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

劉君昂呆呆地看着這個人半晌說不上話來,這傢伙是怎麼過來的?

再一看,又是嘴角一抽,眼前這個人穿着的甲冑怎如此晃眼。

薛仁貴手提着人頭,身下的戰馬嘶鳴揚蹄而立。

餘下的高句麗兵,他們還未回過神來,自家一個將軍怎麼一個照面就被砍了。

後方又傳來了戰馬的馬蹄聲,後方又趕來了更多唐軍。

王玄度心中暗罵這個薛仁貴跟個瘋子似的,愣是才追上來,這傢伙孤身一人殺入敵陣,要是有個好歹,怎麼向後方張士貴大將軍交代。

王玄度一聲大喝,“殺光高麗狗!”

餘下的高句麗兵見勢四散而逃。

劉君昂總算是長出了一口氣,頗爲感激地向薛仁貴抱拳道:“謝這位將軍相救,在下隊正劉君昂。”

薛仁貴昂首道:“你很好,我唐軍就從未後退過。”

在後方,劉仁願的隊伍也跟了上來。

王玄度扭頭看去,這個傢伙總是一副酷酷的樣子,行軍打仗也不緊不慢,慢條斯理的模樣。

眼前的高句麗兵已都後撤,這邊的唐軍也不着急追上去,因契苾何力與薛萬備在清剿安市城周邊的兵馬。

按照軍中的部署並不着急拿下安市城

即便大軍行進匆忙,但作戰時依舊不能忘了將令,也不能壞了軍紀。

按照英公與江夏郡王的佈置,英公大軍在北面渡過遼水,直逼玄菟城。

劉仁願板着臉道:“剛送來的戰報,北面有一支四萬人的高句麗軍正在馳援安市城,在東面還有高句麗將領高延壽與高惠真,所領的十五萬大軍前來馳援。”

薛仁貴咧嘴一笑,朗聲道:“來的好,來多少滅多少,大將軍神機妙算!”

唐軍忽然渡過遼水,打了一個高句麗一個措手不及。

淵蓋蘇文是很在乎安市城的,若是安市城被拿下,高句麗西面的大門洞開,唐軍據守安市城,控制了遼水,就會源源不斷地唐軍攻入高句麗地界。

英公定下的戰略是對安市城圍而不攻,就是爲了吸引後方的高句麗援軍。

在兵法與謀略上,唐軍根本沒把高句麗人放在眼中。

佯裝圍攻安市城,圍困即可,此番英公真正的意圖是要以王玄度,薛仁貴,劉仁願的三路兵馬伏擊前來馳援的高句麗兵。

當高句麗認爲唐軍要拿下安市城。

實則,唐軍真正目的是要吃下前來馳援安市城的高句麗兵馬。

王玄度罵道:“真有十五萬大軍?當年楊廣還沒把他們殺完嗎?”

劉仁願板着臉離開了,沒有理會王玄度的叫罵。

薛仁貴也跟着一起離開。

王玄度還在原地叫罵道:“混賬東西,來多少爺爺殺他們多少,這幫狗東西……”

劉仁願再回頭看去時,見到王玄度就跟在後頭罵罵咧咧的,問道:“這人一直都是這樣嗎?”

薛仁貴搖頭道:“不熟。”

劉仁願點頭,“嗯。”

王玄度朝着遠處慌亂而逃的高句麗人罵着,道:“狗東西,狗東西!”

劉仁願覺得有些煩了,又道:“走了。”

薛仁貴頷首道:“好。”

遼水東岸,英公與李道宗率三萬兵馬在北面渡過遼水,直撲玄菟城。

契苾何力與薛萬備帶着五千圍着安市城。

劉仁願,薛仁貴,王玄度各自帶着一千餘兵馬,攔截從玄菟城南下去往安市城的援軍。

夜裡,三路兵馬滿打滿算也就四千人。

王玄度撓了撓頭,看了看身後的弟兄們,道:“都藏好了,等命令。”

一千兵馬分爲數隊藏在林地中。

王玄度又叮囑道:“聽說這山林裡中有不少猛獸,都小心點,別走散了。”

吩咐完這些,王玄度爬上一棵樹,站在樹枝上盯着遠處。

今晚的月亮很明亮。

夜色中,一隊高句麗兵與靺鞨人正在朝着安市城進發。

靺鞨人頭戴着長翎,身上是獸皮與木甲藤條製成的甲冑,當一行人走入這片山林時,靺鞨人的首領與高句麗的將軍發生了爭執。

靺鞨人不願意進入這片山林,他們覺得這裡有埋伏,想要繞路。

雙方正爭執不下,卻聽到後方傳來了戰馬聲。

“是唐軍!”後方的高句麗人大喊道。

那高句麗將領大喊道:“結陣。”

但話語聲很快就被混亂的呼喊聲淹沒了,後方的唐軍不斷有箭矢射來。

這片山林的一處高地,劉仁願騎在馬背上,神態鎮定自若,看着底下的高句麗兵陷入混亂,火把搖晃。

已有不少人走入了山林中。

劉仁願低聲道:“不想進山?那就趕着你們進,進不進山由不得你們。”

