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等暖風來

貞觀七年,到了一月,朝中依舊沒有開朝,羣臣還在休沐中,可長安城更熱鬧了,而且來了許多使者。

比如說薛延陀使者,突厥使者,吐谷渾使者,吐蕃使者,這些人可以歸類爲薛延陀人,突厥人,回鶻人,西域人。

臨近新年開朝了,各國使者都要來面見天可汗。

李承乾正聽着李麗質講述着當初各國使者來朝的事情,在她的話語中,說盡了父皇在各國使者是如何威風的模樣。

不多時,她又想到了正在熬着粥,這是弟弟妹妹第一次想到要給皇兄做午飯。

因爲東宮有很多規矩,一天必須要吃三餐,而且飯前一定要洗手,包括吃飯要按時,吃飯時不能說話,不能三心二意,種種規矩。

弟弟妹妹之所以會想到給皇兄做早飯,其實還是沒事給她們閒的,讓這些弟弟妹妹做作業,沒一個寫得好的。

只不過想到李麗質說話的神情,她是個看起來很開朗活潑的姑娘,可眼底裡藏着心事。

寧兒拿着一個布囊腳步匆匆而來,她來到殿下桌前將這個布囊放在桌上,道:“殿下,太醫署果然有幹茶葉。”

李承乾拿起其中一片聞了聞,黃褐色的茶葉已聞不出茶香了,甚至還有一股發黴味。

“寧兒姐。”

“嗯?”

李承乾低聲問道:“看麗質好似有心事。”

其實不管外面的使臣和長安城的熱鬧事,李承乾更關心眼前的弟弟妹妹。

聽太子這麼一說,寧兒看向長樂公主還顯瘦弱的背影,壓低聲音回道:“其實從去年開始陛下與皇后就爲長樂公主的婚事做準備了,如果沒錯的話,多半今年就要嫁出去了。”

李承乾俯耳聽着,皺眉道:“嫁給長孫衝?”

寧兒重重點頭,又小聲道:“這件事多半已定下來了,去年秋天的時候朝野議論許多,再者說長樂公主原以爲陛下分憂,對這件事雖說不高興,可從來沒有提過拒絕。”

李承乾沉着臉道:“她才十二歲。”

“唉……”寧兒低聲道:“有女兒家早點嫁出去也不是壞事。”

見到弟弟妹妹又將米麪折騰得亂糟糟的,李麗質氣餒一笑,帶着溫和笑容耐心教着她們如何和麪。

將此刻所有的關愛都給了弟弟妹妹,儘可能地多地教給她們,讓她們以後可以懂事。

李承乾收回目光,低聲道:“如果不嫁呢?”

“嗯?”

李承乾無語了片刻,長嘆一口氣。

弟弟妹妹吃了一頓糟糕的晚飯,因爲這頓飯是她們自己做的。

飯後,李麗質還顯稚嫩的臉頰被寒風凍得紅紅的,坐在殿前洗着碗筷。

李承乾走到一旁道:“這些事你交給小福就可以了。”

李麗質回頭看了一眼與弟弟妹妹玩在一起的小福,氣餒一笑,擦乾雙手道:“洗好了。”

碗筷放整齊都在櫃子上,見她要離開。

李承乾忽開口道:“麗質,皇兄有話問你。”

“妹妹在的。”李麗質回首,她臉上又掛着明媚的笑容。

“你有什麼夢想嗎?”

“夢想?皇兄是說的是心中願望嗎?”李麗質雙手揹負,臉上還掛着一些俏皮的笑容,低聲道:“願父皇母后能夠安康,願大唐能夠富足,能夠萬勝,萬世長存。”

大唐的國運只有短短兩百多年,準確來說應該是二百八十年,還未到三百年。

李承乾低聲道:“什麼萬世長存,在大唐的風雨飄搖中確實總會有人站出來力挽狂瀾,可這人偏偏就不是皇帝。”

李麗質不解道:“皇兄爲何這麼說?”

“沒什麼,一些感嘆而已。”李承乾在東宮殿前的臺階坐下來,看着漆黑的夜空。

李麗質坐在皇兄身邊,也擡首看着夜空不語。

兄妹兩人就這麼安靜坐了許久。

寧兒站在不遠處,儘量讓自己不聽見殿下與長樂公主的交談,那是宮裡最懂事的一對兄妹了。

李承乾一手撐着下巴,還顯稚氣的臉龐帶着不屬於這個年紀該有的陰沉,緩緩道:“今年你就要出嫁了?”

“嗯,不瞞皇兄,就在今年。”

李承乾道:“你就沒爲自己想過嗎?”

李麗質眯眼笑着道:“皇兄呢?皇兄爲自己想過嗎?”

