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

民部都有調度糧草的記錄,的確有不少糧草送去了西域,這些事都是英公在安排,而且是陛下授意的?

直到英公從雪中走入太極殿,這些議論聲這才緩緩平靜了下去。

許敬宗站回自己的位置前,路過顏勤禮時又叮囑道:“市稅的事你不用放在心上,老夫問過陛下,陛下說要做到應知盡知。”

顏勤禮稍稍頷首。

朝班上,隨着英公一步步走回武將一列,文官這一側也隨着馬周的站定,衆人都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自貞觀年間以來,受兩位皇帝的倚重,英公這些年反倒是越來越低調。

直到內侍一聲高喝,李承幹走入朝堂中,羣臣紛紛行禮。

今天是幹慶十一年,新年的大朝會,李承幹穿戴天子冠冕,坐在皇位上,準備聽着朝臣的奏報。

殿內,安靜片刻,于志寧上前道:“陛下,事關關中農事,司農寺詢問昆明池之事。”

李承幹頷首。

褚遂良會意,喚道:“郭寺卿。”

言罷,郭駱駝站出朝班,雖說只是一個寺卿可此人是唯一一個當朝位列凌煙閣的功臣,即便不是位高權重,但在朝中人人敬重。

郭駱駝雖說是個寺卿但穿着三品以上的朝服,他行禮道:“陛下,近來司農寺與太府寺,文學館查明,昆明池水位歷年下降,去年秋後已露出了大片的河灘。”

太府寺卿高智周站出朝班,朗聲道:“陛下司農寺所言確有此事,近年來秦嶺以北雨水有所減少,昆明池自大業年間至今已多年失修,水位連年下降,到了不得不管的地步。”

話音落下,殿內的羣臣開始議論起來。

李承幹思量着沒有言語,昆明池是漢武帝擴建的,因佔地位置特殊,又是獨特的水源地,昆明池所在的三百頃地也就成了上林苑,成了一座皇家的林苑。

可自武德以來,大唐一直鼓勵耕種,上林苑這片地時常給鄉民耕種。

昆明池是一座人造湖,或許算是有正式史料記錄的最早的一座,且規模最大的人造湖,也就是一座水庫。

這座水庫給養着周遭數個村縣,甚至與長安城的水系相連。

只是安靜了片刻,李承幹便想到許多緣由,思考着其中的利害關係。

而朝堂上的衆人也開始爭論起來,又有人開始提起遷都之事,一旦昆明池枯竭意味着水路乾涸,加之秦嶺以北的降雨連年減少,一時間朝臣們又重提遷都。

這種爭論多了,有人就懷疑是不是有人故意放幹了昆明池的水,引起昆明池就要枯竭的情況,以此來攪亂陛下視聽,就是爲了讓陛下遷都。

李承幹吩咐道:“去調閱欽天監的記錄。”

殿前侍衛行禮道:“喏。”

現在的欽天監全由晉陽公主做主,並且這裡擺放着各種模型與沙盤,平日裡這裡也只有晉陽公主一人,或者絕大多數時候,這裡是沒人的。

今天侍衛來得正巧,晉陽公主正帶着另一位小公主在這裡。

小孟極穿着一身像模像樣的道服,用還顯稚嫩的話語聲,言道:“姑姑正在推算日照角,不能打擾。”

“可是陛下讓末將來調閱欽天監的記錄。”

小孟極依舊是一副氣定神閒的模樣,言道:“父皇因何事需要調閱?”

這位小公主的話語聲很快,且咬字清晰,好似很忙但又顯得有些從容不迫,不愧是當今陛下的女兒,氣度果然不簡單。

這位殿前侍衛說了今日早朝的緣由。

聞言,小孟極點頭,還顯矮小的她推着一個可以滑動的梯子,而後來到一處書架前,從中挑選了兩卷書道:“這兩卷書足矣。”

侍衛躬身接過書,還有些爲難,道:“公主殿下,這……”

小孟極先是看了看欽天監內,又看了看眼前的侍衛,擡首道:“我與你去一趟太極殿吧。”

又是十分快且咬字清晰的話語聲。

這個侍衛的腦中還在過着話語,這位公主就走到欽天監外,他只好跟上腳步,生怕這位年幼的公主會磕着摔着。

十二歲的小孟極一步步走入承天門,在沿途侍衛詫異的目光下,走向了太極殿。

“我講話是不是太快了?”

