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

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

最後一塊碎片落在拼圖上,整個長安城的拼圖就完成了,李世民暢快地長出一口氣,道:“朕爲了拼好它,用了半月時間。”

其實也不是半個月都在玩拼圖,只不過是平日裡父皇還要看看各地的奏報,軍報以及處理一些勳貴與宗室之間的事,偶有閒暇便坐下來拼圖。

一片枯黃的銀杏樹葉落在完成的拼圖上,李承幹又將這片扇形的銀杏葉子撿起來,放在一旁的桌上。

李世民享受着自己的成果,低聲道:“何時將整個中原的地圖都畫下來,給朕作成拼圖。”

李承幹喝下一口熱茶道:“會有的,不用太久。”

太監將陛下的拼圖擡起來,一路擡着走入興慶殿,多半是要放在一個很安全的地方保存起來。

兩千多年了,史書上終於要有第一個喜歡玩拼圖的皇帝了。

“來朕這裡是有要事?”

“也不是什麼要事,就是想來看看父皇。”

瞭解兒子的李世民冷哼一聲,看着漆黑的墨池道:“把藏着的奏章拿出來吧。”

李承幹訕訕一笑,從後腰處拿出一冊奏章,放在了桌上。

李世民拿起奏章看了起來,見到是洛陽的奏疏便眉頭一皺。

銀杏樹的葉子時不時還在落下來,看到有葉子落在太子殿下的長髮上,一旁的太監,慌忙扇扇風讓葉子離開太子殿下的頭髮。

李承幹靠着椅子,低聲道:“本來洛陽的問題是不嚴重的,恪弟與權萬紀清查被淹的田畝之後,發現田畝丈量得不對,找到了這一個端倪之後,又找到了第二個端倪,之後查到是有人兼併土地,兼出了人命。”

“可沒有找到屍首,死無對證,馬周他們也不好下令拿人,他們就在洛陽找屍體,後來有民壯冒死送來了消息,屍體被丟入了洛河中,是這個民壯親手丟的,他被人脅迫,事後他徹夜難眠,差點被人殺了滅口,他拼着最後一口氣,將屍體的所在告訴了馬周。”

“洛陽的大水已過去兩個月了,等恪弟找到了一家人的屍體時,屍體也在洛河泡了兩個月了,或許是死得太不甘心,他們的屍體一直留在河底沒有被沖走。”

李世民拿着奏章的手隱隱有些顫抖。

李承幹緩緩道:“此間隱瞞事情之多,非是這一份奏章可以說盡的,要說是洛陽每每遭災,有權貴卻每每大富,這其中之酷烈,其中藏着的這樣的事又有多少,幾捲紙都說不清。”

李世民放下了這份奏章,沉聲道:“徹查!殺之。”

李承幹頷首道:“房相已經安排下去了,有幾個重要的人犯會被押送到長安。”

李世民灌了一口熱茶,低聲道:“承幹換作是你,你會作出何種決斷。”

李承幹神色平靜,語氣不緊不慢地道:“查兼併有用,但還不夠,需要有更強的意志,需要有更長久的堅持,當初兒臣問鄭公要是以後的隴右還有那樣的事,又該怎麼辦?”

“鄭公對兒臣說,有些事一次做好就做兩次,一次接着一次,長久不停歇,孤覺得這一次洛陽會死很多人,馬周與權萬紀不會放過他們的,因他們都是不懼權貴的硬漢。”

言罷,李承乾嚥下一口茶水,喉結也跟着一動。

貞觀一朝不缺能臣幹吏,洛陽的人頭滾滾落地只是早晚的問題。

看到兒子有與自己一樣的喉結,李世民笑道:“不知不覺,你也快二十了。”

李承幹忽然一笑道:“是啊,來年就十八了。”

“柴紹說等他死後,讓朕將鎮軍大將軍的名號交給伱。”

李承幹瞧着一旁的銀杏樹,道:“兒臣愧不敢當。”

李世民笑問道:“朕賜給你,有什麼不敢當的?”

“兒臣不懂兵法,不會領軍,也從未治軍。”

“你這孩子就像玄齡說的,不會就是不會,會就是會,很誠實。”

“兒臣擅長治理。”李承幹說出了一個長處,上輩子躺在病牀上,希望可以回到學校讀書,那時候天天看新聞,天天看書,幾乎是到了什麼書都看的地步。

躺在病牀上的時間也就只能看書了,因脫離學校太久,本着對學習的渴望,直到如今。

記憶在腦海中緩緩褪去,又回到了眼前,這棵銀杏樹下,父皇就這麼活生生地在自己面前。

李承幹又道:“若是父皇想要賜給兒臣,兒臣自然也不會拒絕。”

李世民笑了笑,“朕勸柴紹可以世襲給他的孩子,可他卻說不可世襲,必須是朕冊封,還只說起了要賜給東宮太子。”

李承幹沉默良久。

一個小身影打斷了父子之間短暫的沉默,穿着道袍的小兕子朝着這裡跑來,不遠處是母后也在朝着這裡走來。

“皇兄!”小兕子快步奔跑着,小短腿跑得飛快,也不怕跌倒。

李承幹伸手迎她抱在懷中,看着這個小妹妹道:“你怎麼知道皇兄在這裡?”

