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

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

現在有兩個掃興的人,一個是咸陽縣令劉仁軌,還有一個便是眼前這位父皇的探子杜正倫。

身爲殿中侍御史,此人的行爲一切都是以皇帝爲主的。

這人的臉上寫着兩個字,忠心。

李承幹在臺階上坐下來,揣着手閉着眼。

杜正倫低聲道:“殿下,這是何意?”

“沒看見孤在嗮太陽嗎?”

聞言,他看了看晴朗天空中的一輪太陽,稍稍行禮。

聽到他要離開的腳步聲,李承幹問道:“走了?”

杜正倫回道:“殿下愛吃鹹魚嗎?”

李承幹閉着眼沒回話。

杜正倫識趣地離開。

皇帝收下了慕容順的退位國書,將吐谷渾地界納入大唐的版圖,此事顯得很輕巧。

正如李百藥所言,其實吐谷渾的國祚早已名存實亡,從古來看本就是中原領土,現在只能說是歸還而已。

那麼一切也都順理成章了。

李承幹閉着眼,感受着陽光照在身上的些許溫暖,獨自一人閉着眼,享受着陽光。

又有腳步聲傳來,來人腳步停下,熟悉的聲音傳來,“殿下,阿史那杜爾求見。”

“他又怎麼了?”

來人正是李百藥,他道:“已派出人手去記錄吐谷渾的人口,並且將慕容順退位一事昭告天下。”

李承幹嘆道:“這下全天下都知道慕容順是個不孝子了。”

“殿下,慕容順並不覺得羞愧,他昨夜在四方館聽到旨意後叩謝天可汗,並且喝得伶仃大醉,還很高興。”

李百藥接着道:“阿史那杜爾說他想要做突厥的可汗。”

李承幹終於睜開眼了,依舊坐在臺階上,揣手道:“不對呀,現在突厥小可汗還活着。”

“正是如此。”

“那他當什麼可汗?”

“這……”李百藥看了看四下,低聲道:“杜爾口口聲聲說願爲太子殿下獻上性命,若這樣的人成爲了突厥可汗,對太子殿下大有益處。”

“孤看他是想草原了,想要回去了。”

“那……”

“孤很忙,不見他。”

李百藥站在原地,欲言又止,見到太子殿下嗮着太陽,還說着很忙。

恐怕太子殿下對吐谷渾的事千頭萬緒,還沒有一個結果,心中想着這麼多事的太子能不忙嗎?

李百藥點着頭離開,去了朱雀門外。

阿史那杜爾道:“太子殿下是否答應了?”

李百藥道:“太子殿下還未登基,這種事你要去問陛下,只有陛下能夠給你冊封,而且……殿下很忙。”

阿史那杜爾行禮,重重道:“知道,太子殿下登基了,我就能當突厥可汗。”

李百藥走開了,他走入熱鬧的朱雀大街,不想搭理這個人。

該清閒的就要清閒,睡夢中李承幹夢見了父皇披上了戰甲,策馬遠行,父皇還大喊着他不當皇帝了。

十萬大軍在後面追着父皇,就連弟弟妹妹也求着父皇留下來。

而父皇一路跑,又像是在逃命。

由此,李承幹忽然驚醒,也不知是不是被太陽嗮得,額頭竟然有了些許細汗。

重新定了定神,李承幹深吸一口氣,在一側見到了坐在身邊的明達。

她正在擺動這一圓規,在地上畫着圈圈玩。

“咦?皇兄醒啦!”

李承幹拿起自己的杯子,杯中的水已涼了。

明達腰間也掛着一隻陶土杯子,樣式更小巧一些,她手裡的圓規是從東宮拿來的,這是弟弟妹妹學習的文具之一。

圓規是用木架所制,上面用白石可以畫出白色的線條,用來畫圓。

“做了一個噩夢。”李承幹長噓一口氣。

“白日裡睡覺就是容易做夢的。”明達好奇道:“皇兄做什麼樣的噩夢了。”

“沒什麼,只是夢罷了。”

明達穿着一身藍色道袍,她在皇兄身邊坐下來,問道:“皇兄,近來有很多煩惱?”

“可能是因爲這些吧。”李承幹撫着額頭慵懶地說着,“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明達重重點頭。

李承幹又看到身邊放着幾卷文書。

“皇兄睡着的時候,有幾個人來尋皇兄,明達讓他們將文書放下了,等皇兄醒來的時候再看,他們就先告退了。”

