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

當今陛下與吐蕃贊普的談話內容在坊間的口耳相傳,以及人們的抄錄中傳播。

如果說大唐真有報紙的話,這大概就是人們對報紙與生俱來的需求。

但大唐沒有報紙。

朝中也沒有這種打算。

前來長安的貴客們過得很不舒服。

受不了一直被唐人叫囂的吐蕃大臣桑布扎,他正在京兆府門前請求京兆府尹主持公道。

其實長安城的人是很淳樸的,人們分得清是非好壞,分得清是誰不識好歹。

在這個物質如此匱乏的大唐,人們的淳樸就像是荒漠中的一棵樹,十分地難得可貴。

“多淳樸的長安人。”許敬宗坐在京兆府由衷地言道。

“他還在門外站着,請我們主持公道。”

劉仁軌板着臉說着。

許敬宗狐疑道:“公道嗎?”

如今京兆府少尹的劉仁軌身披緋色官袍,他蹙眉道:“那府尹就打算坐視不管嗎?”

許敬宗坐在官衙的上首座,稍稍擡頭便見到了懸在頭上的恪盡職守四個字。

思量片刻,許敬宗又趕忙坐正,“老夫身爲京兆府尹自然不能坐視不管,陛下向來是嚴苛的,京兆府官吏行事皆是如履薄冰。”

“如履薄冰?”劉仁軌道:“聽聞昨日京兆府的幾個文吏又在門下省與人打架,驚動了金吾衛。”

許敬宗痛苦地扶着額頭道:“是老夫沒有管束好他們。”

“還有……”

見對方還要說,許敬宗忙伸手示意他打住,道:“劉少尹,你是說就因爲老夫是個什麼樣的人,老夫手下的官吏就會是什麼樣嗎?”

“下官絕無此意。”

許敬宗再道:“老夫是京兆府尹,又是禮部尚書,這些事自然是要看管的,以後勸告人們,讓他們別去吐蕃人的住處鬧事,與人爲善。”

言罷,見不良帥魏昶快步走入官衙內,他穿着藍色的衣袍,頭戴布巾,叫罵着,“他孃的!這幫波斯人瞎了眼的,見一次揍他一次。”

劉仁軌板着臉看向魏昶,府尹剛還說與人爲善……

魏昶還在計較着今天的差事,站在一旁甚至嘴裡還嚼着一顆棗。

許敬宗咳了咳嗓子道:“其實魏老弟辦事還是很得力的,劉少尹莫要氣惱。”

劉仁軌接着道:“京兆府對待惡徒自然要比惡徒更兇,但若吐蕃使者在長安有了意外……事關鬆州局勢。”

魏昶站在一旁扣着指甲縫,絲毫沒覺得眼前的府尹與劉少尹之間的氣氛有什麼不對之處。

許敬宗忙問道:“讓你去查波斯人查問得如何?”

魏昶這纔回道:“他們想要買大唐的兵馬,某家將他們的金子全部收繳了,明明是他們私買人馬,還罵某家是劫匪,這長安不識好歹的人,真是越來越多了。”

許敬宗問道:“金子呢?”

“交給御史臺了。”

許敬宗欣慰一笑,道:“以後遇到這種人就該打死,以免覺得我們京兆府辦事不夠爽利。”

“府尹說得是,還有下回,一定打死他們。”

自從京兆府經過朝中劃分之後,府尹便掌握着緝拿與治安職權,而各縣田畝的職權落在劉仁軌的手中。

劉仁軌道:“那桑布扎還在門外嗎?”

魏昶點頭。

當初的京兆府尹是江夏郡王,那時候的京兆府辦事就是強硬的,自從這個許敬宗掌權,大有一種變本加厲的架勢。

但這種變本加厲沒有用在尋常的坊民與縣民身上,許敬宗還是一直保持着以前的作風,哪怕是真有鄉民闖禍了,在權貴與鄉民之間,京兆府還是會給鄉民幫偏架。

就像是這一次,吐蕃人的遭遇,許敬宗也大有一種熟視無睹的架勢,巴不得那些吐蕃使者被人打死……或者別的之類的。

許敬宗是陛下的親信,自任職涇陽縣的縣丞開始便爲陛下做事。

現在,松贊干布不理會陛下的好意,許敬宗身爲陛下的親信,要說他心頭沒氣是假的。

敢拒絕陛下的好意,他松贊干布還能活在長安城,都是他許敬宗大發慈悲。

見怎麼勸許敬宗也沒用,這人根本勸不動,但凡他許敬宗要管的事就一定要管,不想管的事也絕對不會去碰。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劉仁軌還記得當初結識許敬宗時他還是京兆府的少尹,那時候他也是一位酷吏。

