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

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

契苾何力看着三個少年人聚在一起的模樣,也跟着笑了。

狄仁傑沒有穿甲冑,而是穿着一身布衣與草鞋,他高興道:“張柬之要是知道你們兩人,他多半要哭出來。”

李治不屑道:“他還活着呢?”

狄仁傑有些慚愧地摸了摸鼻子道:“他過得並不好。”

李慎道:“有人欺負他?”

李治冷哼道:“就知道他在這裡吃不了苦,還大言不慚要來西域。”

狄仁傑接過護衛遞來的酒水,灌了一口道:“本來張柬之剛到西州城也還好,只不過在安西都護府住了三日之後,他就受不了了,哭鬧着要離開,再之後就被裴都護揍了一頓。”

李治放聲大笑起來。

狄仁傑道:“可憐的張柬之,每一次但凡要回家,都被裴都護揍,哪怕是辭官都不行。”

有了狄仁傑帶路,白方也顯得無所事事了,一路上用小刀修着石雕。

李慎好奇道:“你是崇文館的第一個西域人主簿,那你也算是朝中的官吏了?”

“我有月錢的,是崇文館給的,不算俸祿。”白方又道:“西域崇文館的蘇主事說我學得還不夠好。”

“蘇主事?”

“是關中武功縣的人。”

李慎這纔回憶起來,現在的武功縣的蘇氏子弟也不再以家族自居了。

狄仁傑解釋道:“這個蘇主事是與我們一起來安西都護府的,先前的西域崇文館主事去馳援吐蕃支教了,說是先前的吐蕃支教去天竺了,人手互相調用,就像軍中一樣。”

李治問道:“西域的崇文館也像軍中有嚴苛的軍紀嗎?”

狄仁傑搖頭,道:“倒也不是如軍中那般,只是在一個地方設立了崇文館之後,支教夫子有了落腳之地,並且每個支教夫子每個月都必須去找孩子,勸導牧民將孩子來支教,這是有要求的,每個支教夫子至少要支教二十個學生。”

“因此很多支教夫子來了西域或者吐蕃,需要遊說各方牧民,但崇文館的身後一直有唐軍,多數時候每個支教夫子都能完成要求。”

李治騎在駱駝上,身體隨着駱駝的走動晃晃悠悠,不解道:“中原各地的崇文館沒有這種要求。”

狄仁傑道:“那是因中原人願意主動接受教導,但西域與吐蕃不同,他們會覺得崇文館搶了他們的孩子,需要慢慢勸導,哪怕強硬一些,但每一次教書結束之後,崇文館還是會將孩子交給牧民。”

“晉王殿下,這裡的貴族或許開明,但還有很多人,活得像是在蠻荒時一般,甚至有牧民懷疑他們的孩子跟着崇文館讀書之後,他們的孩子就不是他們的了,已經是另外一種人了,也就有了一旦孩子跟着崇文館去讀書之後,有些牧民就不要自己的孩子了。”

“我還記得當年支教剛開始時有多難,崇文館面臨各方的口誅筆伐,可那時陛下執意開設,那時的許府尹還是京兆府少尹,許府尹那時還是一個人人談之色變的酷吏,他強硬地讓各縣答應支教,半推半就也好,威脅要挾也罷,那時候總算在關中推行了。”

“可這裡沒有許敬宗呀,也沒有皇兄呀。”李慎忽然感慨了一句。

狄仁傑頷首,又道:“那些牧民不要自己的孩子之後,就只有崇文館養育,現在已有不少這樣的孩子,來這裡看了之後,才知道教化是十分艱難的。”

幾人又走了兩天,眼前終於見到了一座城池,這座西域土城很繁華,城門前還有不少的駝隊,還有一羣羣的胡商。

城門上有着西州兩個大字,並且還有不少的唐人的官兵走動。

李治張開雙臂,坐在駱駝上,伸了一個懶腰,喊道:“終於到了!”

契苾何力閉眼微笑着,領着衆人來到城前。

一個唐軍見狀快步而來,見到契苾何力行禮道:“見過涼公。”

契苾何力擺手指了指身後道:“這是晉王與紀王。”

那人再一次向前行禮。

李治翻身下馬,好奇地打量着四周,四周的胡人都帶着十分熱情的笑容,他們看到唐人異常地歡迎。

李慎面對這些熱情的目光有些不適應。

裴行儉快步出來迎接,行禮道:“安西都護府裴行儉,見過晉王,紀王!”

李治笑呵呵道:“久聞裴都護之名,不用多禮。”

狄仁傑一手扶着頭盔快步而來,一手拿着一卷書上前道:“仁杰巡視沙州已回,已書寫軍報,還請裴都護過目。”

裴行儉接過卷宗道:“兩位殿下,涼公,諸位入城休息。”

眼看衆人走入城中,裴行儉聽到了身後的話語聲。

“你不開心。”

聽聞是白方的話語聲,裴行儉低聲回道:“與你何干?”