站在樹幹上的王玄度見到了一個個火把出現在山林,還有高句麗特有的呼喊聲。

王玄度忽然一笑,心中有了把握,打了一聲唿哨。

四周的兵馬聞聲四處散開,樹枝枯葉堆被點燃,在這個乾燥夏季,火焰隨風便升騰而起。

等着山火開始蔓延,王玄度又吩咐道:“準備弓矢,逃出來一個拿下一個。”

下風口,薛仁貴帶着隊伍正準備在這裡,騎着戰馬手拿長戟,目光看着遠處的火光,朗聲道:“高句麗兵就要來了。”

山火越來越大,從遠處看,這片山坳有一條火線正在蔓延。

王玄度還在上風口,注目看着眼前的山林也不見有人出來。

有斥候快馬來報,“稟將軍,薛將軍的隊伍殺進山裡了!”

“你說什麼!”王玄度訝異道:“當真?”

“當真。”

王玄度拿下了頭盔,他使勁撓着腦門,道:“這個薛仁貴當真是不講道理。”

天光剛剛大亮的時候,大火已將這片山坳燒得差不多了,樹木間還有火星子時不時乍現,山林中飄着濃煙。

王玄度領着人走入山林中,當來到薛仁貴所在的隊伍,只見高句麗兵的屍體一地,有被濃煙活活嗆死的,還有被殺死的。

薛仁貴依舊橫刀立馬站在隊伍中,雖有些狼狽,但他的腳下躺着不計其數的高句麗人與靺鞨人的屍體。

還有一大片的降軍跪在地上。

劉仁願也從另一頭而來,他也領着不少戰俘,馬脖子上掛着血淋淋的人頭。

與這兩位猛將共走一路,王玄度心中有些落寞,主要是這兩位太猛了。

一個晚上一場大火,收拾了高句麗的援軍。

王玄度大笑道:“好呀,兩位猛士用了一夜就收拾了高句麗四萬援軍。”

劉仁願板着臉道:“這裡大致只有兩人萬人,沒有四萬,某家兵馬殺敵三千有餘,俘虜六千人。”

薛仁貴道:“殺敵六千,俘了兩千人。”

王玄策道:“怎麼只有這點人馬,不是說有四萬援軍嗎?”

劉仁願神色冷靜地解釋道:“是英公他們在攻打玄菟城了,有援軍又回去了。”

王玄度尷尬一笑,又道:“已是大勝!兩位猛士立下大功,可有弟兄們傷亡。”

山林裡很安靜,兩位將軍都沒有開口說話。

意識到氣氛不對,又道:“怎麼了?這是大勝吶。”

劉仁願騎在馬背上手執長槊,沉默不語。

薛仁貴握着長戟的手有些顫抖,他從牙縫中蹦出一句話,“在鴨綠江,高句麗人用前隋將士的屍骨,築了一座京觀,數十里長的京觀,數以萬計的屍骨。”

或許是因爲太氣憤,四周的弟兄們都是板着臉,看着一羣戰俘滿臉的殺意。

王玄度重重一拳打在樹幹上,面色也黑了下來,收起了平日裡嬉笑的樣子,沉聲道:“他們怎敢!”

劉仁願道:“起初是百里玄獎與陛下說過此事,如今我們在前方的斥候親眼所見,是他們回來稟報的。”

“啊!”王玄度怒吼道:“高麗狗!吾必屠之。”

京觀,在戰爭中用敵人屍骨堆砌而成的建築,或者是用土與屍骨壘成。

是一種炫耀武功,威嚇敵人的手段。

這不是埋骨,這是將屍骨壘起來,經受風吹日曬。

劉仁願手中的長槊刺出,捅入一個高句麗兵的腹中,隨後又迅速抽出,對方就倒在了血泊中。

一個唐軍將軍莫名其妙地殺人,給四周的降兵都嚇得一哆嗦。

劉仁願道:“留着點,慢慢殺。”

“喏!”

遼水的西面,皇帝的大軍終於抵達了遼西郡。

李世民聽着遼水東岸的戰報。

“陛下,英公與江夏郡王已拿下了玄菟城,殺敵五萬,劉仁願,薛仁貴,王玄度領三路兵馬分三千兵阻擊高句麗的援軍,殺敵一萬有餘,契苾何力與薛萬備依舊圍着安市城,如今遼水東岸,已悉數拿下。”

“哈哈哈!”李世民忽然笑道:“好!朕還未至遼水,他們就捷報頻傳,當真是我大唐驍將。”

“陛下,英公詢問如今是否繼續東進。”

李世民走入大營中,當即坐下來,看着眼前的地圖。

李恪看着地圖上的局勢,英公戰略其實很明瞭,先是命一支大軍在遼水南岸吸引高句麗的注意,並且在遼水北岸渡河。

當薛萬備與契苾何力圍攻安市城時,北面的玄菟城便派出了支援。

而英公就是在北岸登陸,直衝玄菟城。

就因玄菟城分兵馳援,英公才找到了機會拿下了玄菟城。

高句麗的將領被唐軍的多路進攻打不着北,甚至有一隊三萬人的兵馬離開玄菟城,去馳援安市城時。

他們回頭卻發現家已被英公打下了。

而劉仁願與薛仁貴阻擊了馳援的前鋒。

如今的狀況是安市城依舊被圍,玄菟城不僅沒有馳援到南岸,也被唐軍攻下。

餘下的三萬兵馬只能東逃。

掌握了玄菟城與安市城,遼水東岸已在唐軍的控制中。

在唐人的用兵智慧下,高句麗人顯得這般不堪一擊。

李世民問道:“定方,你以爲如何?”

