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

冀州,衡水河邊,這裡是河北平原的腹地。

李世民飲下碗中的湯藥,聽了女兒的話語又露出複雜的神色。

東陽又道:“不過父皇放心,女兒已寫了書信給朝中,朝中得知父皇病情不嚴重,想必朝臣人心也會安定的。”

“嗯,朕出征一年,耽誤了國事。”

皇帝的車駕在這裡停留了一天,李世民回到車駕中又睡到了翌日的中午。

明顯感覺到高燒消退許多,李世民走出車駕,看到不遠處搭起了一個木棚,東陽在給這裡的鄉民看病。

遠遠地看着女兒,看她還能與鄉民笑呵呵地講話。

出行在外,東陽像是一個尋常富貴人家的女兒,並不像當朝尊貴的公主。

此刻東陽與一個老婦人正在笑談。

也不知是不是孫思邈教的,東陽總是能一邊給人診脈,一邊與人說着話,一句句把病情說得輕描淡寫。

李世民滿意地收回目光,舒展着筋骨,前兩天渾身筋骨都在痠痛。

李道宗連忙上前道:“陛下,公主殿下說要在這裡停留一天,陛下的病情不能再趕路了。”

李世民嘆道:“是朕太過匆忙。”

“陛下就在這裡看看如今的河北風光。”

李世民頷首道:“也好。”

這個季節的河北正是糧食豐收的季節,李世民走到衡水河邊,“朕記得孔穎達也是河北人氏。”

“臣聽聞孔穎達年事已高,如今已向太子告老了。”

李世民看着寬闊的河面,水面上倒映着河岸邊的景色,景色有些蕭條,只有三兩棵樹,零星地立在河邊。

“都老了。”

李道宗低下頭,現在大家都已不是當年了。

李世民看向護送隊伍,見到薛仁貴,就招手讓他過來。

薛仁貴大步走來,一邊走動着身上還有甲冑的摩擦聲,他上前行禮道:“陛下。”

李世民撫着灰白的鬍鬚道:“朕今年四十有八,你今年幾歲了?”

薛仁貴的神色多了幾分惶恐,陛下的年歲豈是一般人能聽的,他連忙道:“末將今年三十有三。”

李世民笑着道:“正是男子一生中最鼎盛的年紀。”

薛仁貴低着頭,再次行禮。

三兩句話便能看得出薛仁貴是個不善言語的人,李道宗看在眼裡。

“朕老了,當年與朕征戰的將軍們也老了,衛公老了,敬德也老了,朕有心提拔驍勇的年輕將領,若說奪回遼東,朕自是欣喜,可朕更喜得卿。”

聞言,薛仁貴當即拜倒在地。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又咳了兩聲,擺手道:“朕封你右領軍中郎將,往後你在軍中多向張士貴學治軍之道。”

“喏!”

李世民又笑道:“朕還聽聞你與那裴行儉是同鄉?”

“回陛下,末將與守約皆是河東同鄉,自小就打鬧在一起,當初末將前來關中,就是守約接濟,之後守約辭去縣令,末將與他征討高昌,如今他任職安西都護。”

李世民想起了當年的河東將門,現在河東將門也沒落了,早已不是當年。

也不止是河東,戰亂之後各地的許多名門也沒落了,如裴矩,裴仁基這些名滿天下的河東名門也都不在了。

李世民的眼神望着遠處,似有回憶,當年各路羣雄並起,英雄好漢馳騁天下的時代不在了。

現如今,越發覺得河北蕭條。

李世民看向河面笑道:“要是承幹在這裡他一定是想釣魚的。”

李道宗道:“臣這就去準備魚竿。”

午後的時分,這位皇帝坐在河邊的一處木臺上,一手提着魚竿,一手撫着太陽穴就這麼坐着,閉着眼似乎是睡着了。

風吹過的時候,吹動着皇帝的衣衫與鬚髮。

李道宗與李績,薛仁貴站在陛下的身後,如今的皇帝頗有一種英雄遲暮的感覺。

東陽回到車隊,她將厚厚的一沓病歷放入藥箱之中,看向坐在河邊釣魚的父皇。

她又拿起父皇放在馬車上的軍報,看着軍報上的內容,吳王李恪先一步去了長安,營州行軍總管張儉前往遼水主持遼水東西兩岸的事宜。

契苾何力也回了鐵勒,軍中絕大多數將領都回家了,這一戰結束之後,遼東打得遍地狼藉,因此會凋敝很多年。

河對岸傳來了孩童的笑聲,李世民擡眼看去,見到了一羣孩子手拿着書卷,一邊走一邊正在打鬧着。

這些孩子大多數都在十歲左右,他們的笑聲很動聽。

李世民笑着,看了許久。

到了夜裡的時候,這位皇帝又不釣魚了,因在河邊枯坐了半日也沒見魚兒咬鉤。

從北方來了車隊,拉着一車車的煤。

領頭的是個說着地道關中話的老漢,李世民上前問道:“老兄弟。”

