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

自魏王與吳王大婚之後,各地勸諫的奏章不斷送入長安城。

今日的早朝特別地寂靜,因從各地送來的勸諫奏章有人將東宮太子比作暴秦,秦二世,就連當年楊廣也不能比擬。

這位東宮太子掌權以來初顯鋒芒,在洛陽的世代公卿之家就被捉拿入獄,往後又該如何?

現在想想當初關中各縣的縣官只是被罷黜,那時候的太子實在是太過溫和了。

顏師古拿着一份奏章朗聲道:“陛下,當年秦二世不過如此,東宮太子追繳賦稅,加罰數十倍起,此等嚴酷,此等嚴苛之舉,史書難寫!”

朝中依舊很寂靜,沒有人站出來聲討東宮太子,而是隻有顏師古獨自一人念着勸諫的奏章。

顏師古唸完一份勸諫奏章,小心翼翼看向太子,這位太子面帶笑容一言不發。

李承乾道:“顏老先生接着念,不然讓外人覺得東宮太子聽不得批評,聽不得勸諫。”

顏師古顫顫巍巍又拿起一份,朗聲道:“世代公卿皆爲社稷,自古出將入相皆是受皇帝封賞,東宮太子攜京兆府,崇文館以清查賦稅之名捉拿公卿勳貴入獄,實乃目無君父……”

念着念着,後面一句話他實在是念不出來,而後一手撫着頭,對衆人,對皇帝道:“陛下,臣……臣頭暈!今日身體不適,實在是……”

說罷,顏師古在殿內忽然倒地不起。

李世民道:“來人帶顏老先生去休息,太醫署安排人診治。”

大殿內,還放着一大堆從山東或者河北各地送來的勸諫奏章。

李承幹拿起顏師古還未唸完的奏章,朗聲道:“東宮太子實乃目無君父,當該廢黜,再立儲君!”

朝堂寂靜,沒人站出來說話,且說世家門閥,應該說當世精英集團了吧。

動不動就說廢太子,是哪個蠢貨寫的。

大抵,朝班衆人都是這麼想的,神色各異,世家門閥的門第子弟的文化水平……也是多麼參差?

論攀咬……也不帶這樣的。

大家心裡多數都是這麼想的。

鄭公連忙站出朝班,朗聲道:“陛下,追查賦稅乃律法所行,太子言行有何過錯?”

長孫無忌站出朝班,道:“陛下,自大軍西征以來朝中糧草皆由太子調度,將士無不感念太子發放糧餉。”

房玄齡站出朝班,朗聲道:“當初太子成婚,關中各縣鄉民皆來祝賀,可見民心之重。”

李孝恭道:“此等說出廢立太子的狂言之徒,應當捉拿。”

長孫無忌又道:“河間郡王,還未有人因勸諫而獲罪的。”

“是……是嗎?”李孝恭尷尬一笑站回了朝班。

李泰道:“父皇,他們明明犯了罪,有罪者當該處罰,何故敢言廢立太子,實在荒謬,律法不嚴何以立國,倘若輕拿輕放,往後賦稅從何處收!”

這場早朝就在這些話語中結束了,不論是從各縣的民心來看,還是朝中官吏的進言中,儲君的位置依舊是穩固的。

退朝之後,羣臣離開了太極殿,李承幹看着地上堆得有半人高的勸諫奏章,對殿外的侍衛道:“將這些奏章全部送到東宮。”

李泰疑惑道:“爲何?”

“孤很喜歡這些奏章,一天不看渾身難受,真是太喜歡了。”

李泰無言以對。

幾個侍衛將地上的勸諫奏章整理好,跟在殿下身後。

一路走着,李泰問道:“吳王兄成婚之後就與他的王妃去了洛陽,似乎是想要在洛陽久住,是不是皇兄早有如此安排了。”

李承乾道:“湊巧遇到這些事而已,不是故意的,他去洛陽只是奔走各縣體察民情與支教事宜罷了。”

李泰心想着難道當初張玄素勸諫父皇釐清賦稅,之後又被安排送去了洛陽,難道這也是湊巧嗎?

是因爲張玄素說了要釐清賦稅,纔會被早早送去洛陽,纔有了現在的事。

若是這樣,李泰思量着皇兄爲了這些事準備幾年了,準備了多少人手。

這件事不論怎麼看都像是提前佈局籌謀的,而且一定是從兩年前,皇兄被封爲陝東道總管開始準備的。

爲其籌謀了數年,直到現在才動手。

難道皇兄主持朝中錢糧調度時,看到賦稅徵收困難就會袖手旁觀嗎。

皇兄身爲儲君,他的心思到底深到了何種地步?

李承乾道:“青雀,孤與你講個故事吧,這是當初在史書上看到的。”

“皇兄請講。”

“晉時,有個王侯問,該如何治理國家,有人回答王侯要收取賦稅,只要給黔首足夠活命的糧食與來年耕種的種子就可以了,餘下的都可以收繳。”

李泰問道:“那位王侯善終了嗎?”

