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9.第499章 千秋殿

第499章 千秋殿

自崇文館建立以來,這個學館就一直帶着皇帝個人的主張,而這種主張在一次次的驗證中得到了衆多的擁護者,那麼這些人就會成爲皇帝的追隨者。

再加以支教擴張,崇文館的思潮就如一滴落下的墨水,落在一張紙張上化開蔓延。

皇帝被天下支教學子的擁護,經歷關中十餘年的沉澱與積累,支教十餘年的擴張,在一次次的集權下,這位皇帝的權力也達到了巔峰。

在支教與科舉加持下,其聲望與權力比之歷朝歷代的皇帝更甚。

其集權之強大,史書罕有。

這一朝的文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從還在蒙學的孩童,到呼喊聲此起彼伏的青年,再到滿朝的文武,人與人之間出現了凝聚力,而這個凝聚力,在這個立國四十年的李唐王朝第一次出現,便爆發出了極其強大的力量。

自高祖皇帝接受隋恭帝禪位稱帝之後,這個大唐只用了四十年就達到了以往朝代奮鬥百年都達不到的成就。

北方的寒風早早就來到了關中,今天的早朝上,李承幹聽着殿內的爭論。

許敬宗與孔志約又一次爭執了起來。

朝中還是有守舊派的,相較於褚遂良這種較爲中立的,許敬宗與那些守舊派的矛盾更加激烈。

今日的早朝又在這種鬧哄哄的局面下結束了。

下了早朝,李承幹就來到兩儀殿,聽着孩子們的讀書聲,蘇婉本就出身名門,她自己就是給孩子們蒙學的最好的老師。

小鵲兒帶着弟弟妹妹,隨着蘇婉的話語聲,念着春秋。

李承幹安靜地坐在一旁,喝着茶水,看着這安寧的一幕。

待孩子們的唸書聲停下,李承幹這才起身離開兩儀殿,一路前往凌煙閣。

楊內侍腳步匆匆而來,稟報道:“今天有不少奏章送來。”

李承乾道:“是御史臺的奏章還是中書省的?”

“回陛下,是孔志約送來的,說是彈劾許敬宗。”

腳步走到凌煙閣停下,李承幹蹙眉道:“朕已罰過許敬宗了。”

楊內侍回道:“陛下,雖說已罰過一次,孔志約說今日朝堂之上,許敬宗囂張跋扈,恐怕還在因先前的事懷恨在心。”

李承幹走入凌煙閣,走在木製的臺階上。

楊內侍的年紀大了,需要身邊的年輕內侍攙扶才能走上臺階。

“國事與個人恩怨無關,朕不希望孔志約將他自己的恩怨強加在國事上,這樣並不好。”

楊內侍點頭道:“陛下,是否要給回話給孔侍郎。”

李承幹搖頭道:“不用了。”

“喏。”

凌煙閣的功臣依舊是二十五位,他們的畫像陳列在前,李承幹打開這裡的窗戶,讓新鮮的空氣進來。

些許寒風吹入閣中,讓畫像隨風而動。

李承幹從窗外看去,陰雲密佈的天空下,一座座的宮殿錯落有致,這裡依舊是老樣子,從貞觀年間,沒有任何的變化。

鵲兒說那些離開宮裡的人萬一又要回來呢?

這孩子以前還不懂,現在倒是明白了,那些離開皇宮的人,不會再回來了。

李承乾道:“該給鵲兒找一處宮殿了。”

楊內侍道:“小公主的確長高了不少。”

“也不知道她喜歡哪一座宮殿。”

其實除卻武德殿,立政殿與甘露殿,其餘的宮殿她都可以挑選。

李承乾道:“等於菟回來,就把東宮交給他吧。”

楊內侍點着頭。

翌日,李承幹便帶着女兒挑選着皇宮中的宮殿,一直從皇宮的西苑走到東面的東宮。

看着還有些陳舊的東宮,小鵲兒道:“父皇以前就是在這裡嗎?”

“嗯,朕是在這裡長大的。”

小鵲兒擡眼看着東宮的一間間殿宇,她道:“這裡看起來比宮裡的其他殿宇都老舊許多,待皇兄回來了,就住在這裡嗎?”