這位老漢見對方穿着不凡,眼前這人身邊還有不少甲士,老漢連忙下了驢車,行禮道:“這位大將軍是東征回來的吧。”

李世民有些訝異,看了看自己,又看看身後的侍衛,順其自然地笑道:“是呀。”

看陛下似乎很滿意對方這句大將軍的稱呼,李道宗也沒有點破。

老漢又道:“聽聞東征大捷,這位大將軍一定得到了莫大的封賞,老漢的兒子也在軍中,只不過那小子來了家書,說是要等營州治理安定之後纔會回來。”

李世民看了看四下道:“這都入夜了,還趕着夜色去關中?”

“大將軍有所不知,這關中與洛陽如今缺煤,河北各地的煤都要拉過去。”說罷,這個老漢用粗糙的手拿起一塊煤道:“現在河北各地都在產這種蜂窩煤。”

這種煤李世民見過,這是東宮用來做飯的煤,“河北何時要往關中運煤了?”

老漢稍稍思量了片刻,撫須道:“是去年臘月吧,朝中派了許多人去河北各地,開設煤窯,說是要建設河北,朝中的官是一羣接着一羣地來河北。”

聽這個老漢講話,似乎是見識不凡。

李世民撫須問道:“這些煤都要拿去關中賣?”

老漢搖頭道:“都是各家出錢讓老漢走一趟來買的。”

言罷,老漢又向着運煤隊後方的人喊話,讓他們全部停下休息。

如今太子在河北做了很多事,李世民又多問詢了幾句。

其實朝中的奏報早已送來,皇帝明明知道,還要又一遍遍地問着,聽別人講太子主持國事在河北做出的種種舉措。

李世民仿若不知,一遍遍地問着,神色上多少有些驕傲之色。

翌日,天剛亮,隊伍便繼續朝着洛陽方向而去,隊伍走得並不快,正是糧食豐收的季節,田地裡勞作的人亦有不少。

每每路過一地,便要過問地方的治理情況,越接近洛陽可見官道上來往的行人越來越多。

李世民神色複雜地坐在車轅上,他對正在趕車的李績道:“承幹讓河北衆多的隱戶恢復了戶籍,現在河北人口多了二十餘萬戶,又均分了田地,今年的賦稅又能增加許多。”

李績道:“陛下,河北本就是富庶之地。”

“嗯。”李世民點着頭,讓耕者有其田,東征以來最難熬的兩年過去了。

現在的成果都是後世子孫的。

Wшw▲ T Tκan▲ CΟ

李世民微笑地看着藍天,如果這個時候在兒子面前,承幹或許又會說,大唐還有很多問題,有問題就要解決。

而短時間解決不了的問題,那就做好長遠的打算。

大概,這就是承幹會說的,他從來不是一個容易驕傲的孩子。

貞觀十九年的八月,皇帝的車駕終於要到洛陽了。

李承幹領着百官,在洛陽城的東城門迎接父皇,兒子與女兒就在身邊,他們正好奇打量着四下。

薛萬備率先策馬而來,他行禮道:“太子殿下。”

李承乾笑道:“瘦了。”

東征回來的薛萬備也是放鬆一笑,道:“遼東的吃食不合胃口,末將吃得少。”

李承乾道:“入城休息。”

“喏!”薛萬備行禮道:“陛下距此還有二十里地。”

李承乾點頭。

半個時辰之後,又有一個大將軍到了洛陽城前,來人正是薛萬徹,到了近前翻身下馬道:“太子殿下。”

李承幹作揖道:“出海勞頓,大將軍辛苦了。”

薛萬徹躬身行禮,道:“末將該做的,殿下不必如此。”

李承乾道:“大將軍請入城休息。”

“喏。”

接着有又人策馬而來,是個傳令的士兵,他朗聲道:“陛下距洛陽還有十里地,陛下有旨,命朝中衆臣皆回去主持國事,餘下鄉民不必相迎。”

