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

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

李道宗微笑着道:“晉王殿下長高了許多。”

李治回道:“我還會接着長高的。”

李麗質又端來了一些剝好的蒜,放在一旁,而後在弟弟身邊坐下,與皇兄,皇叔一起圍着火堆而坐。

李慎問道:“爲什麼那些人總是想要議論皇兄。”

他說話時一臉的鬱悶,替皇兄覺得委屈,又無可奈何。

李治揮了揮拳頭,道:“真該他們都罷了官!讓皇兄一個人說了算。”

他話音剛落,李麗質伸手一個暴慄打在他的後腦勺。

吃痛之下,李治捂着後腦委屈道:“姐!”

李麗質板着臉,“往後你要再說這種話,就不是隻有這一下了。”

李慎拉了拉皇兄的衣袖。

李治不悅道:“作甚!”

李慎小聲道:“就算是要將他們的官全部罷了,也與皇兄無關呀。”

李治捂着後腦勺還一臉鬱悶。

這些孩子的表情盡收眼底,李道宗道:“太子殿下想要圖謀的是更大的事。”

李承幹頷首,“孤打個比方,假設關中有足夠多的工作,人們還知道關中各縣都有供孩子讀書的學舍,並且這裡是一片十分富裕的地界,那就會有源源不斷地人走入關中。”

“哪怕是大西北的河西四郡,孤也希望可以在西域的荒地上植樹造林。”

李承幹又在地上畫了一個圓,忽然傻傻一笑,道:“可能孤的理想有些不切實際吧,可關中就是一盤棋,需要朝堂中樞來調度,皇權要直接下達到縣,而不是隻在朝堂上說說話而已。”

“所以孤很討厭士族把控地方,皇權施行不得?”

“有要求,有目標,有事做,就要直接下達,並且執行,且方略高效實用,孤不想與他們講道理,與他們就事論事,這樣失去了效率不說,也會失去一些絕好的機會。”

“孤纔會這樣罷了他們的官,如果他們覺得跟不上現在的腳步,覺得自己的能力不夠,早點走人孤也會成全他們。”

聽太子說完這些話,李績目視西北方向,此刻他也不想去看太子的臉,因這個時候太子就差把“強權”二字寫在臉上了。

李治與李慎雖說聽不懂,可皇兄的話語很有感染力,莫名挺直了腰背,聽得很認真。

“是呀,他們都說孤很偏執。”李承幹釋然笑道:“有些事上就是要偏執,要斤斤計較,朝堂中樞真正需要做的就是爲萬千黎民保駕護航,能不計較嗎?”

李道宗停下了撫須的動作,這位太子的看待世事的角度竟是這樣的?

太子說出這些話時,語氣很平淡,似乎在說一件很平常或是理所當然的事。

這些話也只是說給眼前幾個孩子聽,如果這些話放在朝野上,這位太子多半又會被彈劾。

“殿下。”

聽到身後的話語,李承幹回身道:“叔叔覺得孤說得不對?”

李道宗擺手道:“老夫正想說涇陽的一批成豬今年就可以賣了,來年開春天氣轉暖之後,高陵縣說,明年也可以賣醬油了,只不過高陵縣的醬油作坊也是杜荷的。”

尷尬一笑,李道宗咳了咳嗓子,道:“杜荷總是能先人一步賺到錢也沒什麼,反正他是個大善人,也沒人去議論他。”

一陣冷風吹過,李道宗緩緩道:“眼下就這些事。”

李承幹揣着手,靠着身後已沒了葉子的棗樹,“養殖業規模要加以控制,最好各縣分散開,東西橫向保持距離,還要多樣化,各家能夠散養也挺好。”

“老夫明白了,若是杜荷的豬肉賣得好,那麼就會有各縣採買馴服後的小豬,並且醬油也能有了買賣的需求,而渭南縣的大蔥也能更好賣,這就是一盤棋。”

李承幹遞上一碗熱水道:“以後的事還要有勞叔叔了。”

李道宗嘆道:“唉,老夫沒有殿下這般的天賦,能夠管好許敬宗便覺得已足夠了。”

李承乾笑着看向正在玩雪的弟弟妹妹。

東宮太子帶着孩子們出宮玩耍了,而皇帝也出來散心。

尉遲恭跟在一旁道:“陛下,末將讓人去查探了,太子在長安的東面滑雪。”

“嗯,朕知道。”

本以爲陛下是來看望太子的,而太子就在長安城的東面,可是陛下偏偏要往長安城的西面走。

走到咸陽縣,李世民見到了一個身影,這個身影穿着尋常村民一樣的粗布衣裳,只是他梳理起來的發冠讓他在尋常村民中顯得鶴立雞羣。

一眼就能看到扛着一個扁擔的是李恪,他挑着兩擔黃土。

李世民低聲道:“他好像很辛苦。”

尉遲恭沉默不語。

李世民又問道:“恪兒在笑什麼?”