“死得很慘。”

李承乾笑道:“史書很好,孤能夠在史書上學到很多本領,因此公卿覺得自己是人,他們纔會覺得兼併土地後的一切都是他們的,而他們不會將黔首當作人,多麼殘酷的故事。”

“一種殘酷的苛稅可以用在黔首上,也可以用在世家公卿身上,他們痛了,害怕了。”

李泰低聲道:“青雀擔心會有人造反。”

李承幹高興一笑,道:“哈哈,那就太好了,孤等着造反的那一天。”

回到東宮,注意到寧兒與蘇婉擔憂的目光,李承乾道:“無妨,孤沒事的。”

讓人將一堆勸諫的奏章放在東宮門前,李承幹坐下來一份份翻看着。

蘇婉拿過一份看了眼,便蹙眉,拿着奏章的手指因太過用力而有些泛白與顫抖,她咬牙道:“廢太子?他們豈敢!”

可能是兩晉或前隋朝與歷代種種,他們覺得換太子是很平常的事。

上一個,距今才過幾年?

呵呵……

李承幹拍了拍妻子的後背,安撫道:“別動氣,這批評父皇不看,孤還是挺愛看的。”

李麗質快步而來,“皇兄,應公求見。”

李承幹放下了奏章,揣着手道:“讓應公進來吧。”

“喏。”

應公武士彠是帶着女兒小武一起來的,他走到近前道:“臣武士彠,拜見太子殿下。”

李承幹上前扶住他,道:“應公不用多禮。”

“臣有罪。”武士彠還做着作揖的姿態。

李淵也快步走來,先拉着武士彠,讓他坐下,道:“你是朕當年從晉陽起兵便跟隨的元謀功臣,你何罪之有。”

武士彠道:“臣的兒子在洛陽主持家業,卻也避繳賦稅,臣早就知道這兩個逆子會將家業敗盡,沒想到他們竟然還不繳賦稅,臣教子無方……”

李淵嘆道:“伱的兒子有罪與你何干。”

言罷,武士彠拿出幾份卷宗與契約,道:“這是臣的家業,這是臣的田契,不知能否抵上那兩個小子的賦稅。”

說着話,武士彠又激烈咳嗽了起來,好一會兒他平順了呼吸,道:“還請殿下不要饒過這兩個小子,將他們依律處置。”

十四歲的小武站在父親的身後,目光看向了眼前的太子,目光中帶着好奇,也有崇拜之意。

這就是現在傳聞中讓公卿世家害怕的東宮太子。

手握權柄,建設國家的人原來是這般強大。

李承幹看了地契,清楚了武家的家業,頷首道:“足夠了。”

“那還請太子殿下處置那兩個小子,他們禍害老夫家業,往後恐還會……”

李承乾道:“孤也有不懂事的弟弟,長兄如父,能明白應公的心情,武元爽,武元慶發配苦役五年,如此可好?”

武士彠又道:“臣的勳爵之位……”

“不得繼承。”

武士彠行禮道:“謝太子賜罪。”

穀雨時節剛過去,正是關中氣候最舒服的時節。

家父與太子商談着,小武就注意到有人在呼喚自己。

側目一看才知道是徐慧,她小步上前道:“小慧。”

十三歲的徐慧小聲道:“聽說小武姐姐家出事了?”

小武道:“還不是家裡兩個兄長,他們從小就欺負小武與母親,現在他們是罪有應得,太子殿下罰得好。”

徐慧拉着她的手走到一旁,低聲道:“你剛剛看了太子殿下好久。”

小武提着衣裙在崇文殿牆邊的石頭上坐下來,雙手撐着下巴,似在考慮。

小慧低聲道:“太子殿下很嚇人吧。”

“嗯。”

“到現在妹妹都不敢擡眼去看太子,聽說不論是朝中朝臣,還是權貴子弟都害怕太子。”

小武道:“太子也只有一雙眼睛,一張嘴,長得不嚇人,只是看起來不親近人,但太子殿下是個很厲害的人。”

女孩子與女孩子之間也有秘密,剛剛小慧就注意到了小武看太子的眼神,如果小武真的有那種念頭,會很危險的。

小慧也只當是猜測,況且現在太子也已有了太子妃與側妃,小時候的傳言也都過去了。

小武低聲問道:“小慧妹妹很早就結識太子殿下了。”

小慧回道:“很早了,那時候太子就問我幾歲。”

東宮門前,爺爺帶着應公去休息了。

李承幹坐在東宮門前,看着一道道奏疏。

剛從外面玩了回來的李治與李慎看到了一桌子的奏章。

兩個弟弟還沒開口,就被東陽拎着耳朵走遠。

“東陽姐姐,疼,疼!”李慎一路被拎着側着腦袋喊。

“不要去打擾皇兄。”東陽對兩個弟弟道。“那都是勸諫父皇廢立太子的奏章,你們也敢看?”

