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

貞觀十九年,四月下旬,薛萬徹帶五千兵馬渡海繞過鴨綠江,帶兵拿下鴨綠江南岸,唐軍命高延壽帶俘虜修建浮橋。

貞觀十九年五月,唐軍過了鴨綠江,距此與高句麗王都只剩下三天腳程。

在鴨綠江東岸,唐軍建立的大帳。

李世民坐在營帳,看着眼前的地圖,這地圖是文學館所畫,當年前隋以及兩晉時期的地圖已不堪用了。

而文學館的地圖則更詳細一些。

劉仁願上前行禮道:“陛下,前隋將士的屍骨都收回來了。”

李世民無聲點頭,目光還看着地圖。

不多時,王玄度又來報,“陛下,我們的斥候發現淵蓋蘇文將大軍都收攏在了王城中,看來是要兵合一處來抵禦。”

李恪道:“父皇……”

李世民擡手打斷了這個兒子的話語,道:“軍中士氣如何?”

劉仁願道:“陛下,將士們看到高句麗人的京觀很是憤恨,揚言要將淵蓋蘇文與高藏王扒皮抽筋。”

李世民走出了大帳,那座用數萬前隋將士的屍骨堆成的京觀已拆了,屍骨也都收了回去。

“朕慚愧,讓前隋將士的屍骨在此地四十餘年。”

劉仁願站在陛下身邊沉默不語。

大唐是從隋末的戰亂中建立起來的,當年出征遼東的將士也都是中原男兒。

高句麗人如此行爲,如何不令人氣憤。

唐軍休整兩日,一直都在收集關於高句麗的情況,現在的淵蓋蘇文聚攏了大軍在城內。

大帳內,李世民道:“契苾何力,阿史那社爾,李思摩率各自突厥騎兵,清掃高句麗王城周圍的村落。”

“喏!”

“承範。”

李道宗站出道:“末將在!”

李世民吩咐道:“你與薛萬徹合兵領兩萬兵馬圍了高句麗王城。”

“喏!”

李世民又吩咐道:“恪兒。”

“兒臣在。”

“你與承範一路,諸將與朕去高句麗的王城,共同會會那淵蓋蘇文。”

衆將領齊聲道:“喏。”

作爲滅高句麗一戰的先鋒,契苾何力與李思摩用突厥語交談着,他們對天可汗不讓他們去攻打高句麗王城有些不滿。

契苾何力勸道:“待我們掃平了王城附近,再回師與天可汗共同攻打王城。”

唐軍又開始動了,高句麗的王城是一座黑色的大城,高句麗已將王城堅壁清野,這一路都是降將高延壽給唐軍領路。

薛萬徹與李道宗帶着大軍策馬奔馳,捲起了一大片的煙塵,唐軍黑壓壓而來,圍住了高句麗王城。

從遠處望去,可以見到敵方城牆上一隊隊的人在晃動。

王玄度接了一個很不情願的差事,他拿着陛下的旨意十分不情願地翻身上馬,嘀咕道:“全部殺了就好,勸降?累不累!太累了……”

而後他注意到跟在身後的人,王玄度驚疑道:“你是什麼人?”

“在下劉仁軌。”

如此王玄度纔想起來,道:“你是吳王殿下身邊的那位裨將。”

“正是。”

王玄度慢慢悠悠朝着高句麗的王都走去,又抱怨道:“本來我記性很好的,最近差了。”

“你以前是縣令吧?”

“你被吳王看中來打仗的?殺了多少人?”

“你說話呀!”

“……”

“不說算了。”

劉仁軌一直跟在他後方,聽着王玄度的碎碎念,一言不發。

兩人兩騎,來到了高句麗王城下,王玄度先是清了清嗓子。

“你認識王玄策嗎?”

還未開口,後方的劉仁軌忽然開口。

王玄度的神色不悅道:“你剛一言不發,現在問某家這個做甚?”

劉仁軌道:“我聽崔敦禮說有個叫王玄策的將領,正在戍守鬆州。”

“鬆州距此上萬裡,跟某家有什麼關係?”

“嗷,你不認識。”

“你……”

王玄度不滿地嘀咕了一句,道:“莫名其妙!”

隨後,王玄度扯着嗓子對着高句麗王城大聲道:“天可汗旨意,高藏王,淵蓋蘇文禍亂遼東,若愛惜子民可開城來降,定不傷及高句麗子民!”

話音落下,王城靜悄悄沒有迴應。

王玄度乾脆將旨意收了起來,大聲道:“你們這些孽畜都聽好了!誰能將高句麗王與淵蓋蘇文拿下,給天可汗獻降,賞萬金,封侯!”