小兕子有些俏皮地道:“本來是來看父皇的,妹妹在那邊就見到皇兄了。”

看着妹妹所指的方向,李承乾道:“這麼遠就能看到了?”

“嗯。”小兕子眨了眨自己的眼睛,高興地道:“明達的眼睛能夠看很遠,這也是學星象的天賦,兕子與李道長都能見到別人看不到的星星。”

李承幹讓妹妹在桌上,對她道:“以後皇兄給你做個望遠鏡。”

“望遠鏡是什麼?”

“應該說是千里眼,它可以讓你看到更多尋常人看不到星星。”

“好呀好呀,明達現在就想要。”

李承幹搖頭道:“現在不行,等你長大了,到了皇兄現在這個年紀,就送你。”

“好呀!”她又高興應下了,“皇兄萬萬不可戲弄明達。”

“世人皆知,皇兄說到做到,言出必行。”

長孫皇后看着兄妹倆也是面帶笑容,至於是不是真有千里眼,也不重要。

現在是貞觀九年十一月,李承幹瞧着眼前的父皇母后,還有小兕子。

這一年母后身體越發好轉了,爺爺能每日開心地與弟弟妹妹玩鬧。

如此,李承幹相信小兕子也一定能夠平安快樂成長。

李承乾道:“母后,太液池的水榭建好了,什麼時候去看看。”

長孫皇后道:“過了冬至之後就去。”

李世民走到銀杏樹邊,摘下一片枯黃的葉子,道:“朕已有兩年沒有秋獵了。”

長孫皇后低聲道:“平日裡帶三兩人出宮遊獵,還想瞞着兒子不成?”

李世民帶着心虛道:“朕只是出去散心。” 將桌上的奏章重新收好,李承干將其放在後腰,抱着妹妹跟在父皇母后身後。

聽着母后正在數落着父皇,近日不理宮中的事。

李承乾道:“父皇,母后,兒臣就先回去了。”

長孫皇后道:“把兕子也帶去吧,她總是惦記着東宮的飯菜。”

冷風吹動着小兕子的道袍,李承幹牽着她一路來到了東宮,正是傍晚時分,東宮飄來了飯菜的香味。

“明達!”麗質喚了一聲。

這個小妹妹又跑入了姐姐的懷中。

李淵撫須笑道:“這孩子一到東宮,這裡就有聽不完的笑聲。”

東陽還在數落着李治的作業,在東宮幾個姐姐的眼中,李治早就被排除了聰明人的行列,歸爲類差生。

要不是有李慎與他一起,李治就是成績最差的一個。

趕着黃昏時分,李承幹離開這個時候最熱鬧的東宮,獨自一人走向冷清的承天門,皇城內的官吏也都走得差不多了。

走到中書省時,見於志寧與褚遂良還在這裡。

“還不回去嗎?”

褚遂良收拾一番,道:“下官這就回去了。”

等他一手扶着官帽快步離開,于志寧道:“哪怕太子殿下去釣魚了,他褚遂良都會說殿下是要殺人了。”

李承幹奏章放在一旁的書架上,在一卷卷宗中做好記錄歸檔,一邊寫着道:“他平日裡總會這麼說嗎?”

于志寧埋怨道:“都是他說的,現在有人覺得與太子殿下是生人勿進。”

李承幹錯愕一笑。

“患得患失的人就是這樣,哪怕殿下咳嗽一聲,他都會覺得是不是要人頭落地了。”

這些天鮮有來中書省了,多數時候都也閒得自在。

將這裡的卷冊歸檔是太子的日常工作之一,這種事也可以由於志寧來辦,如果東宮太子不來,他便幫着歸檔。

也不知道太子殿下這些天在忙什麼,又不好多問。

李承幹看着需要歸檔的卷宗冊目,又道:“河西走廊有消息送來嗎?”

于志寧道:“還未有送來,這個月上旬似乎是修建敦煌郡的吐谷渾人出了一些亂子,多半要延誤工期了。”

“看來那邊的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真是有勞那幾位了。”

“是呀。”于志寧回道:“能一帆風順的事太少了,正如今年夏季時有人說李義府徵召了這麼多吐谷渾人,而這些人又不是關中人,想要管好他們都用嚴刑,會出亂子也在意料之中。”

“洛陽的案子有眉目了,人犯的名冊沒送來嗎?”