蘇定方回道:“陛下,高句麗還有一支十五萬的兵馬,乃是高句麗將領高延壽與高惠真所領,正在朝着遼水而來。”

李世民看着地圖道:“他們得知了玄菟城已失,多半不會再進軍了。”

蘇定方頷首,十分認同陛下的這個看法。

李世民接着道:“張亮的大軍還未渡海?還未到卑沙城?”

“回陛下,還未至。”

李世民似乎是早有預料地冷哼一聲。

現在已是七月,天就要入秋了,李恪想起了皇兄的告誡,道:“父皇,十月就不好渡河了。”

李世民沉聲道:“傳令,全軍休整三日,準備渡河。”

蘇定方朗聲道:“喏!”

皇帝的三萬大軍在遼西郡休整下來,李恪帶着人策馬來到遼水河,看着寬闊的河道,向着對岸望去,已可以見到一縷縷煙,還有不少被掃平的村落。

已有將士領着人在造浮橋,準備渡河,他想起了皇兄的忠告,這一戰不要留有遺憾。

七月的中旬,皇帝的大軍渡過了遼水,全面接管了遼水東岸,被圍困一月有餘的安市城投降。

李績與李道宗,契苾何力,劉仁願三路依舊是皇帝的先鋒。

契苾何力是個特勒人,他打仗向來是勇猛的。

“報!前方發現高句麗兵馬,就在河邊。”

“好!多少兵馬?”

“一萬餘人。”

契苾何力拿起長槊就要衝出去,薛萬備道:“莫要衝動。”

“無妨!”契苾何力道:“我的麾下都是最勇猛的戰士,一萬人罷了。”

當天,契苾何力還是帶着兵馬去攻打這一支高句麗兵。

不料這一次他中了埋伏,薛萬備趕忙帶着另一支兵馬將他救了回來。

契苾何力捂着腰部的傷口道:“是我大意了。”

“這是殺毒酒,軍中準備得不多,先給你用了。”言罷,薛萬備打開一個小陶罐,將清澈的酒水倒在了他的傷口上。

契苾何力的腰部傷口有個窟窿,窟窿應該不至於致命。

薛萬備清洗之後,又給他縫上。

“將軍,高句麗兵在慶賀勝利!”

“你說……什麼!”契苾何力怒聲道:“他們在慶賀什麼!”

“這……”

顧不上腰部的傷口,契苾何力領着人道:“爺爺在打天山時都沒受過這氣,欲谷設都不敢在爺爺面前這般放肆!”

薛萬備長嘆一口氣。

憤怒的契苾何力跨上戰馬,顧不上傷口再一次出營。

484.第484章 比試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167章 夏收78.第78章 解氣?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90章 天大的誤會269.第269章 蘇勖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第323章 新爺孫286.第286章 轉變第6章 小女徐慧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第54章 臣來告老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第73章 “肥羊”478.第478章 臣慚愧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第170章 多錢善賈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163章 杖責第41章 大勝而歸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197.第197章 叔叔們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542章 再遇玄奘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499.第499章 千秋殿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第84章 戰書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215.第215章 存糧379.第379章 歸長安第316章 人的孤獨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第314章 臘月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87章 通達?第98章 奉命放假第62章 對錯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298.第298章 中秋第115章 各縣彈劾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第83章 頡利的近況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第512章 倒春寒第88章 活得明白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第168章 一夜第84章 戰書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257.第257章 活捉第573章 終章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第33章 孫神醫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97章 謠言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第524章 同盟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
484.第484章 比試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167章 夏收78.第78章 解氣?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90章 天大的誤會269.第269章 蘇勖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第323章 新爺孫286.第286章 轉變第6章 小女徐慧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第54章 臣來告老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第73章 “肥羊”478.第478章 臣慚愧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第170章 多錢善賈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163章 杖責第41章 大勝而歸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197.第197章 叔叔們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542章 再遇玄奘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499.第499章 千秋殿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第84章 戰書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215.第215章 存糧379.第379章 歸長安第316章 人的孤獨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第314章 臘月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87章 通達?第98章 奉命放假第62章 對錯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298.第298章 中秋第115章 各縣彈劾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第83章 頡利的近況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第512章 倒春寒第88章 活得明白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第168章 一夜第84章 戰書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257.第257章 活捉第573章 終章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第33章 孫神醫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97章 謠言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第524章 同盟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