“末將……”

小孟極有些因寒冷而泛紅的小臉上神色平靜,解釋道:“我平日裡要學的學識有很多,時常很忙,因此講話很快。”

殿前侍衛聞言,又是汗顏。

待到了殿前,侍衛神色有些慌亂道:“陛下,公主殿下來了。”

來殿前的正是還沒有正式封號的小公主。

小孟極在殿前行禮道:“孟極拜見父皇,諸位大臣。”

“不用多禮了,入殿吧。”

“喏。”她迴應着,墊腳從侍衛手中拿着兩卷書,書卷抱在懷中又十分從容地走入殿內,而後在羣臣面前站定,她也絲毫不怯,而是十分懂事地行禮,開始解釋。

“聽聞父皇與諸位大臣有提及昆明池,孟極會意之後便明白父皇所需,其實欽天監這些年來一直在記錄關中的每年的點雨量。”

言罷,她打開書卷遞給一旁的郭駱駝,道:“這是這三年來的點雨量,近些年關中的點雨量看似有下降,但其實是因雨季比往年更集中了。”

郭駱駝一邊看着欽天監的記錄,時而點頭。

在太極殿內,郭駱駝特意想要挺直腰背,但常年種地的郭駱駝後背依舊有些彎曲,即便是盡力挺直了,也顯得有些佝僂。

小孟極站到了一旁,與年邁的老內侍站在一起,乖巧地等父皇結束早朝。

又見父皇側目看過來,她乖巧一笑,眯着眼牽着楊內侍的手。

楊內侍面帶笑容,身形也有些佝僂,被小公主牽着手感受到莫大的幸福。

再看回眼前,衆人紛紛翹首,想看看欽天監記錄的卷宗上究竟寫着什麼,而郭駱駝似乎看得很入神,口中似有低語正在盤算。

待看完之後,郭駱駝又將卷宗傳閱給其他人。

點雨量又是一個新詞,是從欽天監的記錄中出現的,而且欽天監記錄了每年每一場雨季的點雨量,奇怪的是這種點雨量是用分,寸,尺來記錄雨量,而不是用一斗,或者斛來記錄。

原來欽天監每年都在做這些事。

若是欽天監與太府寺,司農寺三方能夠通力合作,關中的農事說不定會更好。

一直以來頗爲神秘的欽天監原來一直在爲民生所計,爲民生記錄每年風雨,令朝臣心生慚愧又感動。

郭駱駝道:“陛下,正如欽天監所記錄,與臣所知並無二致,秦嶺以北的雨水看起來少了,但降雨量更集中,若推算實際的雨量該是不減反增的。”

太府寺卿高智周行禮道:“陛下,臣以爲該重修昆明池。”

見有人還要反駁,李承幹緩聲道:“自古以來,有人覺得天時地利不可逆,但在朕看來如今河西走廊以西種了二十餘年的樹,成千上萬的人們遷徙至沙州,瓜州,在那裡種出了大片樹林,甚至還能種出一片能夠種瓜果的果林。”

說是遷徙了成千上萬的人去沙州,其中有絕大多數都是犯人,自貞觀十八年以來,陛下還是太子時就將大量的犯人送去了西域種樹,有些人在西域活下來了,並且在西域安家。

有些人在西域沒活下來,他們成爲了樹木養活所需的人肥。

不管這些犯人死了還是活着,都在爲社稷燃燒自己,哪怕是人肥,那也是有用處的。

在多年來的傳聞中,河西走廊以西的確有了一大片的樹林,成了西域商賈來往的休息場所,甚至還能開設酒肆。

而這片樹林還在繼續擴張,甚至一路往高昌與焉耆而去,誰也不知李唐這一朝要種多久的樹,大抵上可能還要延續十年,二十年?

既遷徙了人口,又種了樹,這難道不是一段佳話嗎?

李承幹又道:“需要昆明池用水的村縣有十餘個,說要讓朕遷都的難道是要朕坐視水源枯竭,而看着他們土地荒蕪,他們的生活水源斷絕嗎?遷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往後不要再輕言遷都。”

英公率先躬身行禮,道:“陛下聖明。”

而後羣臣跟着一起行禮,道:“陛下聖明。”

當年有人覺得關中種不出葡萄,但關中種出來了。

當初有人覺得關中修不好淤地壩,但關中還是修好了。

雖說西域種樹很難,可二十餘年過去了,總算是有了些許成果,哪怕這個成果很小。

哪怕老天也不希望皇帝留在這關中,皇帝大抵也想與這天時地利爭一爭的,到時候即便是輸了,皇帝沒有任何損失,也能夠收穫大片的民心。

因此,許敬宗十分確信,當今陛下就是天生適合當皇帝的。

昆明池的事由工部主持,司農寺,太府寺,文學館配合,重修昆明池,將其重新開闢到三百頃地作爲水庫,加深蓄水量。

人不能知難而退,這是鄭公精神,皇帝如此,朝臣也該如此,來濟在一旁寫下了今天大朝會的過程。

昆明池的事有了着落之後,早朝依舊在繼續,英公拿着一卷書,朗聲道:“陛下,老臣有蔥嶺急報上奏。”

李承幹頷首道:“英公請講。”

李績用雄渾的嗓音道:“石國,大宛這些蔥嶺諸胡幾次冒犯唐軍,去年冬月太子前往怛邏斯城遇襲,好在太子無恙,裴行儉於風雪中追擊敵軍數十餘里地,殺敵百餘人,但蔥嶺諸胡近來屢屢與大食人走動,老臣以爲不可不提防。”

隨後,李績面向衆人再次雄渾地嗓音朗聲道:“他們安敢冒犯太子,老臣請命,掃平蔥嶺諸胡!”