尉遲恭低聲道:“末將這就讓人去將他帶來。”

“不要驚擾這裡的人。”

“喏。”

尉遲恭從身後的護衛中挑選出一人,命他脫了甲冑,去見吳王。

不多時,吳王李恪便被帶來了,穿過一片樹林走到父皇面前,還笑呵呵地模樣,嘴裡呼着熱氣。

先是看了一眼這個兒子,衣衫上沾着的黃泥,李世民問道:“你還笑?”

李恪擦了擦被凍得從鼻子流出來的清鼻涕,笑着道:“這半月來兒臣過得很盡興。”

“承幹命你來這裡做苦力,朕還以爲伱會抱怨。”

尉遲恭也很奇怪,要是現在這個時候吳王對太子所有抱怨都是應該的,怎麼會高興?

李恪又道:“孩兒覺得這些天莫名地輕鬆,也不知道怎麼了,就是很高興。”

李世民思量片刻,再次打量着這個兒子,問道:“因何高興?”

李恪撓了撓頭,他也不知該如何高興,想了想又想,忽然想到了什麼,眼神一亮,解釋道:“前兩天,劉縣丞的妻子生了一個兒子,孩子平安降生,咸陽縣的縣民很高興,他們都在笑,兒臣也不知道怎麼了就很高興。”

李世民沉默不語。

李恪又道:“還有我們修好了官道,官道上更平坦了,他們都說以後會更好的,那些人高興了,兒臣心裡也着實高興,那都是兒臣與他們用一斗斗的泥沙修好的道路。”

“走在自己修好的官道上也很舒服,兒臣這些天都很輕鬆。”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李恪是個不會說謊的孩子,他的笑容是真心實意的。

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李世民接着道:“承幹說過讓你回軍中的事嗎?”

李恪道:“說過。”

想到承幹還記着他的弟弟,當父皇的心裡也踏實了許多,李世民緩緩道:“你的母妃很擔心你,去看看她。”

“喏。”

李恪正要離開又連忙走回來道:“父皇,那兒臣以後還需要在這裡做苦力嗎?”

李世民沉聲道:“隨你。”

至於回軍中的事父皇又沒有說之後的安排,李恪發現差點忘了這事,翻身上馬,又有些猶豫,回頭看了看身後的咸陽縣。

“既然這裡的縣民都原諒你了,往後你可以多出來走動。”

“喏!孩兒這就去看望母妃。”李恪好久沒有騎馬了,他提着繮繩,一夾馬腹,馬兒嘶鳴一聲便朝着長安城而去。 這些孩子忽然間好似都長大了,今年的承幹也十七歲了,李泰也十五歲了。

尉遲恭問道:“陛下,是否要去見見劉仁軌。”

“不了。”李世民邁步走向另一邊。

尉遲恭帶着護衛一路護衛着陛下,沿途又佈置了斥候。

一直走到涇陽縣邊上,李世民望着遠處這個村子。

寒風迎面吹着,陛下目光如炬,掃視着整片村子。

“杜荷的作坊在哪裡?”

聞言,尉遲恭指向最大的一間屋子,道:“就是此處。”

站在遠處去看,還能見到村子四周有看守的民壯,看起來護衛得還挺嚴實的。

尉遲恭又解釋道:“聽說外人不能進入涇陽縣,進入縣內還要說明意圖,是否能夠靠近作坊,還要得到應公的允許。”

“以前的涇陽縣只是小小的一個村子,如今有這麼多民戶了?”

“回陛下,去年開始遷回涇陽縣的人不少。”

“承幹這孩子將這裡看得很重。”李世民打量着這裡的房子佈局,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村子,沒什麼特別的,至於那些民壯也都是手執棍棒而已。

遠看能夠見到作坊中走動的身影,這裡的人都很忙碌。

李世民沉聲道:“這都是杜荷的家產,就算是他再富有,朕也不能做出奪人家業的事。”

尉遲恭聽着話語,想着話語中的話外音。

這麼富有的一個涇陽,換誰都是眼紅的,從建設涇陽縣開始杜荷從中賺得了數不清的銀錢。

誰也不知道這個杜荷公子到底有多少錢。

而且圍繞在杜荷身邊的怪事很多,他總是能夠先一步做好準備,賣出貨物賺取第一筆銀錢。

當初的椅子也是,互市也是杜荷先賺取了第一桶金。

尉遲恭道:“陛下,末將聽說現在突厥人已不要肥皂了,回鶻人也不願意將自己的戰馬換肥皂。”

“他已經得到了足夠的好處,突厥人要不要肥皂與他沒關係了。”

已有縣民注意到了這裡的兵馬,李世民收回目光坐上了馬車,吩咐道:“回去吧。”

“喏。”

翌日,李恪又一次來到了咸陽縣。

劉仁軌吃着一張餅,手捧着一卷書坐在縣衙門口,見到來人有些意外,道:“吳王殿下怎麼回來了?是又闖禍了?”