她的全世界都在宮裡,她甚至不知道出宮之後要面對什麼。

這才一個十二歲的孩子。

她什麼都不懂,弟弟妹妹與這座皇宮就是她的全部了。

李承乾忽然一笑,笑得有些無力,道:“你希望將自己嫁出去嗎?”

李麗質緩緩搖頭。

“這樣就好了,皇兄給伱想辦法。”

說罷,李承乾便走回了殿內。

李麗質回頭看向皇兄的背影,其實這背影看起來也沒有那麼的高大。

她依舊坐在臺階上,雙手放在膝蓋上,擡頭也望着漆黑的夜空,直到殿內的弟弟妹妹們呼喚自己,這才站起身走入殿內。

深夜,宮裡又恢復了寂靜,寧兒與小福提着一個沉甸甸的大箱子來到東宮。

“殿下,這是近兩年出生孩子的記錄。”

寧兒將箱子放在殿下面前,她也不懂太子要這些做什麼。

李承乾拿起一卷卷宗,東宮還只能用油燈照明,古人在夜裡看書一時間很費勁的事情,昏暗的燈光下看書最累。

生孩子在古代都讓女子在生死邊緣走了一遭。

而孩子早夭的風險一直居高不下,這與母親的年齡有關。

甚至更野蠻的回鶻人與突厥人會用更加匪夷所思的方式,來讓孩子順利降生。

這兩年在長安降生的孩子有許多,太醫署記錄的倒是真不少。

寧兒安靜地坐在一旁,幫着太子殿下做記錄。

小福已趴在桌案上睡着了。

李承乾提着筆在年齡一欄寫下來,而後又將各種情況寫下來。

其實做圖表也很簡單,將各種結果與存活率記錄下來,而後歸類填入圖表中。

光是這個枯燥的工作,李承乾一直忙到了天亮。

寧兒手裡還拿着卷宗,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睡着了。

當天邊出現晨曦時,寧兒這才轉醒,他先是看了看四下,殿下還提着筆記錄着。

寧兒連忙晃了晃頭,看向那一堆卷宗道:“殿下,這裡還有半箱的卷宗。”

李承乾連忙道:“不用了,就這些案例足夠了。”

“嗯。”寧兒有些羞愧地低下頭,殿下都還能忙碌一整晚,自己卻睡着了。

再看一旁的小福,她的口水流了一桌子,還在酣睡着。

寧兒輕輕敲了敲她的桌子。

小福這才悠悠轉醒,擦去嘴邊的口水,又道:“什麼時辰了……哦,天亮了。”

還有些暈乎乎,直到將目光放在了殿下,她慌忙轉醒,匆忙整理卷宗。

李承乾擱下手中的筆,看着自己畫出來的圖表,按照年份與年齡做條件,從列舉出來的數據來看,隨着產婦的年紀越少,早夭孩子與產兒風險也在攀高。

李承乾甚至也畫了一張線形圖,來闡述這種高風險的走向。

可是光這樣還不夠,圖表是畫出來了,可沒有在大唐醫學上有足夠造詣的人來解釋其中緣由。

光是把這兩張圖表放在父皇面前,說服力還是不夠的。

李承乾又想到了太醫署,道:“寧兒,現在太醫署的大夫們都還在嗎?”

寧兒回道:“只有甄權老先生在。”

李承乾聞言起身,盤腿坐久了,站起身時雙腿痠麻,圖表做了兩份,另外一份留在東宮。

咬了咬牙,活動一下腿腳,李承乾帶着自己的圖表,再讓寧兒與小福擡着一箱子的卷宗,匆匆離開了東宮。

李治早早就睡醒了,他從後殿走到了前殿,此刻前殿空蕩蕩的,撓了撓頭道:“咦?皇兄呢?寧兒姐怎麼也不在。”

李承乾帶着寧兒與小福走出承天門,眼前就是偌大皇城,正值休沐時節,天色也還早,此刻見不到行人。

從宗人府走過鴻臚寺,再到欽天監的邊上就是太醫署了。

裝着許多卷宗的箱子就放在太醫署門口,李承乾來回等着也沒見人,乾脆坐在了箱子上。

隨着天色越來越亮堂,寧兒匆匆離開,還在皇城外買了三張餅,與一碗羊骨湯。

撒了蔥花的羊骨湯是給太子殿下喝的,寧兒與小福一人吃半張餅就可以果腹了。

又過了半個時辰,也沒見太醫署的人來,卻見到了一個道士。

李承乾與這個穿着單薄道袍的道士對視了許久。

對方几次想要離開,卻又看了過來,幾次欲言又止。

最後在太子咄咄逼人的目光下,這個道士走上前行禮道:“殿下!貧道李淳風。”

剛年過三十的李淳風,此刻已有仙風道骨的模樣。

李承乾笑着與他握手,“原來是李道長,久仰了。”

古來有名的道士並不多,李淳風算是一個。

雖有些不適應太子這種握手的禮儀,李淳風還是一臉的笑容,道:“殿下因何在此?是身體有不適?”