白方悠閒地摳着指甲縫道:“每一次來的少年人越多,你就越不高興,張柬之,裴炎……”

裴行儉壓低嗓音道:“閉嘴。”

白方又站定,行禮道:“下官護送晉王與紀王來西州,前來複命。”

裴行儉板着臉沒理會他,走入了西州城內。

坐在街邊的張柬之正吃着羊肉,嘴邊還有不少的油花,他看到一行人進入西州城,他使勁揉了揉眼睛,又拍了自己的一巴掌,確認沒看錯之後,快步上前撲向李治,喜極而泣。

“晉王!紀王!柬之在這裡吃了太多苦了!”

迴應張柬之的是一個鞋底,是李治的飛身一腳。

“哎呀!”

張柬之被踹倒在地,還伸手哀呼道:“晉王!”

李治道:“我們的臉都要被丟盡了,還想回家,怎麼沒讓裴都護打死你!”

裴行儉默不作聲站在一旁,向白方示意。

白方收到眼神,驅散了周遭的人羣。

還是善良的李慎將人扶了起來。

張柬之還有些恍惚,問道:“你們怎麼來了?”

李慎攙扶着他,道:“是皇姐覺得我們太不懂事,讓我們來這裡歷練歷練,皇兄也答應了。”

張柬之蹙眉道:“歷練?”

李慎低聲解釋道:“遊學,遊學各地之後,再回長安。”

狄仁傑總覺得晉王與紀王來西域應該還另有目的,這兩位身懷那傳說中的東宮絕學,說不定是陛下不滿意現在的西域治理情況。

衆人來到都護府內,裴行儉讓人準備了酒肉。

西域遼闊,接下來的這幾天,李治與李慎在各地玩着,狄仁傑與張柬之負責陪着晉王與紀王。

天山腹地,在這裡能夠看到天山上已有了積雪,十月的這個季節,這裡時常有飛雪與凍雨。

十七歲的裴炎坐在天山腹地的一處河谷邊,這裡就是當初唐軍捉拿欲谷設的地方。

他用河水洗了洗臉,坐在草地上,望着遠處的雪山風光,一時間被絕美的景色吸引良久,身邊的天山馬正低頭啃着草。

裴炎拿出書卷,將毛筆寫了寫,又拿出硯臺磨墨,正要準備書寫,卻聽到了身後的馬蹄聲,還有歡呼聲。

扭頭看去,見到了正在歡呼的晉王與紀王。

裴炎收回了目光,不去看他們,繼續執筆想要書寫。

張柬之策馬前來,道:“裴炎!我們比一比誰的馬匹跑得更快。”

裴炎依舊低頭在書卷上書寫着,簡短地拒絕道:“不去。”

張柬之又道:“你一個人在此地,有甚意思!”

裴炎重複道:“不去。”

其實張柬之也不喜歡裴炎這個古板的人,策馬追向了晉王與紀王。

他們的歡呼聲越來越遠,還有一隊兵馬也追了上去,似乎在追趕晉王與紀王。

良久,裴炎一個字都還未寫完,乾脆擱下了筆,他擡頭看去,見到白雪皚皚的天山下,晉王與紀王策馬而行,很開心,很自在。

他收起了書卷,拍了拍身邊的這匹天山馬,收拾一番心情,便翻身上馬準備離開了此地。

這一天,李治與李慎,狄仁傑,張柬之,還有飛虎隊衆人在伊犁河畔縱馬追趕着一頭鷹。

狄仁傑策馬在最前方,張弓搭箭對準了那隻鷹,一箭而出,那隻鷹忽然改變了方向。

眼看它要朝着河對岸而去,狄仁傑催促戰馬過了淺灘追上去。

白方見狀心中暗道不好,也趕忙追了上去。

而就當狄仁傑還要再準備張弓搭箭,卻見遠處的視野中出現了一隊人。

白方大喊道:“回來!”

但話音未至,一支箭矢放了過來,那隻鷹被對方的箭矢射中,落在了地上。

“狄仁傑!”李治大喊一聲。

飛虎隊衆人策馬上前,將晉王與紀王護了起來。

一衆唐人將士紛紛拔出了刀,張弓而起。

那羣胡人,策馬慢慢上前,用胡人語說了幾句話,撿起了他們的獵物,就策馬離開了。

狄仁傑放下了手中的長弓,道:“可惜了。”

白方趕上來解釋道:“那是安國人。”

“安國?”

白方解釋道:“天山西北,蔥嶺以西的安國人,他們很少會走這麼遠,都到伊犁河畔了,現在的天山還不能讓晉王與紀王肆意策馬馳騁,伊犁河畔以西地界還很危險,那些胡人雖說不敢對我等動手,但死在外面,也無人知曉。”

張柬之拉着馬兒的繮繩,馬兒不安地左右走着,他道:“能滅了蔥嶺嗎?”