“啊!”李治驚得張大了嘴巴,他指着皇兄道:“皇兄不是看得很開心嗎?”

東陽冷冷一笑,道:“有多少事能讓皇兄開心?”

李治道:“那弟弟不看了。”

剛過了東陽姐姐這一關,李治與李慎準備去用飯,就見到了皇姐。

李麗質問道:“今天去外面玩得如何?”

李慎搶先道:“姐,弟弟今天沒有闖禍,也沒有揍人,還結交了一個叫裴炎的人。”

李麗質手上拿着一卷書,點頭道:“洗手,吃飯。”

兄弟兩齊齊應道:“喏。”

東宮外,李承幹翻看着奏章,一冊接着一冊地看着,從中可以大致看出這些奏章來自哪些勢力。

當年過江之後立足的王謝袁蕭,山東的王崔盧李,還有北方的竇元,宇文。

至於關中的幾家大族大姓還挺老實的,該如何就如何,不敢鬧事。

這個世道的敵人還是很多的,而且一個個都是盤踞地方的大族。

一個宮女快步而來,行禮道:“太子殿下,吳王殿下到洛陽了,給楊妃送來了家書,也給太子殿下送來了書信。”

李承幹接過書信打開看着,李恪到了洛陽之後便與權萬紀開始治理當地的民生,支持生產勞動的同時,還要繼續查問支教事宜。

宮女送了信就離開了。

李承幹擡眼又看爺爺,見到應公已在告別了。

小慧正在告別,見到長樂公主走來,行禮道:“老師。”

李麗質道:“慧兒,你近來的課業完成得不錯。”

“老師過獎了。”

注意到小慧擔憂的神色,李麗質又道:“你放心,父皇不會廢了皇兄的儲君之位的,因社稷已離不開皇兄,關中好不容易富裕了幾年。”

“慧兒明白。”

李麗質帶着驕傲的笑容,道:“皇兄從來就不是一個會退縮的人,父皇亦不是。”

當山東與河北各縣開始以東宮太子爲敵,李麗質越發驕傲,因她知道那些人之所以會這般勸諫父皇,是因他們害怕皇兄,現在皇兄不能與當年相提並論。

一個根基深固到如此地步的東宮太子,豈能被三言兩語廢了。

早在幾年前,弟弟妹妹就聽過皇兄的教導,身爲皇家子嗣,不論是皇子還是公主。

我們首先要強大自身,才能強大這個家。

如今皇兄強大到已讓各地世家與公卿懼怕,他們在懼怕,懼怕皇兄會登基成爲皇帝。

那麼現在這些前來勸諫父皇的奏章,就是以後皇兄要清洗的目標。

李麗質回頭看去,見到皇兄跟着一個太監離開了,多半又是父皇召見。

甘露殿,李承幹帶着食盒走入,見到父皇還有老師與舅舅也在。

李世民道:“正好,朕也餓了,玄齡輔機一起用飯。”

“謝陛下。”

李承干將食盒放下,拿出菜餚。

李世民道:“馬周送來了奏章,他將罰沒的田畝都分給了沒有土地的縣民,讓遷入洛陽的人也有了居所。”

房玄齡道:“洛陽的事已蔓延到了大半個河南,他們不會任由朝中宰割。”

長孫無忌憂慮道:“那之後又該如何?”

李承乾道:“依罪論處哪有這麼難,是吧,老師?”

房玄齡嘆道:“臣年邁了。”

李世民笑道:“玄齡又在說笑了。”

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573章 終章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137章 波斯奇物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第314章 臘月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213.第213章 旱情250.第250章 夜釣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513章 華清宮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87章 通達?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531章 只有利益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第43章 一朝一夕間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499.第499章 千秋殿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337.第337章 “奇觀”257.第257章 活捉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第102章 科舉揭榜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80章 漠北恩怨第115章 各縣彈劾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163章 杖責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68章 孤有進步嗎?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52章 爺孫倆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第163章 杖責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第128章 風波乍起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243.第243章 雪後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78.第78章 解氣?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219.第219章 調令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163章 杖責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
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573章 終章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137章 波斯奇物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第314章 臘月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213.第213章 旱情250.第250章 夜釣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513章 華清宮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87章 通達?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531章 只有利益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第43章 一朝一夕間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499.第499章 千秋殿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337.第337章 “奇觀”257.第257章 活捉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第102章 科舉揭榜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80章 漠北恩怨第115章 各縣彈劾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163章 杖責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68章 孤有進步嗎?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52章 爺孫倆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第163章 杖責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第128章 風波乍起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243.第243章 雪後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78.第78章 解氣?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219.第219章 調令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163章 杖責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