李承幹拿起文書看着,文書一共有五卷都是褚遂良對安西都護府的規劃章程。

拿着這些文書,走入中書省,耐心做起了批註。

明達又拿出一個玩具,這個玩具是用曲折的木條拼湊而成的,也是東宮的玩具,是魯班鎖。

她坐在皇兄的桌邊,小小的雙手反覆看着,想要解開這個魯班鎖。

李承幹提着筆,在這些卷宗上寫着一條條的批註,褚遂良的章程寫得並不好,而且還有許多錯誤的地方。

就譬如說設置驛站需要派遣官吏,這其實是吃力不討好的。

西域的環境不比關中,設置驛站需要長久的糧食供給,這與西域圍着綠州而建的方式不同,並且褚遂良的自以爲是的方略是行不通的。

西域的房子不是你想建就能建的,因地制宜四個字他就沒有考慮。

批註上,讓褚遂良多去看看文學館的地誌,多瞭解西域的地理環境。

還有坎兒井可以應用在西域,這一點他沒有仔細瞭解。

建設安西都護府不能自以爲是,李承幹在批註上數落着他,應該多與西域人交流,多多聽取當地人的意見。

寫完這些批註,李承幹才帶着小兕子離開中書省,將文書遞給門外的侍衛,叮囑道:“交給褚遂良。”

“喏。”

侍衛說過文書便快步地離開。

明達一路走着還在把玩着魯班鎖,道:“皇兄,褚遂良是個很笨的人嗎?”

“也不算笨,就是不知聽取意見。”

“爲什麼不聽取?”

李承乾道:“因他覺得自己身居高位,又自以爲得到了孤的器重,從而聽不得批評的聲音,其實誰都有這種情況,心氣高了嘛,往後還要加強各部官吏聽取意見的能力,不只是來自孤的批評。”

她蹙眉推動其中一根木條,魯班鎖的木條散架,從內部掉出一粒銀豆子,欣喜道:“明達解開了。”

李承干與妹妹撿起地上幾根散落的木條,而後站起身走回東宮。

一路上,明達總是無憂無慮的樣子,她能爲解開魯班鎖高興,也能因掌握了些許知識,感到自足。

夜裡,長安城東市陽翟縣男府邸,也就是當年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的褚亮。

這處府邸中傳來了褚遂良的聲聲哀號。

而褚亮是褚遂良的爹,現在褚亮也看着這些批註默不作聲。

太子寫得批註很明白了,甚至還指明瞭去哪裡尋找方略以及詢問西域人的情況。

褚遂良忙了一個立冬時節,他廢了十餘天精力,結果被太子殿下打了回來,而且還要重寫。

眼看着大雪就要入冬至了。

褚遂良神色麻木地趴在桌上了,渾身無力的道:“父親,孩兒好辛苦。”

褚亮的發間已有了不少的白髮,他笑道:“太子器重伱,你萬萬不可將太子託付之事半途而廢。”

這些天別人家都是省親或者各自走動,在這個冬日裡過得很痛快。

就連平日裡軍規十分嚴酷的太子右率都休沐了,一個個都回了家。

程處默與李景恆這些天很是招搖,也很神氣。

褚遂良十分羨慕他們,羨慕得眼紅。

褚亮拍了拍孩子的肩膀,他覺得自己的兒子早晚會有一天成爲朝中重臣,爲此即便是兒子疲憊不堪,他心中還是很驕傲。

至於這兒子求助的目光,褚亮熟視無睹,因爲太子種種方略與治理之策,都是現在朝中隱約出現的新理念。

褚亮雖說自覺博覽羣書,對文章更是過目不忘,可對太子的方略,他也無可指教。

這天,李泰先行回來了。

李承幹正在興慶殿與妹妹包着餃子。

父皇不在,宮裡幾處殿宇也能自在地逛,今天來了興慶殿,李承幹包着餃子。

明達心思明顯不在包餃子上,她左看右看,見到興慶殿內一張張拼圖,她便將拼圖拿了出來。

而後只聽嘩啦一聲,父皇好不容易拼好的拼圖被她翻倒,散落了一地。

爲此明達還嬉笑着,很有信心地模樣。

李承乾道:“沒關係,讓父皇再拼一遍就好。”

這一幕看得一旁的太監差點咬到了牙齒,要知道這個拼圖可是用了工部兩個多月的心血,用九百八十一塊木片製成了拼圖。

要拼起來可不容易。

她見散落一地的拼圖,便開始拼湊。

李承幹由着妹妹玩鬧,對她來說興慶殿內處處都有好東西。

而太監自不敢吱聲,畢竟是陛下與皇后最疼愛的女兒。

李泰穿着一身厚實的冬衣,走入興慶殿,見到了正在悠哉包着餃子的皇兄,一旁的爐子上還放着一口鍋,鍋中正在煮着水。

見到來人,李承乾道:“你來的正好,恪弟不在,你與孤一起餃子吃。”

李泰注意到一旁的妹妹,忽然一笑道:“兕子!”

