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小女徐慧

同樣對紅樓故事牽腸掛肚的還有許國公高士廉,這位老人家如今年近六十,兩鬢斑白,五十五歲時任職吏部尚書,如今五十七歲還掌握着官吏升遷大事。

用當今皇帝的話來說許國公高士廉善於識人,而且熟悉門閥世家之事,識人善用。

此刻高士廉聽着身邊人唸誦紅樓的故事,神色很是享受。

忽又有太監腳步匆匆而來,“許國公,陛下召見。”

高士廉聞言整了整衣袖,走出了吏部,跟着太監朝着甘露殿而去。

甘露殿,李世民的面前放着一盆豆芽,這是宮裡按照勝光寺所言的辦法種出來的豆芽菜。

這位皇帝錯愕一笑,“沒想到不用土壤也能種出豆芽?”

在甘露殿內還有一位老人家,此人穿着一身布衣,名叫甄權乃是陛下親封的朝散大夫,精通藥理醫理。

甄權嚐了一口豆芽道:“陛下,豆芽本無毒,正如勝光寺所傳脾胃虛寒者確實要少吃,臣以爲若是作爲菜餚,也無不可,陛下也可以多食用。”

李世民頷首道:“如此說來,朕的太子果真發現了一道新菜餚?”

甄權作揖道:“恭賀陛下,恭賀大唐,得此豆芽菜。”

殿外傳來了咳嗽聲,李世民擡眼看去是高士廉來了,連忙起身相迎。

高士廉被攙扶着走入殿中,又是輕咳了兩聲,道:“陛下,老夫聽說是勝光寺的和尚自作主張將豆芽菜公之於衆的,而後太子殿下拿出了豆芽菜食用之法,這才令人信服,這豆芽菜出自東宮。”

李世民嘆道:“是呀。”

高士廉正色道:“也是多虧太子行事周全,之後纔拿出了豆芽食用之法,讓現在勝光寺的和尚們進退兩難,殿下聰慧,老臣爲陛下賀。”

李世民尷尬一笑道:“一點小聰慧而已,不足掛齒。”

要不怎麼說是太子留了一手呢,勝光寺那些自以爲是的和尚以爲他們真瞭解豆芽菜了,太子的這一篇食用之法,才道出了豆芽菜奧秘。

公之於衆就公之於衆吧,決不能讓那些和尚左右東宮的名聲。

而且還是勝光寺的和尚自作主張。

太子李承乾的這個做法,讓高士廉覺得舒坦。

高士廉是皇后的舅舅,更要稱一聲舅父,李世民也放下姿態道:“舅父覺得此事朕還需做什麼?”

高士廉擺手,道:“陛下什麼都不用做,全當不知這件事就好,太子殿下已做得夠好了。”

“不過殿下年過十四,來年就十五了,就要到了及冠之年,也該有人指導。”

“舅父覺得應該由何人來指導太子?”

高士廉回道:“于志寧不錯,近日有個叫徐孝德的來長安述職,此人歷任綿州巴西縣尉,洛陽府伊闕縣丞,雖隻身居縣丞與縣尉,但治理出色,而且深知民間情形與民間困苦,此等人物來匡扶太子最好。”

看舅父對太子滿意的神情,李世民嘆道:“這段時日,是朕疏忽東宮了。”

高士廉回道:“陛下身爲父親,對孩子要嚴苛,臣等明白陛下的苦心,若太子也能明白,那便是大唐之福。”

注意到陛下與高士廉的話語,甄權躬身告退。

還有三兩太監守在殿外,殿內就剩下了高士廉與李世民兩人。

“陛下,紅樓一書當真不是出自太子之手?”

李世民喝着酒水,漫不經心地回道:“他說是出自一個曹先生之手,可如今的東宮也好,當初的秦王府也罷,朕可從未聽說過有曹先生之名。”

高士廉蹙眉道:“以太子如今的年齡與閱歷是寫不出這等故事的。”

“唉……”李世民嘆息一聲又道:“男兒不該如此牽掛兒女情長,不應該寫紅樓的,多寫點爲國爲民,馳騁沙場,男兒馬革裹屍還的故事。”

高士廉笑着沒說話。

當然了對皇帝來說,如果太子寫的不是紅樓的故事,寫的是男兒爲家國征戰的故事會更好。

再從私心來說,這種故事可能寫着寫着就成了我的父皇。

誰讓現在的皇帝李世民在世人眼中,有着虎牢關一戰定乾坤的功績,更有着龍傲天般的上半生。

當然了,這些事都不是李承乾所需要考慮的。

也並不知道現在的這位高士廉與皇帝又在謀劃什麼。

東宮,剛修砌好了暖炕爐子的東宮殿內溫暖了許多,還有李泰送來的幾車木料,也足夠東宮能夠度過這個冬天了。

李承乾盤算現在東宮的所有家底,也就眼前的三塊巴掌大銀餅和一串銅錢。

這是現在東宮僅有的。

寧兒道:“殿下不該爲銀錢煩憂的。”

李承乾揣着手無奈道:“就像寧兒姐說的,只要我咳一咳,暗示一下就會有人搶着給我送錢?”