英公像是一頭猛虎,在朝堂上的發言如同猛獸的咆哮。

這些年英公就是一頭沉睡的猛虎,沒人敢去招惹,而現在一份蔥嶺的急報現在才送到長安,才惹怒了英公。

平日裡也沒什麼事能夠讓英公生氣,也只有這件事了。

在太極殿內,英公還是國之支柱,是護國大將軍。

在外,這位英公如同一頭猛虎,光是直視英公的目光就有一種要被撕碎的感覺。

婁師德忙站出朝班,朗聲道:“陛下,這些年大食人幾番東進,已吞併波斯諸多舊地,兵鋒直指蔥嶺。”

李承幹沉聲道:“傳朕旨意,命樑建方爲蔥嶺道行軍總管,裴行儉爲蔥嶺道行軍副總管,攜安西都護府六萬兵馬,進軍蔥嶺。”

該來的還是來了,當年與大食人的遭遇戰已過去了四年,而安西大都護也建設了四年,這四年間經營與積累就是爲了戰爭。

先前的種種猜測都印證了衆人的猜測,直到現在陛下一道旨意下達,衆人心中瞭然,大唐又要開戰了。

這纔是人們心中的大唐的真正樣子,自大唐立國以來,從武德年間到貞觀,再到如今,戰爭從未離開過。

太極殿內,英公道:“陛下聖明!”

羣臣再一次行禮,高呼道:“陛下聖明。”

待朝臣稟報完餘下的事,今天的大朝會臨近尾聲,又有人進諫召回在外的太子,國之儲君不容有失。

李承幹打心裡是想鍛鍊鍛鍊這個兒子,與朝臣答應寫一封家書讓他早些回來。

這場戰爭不需要在關中募兵,也不需要抽調別處的兵馬,該抽調的兵馬早就在去年秋季時,英公都抽調好了,早就鋪好了路,就等一個開戰的理由。

早朝結束之後,陛下又請英公,于志寧,馬周,褚遂良,許敬宗五人在新殿內用飯。

隨後正在用飯的陛下,讓人送來了旨意,旨意一路送到了吏部,陛下有旨命崇文館再派五十名支教夫子前往西域支教。

來濟回到了秘書監,他坐下來,對一旁的小吏道:“拿筆墨來。”

“喏。”

一卷書鋪開,來濟執筆在史書上書寫今天的大朝會發生的事,將陛下的言行記錄在了國史上。

“老先生,今年的政令要貼在朱雀門邊的城牆上。”小吏詢問道:“老先生是否要添幾筆?”

來濟笑呵呵道:“不必了,擬好就張貼出去吧,人們都還等着看呢,每年都不能落下。”

“喏。”

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321章 臂膀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181章 老師家事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第519章 待價而沽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第15章 你猜我猜?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484.第484章 比試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314章 臘月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360.第360章 歸心第52章 爺孫倆第519章 待價而沽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436.第436章 老將219.第219章 調令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301.第301章 親衛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第161章 監察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488.第488章 陳子昂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93章 苦惱的舅舅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第172章 精氣神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358.第358章 軍心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第554章 無底洞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第15章 你猜我猜?484.第484章 比試第66章 大將軍教導第543章 吐蕃往事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358.第358章 軍心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第536章 成了傳說第168章 一夜第168章 一夜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190.第190章 下蛋了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131章 折衝府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85章 兵馬未動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
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321章 臂膀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181章 老師家事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第519章 待價而沽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第15章 你猜我猜?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484.第484章 比試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314章 臘月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360.第360章 歸心第52章 爺孫倆第519章 待價而沽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436.第436章 老將219.第219章 調令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301.第301章 親衛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第161章 監察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488.第488章 陳子昂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93章 苦惱的舅舅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第172章 精氣神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358.第358章 軍心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第554章 無底洞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第15章 你猜我猜?484.第484章 比試第66章 大將軍教導第543章 吐蕃往事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358.第358章 軍心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第536章 成了傳說第168章 一夜第168章 一夜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190.第190章 下蛋了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131章 折衝府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85章 兵馬未動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