明達笑着道:“魏王兄又胖了。”

李泰看了看自己身形,咳了咳嗓子,神色嚴肅幾分,“父皇讓青雀來要糧草的。”

李承幹手中抱着餃子道:“父皇此次冬獵有三千兵馬,糧草應該是足夠的。”

李泰道:“父皇給陝州撥去了三百石糧草。”

“那確實不夠了。”李承幹思量片刻,拿出一塊令牌對一旁的太監道:“你去一趟渭南縣,以孤的調令讓渭南官倉放五百石糧草,給驪山大營送去。”

太監恭敬地用雙手接過太子的令牌,腳步匆匆離開。

李承幹又包好了一個餃子,放在一旁的木盤上,道:“這樣一來父皇可以在外冬獵一直到冬至天都不會缺少糧草了。”

李泰先是洗了洗手,幫着一起包餃子。

李承乾道:“現在羊肉的價格便宜了許多,今年的寒冬來得晚,北方突厥的羊羣都長得很肥碩,送到了長安城還是很壯碩的,比之往年的價格便宜了三錢一斤。”

“可不要小看這三錢,一斤便宜三錢,一頭羊八十斤,整頭羊的價格也便宜了,關中還能買一些小羊自己養,好處是很大的。”李承幹一邊說着,熟練地將肉餡放入餃子皮中。

“兕子,餃子皮不夠了。”

聞言,明達這才停下動作,洗了洗手後來幫着皇兄擀餃子皮。

李泰聽着皇兄的講述,笑道:“沒想到長安還有這種變化。”

“青雀,你常在父皇身邊自然不知這些,孤守備長安時常會看京兆府卷宗,看看我們長安城的治安如何?看看物價幾何,大有益處。”

李泰自覺慚愧地一笑。

餃子包完,李承幹倒入沸騰的鍋中,等餃子熟了便將這口鍋擡到興慶殿外。

陽光下的興慶殿門外,李淵拄着柺杖而來,他聞了聞道:“今天吃餃子?”

明達拉着爺爺的手坐下來道:“是羊肉大蔥餡的,還有芹菜的。”

李淵道:“朕吃了一個月的羊肉大蔥了。”

李承幹訕訕一笑,“長安城的羊肉都快不值錢了,多吃點。”

李淵悶聲道:“這小福讓人買這麼多羊肉做什麼?”

聽着爺爺的抱怨,李承幹一旁的太監道:“餘下的餃子你們都分了吃吧。”

爺孫兄妹四人坐在一起,吃着餃子。

李承幹吃餃子離不開蒜,爺爺吃餃子離不開醋。

李泰倒是隨意很多,一口一個。

明達嘴裡嚼着餃子,還要繼續坐在地上玩着父皇的拼圖。

長安城內,這些天侯君集與當初一起被罰的將士們共同修建着長安城的溝渠。

此刻他有些狼狽,身上沾了不少泥,道:“這圖紙是甚!”

看着大將軍瞪着大眼,工部侍郎徐孝德解釋道:“這是溝渠呀,這條線就是標註溝渠的深度。”

五尺深三尺寬的溝渠,這兩條溝渠順着朱雀大街而下,貫通南北。

街道上還有不少吵吵嚷嚷的行人,徐孝德道:“大將軍,今天有羊肉吃。”

“又是羊肉!”侯君集懊惱道:“長安城的羊肉鬧災了嗎?”

“京兆府說了,長安城的羊肉快不值錢了,讓各家都多買一些,我們京兆府買了六百頭肥羊,這些天許少尹天天帶着人烤羊肉。”

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213.第213章 旱情219.第219章 調令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第165章 難免的78.第78章 解氣?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第314章 臘月250.第250章 夜釣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23章 太子游長安第325章 佳節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第32章 拜訪舅爺270.第270章 新家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第116章 用心險惡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第513章 華清宮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436.第436章 老將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316章 人的孤獨第92章 兄弟三人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146章 早朝缺席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115章 各縣彈劾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337.第337章 “奇觀”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17章 他要卷死孤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274.第274章 新年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379.第379章 歸長安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376.第376章 封禪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481.第481章 山下骨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488.第488章 陳子昂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95章 合力撈魚第102章 科舉揭榜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323章 新爺孫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第85章 兵馬未動441.第441章 塞人第116章 用心險惡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446.第446章 寒風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第176章 唐人的城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第34章 儲君心事
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213.第213章 旱情219.第219章 調令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第165章 難免的78.第78章 解氣?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第314章 臘月250.第250章 夜釣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23章 太子游長安第325章 佳節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第32章 拜訪舅爺270.第270章 新家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第116章 用心險惡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第513章 華清宮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436.第436章 老將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316章 人的孤獨第92章 兄弟三人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146章 早朝缺席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115章 各縣彈劾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337.第337章 “奇觀”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17章 他要卷死孤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274.第274章 新年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379.第379章 歸長安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376.第376章 封禪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481.第481章 山下骨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488.第488章 陳子昂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95章 合力撈魚第102章 科舉揭榜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323章 新爺孫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第85章 兵馬未動441.第441章 塞人第116章 用心險惡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446.第446章 寒風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第176章 唐人的城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第34章 儲君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