侍立在門前。

林榮和吳羣分賓主落座後,林榮笑道:“鄙衙實在是簡陋的緊,本官也是登島只有月餘,一切皆爲草創之初,還請吳參將莫要見怪纔是!”

“某自十餘歲便入行伍,風餐露宿於某皆是尋常;林知縣身爲朝廷命官,能居此而無不耐,某心下佩服得緊!”

吳羣這話倒不是客套。對於他這個武人來講,何等簡陋的場所都無所謂,但林榮作爲一個文官,能坦然的面對如此境況,這一點確實值得敬佩。

“唉,本官亦是無奈啊!既已至此,也只好繼續負重前行!吳將軍亦是受命來此,你我今後還需精誠合作,爲朝廷經營好臺灣島,使我皇命再添新地!”

“林知縣此言不差!我等既是奉命前來,自是要以公務爲重;林知縣還請寬心,本將並非不通情理之人,但凡對朝廷有利之事,本將自會全力去做!”

這時林榮的族人林虎端着一壺熱茶從屋外走了進來,給二人倒上茶水後,林榮吩咐道:“阿虎,去削砍幾個椰果給門外的衆位將官嚐嚐!”

林虎放下茶壺應聲而去。

“林知縣,島上究竟是何狀況?某總覺得有些不對之處,某二人以後既是要長久相處,故無論何事,還請林知縣據實相告爲好!再就是島上的紅夷土著都在何處?某手下兩千精銳可就是奔着外敵而來,要是對此一無所知,那可是兵家大忌!”

吳羣喝了一口熱茶後,終於憋不住心頭的疑問。

既然奉命登島抵禦外侮,那就要對敵情有所瞭解,知道敵在何方,兵力幾許,然後再遣探馬打探敵之詳情,之後制訂相應作戰計劃。

可現在島上給他的感覺卻是安定異常,和林榮交談多時,並未從其口中聽到絲毫的敵情,這讓王吳羣鬱悶不已。

“吳將軍,本官來臺灣之前,鄒中丞之幕僚張先生曾與我詳談過島上境況,島上的紅夷分爲荷蘭人與佛郎機人兩夥,分據臺灣南北兩端,其兵也只有數百之數,距你我所處之臺中太過遙遠。臺灣島河流林木密佈,土著皆在深山野林中生存,陸路根本無法交通,故現今所慮並非紅夷土著,而是島上我大明內部如何區分職責之事!”

林榮遂將他所知的鄭家掌控臺灣移民一事詳細的告訴了吳羣,末了他言道:“據本官所知,朝廷有意將山西災民大規模移居與臺灣,現今須得將島上之治權從鄭家拿過來,將臺灣變成我皇明之土,而非鄭家之領地方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臺灣也不能例外!如此沃土當屬皇明所有!將來移民日多之際,你我攜手將此蠻荒之所,化爲可爲大明提供巨量之糧食之豐壤,那可是足可直達聖聽之大功啊!單憑此功,你我之前途不可限量也!”

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七章 皇莊3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三百六十章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三十五章 事定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三百六十章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
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七章 皇莊3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三百六十章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三十五章 事定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三百六十章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