李承乾道:“也不知道。他會不會喜歡。”

其實於菟自懂事以來,就是父皇親自帶着撫養,他十歲之後,就沒在宮裡了,一直住在外面。

“這裡太舊了,恐怕皇兄不會喜歡。”

“沒關係,等他回來了,想要改建成什麼樣,讓他自己做主。”

小鵲兒牽着父皇的手走在一座座殿宇間,她看到了蹺蹺板,還有秋千。

李承幹放開手,任由這個女兒自己去探索,小鵲兒推開了寢殿的門,推開門時,就有一些灰塵飄了起來,她被灰塵嗆得咳嗽了兩聲,又走入寢殿內。

在這裡的書架上,她還發現了許多書卷,這些書卷很老舊,都是當年留下來的,這上面還有當初弟弟妹妹所寫的作業。

小鵲兒又推開了一扇扇窗戶,讓外面的風吹入殿內。

李承幹倚着門揣着手,安靜地看着女兒,任由她到處翻找。

直到她發現了一個搖籃,李承幹解釋道:“這是剛出生時用的,以前你就躺在這裡。”

她笑着又將搖籃推回了原位。

而後見她走出來,李承乾道:“喜歡這裡嗎?要是喜歡就住在這裡,朕讓人給於菟新修一個東宮。”

小鵲兒搖頭道:“不喜歡,這裡太大了,看起來太清幽。”

李承幹轉頭看向寢殿外,這裡的確顯得清幽,東宮其實很大,但這裡沒了人煙之後,就顯得很蕭條。

小鵲兒道:“女兒想要一個小一些宮殿。”

“嗯。”

“但也不能太小。”

她又補充了一句。

李承乾笑着陪着她,繼續在宮裡走着。

最後她還是選擇了兩儀殿西側,宜秋門外的一座宮殿。

這座宮殿不大也不是太小,而且就在兩儀殿的外牆外,李承幹給她一支筆,道:“給這裡起個名字。”

楊內侍慈祥地笑着,讓人將門匾取了下來,放到了小公主的面前。

小鵲兒提筆,沾了金墨之後在門匾下寫了三個字,這三個字是標準的正楷體。

她自小在書法一道上就頗有天分,雖說沒有歐陽詢的親自教導,但在蘇婉的教導下,她的正楷體也像模像樣了。

小鵲兒看着這個三個字,很是滿意地道:“千秋殿。”

楊內侍不住點頭,這倒的確是小公主會想出來的名字。

李承幹吩咐道:“取了名字之後就不能更改了。”

小鵲兒擡首道:“不改了!”

“好,往後這裡就叫作千秋殿了。”

十二歲的小公主邁着步子走入千秋殿,從此這位安定公主就有了她自己的宮殿。

小鵲兒道:“父皇,女兒自己可以收拾的。”

李承幹就站在殿外道:“無妨,近日的國事沒這麼忙,該忙的事也都忙完了。”

小鵲兒知道,今年父皇又辦成了兩件大事,一件是建設安西四鎮,另一件事是建設漕運。

隨着寒風席捲關中,洛陽也下起了一場凍雨,一隊官兵來到了洛陽城前。

高季輔親自前來迎接。

李義府帶着駱賓王走下馬車。

高季輔道:“李御史。”

李義府看了看身後的隊伍,除了不良人還有御史臺的另外兩位御史與大理寺的人手。

高季輔也看到了李義府身後的官兵,不良人的背後是京兆府,還有大理寺,御史臺。

光是看着李義府身後的三十餘人,便讓人覺得頗有壓力,來勢洶洶。

李義府看着漫天的雨水道:“我們先在洛陽歇腳,等雨停了再去看看各地。”

高季輔沒問李義府此番離開長安的目的,請着人先在洛陽城落腳。

相較於更加註重政事的長安城,洛陽城則是更傾向於生產,自運河連通江都之後,在兩地走動的商戶也更多了。

而潼關成了關中貨物的集散地之後,潼關的貨物經常會運到洛陽。

皇帝依舊沒有遷都到這個得天獨厚的洛陽城,洛陽城的建設也隨着那次泰山之行後,皇帝回了關中,洛陽城的建設也就結束了。

這座洛陽城依舊保持着武德年間的樣子,雨水洗刷着這座大城。

一行人在洛陽城的一處宅院內落腳,李義府道:“聽聞洛陽時常有學子鬧事,怎麼如今不見那些學子了?”

高季輔道:“多數都去支教了,來年就要科舉,都消停了,等來年科舉結束之後,他們或許還會接着鬧事,不知長安城如何了?”

“長安一切都好。”

長安不像洛陽,那些士族子弟會在洛陽鬧事,但不敢在長安城鬧事。

因長安就是皇帝最結實的基礎,那些士族敢在長安指責朝中的政令,他們恐怕會被活撕的。

而那些士族子弟也只敢在洛陽呈兇,不敢踏足關中一步。

李義府一邊用着飯食,一邊聽着高季輔講述着如今洛陽的變化,自從運河重新暢通之後,來往洛陽的人口更多了,現在的洛陽城包括洛陽各縣的人口,加起來也過了百萬之衆。

這是自前隋之後,重新恢復的盛況。

武德年間與貞觀年間,洛陽從未有過如此人口。

高季輔交代了事宜便離開了。

等人走遠,駱賓王還在狼吞虎嚥吃着飯食,他道:“等再過兩年,弟子也可以去支教了。”

李義府看着手中的卷宗,道:“老夫會給你安排。”

“謝老師,若學生支教,該去何處?”