寧兒搖頭道:“殿下應該修養自身。”

李承乾反問道:“是呀,孤不該爲了銀錢發愁。”

寧兒重重點頭。

李承乾看着殿外晴朗的天空,嘆息道:“如果孤爲了銀錢而拉攏那些不該拉攏的人,恐怕會拉攏一些不該接近的人。”

寧兒還是點頭,神色滿意。

李承乾雙手又往袖子裡揣了揣,緩緩道:“寧兒姐,是想告訴我,李建成屍骨未寒,我不能走他的老路。”

聞言,寧兒俏目中多有煩惱,太子話雖然沒錯,可一口一個姐的聽着總覺得有些不舒服,道:“奴婢當不起殿下一聲姐。”

李承乾又道:“寧兒姐,你說父皇當年保留了這麼多東宮舊臣,我想要招攬人,勢必會引得當初李建成的舊臣心猿意馬。”

還是一聲姐,寧兒抿着嘴,越發着急,殿下越說越順口了,這要是傳到皇后耳中,而後還怎麼在面對皇后。

她擡起自己的手,纖細的手指想要敲一下太子的後腦,以示警告。

不過就要擡手敲下,她還是收回了手,內心放棄了這種大逆不道的做法。

忽又想,只要殿下懂事,自己這個奴婢受點委屈就受點,若有機會再向皇后請罪。

將這份心思藏在心底,寧兒沉默不語。

李承乾又道:“所以東宮的朋友越少越好。”

見寧兒依舊沉默,眼觀鼻,鼻觀心的模樣。

小福走來躬身行禮道:“殿下,近日越王一直都在東宮徘徊,形跡可疑。”

寧兒提醒道:“殿下,若是再不將紅樓的故事送出去,恐怕不只是越王,就連國子監與弘文館的讀書人都要瘋了,到時就不好收拾了。”

“孤知道了,將紅樓第四卷與第五卷也交給母后吧。”

“喏。”

紅樓夢的故事很有魅力。

李泰終於見到了後續篇章,他顫抖拿着手中的竹簡見到了秦可卿因爲和公公賈珍私情敗露去世。

又見到了王熙鳳協理寧國府,葬禮極盡豪華的樣子,多有可恨。

紅樓故事中發生的悲劇給人李泰一種很真實的感覺,這種感覺就像是會發生在自己的身邊一樣。

當然了,李泰心裡很清楚在大唐不可能有如此奢華的寧國府。

故事就是故事當不得真的。

這些天趙節再也沒去東宮,李承乾對此也不在意。

寧兒道:“昨日,長廣公主在武德殿內哭訴,說着趙節的事,又說太子殿下突然反悔快讓她這位姑姑顏面掃地。”

李承乾道:“孤的這位姑姑還真是難纏。”

寧兒又道:“殿下需要去武德殿解釋一番嗎?”

“不用了。”李承乾頷首道:“孤不在乎會不會得罪姑姑,孤是太子,是儲君,豈能因爲這些事情而被左右?應該是她看孤的臉色,而不是孤要聽她的吩咐,得罪她孤不在乎,她對孤沒有威脅。”

寧兒笑着點頭,道:“就該如此。”

“如果說真要有威脅。”李承乾的話語頓了頓,又道:“那孤的威脅就只有父皇了,說句自大的話,能夠廢了孤這個太子的,只有父皇。”

寧兒低聲道:“殿下這話有些大逆不道了,往後不要再說了。”

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478.第478章 臣慚愧第175章 莫要內耗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第85章 兵馬未動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第92章 兄弟三人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27章 長安傳聞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424.第424章 重逢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183.第183章 識大局424.第424章 重逢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488.第488章 陳子昂267.第267章 蘇亶第3章 太子講故事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第56章 告老辭官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127章 遊園365.第365章 宴席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197.第197章 叔叔們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371.第371章 虎牢關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66章 大將軍教導第116章 用心險惡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269.第269章 蘇勖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37章 舅爺與舅舅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第121章 負重鍛鍊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488.第488章 陳子昂379.第379章 歸長安301.第301章 親衛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446.第446章 寒風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304.第304章 寒冬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481.第481章 山下骨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第128章 風波乍起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第62章 對錯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82章 搶還是買第85章 兵馬未動
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478.第478章 臣慚愧第175章 莫要內耗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第85章 兵馬未動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第92章 兄弟三人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27章 長安傳聞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424.第424章 重逢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183.第183章 識大局424.第424章 重逢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488.第488章 陳子昂267.第267章 蘇亶第3章 太子講故事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第56章 告老辭官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127章 遊園365.第365章 宴席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197.第197章 叔叔們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371.第371章 虎牢關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66章 大將軍教導第116章 用心險惡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269.第269章 蘇勖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37章 舅爺與舅舅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第121章 負重鍛鍊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488.第488章 陳子昂379.第379章 歸長安301.第301章 親衛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446.第446章 寒風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304.第304章 寒冬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481.第481章 山下骨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第128章 風波乍起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第62章 對錯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82章 搶還是買第85章 兵馬未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