東征勝利的喜悅在父皇沒有回來之前,就已傳遍了洛陽城。

因絕大部分出徵的將領都提前一步回來了。

有不少家庭得到了重聚,父皇還未到洛陽,在遼東的種種事蹟早已傳遍了天下。

唐軍在風雪中急行軍,千里奔襲,又在雪地裡衝陣,冰雪纔有消融大軍不畏嚴寒行軍,凍得鬍子結了冰渣,一度出現了凍傷。

許多人聽到的都是唐軍如何勇武,如何善戰。

可從這些種種事蹟中,又能知曉,東征這一年有多麼地不容易,遼東的環境惡劣山地又多,吃了多少苦,或許也只有將士們自己清楚。

又有傳令兵來到洛陽城前,唸誦着陛下旨意,勸着羣臣與鄉民回去,不用如此相迎。

只不過人們依舊站在城前,他們要迎接這個戰無不勝的皇帝。

這將是父皇此生最大的成就之一。

視野中,一隊隊的兵馬正在散開,他們行至官道,清理道路。

直到皇帝的車駕出現在了視野中。

李承幹側目看去,見到了正在擦拭眼淚的舅舅。

皇帝的車駕到了眼前,東陽先下了馬車。

車駕的簾子被掀起,李世民走出車駕,站在車轅上,陽光下這位天可汗的衣袍在風中擺動,面對滿城的臣民,這位皇帝面帶笑容。

羣臣紛紛行禮,滿城的人肅穆行禮。

或許他們要等之後纔會歡呼。

李世民走下馬車,目光就落在了站在百官之前,穿着一身藍色衣袍的兒子身上。

“爺爺!”小於菟大喊一聲快步跑去。

李世民伸手接住他,抱在懷中,滿意道:“重了。”

小於菟道:“孫兒五歲了。”

李世民又抱起鵲兒,孫子與孫女皆抱在懷中,就這般大步走入了城中。

洛陽城通往皇宮的道路早就肅清。

李世民將孫子與孫女放下,一手牽着一個走回皇宮,又問向跟在一側的兒子道:“遼東的軍報都送到了?”

“嗯,半個月前就送到了,朝中各部都在整理遼東事宜,戰後需要大治,有許多事要辦。”

跟在後方的長孫無忌道:“陛下,臣……”

“餘下的事回了皇宮再與朕稟報。”

長孫無忌低頭停下了話語。

到了皇宮之前,李世民見到了父皇與舅父。

看到大勝而歸的兒子,李淵只是點着頭,什麼都沒說。

舅爺也是撫須笑着。

百官在皇宮前停下腳步,李世民大步走入了皇宮中。

當身邊沒有這麼多人,小於菟忽然問道:“爺爺?”

李世民看着已修繕一新的洛陽皇宮,應聲道:“嗯。”

“爺爺什麼時候將皇位讓給爹爹?”

李世民瞅着這個孫子,對孩子的話倒也是不在意地笑了笑,道:“誰說要朕讓位了?”

小於菟道:“姑姑說的。”

領着孫子與孫女進了乾元殿內,李世民道:“朕離開這才一年,想不想爺爺?”

小於菟與小靈鵲齊齊道:“想。”

李承幹揣着手與舅舅站在一旁。

殿外的爺爺又在高聲唱歌。

有宮女快步而來道:“陛下,皇后已在準備宴席。”

李世民道:“今晚先家宴,明日朕擺宴席慶賀。”

宮女聞言躬身行禮,又快步離開。

李承乾道:“青雀與恪弟正從長安趕來,今晚就能到。”

李世民放下兩個孩子,低聲道:“朕不在這一年,你也不容易,宗室的事朕也聽說了,河北的事朕也知道了。”

“都是爲了國事,就算是再難,兒臣也必須面對。”

李世民道:“自朕登基以來,這大唐每隔三兩年就有一場大戰,在來時朕就不斷收到奏章,他們都在勸諫朕,說朕該與民休息了。”

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279.第279章 清查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573章 終章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第70章 家事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279.第279章 清查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第121章 負重鍛鍊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127章 遊園270.第270章 新家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351.第351章 少了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54章 臣來告老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367.第367章 看洛陽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190.第190章 下蛋了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第77章 立冬宴席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1.第1章 太子殿下第161章 監察第172章 精氣神第37章 舅爺與舅舅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第176章 唐人的城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第73章 “肥羊”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385.第385章 登基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78.第78章 解氣?215.第215章 存糧386.第386章 新年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536章 成了傳說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154章 陳年舊事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165章 難免的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第77章 立冬宴席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179章 效益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436.第436章 老將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第76章 就孤最平庸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503.第503章 老君山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第15章 你猜我猜?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第80章 漠北恩怨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429.第429章 讓步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131章 折衝府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6章 小女徐慧第43章 一朝一夕間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
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279.第279章 清查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573章 終章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第70章 家事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279.第279章 清查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第121章 負重鍛鍊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127章 遊園270.第270章 新家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351.第351章 少了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54章 臣來告老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367.第367章 看洛陽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190.第190章 下蛋了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第77章 立冬宴席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1.第1章 太子殿下第161章 監察第172章 精氣神第37章 舅爺與舅舅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第176章 唐人的城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第73章 “肥羊”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385.第385章 登基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78.第78章 解氣?215.第215章 存糧386.第386章 新年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536章 成了傳說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154章 陳年舊事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165章 難免的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第77章 立冬宴席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179章 效益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436.第436章 老將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第76章 就孤最平庸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503.第503章 老君山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第15章 你猜我猜?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第80章 漠北恩怨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429.第429章 讓步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131章 折衝府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6章 小女徐慧第43章 一朝一夕間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