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指指點點

第109章 指指點點

因月季花香味濃郁,即便是凝固在肥皂中,只要洗過之後,身上還會帶着月季的香味。

這種香皂對突厥人,或者是對西域人,甚至吐蕃人來說就是一種莫大的吸引人。

因爲他們生活的環境太需要香味了。

這也是讓杜荷控制肥皂數量的原因。

杜荷的商隊會一直壯大,從當初他只是將手中的錢變成勞動力的資產,現在他需要將成本投入到商隊,現在需要結識更多的商人,或者是西域商人,這些商隊就像是一個個提着燈的人,他們摸索出來的商路會成爲一幅新的地圖。

這幅地圖上會標註出哪裡的西域人更富裕,哪些突厥人擁有更多的戰馬。

如果將商業當作戰略,這個王朝便能夠將關外諸國滲透成篩子。

寧兒咬斷了線頭,她對自己的成果很滿意,“殿下,書袋子做好了。”

李承幹接過這個書袋子,這更像是後世的單肩包,可以內部放很多書,“這個書袋子要是被弟弟妹妹看到了,她們一定會人手想要一個的。”

書袋子的外皮用的是皮革,手感很厚實,袋口用一根繩子串着,只要用力一收,袋口就會合上。

殿下看着袋子一臉的滿意,寧兒的臉上也有了笑容。

“按照殿下的吩咐,奴婢還在縫了許多側袋。”

“嗯,大小都很不錯。”李承干將自己的水杯放入一旁的側袋中,正好可以放入。

收拾好眼前的文書,李承幹便閉着眼,躺在椅子上休息。

一直到了傍晚時分才睡醒,將一迭迭紙放入書袋子中,李承幹揹着袋子走出東宮。

從東宮西池院走出來,這裡顯得荒涼很多。

腳步從荒草叢生間的小道走過,這是宮裡的一片年久失修的地方,想着再攢一些銀錢,用來建設皇宮,再攢個十萬貫用來修建長安城。

將長安城那些破落的坊市修建好,就能借此提高長安的人口。

住在長安城的人越多,長安城的經濟活動就會越活躍,人口多了勞動力也就多了。

有了足夠的勞動力,才能讓長安更富有。

有人的地方纔能更富裕,人要是都走了,勞動力也就跟着離開了,留下就只剩下了蕭條。

現在皇帝住在長安,人就會留在長安城,有人的地方纔會大興建設。

但要是人都走了,一切也就沒有意義了。

寧兒跟在太子殿下身後,跟着殿下的腳步走過這條荒涼的小道。

從司寶庫走出東宮之後,走過金水橋便到了玄武門,太液池就是從這條小河流入宮內,成了一個小池塘。

李承幹一路從玄武門走出來,向守在這裡的尉遲大將軍笑着打招呼。

尉遲恭笑道:“太子殿下,這是來看望陛下?”

“是呀,也不知父皇住在這裡是否順意,孤還要來看望弟弟妹妹。”

“陛下常說這裡也是個避暑的好地方。”

李承幹跟着大將軍走在太液池邊。

“皇兄!”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聽到弟弟妹妹響亮的嗓音,李承幹氣餒搖頭。

李治與高陽公主,正在太液池中划着船,船上還有太監候着。

李承乾道:“注意安全。”

李治用力劃了幾下船槳,讓船距離皇兄近一些,他擡手道:“皇兄揹着的袋子裡裝着什麼?”

李承幹提了提肩膀上的書袋子,道:“當然是好東西。”

聞言,李治讓小船靠岸,快步走到了岸邊,追問道:“什麼好東西?”

“等見了父皇,你就知道了。”

走到別苑前,這裡的水車已經重新裝好了,李承幹低頭看向連接處,這做工一看就是宮裡的工匠修好的。

就算是弟弟妹妹拆了它,父皇寵溺的弟弟妹妹,會讓工匠來修。

李治有些尷尬地低頭笑着。

李承乾沒有說話,而是走入別苑內。

長孫皇后正坐在牆邊的陰涼處,捧着一卷書看着,小兕子睡在一旁的椅子上,還有宮女給她扇着風。

“承幹。”長孫皇后笑道:“這些天在東宮可好?”

