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小女徐慧

同樣對紅樓故事牽腸掛肚的還有許國公高士廉,這位老人家如今年近六十,兩鬢斑白,五十五歲時任職吏部尚書,如今五十七歲還掌握着官吏升遷大事。

用當今皇帝的話來說許國公高士廉善於識人,而且熟悉門閥世家之事,識人善用。

此刻高士廉聽着身邊人唸誦紅樓的故事,神色很是享受。

忽又有太監腳步匆匆而來,“許國公,陛下召見。”

高士廉聞言整了整衣袖,走出了吏部,跟着太監朝着甘露殿而去。

甘露殿,李世民的面前放着一盆豆芽,這是宮裡按照勝光寺所言的辦法種出來的豆芽菜。

這位皇帝錯愕一笑,“沒想到不用土壤也能種出豆芽?”

在甘露殿內還有一位老人家,此人穿着一身布衣,名叫甄權乃是陛下親封的朝散大夫,精通藥理醫理。

甄權嚐了一口豆芽道:“陛下,豆芽本無毒,正如勝光寺所傳脾胃虛寒者確實要少吃,臣以爲若是作爲菜餚,也無不可,陛下也可以多食用。”

李世民頷首道:“如此說來,朕的太子果真發現了一道新菜餚?”

甄權作揖道:“恭賀陛下,恭賀大唐,得此豆芽菜。”

殿外傳來了咳嗽聲,李世民擡眼看去是高士廉來了,連忙起身相迎。

高士廉被攙扶着走入殿中,又是輕咳了兩聲,道:“陛下,老夫聽說是勝光寺的和尚自作主張將豆芽菜公之於衆的,而後太子殿下拿出了豆芽菜食用之法,這才令人信服,這豆芽菜出自東宮。”

李世民嘆道:“是呀。”

高士廉正色道:“也是多虧太子行事周全,之後纔拿出了豆芽食用之法,讓現在勝光寺的和尚們進退兩難,殿下聰慧,老臣爲陛下賀。”

李世民尷尬一笑道:“一點小聰慧而已,不足掛齒。”

要不怎麼說是太子留了一手呢,勝光寺那些自以爲是的和尚以爲他們真瞭解豆芽菜了,太子的這一篇食用之法,才道出了豆芽菜奧秘。

公之於衆就公之於衆吧,決不能讓那些和尚左右東宮的名聲。

而且還是勝光寺的和尚自作主張。

太子李承乾的這個做法,讓高士廉覺得舒坦。

高士廉是皇后的舅舅,更要稱一聲舅父,李世民也放下姿態道:“舅父覺得此事朕還需做什麼?”

高士廉擺手,道:“陛下什麼都不用做,全當不知這件事就好,太子殿下已做得夠好了。”

“不過殿下年過十四,來年就十五了,就要到了及冠之年,也該有人指導。”

“舅父覺得應該由何人來指導太子?”

高士廉回道:“于志寧不錯,近日有個叫徐孝德的來長安述職,此人歷任綿州巴西縣尉,洛陽府伊闕縣丞,雖隻身居縣丞與縣尉,但治理出色,而且深知民間情形與民間困苦,此等人物來匡扶太子最好。”

看舅父對太子滿意的神情,李世民嘆道:“這段時日,是朕疏忽東宮了。”

高士廉回道:“陛下身爲父親,對孩子要嚴苛,臣等明白陛下的苦心,若太子也能明白,那便是大唐之福。”

注意到陛下與高士廉的話語,甄權躬身告退。

還有三兩太監守在殿外,殿內就剩下了高士廉與李世民兩人。

“陛下,紅樓一書當真不是出自太子之手?”

李世民喝着酒水,漫不經心地回道:“他說是出自一個曹先生之手,可如今的東宮也好,當初的秦王府也罷,朕可從未聽說過有曹先生之名。”

高士廉蹙眉道:“以太子如今的年齡與閱歷是寫不出這等故事的。”

“唉……”李世民嘆息一聲又道:“男兒不該如此牽掛兒女情長,不應該寫紅樓的,多寫點爲國爲民,馳騁沙場,男兒馬革裹屍還的故事。”

高士廉笑着沒說話。

當然了對皇帝來說,如果太子寫的不是紅樓的故事,寫的是男兒爲家國征戰的故事會更好。

再從私心來說,這種故事可能寫着寫着就成了我的父皇。

誰讓現在的皇帝李世民在世人眼中,有着虎牢關一戰定乾坤的功績,更有着龍傲天般的上半生。

當然了,這些事都不是李承乾所需要考慮的。

也並不知道現在的這位高士廉與皇帝又在謀劃什麼。

東宮,剛修砌好了暖炕爐子的東宮殿內溫暖了許多,還有李泰送來的幾車木料,也足夠東宮能夠度過這個冬天了。

李承乾盤算現在東宮的所有家底,也就眼前的三塊巴掌大銀餅和一串銅錢。

這是現在東宮僅有的。

寧兒道:“殿下不該爲銀錢煩憂的。”

李承乾揣着手無奈道:“就像寧兒姐說的,只要我咳一咳,暗示一下就會有人搶着給我送錢?”