話語聲再一次朝着高句麗的王城喊去,等了半個時辰依舊沒有迴應。

見狀,王玄度滿意一笑,道:“很好,如此這些孽畜也該去死了。”

言罷,兩人兩騎又回到了大軍中。

當王玄度從身邊路過的時候,劉仁願道:“陛下的旨意你就這麼念嗎?”

王玄度不耐道:“某家沒讀過書,認識的字不多,這種事應該讓崔敦禮來!”

薛仁貴道:“在理。”

王玄度與薛仁貴站在了一起,重重點頭。

他王玄度也不是文臣,向來是個粗野的將領,不過他的話確實很提氣,軍中將士聽之頗爲享受。

唐軍圍困高句麗王城的第一天,對方沒有任何的迴應。

只不過是當天夜裡,發生了一件怪事。

得知高句麗王不願意投降之後,一隊陛下身邊的內侍藉着夜色跑去了高句麗的王城下,之後就傳來了一些炸響聲。

沒人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也看不清高句麗王城下的情形,只是聽聞一聲聲的炸響。

第一次,二十人內侍太監去了王城下,再次回來的時候折損了六人。

薛仁貴與劉仁願一人一張胡凳。

劉仁願手執長槊,坐在板凳上,一臉的困惑。

薛仁貴也是一臉的不解與糾結,一手提着大戟杵着,坐在胡凳上,問道:“他們在做什麼?”

劉仁願搖頭道:“不懂,看不清。”

圍困高句麗王城的第二天夜裡,又是一樣的情形,這一次十餘個內侍太監去了城下,回來的時候折損了三人。

又是熟悉地炸響,這一次比前一晚更響亮了。

直到第三天的夜裡,又是幾聲炸響,薛仁貴原本是望着高句麗王城的,只是聽聞炸響聲結束,他忽然站起身道:“城破了!”

劉仁願也騰地站起身道:“孃的!”

高句麗王城破開了一個豁口,看到了內部的火光。

一隊內侍太監正在跑,高句麗王城內有箭矢放出來,一個接着一個地太監被射倒在地。

“呸!”王玄度吐出口中的雞骨頭,他餘下半隻雞遞給了身邊的裨將,他翻身下馬道:“殺!”

“殺!”

軍中響起了暴喝聲。

當最後一個內侍太監就要被箭矢射倒在地,他倒在地上,回頭看去,見到箭矢正在朝着自己的面門而來,以及遠處的高句麗人。

忽有一騎快馬而來,披着鐵甲戰馬撞開了箭矢。

這個年邁的內侍太監還未回過神,一匹匹快馬從自己的身邊掠過。

唐軍的騎兵向着炸開的高句麗的王城殺去。

這個老太監還保持着摔在地上的姿勢,戰馬紛紛繞開他,形成了以他爲中心的兩道弧線。

衆將士不知道城牆是怎麼破的,但肯定與這個老太監有關。

劉仁願與薛仁貴策馬在大軍的最前方,一個身披白袍,另一個身披黑色的戰甲,首當其衝,風馳電掣般從這個豁口中殺入高句麗王城。

兩個呼吸間,後方的大軍隨即殺到,戰馬越過這片豁口的低矮處,衝入高句麗的王城中。

高句麗城的南面已是一片混亂。

王玄度殺進城中大喝道:“孽畜受死!!”

剛砍翻一人,他隨即冷靜下來,心中暗罵薛仁貴與劉仁願只知道殺敵衝陣,差點忘了大事,他喊道:“你們隨某家去拿下城門。”

“喏!”幾隊騎兵朝着西城門的方向而去。

於此同時,契苾何力殺到,他咧嘴一笑道:“總算趕上了。”

話音剛落,阿史那社爾先一步策馬衝了過去。

契苾何力暗罵了一聲,策馬跟上。

圍困王城的另一頭,李恪收到了斥候送來的消息,道:“當真?”

“城破了,劉仁願將軍已殺入城中。”

聞言,李道宗大喊道:“攻城!”

“喏!”

全軍如同潮水一般朝着高句麗的王城涌去。

數萬唐軍接連不斷的殺入王城中,李恪衝到王城下,已是滿身血污的王玄度吃力地拉開城門,他大喊道:“進城!”

唐軍一往無前衝入王城。

李恪手指長槊捅穿了一個迎面相撞的高句麗人,血濺三尺。

源源不斷地唐軍殺入,王城內的每個街巷都有唐軍在殺人。

整個王城的高句麗人早已分不清東南西北,他們已不知唐軍從哪裡殺入城中。

契苾何力殺入王城內,他目光四顧,看向了北面的王宮,策馬而去。

一夜過去,天色剛剛亮堂的時候,高句麗的王城終於安靜了下來,唐軍殺入了王城內,大軍陸陸續續在高句麗的王宮的宮牆外聚集,數萬大軍面前,就只剩下了一個王宮沒有拿下。

年少的高藏王站在城牆上,他面對嗚泱的唐軍,忽然腳一軟倒在地上,他哭喊着請求着淵蓋蘇文投降。

這場恩怨本就與他無關,他是被淵蓋蘇文挾持着坐上了高句麗王的位置。

王玄度又一次走到了大軍之前,他大喊道:“孽畜,某家忍你很久了,速速投降!”