李承幹放下肩膀上的書袋子,道:“挺好的。”

書袋子一放下,李治便急忙上前解開繩子,打開袋子看看裡面是什麼。

李承幹在母后身邊坐下,又看向李治,等他見到了書袋子裡是厚厚一迭考卷,他的臉當即垮了下來。

像是看到了特別嚇人的東西,快步跑開了。

李承幹接過宮女遞來的涼茶,慢條斯理喝着。

皇后先是看了一眼安靜站在一旁的寧兒,低聲道:“朝中若有不好抉擇的事,一定要多問問你的老師,也可以來問問你父皇。”

李承幹蹙眉道:“今天,舅舅也這麼說。”

“伱父皇還在睡着,多半還要小半個時辰纔會醒。”

李承幹打量着這個小院,從一開始建成這裡還很空曠,不過現在放着許多傢俱,就顯得有些擁擠了。

聽着母后的話語,回道:“兒臣今天來只是來給弟弟妹妹送考卷的,與母后說會兒話,兒臣就離開了。”

長孫皇后從一旁拿起一卷書道:“這是青雀編寫的括地誌第一卷,他讓人送來想讓陛下看,陛下看了之後也是讚不絕口。”

李承幹拿過書卷,打開細看,這是一篇關於關中風貌的記述,以及黃河上游的水土簡述。

內容很長,短時間看不完。

李承幹匆匆過了幾頁,道:“好像還是有些不完整。”

長孫皇后觀察着這個兒子,氣色確實比以往更好了,伸手搭在兒子的肩膀上,這肩膀也更堅實了。

心中滿意承乾的變化,低聲道:“聽聞你還在練習箭術?”

李承幹稍稍頷首,“父皇的箭術了得,兒臣雖說天資平庸,可也不能從此就讓我們家最引以爲傲的箭術落寞了。”

“爺爺也說過,我們李家的兒郎就應該是身體強壯的。”

“承幹,你這兩年的變化很大。”

李承乾道:“以往在練的時候,很多時候累得擡不起手,擡不起腳,但咬咬牙便能克服。”

長孫皇后低聲道:“你的心性堅韌,這很好,但爲人處世也要多與他人學學,這與你練箭術不同。”

“原來母后還在擔心兒臣將來找不到一個好妻子。”

長孫皇后捂嘴輕笑着,道:“本宮的孩子怎會找不到好妻子,母后與你父皇一定給你尋個最合適的人選。” “那就多謝母后了。”

李承幹喝完了杯中的涼茶,輕聲道:“兒臣就先回去了。”

人剛站起來,就聽到了屋內的話語聲傳來。

“怎麼?你就這麼不願意見朕?”

看到父皇穿着一身寬鬆的衣衫,李承干將考卷從書袋子中拿出來,道:“兒臣是不想打擾父皇休息。”

李世民雙手揹負,沉聲道:“青雀的括地誌朕看過了,寫得很不錯。”

李承干將括地誌的第一卷放入自己的書袋中,道:“還有一些方面需要完善,寫得不夠細緻。”

“還要如何細緻?”

“水土寫得不夠完善,關中百姓種的是什麼,收穫如何?這些都沒有寫的。”

“都說東宮太子嚴於律己,對自己的弟弟也這般嚴苛。”

李承乾重新背上書袋子,又道:“不如括地誌改個名字,就叫做地理。”

李世民撫須道:“地理?”

“既然要寫傳世的經典,那就一定要精益求精,絕對不能敷衍了事。”

父子倆三言兩語語氣重了幾分,小兕子睜開眼,還有些呆滯從椅子上坐起來,正在確認周遭的環境,而後她爬到母后的懷中,目光又瞧着正在爭論的父子兩人,她咧嘴笑了笑。

李世民沉聲道:“聽說你將互市而來的賦稅都用在了河西走廊的四郡上。”

李承乾道:“正是。”

“爲何不早與朕說。”

李承幹雙手揹負,道:“既然父皇將朝中用度交給了兒臣,那麼此事自然是兒臣來主張,當初解除禁足就說好的,一切以兒臣的意見爲主。”

李世民冷哼道:“以往可沒人敢這麼與朕說話。”

李承乾笑道:“難道父皇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李世民移開目光,又道:“既然互市的銀錢是你賺來的,由你花出去,朕也不會攔着你。”

“多謝父皇體諒。”

長孫皇后抱着女兒,給她喂着水,這孩子的明亮的眼睛一直看着門前的父子兩人。

話不過投機半句多,父子倆頗有一種道不同不相與謀的感覺。

尉遲恭站在一旁大氣不敢出,別看現在的太子年少,這個太子可一點都不簡單,如今也在朝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畢竟揍了李元昌一頓,還能夠繼續執掌大權,依舊深得陛下信任的人可不多。

“兒臣,告辭了。”

“慢着。”李世民又道:“近來宗室那邊對你的言辭依舊頗多。”

李承乾道:“是嗎?又想讓兒臣揍他們嗎?父皇放心這一次不會被人抓到把柄的。”

“朕沒讓你揍人。”

“那父皇是什麼意思?”