寧兒搖頭道:“殿下應該修養自身。”

李承乾反問道:“是呀,孤不該爲了銀錢發愁。”

寧兒重重點頭。

李承乾看着殿外晴朗的天空,嘆息道:“如果孤爲了銀錢而拉攏那些不該拉攏的人,恐怕會拉攏一些不該接近的人。”

寧兒還是點頭,神色滿意。

李承乾雙手又往袖子裡揣了揣,緩緩道:“寧兒姐,是想告訴我,李建成屍骨未寒,我不能走他的老路。”

聞言,寧兒俏目中多有煩惱,太子話雖然沒錯,可一口一個姐的聽着總覺得有些不舒服,道:“奴婢當不起殿下一聲姐。”

李承乾又道:“寧兒姐,你說父皇當年保留了這麼多東宮舊臣,我想要招攬人,勢必會引得當初李建成的舊臣心猿意馬。”

還是一聲姐,寧兒抿着嘴,越發着急,殿下越說越順口了,這要是傳到皇后耳中,而後還怎麼在面對皇后。

她擡起自己的手,纖細的手指想要敲一下太子的後腦,以示警告。

不過就要擡手敲下,她還是收回了手,內心放棄了這種大逆不道的做法。

忽又想,只要殿下懂事,自己這個奴婢受點委屈就受點,若有機會再向皇后請罪。

將這份心思藏在心底,寧兒沉默不語。

李承乾又道:“所以東宮的朋友越少越好。”

見寧兒依舊沉默,眼觀鼻,鼻觀心的模樣。

小福走來躬身行禮道:“殿下,近日越王一直都在東宮徘徊,形跡可疑。”

寧兒提醒道:“殿下,若是再不將紅樓的故事送出去,恐怕不只是越王,就連國子監與弘文館的讀書人都要瘋了,到時就不好收拾了。”

“孤知道了,將紅樓第四卷與第五卷也交給母后吧。”

“喏。”

紅樓夢的故事很有魅力。

李泰終於見到了後續篇章,他顫抖拿着手中的竹簡見到了秦可卿因爲和公公賈珍私情敗露去世。

又見到了王熙鳳協理寧國府,葬禮極盡豪華的樣子,多有可恨。

紅樓故事中發生的悲劇給人李泰一種很真實的感覺,這種感覺就像是會發生在自己的身邊一樣。

當然了,李泰心裡很清楚在大唐不可能有如此奢華的寧國府。

故事就是故事當不得真的。

這些天趙節再也沒去東宮,李承乾對此也不在意。

寧兒道:“昨日,長廣公主在武德殿內哭訴,說着趙節的事,又說太子殿下突然反悔快讓她這位姑姑顏面掃地。”

李承乾道:“孤的這位姑姑還真是難纏。”

寧兒又道:“殿下需要去武德殿解釋一番嗎?”

“不用了。”李承乾頷首道:“孤不在乎會不會得罪姑姑,孤是太子,是儲君,豈能因爲這些事情而被左右?應該是她看孤的臉色,而不是孤要聽她的吩咐,得罪她孤不在乎,她對孤沒有威脅。”

寧兒笑着點頭,道:“就該如此。”

“如果說真要有威脅。”李承乾的話語頓了頓,又道:“那孤的威脅就只有父皇了,說句自大的話,能夠廢了孤這個太子的,只有父皇。”

寧兒低聲道:“殿下這話有些大逆不道了,往後不要再說了。”

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第524章 同盟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360.第360章 歸心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279.第279章 清查第131章 折衝府第167章 夏收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113章 班底構成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第23章 太子游長安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267.第267章 蘇亶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第85章 兵馬未動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267.第267章 蘇亶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第517章 大宛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535章 有很多人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45章 冒失舉薦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第535章 有很多人第130章 請你道歉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152章 東宮舊人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97章 謠言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121章 負重鍛鍊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第138章 從不退讓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78.第78章 解氣?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117章 善意的話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
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第524章 同盟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360.第360章 歸心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279.第279章 清查第131章 折衝府第167章 夏收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113章 班底構成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第23章 太子游長安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267.第267章 蘇亶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第85章 兵馬未動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267.第267章 蘇亶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第517章 大宛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535章 有很多人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45章 冒失舉薦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第535章 有很多人第130章 請你道歉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152章 東宮舊人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97章 謠言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121章 負重鍛鍊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第138章 從不退讓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78.第78章 解氣?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117章 善意的話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