“沒闖禍。”李恪拿出兩隻肉包子,遞給他一隻。

“謝吳王。”劉仁軌接過包子啃了一口,嚼着油水充足的肉包子。

“這是長安的新吃食,好吃吧?”

“嗯,好吃。”劉仁軌又咬了一口包子,遞給他一枚銅錢,道:“往後不用送來了,自家有做吃食。”

李恪接過銅錢,吃着大肉包子,道:“這個包子五錢一個。”

劉仁軌掏了掏袖子,又拿出三枚銅錢,真是不夠。

李恪笑道:“以後再給吧。”

劉仁軌咬了兩口包子,便有些不捨,匆匆跑入衙內,出來的時候包子就不見了。

也不用多問,多半是給她的夫人吃了。

李恪三兩口將手中的包子吃了,道:“冬至那天與父皇在東宮用飯,皇兄說你肯定是大唐第一個被窮死的縣令。”

劉仁軌繼續吃着剛剛沒有吃完的餅,重新坐下來。

嚼着餅,他嘴邊的鬍子也跟着動,回道:“有朝中俸祿就夠了,能養得活家人。”

李恪湊近道:“關中每年都要評選模範縣。”

“知道。”

“去年你才上任,京兆府已經開始評比去年的模範縣,今年你若能做出成效,來年評上模範縣就能夠京兆府的扶持。”

劉仁軌用力嚥下口中有些乾的餅,低聲道:“以往在陳倉任職縣尉,還不知道關中有這麼多的規矩。”

“現在你知道了?”

“知道了,關中的官不好當。”

李恪道:“那是自然,自從皇兄掌關中農事之後,朝野上下都知道,關中的官不好當。”

劉仁軌接着道:“這縣官某家會好好當,不用吳王殿下擔憂。”

這人執拗得不好勸,李恪覺得有些無可奈何,乾脆也不管了,跟着一羣縣民去修溝渠。

長安城內,許敬宗要早早地去京兆府當值,路過幾個正在喝着酒的文人。

有人低聲道:“他是不是許敬宗?”

“就是他!將我等在酒肆打得好是狼狽。”

“他現在就一個人!”

“弟兄們,報仇!”

許敬宗還走在街道上,卻見身後跟上來不少人。

下意識加快了腳步,見對方還跟着,許敬宗罵道:“孃的!最近真是事事不順心。”

他回道:“爾等可知老夫是京兆府少尹。”

話音剛落,一個拳頭便打了過來。

許敬宗吃痛捂着鼻子,咬牙道:“老夫與爾等拼了。”

警告沒用,還是對方先動的手,許敬宗忍無可忍,迎面衝上了幾人。

清晨安靜的街道上,因爲這一羣人熱鬧了起來。

魏昶從巷子裡衝出來,飛身一腳踢翻一人。

許敬宗朗聲道:“多謝魏兄相助。”

魏昶身手了得,一出手便打倒了幾人。

對方見許敬宗有人幫着,便逃命般離開。

幾人倉皇逃到萬年縣的一處酒肆內,有一羣權貴子弟剛從宿醉中醒來。

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554章 無底洞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27章 長安傳聞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第159章 父子春遊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第519章 待價而沽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第531章 只有利益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503.第503章 老君山第62章 對錯215.第215章 存糧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第45章 冒失舉薦337.第337章 “奇觀”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243.第243章 雪後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379.第379章 歸長安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270.第270章 新家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96章 以前的事第150章 仗義出手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第97章 謠言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181章 老師家事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323章 新爺孫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368.第368章 新設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478.第478章 臣慚愧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第535章 有很多人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第524章 同盟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267.第267章 蘇亶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326章 蘇亶家事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514章 驚蟄第70章 家事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77章 立冬宴席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第121章 負重鍛鍊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
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554章 無底洞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27章 長安傳聞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第159章 父子春遊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第519章 待價而沽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第531章 只有利益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503.第503章 老君山第62章 對錯215.第215章 存糧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第45章 冒失舉薦337.第337章 “奇觀”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243.第243章 雪後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379.第379章 歸長安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270.第270章 新家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96章 以前的事第150章 仗義出手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第97章 謠言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181章 老師家事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323章 新爺孫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368.第368章 新設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478.第478章 臣慚愧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第535章 有很多人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第524章 同盟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267.第267章 蘇亶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326章 蘇亶家事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514章 驚蟄第70章 家事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77章 立冬宴席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第121章 負重鍛鍊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