“你走吧,朕多與你說三兩句話,便覺得牙疼。”

李承幹提了提肩膀上的書袋子道:“兒臣告退。”

等這個兒子走遠了,李世民指着他的背影道:“你看看這個混賬小子。”

尉遲恭勸道:“陛下,其實太子殿下修建河西走廊四郡,軍中將領都十分讚許。”

李世民道:“連你也這般讚許嗎?”

尉遲恭連忙道:“讓太子殿下主持朝中用度,正是因陛下英明。”

李世民揮袖道:“等李義府在河西走廊闖了禍,你看太子他還敢不敢在朕面前這個跋扈。”

在滿朝文武眼中,當今陛下是英明的,當今太子是賢明的。

一個英明的皇帝與一個賢明的太子,讓大唐的滿朝文武覺得,大唐百年內一定會是鼎盛的。

人都是有憧憬,可對東宮太子來說,大唐的脫貧致富路很難,至少現在還沒有任何的起色。

整個關中除了涇陽,絕大多數人還是一片赤貧的景象。

如果土地分配是大唐的人均財富象徵,未免也太單薄了,這種單薄是經不起天災的。

糧食的保有量是一回事,如果充裕的物質基礎以及生產力能夠戰勝天災了。

那樣纔會讓這位太子踏實一些。

經過三天的批註,李承干將李泰的括地誌第一卷作出了很多批註,多是一些需要補充的地方。

魏王府邸,李泰見到了原本交給父皇的括地誌第一卷,不知爲何會在了東宮太子手裡,也不知爲何皇兄會做出這麼多的批註。

李泰翻看着一頁頁被標紅的地方,每每多看一眼,便覺得扎眼。

幾十個文學館的編撰,站在原地不敢吱聲。

終於,李泰忍不住了,他重重將書卷丟在地上怒道:“來人吶!”

僕從快步上前道:“魏王殿下有何吩咐?”

李泰氣得有些哆嗦,他咬牙切齒道:“安排人手,今天要去東宮問問皇兄究竟是什麼意思!”

王珪勸道:“魏王殿下,萬萬不可呀。”

李泰閉上眼,幾次深呼吸道:“老師,他東宮太子不參與括地誌編撰,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成果,可他竟然還在這上面指指點點,有本事他來主持編撰,憑什麼!”

王珪道:“太子是殿下的兄長,既然是兄長吩咐,殿下還是莫要頂撞的好。”

李泰低聲道:“老師,他還要將括地誌改名,以後要叫地理。”

王珪撫須道:“這也未嘗不可。”

李泰氣得鼻孔出氣,面色漲紅,氣得一腳踢翻了眼前的桌案,道:“他還說孤將來一定會羨慕成就?好一個成就,你東宮太子三言兩語,我這個魏王就要對此甘之如飴?”

氣得李泰拿起一旁的茶碗摔在地上。

嚇得一羣文學館編撰一個哆嗦。

李泰氣得來回走着,怒道:“文學館編撰括地誌,他東宮太子都要橫插一手!”

王珪撿起地上的括地誌第一卷,看着每一頁被標註的所在,緩緩道:“太子殿下是將魏王的這卷括地誌全部看完了。”

李泰道:“那又如何!”

“既然太子殿下能夠耐心看完,也足可見太子對此書的重視,若魏王殿下現在要去頂撞東宮,老朽不攔着。”

493.第493章 李孟嘗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323章 新爺孫488.第488章 陳子昂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441.第441章 塞人385.第385章 登基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第15章 你猜我猜?第326章 蘇亶家事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第37章 舅爺與舅舅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第146章 早朝缺席339.第339章 議東征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第77章 立冬宴席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13章 耿耿於懷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82章 搶還是買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429.第429章 讓步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33章 孫神醫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478.第478章 臣慚愧第101章 東宮爭吵499.第499章 千秋殿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367.第367章 看洛陽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第45章 冒失舉薦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第131章 折衝府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279.第279章 清查第2章 “人肥”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146章 早朝缺席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18章 彪悍的早朝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第573章 終章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33章 孫神醫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
493.第493章 李孟嘗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323章 新爺孫488.第488章 陳子昂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441.第441章 塞人385.第385章 登基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第15章 你猜我猜?第326章 蘇亶家事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第37章 舅爺與舅舅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第146章 早朝缺席339.第339章 議東征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第77章 立冬宴席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13章 耿耿於懷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82章 搶還是買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429.第429章 讓步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33章 孫神醫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478.第478章 臣慚愧第101章 東宮爭吵499.第499章 千秋殿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367.第367章 看洛陽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第45章 冒失舉薦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第131章 折衝府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279.第279章 清查第2章 “人肥”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146章 早朝缺席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18章 彪悍的早朝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第573章 終章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33章 孫神醫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