李承乾朗聲道:“有人要害孤的兄弟姐妹。”

“啊?”李淳風驚愕出聲,又皺眉問道:“敢問是什麼人,這麼大膽子!”

李承乾又朗聲道:“不知道。”

“啊?”李淳風又錯愕了,嘴角一抽,組織了一番語言,道:“殿下,這又是何出此言?”

言至此處,李承乾拿出一張圖表,道:“道長請看,孤閒着無事做了一張圖表,從圖表上來看,年齡越小的女子,產子風險越高,甚至母子都保不住,或者母親保不住的病例比比皆是。”

李淳風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圖表,一眼看去,確實一目瞭然。

“現在,有人竟然想要將孤只有十二歲的妹妹早早嫁出去,這難道不是殘害人命嗎?”

李淳風聞言,神色一凜,在冷空氣哈了一口氣,低聲道:“這圖當真了得,”

“孤在東宮閒來無事。”

“殿下這閒來無事還真是厲害呀。”

大唐還沒有這種四四方方的圖表,這一目瞭然地記錄,如果能夠用在朝中又是一件大好事。

李淳風回過神,稍加思量當即就想明白了,太子所言的十二歲的妹妹是長樂公主,便知茲事體大。

連忙這個圖表收了起來,這件事可不能如此這麼大張旗鼓的當場宣揚。

他擠出笑容,作邀請道:“殿下可否隨貧道走一趟欽天監。”

李承乾頷首道:“孤就要在這裡,等着太醫署的大夫們來,孤要當着他們的面問個明白。”

李淳風又是行禮,勸道:“貧道願助殿下。”

李承乾板着臉道:“這種事不應該問大夫嗎?”

“殿下到底是年少了,有些事還請貧道細說。”

李承乾拿着圖表,又道:“暫且信你了,就去欽天監走一遭。”

帶着殿下走向欽天監,李淳風心裡還在嘀咕着,太子這年紀少年跋扈,不知事情輕重。

今天是什麼天日,怎這麼不順心,果然不該出門的。

終於將殿下請入欽天監,李淳風終於長出了一口氣,感覺自己拯救了大唐社稷一次。

李承乾打量着欽天監,這裡並不大,各種陣圖掛着不少。

在欽天監中央盤腿坐着一位老人家。

李承乾又問道:“這位是?”

李淳風做了個噓聲的動作,而後先請着殿下坐下,道袍的袖子很長,只不過在太子面前,此刻雙手侷促得有些不知放在何處,乾脆就擺在膝上,低聲道:“殿下,是不想讓長樂公主出嫁?”

李承乾頷首。

李淳風又道:“所以殿下拿出了這個圖。”

李承乾依舊頷首。

“殿下,這件事不能這麼做的。”

“李道長可有賜教?”

李淳風擺手道:“賜教說不上,只不過朝野上下對長樂公主的婚事從去年開始就議論紛紛,殿下想要長樂公主不在這個時候出嫁,也不能就這麼坐在太醫署門前,大聲喊着有人要謀害公主殿下,況且……”

“哦?”李承乾蹙眉道:“那道長是認爲孤做錯了?”

“唉!”李淳風重重一聲嘆息,道:“貧道,是一個道士。”

李承乾頷首道:“嗯,這顯而易見。”

“其實要做好一個道士察顏觀色很重要。”

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385.第385章 登基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175章 莫要內耗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第66章 大將軍教導第101章 東宮爭吵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第163章 杖責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第43章 一朝一夕間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267.第267章 蘇亶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386.第386章 新年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250.第250章 夜釣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219.第219章 調令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第85章 兵馬未動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375.第375章 登泰山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第323章 新爺孫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321章 臂膀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131章 折衝府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第33章 孫神醫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第83章 頡利的近況第70章 家事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101章 東宮爭吵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314章 臘月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257.第257章 活捉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35章 越活越平庸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572章 長安再見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174章 分寸第47章 伏允的下場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第167章 夏收
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385.第385章 登基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175章 莫要內耗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第66章 大將軍教導第101章 東宮爭吵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第163章 杖責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第43章 一朝一夕間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267.第267章 蘇亶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386.第386章 新年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250.第250章 夜釣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219.第219章 調令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第85章 兵馬未動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375.第375章 登泰山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第323章 新爺孫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321章 臂膀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131章 折衝府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第33章 孫神醫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第83章 頡利的近況第70章 家事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101章 東宮爭吵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314章 臘月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257.第257章 活捉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35章 越活越平庸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572章 長安再見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174章 分寸第47章 伏允的下場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第167章 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