“照理說洛陽的呈報到了,人犯的名冊也該在下午送到。”于志寧蹙眉道:“多半是也遇到了什麼波折。”

李承幹在歸檔的卷宗中看到了一份記錄,是杜正倫和崔仁師的談話,點着書架的一份份卷宗,將這份談話記錄取了下來。

于志寧看了一眼,回道:“殿下,洛陽的呈報剛送到長安,崔仁師一家急匆匆離開長安城。”

“搬家走的嗎?”

“不像是,宅院內的東西都還在,人走的時候沒帶走親眷,只是崔仁師兄弟離開了。”

“看起來像是有急事出了個遠門?”

于志寧道:“說來也奇怪,照理說崔仁師是修史編撰,而且陛下已有意將他升遷殿中侍御史,他就算是有急事離開長安,也該向朝中報備一聲,這麼匆匆一走,也不給朝中帶話,有點像……”

“逃命?”

“嗯。”于志寧頷首。

李承干將所有卷宗都歸檔好,這樣一來就可以隨時取用,“洛陽的事與他們有聯繫嗎?”

“回殿下,七姓十家在洛陽都是有人脈的,或者也有親族在。”

“呵呵呵,孤越來越覺得這些人……太有意思了。”李承幹收拾好中書省,關上大門對他吩咐了幾句。

于志寧作揖快步離開。

東宮太子這些天閒得自在,近來已經很少參與朝政了,除了偶爾來過問京兆府的進展。

李承幹回到了東宮,與弟弟妹妹一起用了飯,李麗質就領着小兕子去玩,她這兩天都可以住在東宮。

夜裡,今晚的新月掛在夜空,夜色比以往更黑。

于志寧從皇城離開之後就去了大理寺,當他從大理寺走出來之後,又有一隊官兵出了大理寺,拿着令牌出了長安,朝着洛陽方向策馬疾馳而去。

東宮的寢殿內,李承幹打磨着一根扁平的針,將它放在一盆水上。

扁平的針浮在水上,一動不動。

李承幹緩緩轉動木盆,看着這根針的變化,看到這根針忽然動了一下,心中訝異之下,又仔細觀察了片刻。

寧兒瞧着殿下的行爲,神色好奇,伏下身也看着這根針。

李承幹又將這根針掛在細長的鐵杵上,看着這根針兩端晃動,最後在南北方向定住。

稍稍撥動這根針,它所指的方向就稍稍有些變化。

將這個變化記錄下來,李承幹發現指針的指向並不是太準確,應該與貞觀年間的地磁變化沒有太大的關係。

寢殿內亂糟糟的,見太子殿下開始整理了,寧兒也幫着將這些細碎的雜物都整理起來。

李承幹發現指南針的製作並沒有預想的簡單,合適的環境用更合適的技術會更好,指南魚與水浮法反而更好用,更有實際的利用價值。

那麼眼下先做個結論。

“領先的技術並不適合當下的環境,合適的技術纔是當下的切實需求。”

聽太子殿下忽然言語了一句,寧兒繼續整理着,也不知殿下說這句話是何意思。

小福端來了一盆熱水,好奇道:“殿下,千里眼是什麼?葫蘆娃兄弟那位二娃的眼珠子嗎?”

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34章 儲君心事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90章 天大的誤會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第18章 彪悍的早朝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第514章 驚蟄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82章 搶還是買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第116章 用心險惡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176章 唐人的城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339.第339章 議東征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131章 折衝府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第41章 大勝而歸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第161章 監察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1.第1章 太子殿下362.第362章 祭拜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第517章 大宛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304.第304章 寒冬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第57章 善終的老臣第175章 莫要內耗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441.第441章 塞人第13章 耿耿於懷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316章 人的孤獨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第85章 兵馬未動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45章 冒失舉薦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86章 補貼與孝順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163章 杖責第314章 臘月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第168章 一夜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第172章 精氣神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385.第385章 登基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138章 從不退讓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第13章 耿耿於懷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第168章 一夜191.第191章 查到底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第88章 活得明白499.第499章 千秋殿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367.第367章 看洛陽
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34章 儲君心事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90章 天大的誤會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第18章 彪悍的早朝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第514章 驚蟄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82章 搶還是買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第116章 用心險惡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176章 唐人的城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339.第339章 議東征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131章 折衝府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第41章 大勝而歸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第161章 監察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1.第1章 太子殿下362.第362章 祭拜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第517章 大宛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304.第304章 寒冬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第57章 善終的老臣第175章 莫要內耗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441.第441章 塞人第13章 耿耿於懷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316章 人的孤獨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第85章 兵馬未動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45章 冒失舉薦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86章 補貼與孝順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163章 杖責第314章 臘月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第168章 一夜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第172章 精氣神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385.第385章 登基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138章 從不退讓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第13章 耿耿於懷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第168章 一夜191.第191章 查到底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第88章 活得明白499.第499章 千秋殿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367.第367章 看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