白方道:“樑建方大將軍早晚會出兵的。”

見狄仁傑還有些不服氣,追了半天的鷹,落在了別人手中,李治勸道:“回去吧,以後再論這件事。”

回去的路上,李景恆道:“稟晉王,紀王,天山腹地還很危險,還請兩位莫要走太遠。”

李治低聲道:“你放心,我會好好完成皇兄交代的事。”

李景恆滿意點頭。

待衆人回到了西州,安西都護府內,裴炎正在看着軍中的名冊,聽到腳步聲擡眼一看,問道:“玩得可還盡興?”

狄仁傑疲憊地坐下來,脫下了甲冑,拿起水壺往嘴裡灌着水。

裴炎依舊看着書卷,心裡是佩服狄仁傑的學識,科舉策論公佈之後,也覺得自己的見識的確不如狄仁傑。

涼水下肚,狄仁傑還打了一個嗝,脫去靴子道:“我們遇到了安國人。”

裴炎收起名冊,放在了書架上,蹙眉道:“王姓昭武氏與康國王同族,賣五色鹽的胡人?”

“嗯。”狄仁傑舒坦地坐下來,又道:“白方所言的胡族就是他們。”

裴炎思量着轉回身,與他相對而坐,遲疑道:“動手了?”

狄仁傑搖頭道:“沒有。”

裴炎再點頭,道:“晉王與紀王是帶着目的來西域的吧?”

“不清楚。”

裴炎從一旁的爐子上取下水壺,倒了一碗熱茶,飲着茶水道:“若要擴大棉花的種植田畝,就不能任由敵人出現伊犁河。”

狄仁傑躺了下來,道:“明天去庭州找樑建方大將軍。”

裴炎頗爲贊同,道:“我們既入安西軍,總要學行軍打仗之法的。”

狄仁傑與裴炎都入了安西軍,而張柬之不同,他的科舉排名還不能夠入安西軍,來西域也是來支教的受崇文館管制。

當晉王與紀王,還有狄仁傑,裴炎去庭州,張柬之只能留下來,繼續完成崇文館的支教之事。

在伊犁河以西遇到安國胡人的事,被飛虎隊的參軍李景恆寫成了奏報,讓人送去了長安。

當奏報入長安的這天,關中已入冬,長樂公主的婚事剛結束不久,李承幹坐在武德殿,身邊放着暖爐,與爺爺正在說着話。

東陽坐在一旁,也在安靜地聽着爺爺說起從前。

內侍腳步匆匆而來,稟報道:“陛下,西域急報。”

話語聲停下,李承幹拿過奏報,便讓內侍下去了,看了一眼後放在了一旁。

爺爺的話語還在說着,不多時高士廉也拄着柺杖而來。

宮裡的老太爺與老太公坐在一起,總是有說不完的話語。

東陽從鍋中撈出一顆茶葉蛋自顧自地吃着。

李淵道:“你個老傢伙怎麼還不入土呀。”

高士廉呵呵一笑,“你不也沒入土。”

李淵聞着茶葉蛋的香味,“真的還想再多活幾年吶。”

高士廉又是一聲冷哼,道:“當年,你可不想活這麼久的。”

“人吶,就是越老越留戀這人世間。”

高士廉也道:“是呀,老朽也很想多看看這人間。”

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79.第79章 家宴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175章 莫要內耗279.第279章 清查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第52章 爺孫倆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250.第250章 夜釣第43章 一朝一夕間191.第191章 查到底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206.第206章 真話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第60章 秋獵歸來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第176章 唐人的城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第316章 人的孤獨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478.第478章 臣慚愧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第138章 從不退讓第32章 拜訪舅爺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376.第376章 封禪第517章 大宛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168章 一夜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446.第446章 寒風424.第424章 重逢第316章 人的孤獨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41章 大勝而歸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286.第286章 轉變第87章 通達?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第74章 太子拜師第2章 “人肥”213.第213章 旱情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第520章 戰前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536章 成了傳說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503.第503章 老君山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
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79.第79章 家宴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175章 莫要內耗279.第279章 清查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第52章 爺孫倆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250.第250章 夜釣第43章 一朝一夕間191.第191章 查到底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206.第206章 真話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第60章 秋獵歸來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第176章 唐人的城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第316章 人的孤獨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478.第478章 臣慚愧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第138章 從不退讓第32章 拜訪舅爺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376.第376章 封禪第517章 大宛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168章 一夜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446.第446章 寒風424.第424章 重逢第316章 人的孤獨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41章 大勝而歸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286.第286章 轉變第87章 通達?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第74章 太子拜師第2章 “人肥”213.第213章 旱情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第520章 戰前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536章 成了傳說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503.第503章 老君山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