看來許敬宗是任由長安城的民壯去找吐蕃人叫囂了。

劉仁軌只好放棄了勸說,手頭上還有不少事,該勸的也都勸了,餘下與自己也無關。

走到京兆府的門口,劉仁軌細想着現在的京兆府,很複雜。

官衙外,劉仁軌見到了站在這裡的桑布扎,道:“回去吧,只是叫囂而已,沒人動手鬥毆之事,即便是也有,也不見得是京兆府來管。”

桑布扎用吐蕃人的禮儀以示尊敬,而後便離開了。

一個小吏快步跑來,道:“少尹,新豐鄉有位老漢家的田畝被幾個富家子弟踩踏了,說是剛種下了司農寺給的瓜苗。”

劉仁軌的臉色頓時鐵青,翻身上馬就來到了新豐鄉。

一位老農正在田地裡整理着瓜苗,有不少被馬蹄踩踏壞了,還有一些沒有被踩壞。

見到京兆府的官兵來了,一羣鄉民圍上前訴說着。

只要是京兆府的人,就能給各縣的鄉民公道,這是許敬宗十餘年間給京兆府立下的口碑。

劉仁軌還是佩服這位府尹的。

那位種瓜苗的老漢道:“他們是今年科舉及第的人,說是要去當官的。”

“有幾人?”

“十餘人……”

劉仁軌對身後的官吏朗聲道:“命不良帥拿人,全數拿下,一個都別漏下。”

“那吏部那邊……他們都是新晉的科舉入仕的官吏。”

劉仁軌回頭瞪了眼他們。

一衆官吏見到這眼神,當即行禮,道:“這就去安排。”

只要京兆府要拿人,關中各縣的村子都是官府的眼線,抓一個賊不算難,抓一夥人就更容易了。

劉仁軌安慰着這個老漢,道:“放心,我們京兆府一定將人捉拿,還要讓他們賠償。”

這位老漢穿着短衣,雙腳赤黑,他一直行禮說着謝。

當天夜裡,那一夥踩踏了瓜田的子弟就被押入了京兆府。

人是被藍田縣的民壯拿下的。

劉仁軌寫了文書,讓人趕在朝中各部下值之前送入了吏部。

翌日,這幾個科舉入仕的子弟就被吏部開革,踩踏的瓜苗是司農寺給的種子,還耽誤了時令。

當劉仁軌見到了對方的家屬來贖人,才知這些子弟是隴西門閥的人,他們在隴西橫行慣了,長安可不會慣着他們,這一點杜荷與程處默等人就頗有感觸了。

顏勤禮帶來了中書省的意思,道:“這件事交給御史臺了,派人去了隴西。”

劉仁軌朝着太極殿方向行禮,道:“陛下聖明。”

當天午時,劉仁軌親自帶着一袋銅錢給了老漢賠償,這位老漢只覺得耽誤了司農寺試種瓜苗,倒是對銀錢不甚在意。

京兆府行事就是這樣,要一直以鄉民爲主。

反觀此刻的吐蕃使者們,好像唐人並不願意讓贊普安心治病。

鴻臚寺卿郭正一帶着幾個太醫署的醫官,走入他們的宅院內。

看着在場的一衆吐蕃人,他轉身又關上了門,道:“奉旨前來看望贊普。”

松贊干布起身行禮道:“多謝。”

張文仲先是一番詢問,而後道:“現在咳嗽時胸腔會痛嗎?”

松贊干布頷首道:“比以往好多了。”

祿東贊瞪眼看向其餘的吐蕃使者,讓他們不要開口講話,也不要對大唐的官吏無禮。

張文仲思量了片刻,又道:“現在開始可以減輕藥量了。”

祿東讚道:“贊普的病多久能痊癒。”

張文仲道:“需要再看一段時日,我們太醫署的醫官每隔三日都會來看望,平日裡的飯食也清淡些,也不要急着回吐蕃,贊普如今若再回去,身居高原恐會加重病情。”

松贊干布道:“多謝。”

見幾個醫官陸續離開之後,郭正一接着道:“不知陛下的要求,贊普考慮得如何了?”

松贊干布沉默不言。

郭正一又道:“那就再多想想。”

祿東贊親自送郭正一到了門外。

皇宮,武德殿外,李承幹陪着爺爺正在下棋。

李淵蹙眉看着棋盤良久,低聲道:“朕的眼神越來越不好了,棋子都看不清了。”

“孫兒已贏了。”

李承幹大聲說着。

李淵側耳一聽,眯眼笑着。

爺爺上了年紀之後,不僅視力不好,現在的聽力也越發不好了,但老人家的心態一直很好。

就像當初他老人家說的,看不清也好,放眼望去,滿大街都是美人。

這何嘗不是一件美事?

李淵喝下一口茶水,嘆道:“聽聞昨日二郎又帶着一羣老將軍去打獵了?”