淵蓋蘇文看着宮牆下的唐軍沉默不語。

昔日的王城此刻已是一片狼藉,各處房屋也早已是濃煙四起。

王玄度大聲道:“你不是號稱高句麗的大莫離支嗎?有本事下來!某家與你單打獨鬥!”

宮牆上的淵蓋蘇文咬牙切齒,他提着刀指揮道:“放箭!”

卻沒有人理會淵蓋蘇文,宮牆上只有高藏王的哭泣聲。

淵蓋蘇文踹倒一個守衛,奪過對方的弓,張弓搭箭朝着底下喊話的那個唐人放去。

可惜這一箭沒中,王玄度又在宮牆下叫囂着。

蘇定方來到大軍前,吩咐道:“準備投火。”

“喏!”

一個個投石機送到了大軍前,點燃一個個火球,隨時準備拋入王宮內。

高藏王見狀,就要下了宮牆去給唐軍開門。

剛從地上站起來,跑了三兩步的高藏王頓時停下腳步,他忽然感覺到腹中一涼。

他低頭看去,一柄長刀已捅入了腹部。

他再轉頭看去,見到的是淵蓋蘇文的臉。

淵蓋蘇文抽出刀,任由這個高藏王倒在了地上。

蘇定方長嘆一口氣,緩緩道:“投火,攻進去。”

“喏!”

一個個火球用投石機丟入了王宮中,燃燒着能燒的一切。

唐軍的這一次滅國之戰只剩下了最後一步,可此刻的唐軍在各路將軍的指揮下都很平靜,沒有着急衝鋒,而是等着對方開門投降。

這一戰到了這一步高句麗人已沒有掙扎的必要了。

當宮牆的大門也被火燒之後,唐軍終於衝入了王宮中。

淵蓋蘇文手拿着長刀指着衝入王宮的王玄度,示意單打獨鬥。

王玄度不屑地看着對方,現在他又不想單打獨鬥了,還未開口講話。

一支箭矢從後方而來,箭矢帶着破空聲,一箭刺入淵蓋蘇文的咽喉。

回頭看去,放箭的人正是薛仁貴。

劉仁願策馬上前,目光十分冷靜地看着這個捂着喉嚨的高句麗大將軍。

淵蓋蘇文眼中還帶着不甘的神色。

劉仁願揮刀砍下。

李恪衝入王宮中,見到淵蓋蘇文的人頭已在劉仁願的手中。

夕陽映紅了這座王城,李世民策馬走入城內,緩緩進入王城中,戰馬的馬蹄踏着血。

高句麗亡了。

當天可漢拉住繮繩,在高句麗王宮的大殿之前,戰馬嘶鳴揚起前蹄。

全軍的歡呼聲響徹這座王城,“大唐萬勝!”

淵蓋蘇文死了,高句麗王也死了,要說是他們咎由自取也罷,要說是唐軍如何勇武也罷,這一戰之後,百年內大唐以東再無外敵。

李世民寬恕了降將高延壽,並且封他爲將軍。

唐軍進駐高句麗王城,收繳着能夠得到的一切,皇帝又下令,軍中將士不得劫掠高句麗的普通人。

淵蓋蘇文與高藏王的人頭被掛在了王城的城頭上。

崔敦禮急匆匆來到了王城,與皇帝訴說着高句麗治理之策。

財富,糧草,牲畜,以及大多數的人口都要帶走,除非有帶不走的。

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15章 你猜我猜?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360.第360章 歸心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172章 精氣神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371.第371章 虎牢關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215.第215章 存糧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243.第243章 雪後252.第252章 范陽案304.第304章 寒冬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155章 狄家父子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第536章 成了傳說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517章 大宛第168章 一夜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93章 苦惱的舅舅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371.第371章 虎牢關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481.第481章 山下骨286.第286章 轉變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第536章 成了傳說第98章 奉命放假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219.第219章 調令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第127章 遊園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第13章 耿耿於懷
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15章 你猜我猜?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360.第360章 歸心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172章 精氣神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371.第371章 虎牢關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215.第215章 存糧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243.第243章 雪後252.第252章 范陽案304.第304章 寒冬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155章 狄家父子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第536章 成了傳說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517章 大宛第168章 一夜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93章 苦惱的舅舅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371.第371章 虎牢關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481.第481章 山下骨286.第286章 轉變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第536章 成了傳說第98章 奉命放假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219.第219章 調令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第127章 遊園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第13章 耿耿於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