“吐蕃。”

“可是現在還有很多人說要去西域支教,他們去西域支教還能順便打個仗,順手拿個軍功。”

李義府低聲道:“想拿軍功哪有這麼容易,這世上沒有這麼多狄仁傑與裴炎。”

駱賓王嘴裡嚼着飯食點頭。

在洛陽城休息了一天,第二天雨水還未停歇,李義府就去了漕運監,在這裡見到了監正,許圉師。

多年不見,許圉師的鬍鬚更長了,他見到來人笑道;“李御史,怎麼來老夫這裡了?”

“來看看你。”李義府先是看了一眼四下,又道:“在這裡任職可好?”

許圉師搖着頭,神色中帶着苦笑。

油燈的光火照亮了半邊臉上的些許憔悴,與一種無力感。

想要治理好漕運談何容易,這是摸着石頭過河,沒太多能借鑑的。

李義府遲疑道:“當初朝中六部爭搶漕運監,最後陛下選定了你,你該高興纔是?”

許圉師道:“李御史說笑了,老夫雖說得了漕運監正的位置,可這漕運也並非老夫一個人說了算,有太多人盯着這裡,此地還有朝中各部的人手,工部,兵部,民部都要與漕運監走動。”

李義府倒是能明白他的難處,又道:“陛下對運河很看重,陛下讓某家來一趟就是爲了運河。”

許圉師笑道:“好哇,工部,兵部與民部暫且不說,現在又多一個御史臺,上官儀也惦記着運河嗎?”

“某家是奉陛下旨意來的。”

說着話,李義府不動神色地將一張紙送到他面前。

紙張上蓋着印,許圉師看到便神色多了幾分凝重,在看紙張上的內容,他起身道:“稍等。”

這紙旨意是陛下交代的,有這張紙不僅有過問調查職權,還能調動洛陽的兵馬。

不多時,許圉師帶了三卷卷宗遞上。

李義府接過卷宗,翻看着。

“下官這一年以來主持漕運監,每每有各地的漕運奏報,都會送往這裡,只這三處官衙有些古怪,賬目始終對不上,可老夫只能管漕運,不能管賬目往來,老夫遞交給朝中之後……到了如今,陛下讓李御史來這裡了。”

李義府看着卷宗,神色瞭然,“讓不良人先去探探,若真有不對,某家親自帶着人去抓。”

當初在揚州,在江南李義府殺了很多人,一個帶着兇名的御史不能輕易動,他一動就是打草驚蛇。

陛下讓李義府留在長安城這麼多年,就是爲了不驚動地方。

到了午時,雨水剛停歇的時候,就有一隊隊不良人離開了洛陽。

送別了李義府,許圉師正要回官邸,迎面就遇見了漕運監的主簿楊德裔。

黑臉的楊德裔行禮道:“聽聞李義府來了?”

許圉師道:“剛走。”

楊德裔追問道:“他來做什麼?”

許圉師道:“就是問兩句話,楊主簿不用擔心,他的事與我們無關。”

楊德裔又道:“但願與我等無關。”

許圉師搖着頭走入官衙,一邊走着,言道:“若真有事,他李義府也不是一個會揚湯止沸的人。”

…………

注:明天要早起,今天請個假,先暫更一章,之後會補上的。

第165章 難免的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第179章 效益371.第371章 虎牢關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127章 遊園267.第267章 蘇亶484.第484章 比試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1.第1章 太子殿下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243.第243章 雪後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第93章 苦惱的舅舅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267.第267章 蘇亶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41.第441章 塞人429.第429章 讓步488.第488章 陳子昂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第74章 太子拜師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420.第420章 戰象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554章 無底洞第18章 彪悍的早朝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第35章 越活越平庸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第15章 你猜我猜?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第536章 成了傳說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第85章 兵馬未動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321章 臂膀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243.第243章 雪後第163章 杖責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第97章 謠言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109章 指指點點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167章 夏收第117章 善意的話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484.第484章 比試
第165章 難免的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第179章 效益371.第371章 虎牢關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127章 遊園267.第267章 蘇亶484.第484章 比試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1.第1章 太子殿下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243.第243章 雪後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第93章 苦惱的舅舅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267.第267章 蘇亶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41.第441章 塞人429.第429章 讓步488.第488章 陳子昂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第74章 太子拜師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420.第420章 戰象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554章 無底洞第18章 彪悍的早朝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第35章 越活越平庸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第15章 你猜我猜?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第536章 成了傳說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第85章 兵馬未動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321章 臂膀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243.第243章 雪後第163章 杖責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第97章 謠言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109章 指指點點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167章 夏收第117章 善意的話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484.第484章 比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