“嗯,父皇近來玩得不亦樂乎。”

“陛下,您該休息了。”一旁的內侍低聲道。

李淵這纔回神,拄着柺杖走向武德殿去午睡。

宮裡的內侍一直守在一旁,陛下就坐在殿外,時刻照顧着。

李承幹獨自坐在武德殿外,看着手中的一卷書,這是谷那律所寫的那捲貞觀書,其中分析了墨家與儒家的關係。

其中訴說着各種與品德相關的論述,這一點倒是可以與以往的東宮故事書聯繫起來。

其實墨家的理念也挺好,所謂兼愛首先要愛自己,再像愛自己那般,愛每一個人。

“陛下,趙國公與河間郡王打起來了。”

聞言,李承幹放下書卷頗爲頭疼,道:“怎麼了?”

內侍稟報道:“說是河間郡王覺得趙國公他們家搶了他家的兒媳。”

“打得如何?”

“趙國公被揪下了幾縷鬍子,河間郡王也是衣衫不整的,現在已被宗正寺的官吏勸住了。”

“舅舅與皇叔都一把年紀了,怎麼還這般胡鬧。”

內侍低聲道:“宗正寺卿想問問陛下要如何處置。”

李承幹擺手道:“找人醫治一番。”

“喏。”

話語剛吩咐下去,內侍又跑來,道:“陛下,河間郡王求見。”

李承幹轉頭看去,見到皇叔遠遠站在邊上,又道:“將皇叔請來,再去端兩碗麪。”

“喏。”

內侍稟報之後,李孝恭笑呵呵地大步上前行禮道:“陛下。”

李承幹忙扶起他,道:“皇叔不用多禮的。”

李孝恭不悅道:“這長孫老狐狸一把年紀了,沒想到他的招式還如此下作。”

看着皇叔衣衫上還有幾處被扯破的地方,後背還有些灰塵,李承幹幫着拍去。

李孝恭見陛下這般,又道:“老夫自己收拾就好。”

李承幹揣着手站在邊上。

李孝恭整了整凌亂的鬚髮,又正了正衣襟,擡頭看向武德殿內,道:“他老人家睡着呢?”

“嗯。”

內侍端來了兩碗麪條,麪湯清澈,碗上蓋滿了羊肉。

李孝恭拿着筷子吃着道:“老人家,身體如何了?”

皇叔還是老樣子,吃麪時狼吞虎嚥的,李承幹坐在一旁,先用筷子攪和麪,將麪條與羊肉攪和在一起。

叔侄兩安靜地吃了片刻。

李承乾道:“老人家嘛,看不清了,也聽不清了,神智倒是還清醒,侄兒近來清閒,這些天一直照顧着爺爺,叔叔放心。”

“嗯嗯嗯……”

李孝恭吃着麪條不住點頭。

“皇叔這些天還在陪着父皇遊獵嗎?”

“嗯,待關中入秋之後要去驪山秋獵。”李孝恭三兩口將麪條吃完,十分暢快地放下碗筷。

早在以前,也就是在東宮吃麪的時候,舅舅與皇叔就互相看不慣對方。

當年如此,現在也是一樣。

李承幹把碗中的麪條吃完,其實登基之後反倒是輕鬆了許多,許多事都有能臣干將去辦。

朝中依舊忙碌,自己這個皇帝倒不像當太子時這麼忙了。

李孝恭詢問道:“驪山行宮是不是可以修繕了?”

“是父皇讓叔叔來問的?”

李孝恭咧嘴笑笑,沒有否認。

李承幹嘖舌道:“還請叔叔告訴父皇,當初朕說大唐要實行儉樸之策,並且還要持續很多年,何以讓兒臣食言?”

李孝恭頷首道:“也對,要修也先修洛陽的皇宮。”

“還望父皇與叔叔體諒朕的難處。”

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第121章 負重鍛鍊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365.第365章 宴席第138章 從不退讓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207.第207章 演武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第573章 終章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第27章 長安傳聞第16章 德智體美第146章 早朝缺席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286.第286章 轉變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第161章 監察第525章 塞人騎兵243.第243章 雪後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116章 用心險惡第84章 戰書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176章 唐人的城207.第207章 演武267.第267章 蘇亶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362.第362章 祭拜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第132章 豪傑依舊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520章 戰前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270.第270章 新家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第12章 等暖風來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第27章 長安傳聞336.第336章 老府兵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第16章 德智體美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23章 太子游長安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420.第420章 戰象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56章 告老辭官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117章 善意的話
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第121章 負重鍛鍊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365.第365章 宴席第138章 從不退讓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207.第207章 演武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第573章 終章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第27章 長安傳聞第16章 德智體美第146章 早朝缺席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286.第286章 轉變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第161章 監察第525章 塞人騎兵243.第243章 雪後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116章 用心險惡第84章 戰書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176章 唐人的城207.第207章 演武267.第267章 蘇亶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362.第362章 祭拜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第132章 豪傑依舊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520章 戰前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270.第270章 新家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第12章 等暖風來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第27章 長安傳聞336.第336章 老府兵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第16章 德智體美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23章 太子游長安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420.第420章 戰象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56章 告老辭官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117章 善意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